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读经典国学要一品再品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对待病人更要将心比心,舒缓其情绪,抚慰其伤痛??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受同大家分享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从一开始的读书明理到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再到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现在的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当打开《论语》读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令人发省,就如一阵春风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回望过去不知道什么才是真真的薄,什么是真真的自厚,原来是自己一直以来奢求太多。躬自厚,就是要自己多担待,多要求自己去做,

不要把什么都推开,是自己应该去做的就要主动做好,主动积极向上的态度才是正理,狭隘和无知将让自己失去理智,从而将不如意归于别人。所以生活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少指责,少抱怨,少反悔,就能成功。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释义:孔子说:“(许多人)不去培养品德,不研讨学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义),却不能马上去做;有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自身也有所感慨,现在年轻人一味追求“酷”,漠视礼仪,不尊重长辈,直到踏上了社会、工作岗位、吃到了苦头才意识到了“礼”的重要性。该引起重视,把逞一时口快的坏习惯给改改,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当然体会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尽的,只是略举一例。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培养我们的‘自德’‘自学’‘自改’。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这是孔子教育子贡做人要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话语。用在当下,却也很合情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释义: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曾子这里所讲的士,已经不是上古时代的士,而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为什么在古时候一个知识分子要对国家社会挑起那么重的责任呢?为什么要为历史、为人生走那么远的路?因为对一个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来说,这就是他的责任。 活在当下,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的人们所流失的。引申到现在的医患关系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比如前段时间播放的电视剧《青年医生》里面,一个60多岁的老先生因腹痛晕倒被120送到急诊。初步诊断是肝硬化,主治医生认为病人很有可能是心脏有问题,建议马上做PC和心肌酶检查。但是因为病人家属和医生因为互相的不信任,手术迟迟没有做,最后老先生病情突发经抢救无效去世。一个本该可以控制的病人最后却发生这样的悲剧,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我们的道不可谓不远,责任不可谓不重。但是只有心怀这样重大的使命,实现现实当中的“仁”不正是我们当初义无反顾选择这个职业的初衷么?作为医生我们要问,什么是仁?爱人、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爱天下。儒家的道统精神所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由个人的爱发展到爱别人、爱世界、乃至爱物、爱一切东西。西方文化的爱,

往往流于狭义;仁则是广义的爱。所以医生,以救世救人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担子是挑得非常重的。那么,这个责任,在人生的路途上,历史的道路上,要挑到什么时候?有没有得退休呢?这是没有退休的时候,一直到死为止。要挑起这样重的担子,走这样远的路,就必须要养成伟大的胸襟、恢宏的气魄和真正的决心、果敢的决断、深远的眼光,以及正确的见解等形成的"弘"、"毅"两个条件。

你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篇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句话中的“躬自厚”是“躬自厚责”的省略,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能远离别人的怨恨。

出自《论语 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释义: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出自《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第二篇: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现在年轻人一味追求“酷”,漠视礼仪,不尊重长辈老师前辈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会、工作岗位、吃到了苦头才意识到了“礼”的重要性。校园中有些出口成“脏”的同学是否也该引起重视,把逞一时口快的坏习惯给改改,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当然体会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尽的,只是略举一例。有许多的标准就算是在现代看来也还是绝不失色的。

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

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 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