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灵魂的契合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习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第二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论《海上钢琴师》的音乐精神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经典名作,完整的一部影片里,除了优雅唯美的剧情,优美抒情的音乐以外,更渗透了意大利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对音乐精神的诠释。

音乐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对声音的感受和理解。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是需要天赋和灵性的,所以,在影片的开始,电影主角的出现就极富传奇色彩,他是在钢琴上被发现的婴儿。 这表达了人们对于音乐所感受的神秘而深邃的精神体验,音乐是灵魂的倾诉。

小时候的主角1900,溜进餐厅,第一次弹奏钢琴,陶醉了所有的听者。船长说,1900,这一切都不符合常规。1900回答说,去他的常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艺术是不可以被所谓的常规所限制的。音乐需要创新,需要一种天然的表达,这正是影片这一场景所表达的音乐精神。年幼的1900在影片中是音乐的化身。真正的音乐是自由而充满灵感的创作,不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源于最自然的情感,这样的音乐才会感染所有人的心。音乐无国界,也没有规则的牵绊。

1900后来在剧情中遇到了他一生的好友。麦克斯。即使在他没落的时刻,在所有人对于他不屑一顾的时刻,麦克斯依然相信他的实力可以胜过任何人。好的音乐是值得信任的,也是经典的。不管任何时候,好的音乐都是高雅而尊贵的,它是一种完美的表达,无论何时,都会有人为它紧紧跟随,并理解它所表达的一切。影片中的许多情节,表现了麦克斯对于1900高超音乐能力的坚信不疑,作为1900的终生

挚友这样的角色象征,我们也看到了音乐难以言喻的感染力和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对于音乐的执着和崇敬。

影片中的高潮部分,1900和爵士乐始祖的斗琴表演,表现了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首先,1900弹奏了一曲简单的圣诞音乐,表情轻松愉悦,第二段,1900弹奏了一首和对手同样的乐曲,完美了再现了相同的乐章,第三段,1900展示了难以想象的钢琴技巧,连琴弦的温度达到了可以点火的程度。这三部分分别展示了一个音乐家需要的三个要素。首先,音乐要表达自我,要表达真实的感情诉求,这是作为一个音乐家的首要要素。第二,要对音乐有足够的了解,对于旋律的再现,表现了1900对于乐音超人的感知能力。第三,要将自己和音乐融合,用心去表现音乐。影片中,1900全情投入的演奏使他汗如雨下,而他也由此展现了他过人的演奏技巧,这也绝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操作就可以完成的。

1900成名之后,和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他想要将自己的唱片赠送给她,最后未果,他将唱片毁掉。这个小片段和我国高山流水的故事有些相似,也可以理解为音乐是需要它自己的知音。

最后的部分,1900选择了留在即将炸毁的船上,他和麦克斯的谈话,再现了一个音乐家对于音乐的执着。音乐是一个乐者不可抛弃的灵魂。

整部影片深深地阐释了音乐从各个角度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它深刻的内涵,以上是我对这部影片关于音乐的理解。

 

第三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资料分享

1900,你应该留在你的天堂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有那么一些电影,它没有震撼的镜头,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只是毫无修饰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但银幕前的你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看完这部影片后,心中感慨万千却又无从下笔,《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简单地概括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在豪华游轮维珍尼亚号自成一格的海上世界中,名为1900在19xx年被遗弃的孤儿在海上成长为天才钢琴师,引来陆地上的第一天才钢琴家登门挑战,而爱情也在不经意间从窗外中到来,但最后1900却决定生于大海死于大海。但我想我们可以不用太在意这些情节,我甚至认为这完全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因为这些已经在许多电影中不厌其烦地上演过。看这部影片我们更该看他最后那段对外面世界独白的台词,以此理解他最后关于上岸的抉择。

影片两次重点涉及到他的离开问题,第一次是为他心爱的姑娘决定去岸上,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他在生死抉择的关头,依然决然地坚持没有上岸。也许,观众看到最后都会感到很惋惜,他为什么不离开呢?为什么宁死他也不愿踏上那片他曾经愿望踏上去的岸上呢?

“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

这是他给出的回答。开始我很不理解他不下船的解释,认为这是一种对生活不积极的做法!但是最后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择,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己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为自己的喜爱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说1900如果下船后就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己的曲子了。站在我们的世界看,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我们一路走来,一切自然而然。我们已经习惯被身边那些繁杂的事物消磨、吞噬,而自己却从来不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些简单的日子。而对于1900来说,岸上的世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在船上,那些所有关于音乐的不纯动机都被隔离,有的只是自己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理解。他可以随性去读眼前人的喜怒哀乐,然后用琴键为所有人安排上一首背景音乐。他从来不用因为指挥的哀求而让自己违心地弹奏那些枯燥无味的舞曲,他永远可以弹奏自己的格调,然后让那一群人跟着自己舞蹈。

电影的最后,1900没有走下那艘游轮,湮没在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维珍尼亚号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这里,他有时像个顽皮自在的孩子,有时却又孤独的叫人心酸,孤独的艺术人生与无尽的大海就是他的宿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