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凤阳二中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时间从前一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3月底,完成必修内容和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复习,其中实验的复习融入到各章节的内容中去;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时间从4月初到4月底;第三轮主要进行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和课本回归复习,两者穿插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按照原计划,将要在二月底结束,从三月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一、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加强对教纲、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学习,把考点分解到每节课,复习中重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深入,把握高考复习的正确方向。

2.在备课组中加强全体教师对关键问题、内容的沟通与研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化学复习方法,狠抓听课效率和训练质量两个关键点。

3.组织教师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会新课改下高考的命题思想及测试方向。

4.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特别关注重点知识、热点知识的落实情况。平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试题。

5.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6.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1

7.每周星期二为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下周应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研究其学情与教法。

8.培尖工作采取导师制,从学习、备考、心理全方位指导学生。

二、复习安排

第一专题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的书写

第2讲 无机反应类型 反应热

第二专题 基本理论

第1讲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2讲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第3讲 电解质溶液

第4讲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讲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2讲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专题 有机化学

第1讲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第2讲 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第五专题 化学实验

第1讲 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及实验安全

第2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第六专题 化学计算

第七专题 无机推断题型应对策略

第八专题 有机推断、有机合成题型应对策略

第九专题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应对策略

第十专题 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第十一专题 高考规范答题例析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是“平面”结构的话,第二复习则是“立体”结构,复习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②取代关系;③氧化还原关系;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 3

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的“资料”,出自教材的实验对考生具有公平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回顾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可以发现,要么是几个基本实验的组合或基本实验与操作的组合,要么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②注意开放性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解题的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都比较抽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开放程度高,思维空间大,灵活性强。

从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来看,最为典型的命题思路是通过提供开放性实验情境,包括给出多余的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方法等。由于不同条件的组合或选择,不同考生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就会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从而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水平和实验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题必然成为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药品→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3. 研究考题,把握高考脉搏

分析近两年来的高考试题,总的变化规律是变中求稳、变中求新,并且命题将会逐步与课程改革接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等,试题也都是常规试题,考生大都比较熟悉,而且难易适中。第Ⅱ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双基题(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原子结构、周期律等)、元素化合物题(如框图推断或填空题等)。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重点、能力层次要求要做细心的研究。

4.关注重点和热点知识,增加时间、精力投入

4

分析近两年化学学科的试题,可以发现: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与电化学等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这类重点、热点知识,必须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将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应用熟练。

5.加强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如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在?此题的关键何在?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此题为什么这样做?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另外,可以对一道典型习题反思,可以对一套试卷反思,也可以对学习环节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反思,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从而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

6.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纵观多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考生的失分情况分析,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为“低级错误”而失分,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这都是由于平时学习要求不严格,基础训练落实不到位所造成的。

强化审题: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

因此备考要从细节入手,强化规范意识,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运用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克服答非所问的现象,尽可能减少因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 总之,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第二轮复习是全程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紧扣考纲,从高考命题角度思考教材,按高考审题方式去理解教材,按高考答题要求去记忆教材,讲究策略,注重效率,扎扎实实的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成功。

5

 

第二篇: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将以《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版)及《考试说明》为指导,近三年高考题为导向,领悟新课改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把握复习方向的正确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果。以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一.时间安排

1.复习进度

2.复习日历

第一周(3.223.28

第二周(3.294.4

第三周(4.54.11

第四周(4.124.18

第五周(4.194.25

第六周(4.265.2

二.复习内容

  以前面为后面作铺垫,后面为前面内容的巩固、应用为原则,安排各专题复习的先后次序。使各专题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强化知识体系,增强学科内的综合能力。以考纲和考题为依据,提炼主干知识,把握常见考点,有针对性的选取复习知识点。

  “基本概念”是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中最为基础的内容,通过一个较低的台阶,让学生以较为轻松的心态融入化学的氛围中;“基本理论”在内容上是知识的凝炼与升华,在能力上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个大的飞越。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处理化学信息,解决化学问题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后三个专题----“常见无机物及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的有关知识往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载体,在后续的复习中可使先复习的知识得到应用和巩固。这样各部分知识相互穿插、融合,不断得到强化。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立体的全景式把握。

各专题复习知识点的选取参考如下:

1.基本概念、理论:

1-1:化学基本素养(包含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及分散系)

1-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包含离子反应)

1-3: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4:化学反应与能量(包含氧化还原反应)

1-5: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6:电解质溶液

2.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2-1:常见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

2-2: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

2-3:元素化合物综合推断

3.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3-1: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成分的判断、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有机物的鉴别、有机物的性质判断,及简单结构的推断等。)

4.化学实验基础

4-1:化学实验基本素养

4-2:简单化学实验的设计、评价和改进

5.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

5-1: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和分子的空间构型

5-2:微粒间作用力和晶体类型

三.复习方式 

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分“切块专题复习”、“学科综合训练”、“理综跨学科训练”三个环节。复习是为了实现最终的跨越,如果说“学科综合训练”是为了明确跨越的高度,那么“切块专题复习”是训练跨越所需的基本素质训练,“理综跨学科训练”是让你确定最终以何种姿态去跨越。

1.复习主线: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题带知识”。以“训练→批阅→讲评→反思→落实”为主线,来完成各环节的复习任务。

(1)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考纲考题为依据,精选习题。控制题量,把握难度。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自信。

(2)批阅:做到精细化。既要从中找出学生知识、方法上的共性问题,为讲评找到落脚点;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特别是“边缘生”。在批阅时可适当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或是利用晚自习值班时间,面批面改,以增强学生进步的动力,使其树立起自信心。

(3)讲评:学生所复习的内容能否得到强化和升华,讲评是一个关键。讲评点的选取一定要准确。能够跟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相吻合,也要能够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还要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借题发挥。不但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方法。可根据批改的情况,综合1-2套训练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取讲评点。

  ①讲评重点、热点、双基应用的薄弱点;

②讲评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

③讲评错因,从知识、思维、心理等方面分析。

  讲评还要切忌“满堂灌”,尽可能集中点评,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时间让,让他们反思、交流和落实。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理综跨学科训练”的讲评则还要突出应试能力的指导。做题的顺序可能因人而异,但要围绕“得分”这一最终目标有一个最佳的优化。能够合理的选择,还要理性的放弃。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一种意识,“没有平时的举轻若重,就没有高考的举重若轻”。优化学生的考试心理,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如何进行思维切换、答题规范化、审题准确化等方面给予指导,力求每一次理综演练都有效、到位。

(4)反思:讲评之后,要适时跟上“变式训练”,可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形式来选材。让学生反思的过程有的放矢。从面使讲评的内容能够得到强化和升华。

(5)落实:要求学生课堂内容当堂理解和掌握,课下利用自主学习时间进一步落实。得用每节课前五分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练习或检测。可以是题目变式,或是重要知识点默写等形式。便于学生及时掌握自已的学习效率,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选题原则:

结合考纲和考题,布点选题。如“7+4训练”和“理综跨学科训练”我们一般根据以下考点布局来组题:

3.时间安排

“切块专题复习”练习,晚自习或周末自主学习时间完成,用时20-30分钟;

“7+4训练”,每周一次,周五化学晚自习值班时间进行,限时45分钟;

“理综跨学科训练”,根据学校安排而定,一般两周一次。

四.提高课堂效率

讲评课是二轮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讲评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灵活运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益。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突破。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学案的编制是一个关键。我们备课组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考纲和考题,把握考试的重点和热点;以“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为原则”,共同组织学案的素材。通过学案导学实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规律形成的过程,也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一节课设置2-3组问题进行突破,并针对每组问题形成的规律和方法,设置对应的变式训练。让学生能够把形成的规律和方法举一反三,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

例如:“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这一知识点的突破。

〖问题组二〗

1.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它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1)其碱式的电解液是碱,放电时正极反应可表示为:O2+2H2O+4e=4OH,负极反应是                                                                     

(2)若在酸性环境下电极反应为:

负极:                                 ;正极:                                   

2.科学家预言,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获得电力的重要途径,美国已计划将甲醇燃料电池用于军事目的。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为电极催化剂,在稀硫酸电解液中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电极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电极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液中的离子向______________极移动;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_____________。

(4)比起直接燃烧燃料产生电力,使用燃料电池有许多优点,其中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高,其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变式训练2〕20##年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oC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安全。电池总反应为:C2H5OH +3O2 =2CO2 +3H2O, 电池示意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为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  + O2 + 4e =2H2O

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6mol电子转移

  问题组中的两组小问题,都明确透露出了一种思路和方法。燃料电池总是基于一个可燃物的燃烧反应,这是分析该类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燃烧反应中,可燃物一定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上进行;氧气一定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上进行。可燃物中,碳元素被氧化后为+4价,酸性条件下生成CO2,碱性条件下生成CO32;氢元素氧化后为+1价,酸性条件下产物为H,碱性条件下产物为H2O。氧元素还原后为-2价,酸性条件下产物为H2O;碱性条件下为OH。体会了以上规律的形成过程,学生对燃料电池电极反应书写的思路和方法就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相关的问题既可迎刃而解。

在课堂上,师生的活动主要按这样一条主线进行,“问题反馈→分小组论→讲解、点评→讨论反思→随堂检测”。不同的问题组在不同的环节上,采用并列或顺序的方式穿插进行,视具体课堂情况灵活确定。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亲身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面对高考,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惟有奋斗,才有辉煌,让我们努力拼搏,珍惜高考这一次美好的机遇,让学生金色的年华在金色的六月里更加绚丽多彩。

胶南五中  高三化学组

                                                       20##-3-12

附:20##年山东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考点分布

9.考查了化学与生活、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属于化学知识或原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10.以非金属元素化合物中的重要元素(氯元素)为载体,考查很多知识点,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实质、同位素的概念及其性质、实验室制取氯气过程中的收集方法、阿伏加德罗常数(重在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

11.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角度进行命题,既有微观层面,也有宏观层面的考查,“面”与“点”结合得很巧妙。

12.四个选项,从四个角度命题,命题角度如下:常见有机物成分的判断、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有机物的鉴别、有机物的性质判断,及简单结构的推断等。

13.分别考查了铝、碳、硫酸、SO2的性质。胶体的性质,SO2的漂白性与还原性的比较。

14.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命题角度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等。

15.以图象的形式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考查强酸、弱酸在用水冲稀相同倍数时,PH的变化、导电性强弱的比较、水的离子积的大小比较等。

28.考查角度主要有五个:一是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催化剂与热效应的关系;二是利用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热,三是利用沉淀平衡常数(Ksp)判断沉淀析出的先后顺序;四是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判断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五是电离平衡常数的求算。

29.考查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二是电解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相关计算;三是电化学腐蚀原理及离子的除杂。

30.本题是一道制备物质类的实验,涉及到的考点很多,一是利用盐类水解程度不同进行物质除杂,二是重要离子的检验,三是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及所用的仪器,四是制取物质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五是尾气吸收时仪器的选取,六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实验中的“定容”操作,七是滴定管的选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