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毕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X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导致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也日趋严重。然而即使如此,我国在糖尿病防治方面依然存在相关知识普及率低, 广大民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与糖尿病流行的趋势不相符合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报告,通过分析糖尿病的现状,指出了糖尿病形势的严峻性,强调了糖尿病护理重要性。本文还从糖尿病的病理、病因出发,对糖尿病护理的内容、疗效进行系统地探讨。

关键词:现状、危险因素、糖尿病护理

一、我国糖尿病现状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X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4000万,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专家指出,由于目前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由植物型向动物型转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正越来越多地充斥我们的生活,加上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够普及,都对中国糖尿病防治能力以及糖尿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1.1糖尿病防治状况不容乐观

尽管中国糖尿病发病趋势严峻,但防治状况不容乐观。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据统计,我国糖尿病专科医生仅约1万多人,而在2008年的糖尿病确诊率仅为15%,治疗率为77%。

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用药选择和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忽视饮食、运动等误区,从而使得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心脑血管、肢坏死、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生早、发展严重。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IGT)的资料以及推算,2003年和2025年全球糖尿病及IGT发病情况如下:2003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94亿,2025年则将达到3.33亿;2003年IGT人数为3.14亿,2025年则将高达4.72亿。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不足1%增加到3.21%。以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将超过5000万。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国。

1.2糖尿病知识普及率低

我国糖尿病相关知识普及率低, 广大民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与糖尿病流行的趋势不相符合,最终的糖尿病诊断率只占23.6%,其中使用胰岛素或口服药治疗的比例更低,将近90%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急需进行持久的糖尿病宣传教育工作。自我血糖监测(SMBG)情况令人堪忧,自我血糖监测的平均频率为4.5次/月,单独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仅为2.8次/月。

另外,我国在糖尿病营养学和运动领域几乎还是空白,绝大多数医院目前尚无专业的糖尿病营养和运动医师。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滞后,护理人员糖尿病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较肤浅。另外,由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无暇对糖尿病人进行教育。

1.3儿童糖尿病患者增多

如今,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也开始有了糖尿病。据了解,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现为0.19~1.26/10万人,并呈逐年递增趋势。199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世界X围内,我国是儿童1型糖尿病的低发病区,市儿童1型糖尿病的年发病率为0.96/10万人。高发病区主要集中在北欧,发病率高达3.6/10万人。到了2000年,我国的发病率增为1.04/10万人。与4年前相比,数量有所增加,但并不明显。

过去认为儿童糖尿病,主要是1型,2型糖尿病主要是成人。但是随着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增高,儿童2型糖尿病也在逐年增高。过去,由于糖尿病检测技术的限制,儿童患的到底是1型还是2型,很难区别,所以需要时间的考验。

目前糖尿病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2型糖尿病患儿也开始增多。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儿童2型糖尿病格外的重视,因为在目前阶段,糖尿病是不可以治愈的,尤其是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依靠胰岛素的治疗,但是假如糖尿病患儿配合得较好,把血糖控制在恰当的水平,他们也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糖尿病及其类型

2.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在病因上呈极度异质的临床情况,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物质代谢紊乱可致全身各组织器官功能及结构异常,严重时可致残致死。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这些致病因素不外是遗传或环境因素分别或相互作用通过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及(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性的影响而致血糖高。

2.2糖尿病的类型

目前世界各国多采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1997年)提出并由WHO(1999年)采纳的糖尿病分型。此分型集现今对糖尿病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认识之大成,但还不是一个病因学分型。该分型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又分为两个亚型,即A型自身免疫介导糖尿病及1B型特发性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内则有八个类型。将这些糖尿病类型中按遗传及环境因素两个致病因素类别参与程度排列可见有些类型糖尿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参与,另一些主要由环境因素参与,尚有些类型的糖尿病发病中遗传及环境因素均很重要。

三、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3.1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是复杂的,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发病。

在部分糖尿病人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或母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10-5%,如父母均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如一兄弟发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其他兄弟的发病危险率为10-15%。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的子女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于一般人群。已证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特殊的HLA有关,危险性高的有DR3;DR4;DW3;DW4;B8;B15等。现在多认为部分糖尿病系多基因遗传疾病,不是由某个基因决定的,而是基因量达到或超过其阈值时才有发病的可能。

许多糖尿病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例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可能与病毒性胰岛炎有关。当然是每例病毒性感染均发生糖尿病。

部分糖尿病人血清中发现抗胰岛β细胞抗体,给实验动物注射抗胰岛β细胞抗体可以引起糖耐量异常,病理检查也可看到胰岛中有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的浸润等现象。也有报导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早期用免疫抑制治疗可得到良好效果,甚至“痊愈”。

如破坏了大部分胰岛组织的胰腺为和胰腺纤维束性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垂体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即症状性糖尿病。长期服用双氢克尿塞、皮质激素、肾上腺能药物等均可能导致或促使糖尿病加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下Turner综合征等也容易合并糖尿病。

1)饮食习惯

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无明显关系,而与食物组成相有关,如精制食品及蔗糖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由流行病学分析,高蛋白饮食与高脂饮食可能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2)肥胖

主要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肥胖是食物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要所致。过量进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可能诱发糖尿病。

3.2 病理

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核深染,胞浆稀少呈脱颗粒现象。α细胞相对增多,胰岛内毛细血管旁纤维组织增生,严重的可见广泛纤维化,血管内膜增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常明显的胰岛病理改变,β细胞数量可只有正常的10%,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胰岛病变较轻,在光学显微镜下约有1/3病例没有组织学上肯定病变,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早期,约50-70%病例在胰岛及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称为“胰岛炎”。

约70%糖尿病患者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出现病变,称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常见于视网膜、肾、心肌、肌肉、神经、皮肤等组织。基本病变是PAS阳性物质沉着于内皮下引起微血管基底膜增,此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糖尿病人的大、中动脉、包括脑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和心表动脉。因同样病变亦可见非糖尿病人,故缺乏特异性。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多见于病程较长和病情控制不良患者,末稍神经纤维呈轴变性,继以节段性弥漫性脱髓鞘改变,神经营养血管亦可出现微血血病变,病变有时累及神经根,椎旁交感神经节、脊髓、颅神经和脑实质,感染神经损害比运动神经损害明显。

肝脏脂肪沉着和变性,严重时呈类似肝硬化改变。心肌由混浊肿胀,变性发展为弥漫性纤维化。

3.3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危害巨大,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可导致残废和早亡。我国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发症者相当普遍,其中合并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眼及肾病变者均占1/3左右,有神经病变者占半数以上。大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和心血管病变的患病率,较前显著增多。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虽较西方国家为低,但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患病率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四、糖尿病的护理

4.1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强调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规则饮食是DM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还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均需遵循一定的膳食管理,否则药物疗效不能巩固。理想的糖尿病饮食应该能维持满意的体重,使血糖、血脂恢复正常,并能供给足够的能量和必须的营养成分,以保持身体正常代谢平衡,防止或减少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必须强调患者应该终身严格执行饮食治疗。护理对策应帮助患者认识其重要性,以增加 “动力”,自觉实施饮食治疗。

择饮食治疗的方法

日本糖尿病学会推荐的食品交换法是将食品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产生的总热卡及其重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找出其中的规律,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容易掌握。既能达到饮食治疗的目的,又能根据各人的口味、爱好象健康人那样自行设计食谱。因此,食品交换法是目前饮食治疗最合理的方法,优于估计法和传统的细算法。所以,护理对策应推荐食品交换法。

4.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及护理

宣教工作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患者不可缺少的基本治疗之一,它可使人心情舒畅,肌肉发达,增加体质和耐性及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并可促使全身各系统的新陈代谢,促进葡萄糖、脂肪和酮体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降低血糖。运动治疗还可促使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提高。使受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使胰岛素作用加强,并可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因此,向病人介绍糖尿病的一般知识,使其了解运动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主观上重视运动治疗,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强调运动的个体化原则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视病人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及病情的程度,身体状况及其是否有合并症等具体情况帮助病人选择最易持久坚持,安全简便的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慢速行走(散步),中速行走,快速行走,健身操,跳舞,打球,打太极拳等指导病人先慢,后快,逐渐增量,循序渐进。运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宜,肥胖者运动量应适当加大,其运动量渐增加。

运动时间

应选择餐后进行(特别应用降糖药物者)。尽量减少空腹运动,以免诱发低血糖,应详细向患者介绍低血糖反应时症状,如心慌,头晕,出汗多等,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食品,以便低血糖反应时及时食用。

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抗感染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性并发症,运动结束后要立即擦干汗液,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发生感冒和皮肤感染。

运动装备

运动时衣着宜宽松,舒适,避免衣着束缚肢体使运动不便,或影响血液循环,老年患者注意安全,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其他

运动治疗的同时,要督促病人继续坚持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定期诊视,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五、结语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我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系统地复习,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从而学习了许多新的知识,在个人工作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对糖尿病护理,甚至是整个护理学的本质内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论文的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以前我这方面掌握的不够牢固,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个人查阅相关资料,让我在这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本论文涉及到许多资料和数据,需要翻阅大量相关书籍资料,在此期间,指导老师给了我许多建议,并且向我推荐了很好的参考资料,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这几个月的紧X学习,我的这篇论文顺利完成,主要依赖任课教师的指点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耐心辅导。在这次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铮铮教导的精神,为解决了许多问题,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路型元。基础护理。:光明日报,1990,109。

[2]均衡饮食合理健康 X瑛, 期刊 人人健康HEALTH FOR EVERYBODY 2006年 第04期

[3]. 李东辉. 糖尿病合并Graves病21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18)

[4]. 郭晓玲,是明启.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51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24)

[5]. 陆英杰,连XX. 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06)

[6]. 黄辉.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治疗现状调查[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19)

[7]. 王萍,陈晨. 糖尿病合并坏死性外耳道炎24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1)

[8]. 韩翠娟.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32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22)

[9]. 李鹏,韩莹. 肝源性糖尿病与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5)

[10]. 翁建新. 老年糖尿病性腹泻治疗观察[J]. 中医杂志, 1998,(01)

 

第二篇: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

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之袁州冬雪创作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停止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些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平易近生活水平的不竭提高,饮食布局的改变,休息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平易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懂得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停止阐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历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关于糖尿病问题的综述论文

绪论

近些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布局的改变、日趋严重的生活节拍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今朝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出1.2亿人,我国患 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4000万,未来50 年内糖尿病 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迷信治疗低、承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 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缺乏,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缺乏,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用药选择和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忽视饮食、运动等误区,从而使得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睬想,心脑血管、肢坏死、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生早、发展严重.

专家指出,由于今朝人们的饮食布局正在由植物型向动物型转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正越来越多地充斥我们的生活,加上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敷普及,都对中国糖尿病防治才能以及糖尿病教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全方位来懂得一些关于糖尿病的信息.

一、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有分明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除少数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大部分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及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也称为复杂病).

二、 糖尿病的病症特点

(一)糖尿病早期症状糖尿病早期症状,初期有隐匿性,约10%~30%的患者无分明糖尿病早期症状,但仍有一些先兆表示.许多患者常常伴随口渴、口干、口粘、口内有炽热感,或口腔粘膜出现瘀斑、瘀点、水肿等糖尿病早期症状;有的病人舌体上可见黄斑瘤样的小结节,或牙龈肿痛、出血,牙周袋影响牙齿松动等糖尿病早期症状.叩痛,X 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

(二)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逐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 量缺乏需要补偿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 发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天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 副食也比正凡人分明增多,还不克不及知足食欲.

2、 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 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偿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 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便可以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 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克不及被充分操纵,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克不及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 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 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缺乏,机体不克不及充分操纵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 质分解加速来补偿能量和热量.其成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 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 精力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分明.

(三)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可引发多种慢性并发症,如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病症,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健康和生命.罕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以下几类: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脏病.

三、糖尿病简单的诊疗手段

(一)糖尿病用药糖尿病用药要注意五点:一是糖尿病药要合理用药;二是早期用药务求“达标”最重要;三是结合用药事半功倍;四是稳定血糖不克不及挂一漏万;五是虚假广告宣传不成信.

(二)治疗糖尿病的食物治疗糖尿病的食物最新出版的医疗卫生绿皮书指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是我国居平易近健康的主要杀手,其 中,与1996年相比,城市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了40%.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食物疗法 愈来愈受重视,因为食物里也有“降糖药”.蔬菜中包含莴苣、竹笋、苦瓜、银耳、洋葱等.水果包含苹果、梨、桃、橙子、柚、荔枝、樱桃、杨梅等.五谷杂粮类包含小麦、燕麦、荞麦、小米、玉米、大豆、黑豆、薏米、绿豆、豇豆、扁豆、豆腐、腐竹等.水产类包含青鱼、泥鳅、蚌、蚬、黄鳝、海参、田螺、蛤蜊等.

(三)治疗糖尿病的偏方

1、玉米粉粥(《食物疗法》):粳米50~100g,加水煮至米开花后,调入玉米粉30g(新鲜玉米粉),稍煮片刻服用.适用于各种糖尿病人.

2、葛根粉粥(《太平圣惠方》):葛根粉30g,粳米50g,共煮粥服用.适用于老年人糖尿病,或伴随高血压、冠心病者,葛根含黄酮类,具有解热、降血脂、降低血糖作用.

3、山药粥(《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山药60g,大米60g,先煮米为粥,山药为糊,酥油蜜炒合凝,用匙揉碎,放入粥内食用.适用于糖尿病脾肾气虚、腰酸乏力、便泄者.

4、胡萝卜粥(《本草纲目》):新鲜胡萝卜50g、粳米100g,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

四、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一)糖尿病的预防可分为四级停止:

一级预防:此级最为重要.目标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措施是:①改变人群中与Ⅱ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因素.②加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和监护.

二级预防:目标是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停止有效的治疗.主要措施是:①通过健康查体,及早发现糖尿病.②对高危人群、肥胖或有家族史,常常应酬吃请较多、工作严重的人停止筛查.④对糖耐量异凡人群停止运动与饮食治疗,并定期观察.甚至可使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二甲双胍类)或保健品(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吡啶酸铬、有机锌等)停止干预治疗.

三级预防:目标是较少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措施是:①对已确诊的糖尿病人,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的综合治疗,使血糖长期稳定的节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②减少有害因素,如吸烟、过量饮酒.改正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高凝状态.

四级预防:目标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恶化,减少糖尿病人的致残和死亡.

(二)主要措施是:

1、对已确诊的糖尿病应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血脂、眼底、尿微摄白蛋白、心脑血管 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停止有效地治疗.

2、 对已确诊的糖尿病并发症应采取综合治疗可见,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应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健康教导,即大力的停止糖尿病宣传教导,尽可以使糖尿病及其预防手段家喻户,使全平易近动员起来与糖尿病作持久的斗争.第二就是健康促进.即尽快的改变不正确的 生活方式及操纵各种手段,对整个人群,特别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停止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的筛查.

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等问题停止研究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懂得到,糖尿病虽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并发症多但我们通过吃药以及食疗仍旧可以有效节制病状,别的我们通过日常生活还可以停止有效地预防,减少发病几率.糖尿病问题在我国已经比较严重希望可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参考文献

[1]蔡伟红,郭艳芹.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导[J].中国健康教导,2010,18(5):335

[2]伍晓玲.糖尿病健康教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文选,2011,22(3):395

[3]程韶,吴懿玲.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血糖节制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10, 8(11):847

[4]刘志梅,王娟萍,陈美伦.糖尿病健康教导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中西医连系杂志,2011, 12(13):1452

[5]蒋冬梅 病人健康教导指导 M 长沙 湖南迷信技术出版社 2000 .78—81

[6]戴美娟 汪燕 中国食疗与营养学 M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142—143 2010.3(4) :308—309

[7]王怡 马幸 等糖尿病性的白内障教导 J 现代护理

[8]李小妹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J 淮海医药 2009.18(2)1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