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

内容简介: 华夏文字,苍苍茫茫,灿若星河;中国书法,册册卷卷,浩如烟海;五千年纵横的中国历史,蕴藏着华美的锦绣文章。

甲骨文怎样被发现?小篆书体是李斯所创吗?王羲之如何成为一代书圣?古老的东方艺术为何还能深受国人的喜爱?书法凝聚尘封已久的故事,故事演绎华夏文明的璀璨光芒。钤记中华,感悟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家荟萃,就像夏夜的群星让人目不暇接,仅在宋代史书上记载的书法家就有八百多人,汉唐以来的中国传统文人,无一不是操着一副笔墨,写着世界上独特的毛笔字,与笔墨结下了不解的情结。 在中国,亭台楼阁、名山古寺、庭院商号,若没有书法牌匾点缀,就会觉得它缺少了文化含量,缺少了传神的韵味,就连乡村农舍、普通人家,逢年过节也要贴上春联,有学者称这种现象为中国的“笔文化”,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书法,书法艺术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世界众多的文字中,只有汉字的书写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类型,这就是书法。虽然人们对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而对中国文字起源的认知,却是从一百多年前甲骨文被意外发现开始的。

中国书法它从殷商甲骨文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书法它几经变迁,有很多变化、发展、扬弃、整合,然后变成今天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从它的内容到形式,从它的内涵到外延,都有很多变化,最开始的书法和中国文字是密切结合的,咱们知道中国书法首先有一个条件,就是书法要写字这两个字,大家别小看这写字,这两个字。可以说书法是写字,但是写字呢,不一定就是书法,因为书法它是艺术,正因为书法是写字,就是文字对书法的规定性非常强,我们古代的书法艺术,它是伴随着文字的实用性而生发出来的

 

第二篇:中国兵法

一,名词解释

1,《六韬》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

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

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

2,《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

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

《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它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

理论殿堂里的瑰宝。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

富。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基础,对中国和世界发展近代、现代军事科学起

了积极的作用。校定、颁行《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在军事理论建设上的一个

贡献。

3,《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

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

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

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4,《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

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

《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一卷。今有《续古逸丛书》

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分

上下两卷。

二,简答

列举先秦时期较完整的保存下来的几部兵书及作者。

《孙子》 孙武 《吴子》 吴起 《司马法》 司马穰苴 《尉缭子》 尉缭 《六韬》 姜尚 《孙膑兵法》 孙膑

三.《孙子兵法》中蕴含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主要军事思想有:一、不战而胜思想,反对轻率的战争;二、出奇制胜

思想;三、愚兵思想,孙武要求将帅“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犯之以利,

勿告以害”,这样才能如意地指挥作战;四、上下一心、官兵一致,他还指出:“道

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五、避实击虚,

他在兵书中写道:“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六、

贵“无”思想,孙武大力宣扬“无形”的好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他认为:“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七、洞察先机,《孙子兵法》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论述:“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这里体现了道家以奇用兵的军事思想。八、后发制人,他在《军争篇》中写道:“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充分利用各种制约因素和各种假象来牵制、迷惑敌人,使敌方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中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四,《尉缭子》中蕴含的军事思想。

1、战争观

《尉缭子》将战争区分为“挟义而战”和“争私结怨”两大类,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战争,反对“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的战争。强调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封建统一。

2、治军思想

高度重视军队的法制建设。认为军队必须首先建立严密的制度,同时,强调法制必须与教化相结合,主张裁减军队,训练精兵;讲究训练方法。

3、作战指导思想

认为战争有三种胜利:不战服人的“道胜”,威慑屈人的“威胜”,战场交锋的“力胜”。重视战争准备,要求在战略决策、选用将领、进攻理论等方面胜过敌人。

4、军事辩证法思想

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求神鬼不如重“人事”;提出“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的观点。注重从事物的联系中研究战争;强调认识和运用战争运动的规律;对强弱、攻守、有无、专散、文武等诸矛盾的对立与转化有较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对军事与政治、经济等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某些高于前人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五,对中国古代兵书的认识(先秦时期,地位,影响)

1,《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

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此书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奉为兵家经典。它是中国古代军人必须研读的一本军事著作,许多著名的军事家都对此书作过注解。自公元600多年左右,《孙子》被翻译成许多不同语言,开始流传到世界各国。最初书版被带到日本,及后至东南亚,再至西方各国。

2,《吴子》主要总结了战国时期的实战经验,与《孙子》一起并称“孙吴兵法”。非常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吴子》一书虽仅五千字左右,但内容十分丰富,是继《孙子》以后又一部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兵学论著,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后世将孙吴并称,宋代将《吴子》列入《武经七书》,无疑是公允。

3,《尉缭子》《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梁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此书仍有其时代局限,书中说:“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其半,威加海内”,算是一种血腥的屠杀,令人发指。

4《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相传是姜子牙所写。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战国初期齐威王命令大臣追述古代的司马兵法,同时也把春秋末期齐景公时的将军司马穰苴的兵法附入其中。《司马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司马法》中主要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军礼和军法,对于礼学研究非常重要,受到历代兵家和史学家的重视

5《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据传在7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6《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

7, 《孙膑兵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东汉以后就失传了。因此后人曾推测孙膑就是孙武,认为《孙膑兵法》就是《孙子兵法》。19xx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竹简本的《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才改变了学界的认识,但是仍然有人持不同意见。竹简本是汉初抄本,其中孙膑不以第一人称出现,所以学界普遍认为此书是由孙膑弟子纪录而成。现在分上下两编,共三十篇。.

 

第三篇:书法临摹范本

中华书法艺术异彩纷呈,这是呈现给书法爱好者的临摹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