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般心理问题案例的分析报告论文(自修改)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我校八年级女学生李某,一个月前因为与同学吵架,出现焦虑、紧张情绪,同时有睡眠差、自我评价低、学习兴趣减退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焦虑 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15岁,我校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1、EPQ测验结果,结果有效。各T分:E58;P53;N69;显示求助者的个性为胆汁质

2、SCL-90总分179分,超出分界值169分。其中:人际关系敏感 2.3、焦虑3.2、抑郁2.1,均大于因子分2分。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1个月来因与同学吵架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睡眠差。

个人陈述:求助者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近一年经常与同学吵架,一个月前她因意见不合,与自己认为唯一的朋友吵了一架,之后觉得自己没人喜欢而焦虑不安,陷入自责泥潭不能自拔,整天情绪低落,忧郁烦 1

闷,提不起精神。怕老师、父母责备,怕再也交不到朋友更加焦虑不安,晚上难以入睡,食欲也有所下降。她渴望能够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像其他同学一样有很多朋友快乐地学习、生活,于是在其班主任老师的建议下,来到咨询室,向咨询师求助。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但情绪低落,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低着头,且用头发盖住自己的脸。在谈到与同学关系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同学反映:李某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她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四、评估与诊断

1、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病程一个月,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2)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面对交友问题时,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

主要表现为:

(1)焦虑、烦躁、担心以后没人喜欢她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

(3)入睡困难、食欲下降

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我是个没人喜欢的人”的歪曲认知;增强其自信心。改善睡眠和进食

3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运用语义分析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咨询方法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对目前的情绪和行为症状进行校正的同时,需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一些歪曲的认知观念进行校正,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贝克的认知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目标上来,以帮助求助者改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5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因为是校内学生咨询,所以咨询和量表测量都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

过程: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式提问收集其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咨询师:请坐,欢迎前来咨询,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

求助者:谢谢老师。

咨询师:你希望在哪方面得到老师的帮助?

求助者:??

家庭作业:采用放松训练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

2、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运用认知治疗技术,找到求助者的歪曲认知。

方法:认知疗法

过程:

6

(1)讨论家庭作业,陈某对放松训练法的反馈。“睡眠有所改善,心情较前一段放松多了”。

(2)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的歪曲认知“我是个坏孩子,没有人喜欢我,我很丢人,我已经完蛋了,同学们都在笑话我??”。

(3)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这些想法会怎样影响自己的情绪。

(4)寻找一些证据检验自己的信念和事实。

(5)运用语义分析法,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换成更客观或更积极的想法。

咨询师:你说你是个坏孩子,是什么意思?是否在指你在很多时候都做错事,损人利己?

求助者:不是。我以前在很多方面都很好。学习、和同学关系??可是现在,我学习下降,就连最好的朋友都离我而去了??。

咨询师:可是你以前并不是这样啊?

求助者:是的,以前我学习很好,和同学关系也很融洽。

咨询师:既然这样,把“我是个坏孩子”换成“我现在成绩不理想、和好朋友吵架了”,你是否觉得更合适?

求助者:?? 家庭作业:

(1)列出类似“我是??”的自我判断句式,然后按语义分析的方法进行句子转换,并记录下对转换后句子的感受和评价,比较哪一种更客观。

第三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接纳自己。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

7

过程:

通过回顾治疗过程和家庭作业,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感受,使求助者明白,是现实生活事件使她产生了心理冲突,但是她的错误观念导致了她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求助者承认她不可能事事做得完美,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求助者自述“我觉得我改变的不仅仅是情绪和行为,更重要的是我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变。”

家庭作业: (1)记录此次咨询对自己认知转变的启示,并分析这种观念转变对改善情绪的作用;

(2)不断巩固新观念,运用“正强化”技术,将自己的生活中快乐的事情,优点和长处等写下来,正面积极评价自己,以增强自信心。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四次咨询:

目的:评估咨询效果。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施测SCL-90,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她的成长。

家庭作业:坚持放松练习,记心理日记。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不对和朋友吵架耿耿于怀了,紧张、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8

(2)他人评估:老师同学反映,求助者能够进行正常的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够象月考以前一样上课,和同学交往感觉更融洽了。

(3)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2分,总分130分、阳性项目数25,说明无阳性症状,减分率33.3%,说明咨询有效。

(4)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基本消除了求助者的紧张、焦虑问题,求助者认识到了自己的完美主义认知模式的错误,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九、总结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与好朋友吵架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咨询师较好运用认知治疗进行治疗。通过认知疗法处理了求助者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纠正了其负性自动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求助者意识到并改变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为求助者以后的人格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9

 

第二篇: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王玉晶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            王玉晶                 

身份证号:       52020219811112552x    

所在省市:      贵州省六盘水市           

所在单位:     盘县红果镇亦资中学   

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单位:六盘水市盘县红果镇亦资中学   姓名:王玉晶

摘要:求助者刘某是一名初三男生,因父母离异导致其情绪低落,睡不好觉,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绪特征和行为特征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基本好转。

关键词:初中生   合理情绪疗法    一般心理问题

一、一般资料

刘某,男,15岁,初三学生,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独生子,

父母文化程度高,父亲是私营业主,母亲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刘某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一直担任班干部,喜欢读书写文章,无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一个月来情绪非常低落,反复想父母离婚的问题,怨恨父母。

个人陈述:从小到大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宠爱,一直认为自己很幸福,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并且担任班干部,工作能力很强。一直以为父母很恩爱,很少看到父母吵架。一个月前,父母突然表示要离婚,让自己选择跟谁,他为此难以接受,不愿看到父母,认为他们不真正爱自己,否则怎么不顾及他的感受,于是扬言谁也不跟,自己过,让他们都搬出去,怨恨父母。后来,父母尽管不再当面提离婚的事,但父亲仍然搬出去住了。于是心情郁闷,又没有可以分忧的亲密朋友,在家里拒绝和母亲说话,但又倍感自责后悔,日渐消瘦,经常想如果别人知道了他父母要离婚的事,会不会看不起他,头疼失眠,上课经常想这件事,成绩下降。父亲知道后,打了他一顿。他因为从小没有挨过打,对父亲更是怨恨不已。坚持不上学,看着父母焦急,他很有一种报复的快感,可是情绪更加低落,心中及其难受,于是前来咨询。

三、母亲陈述:孩子从小没受过委屈,聪明活泼,学习成绩好,和老师同学都相处得不错,自尊心强,爱面子。父母当初是媒妁之言,婚后发现性格不和,但为了孩子和面子,勉强维持,以前曾经相约在孩子面前不吵架,这些年都很痛苦,貌合神离,最近老公初恋的前夫病故,老公旧情复燃,决定重新寻找幸福婚姻,提出离婚。她欣然应允,就是孩子问题棘手,决定让孩子自己做主,但没有想到孩子不能接受,造成孩子情绪不稳定。和孩子沟通不成,万分焦急无奈之际,与孩子协商来咨询。

四、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神情郁闷,情绪低落,在谈到父母问题时,忧虑重重,满心怨恨。

五、评估与诊断过程

1. 评估依据:(1)求助者父母离异,因不能理解父母离异的事件而产生的内心冲突,从而影响了学习,其冲突是常形的;(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以上,两个月内仍不能自行化解;(3)始终能维持正常生活、学习,但学习效率下降;(4)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是父母离异事件,没有泛化。

主要表现为:

(1)反复想父母离婚的事情,有怨恨情绪;

(2)不愿上学,害怕同学知道后歧视自己;

(3)情绪低落,睡眠不好,悲观。

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15岁,男 ,青春期

(2)社会因素:父母感情破裂 没有分忧的知心朋友,缺少社会支持。

(3)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幼得到老师家长的宠爱。个性追求完美,一直有认为父母婚姻美满才是爱自己,父母离婚会被别人歧视等等的不合理的认知。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2)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1)按照许又新教授的评分标准,求助者的病程不到三个月,记1分,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为中度,记2分,社会功能轻度受损,记1分,总分4分,小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不成立。(2)冲突是由父母离异引起的,是常形冲突,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可以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而本案例反应强度并不强烈,严重心理问题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本案例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内,对学习没有产生较深的影响,其情绪只限于父母离异,没有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帮助求助者降低情绪反应,改善睡眠;

(2)帮助求助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父母关系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帮助求助者包容生活中的不完美,修正一些绝对化的要求和过分概括、糟糕至极等不合理的认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心理素质。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1)主要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对年纪较轻,领悟力较高的人效果明显,来访者符合要求。

(2)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

a心理诊断阶段

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求助者问题ABC的过程。

b领悟阶段

咨询师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情绪。

c修通阶段

这一阶段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阶段。咨询师可以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所谓“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也可运用“黄金规则”来反驳求助者对别人或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等不合理信念。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咨询次数4次

咨询费用:免费

八、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A、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B、心理干预阶段;

C、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时间:20##年4月10日

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探询改变意愿;

E、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C、确定咨询目标

D、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E、请求助者根据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父母决定离婚

不合理信念B:我家庭本来很完美,他们不应该离婚,他们不爱我了,他们很虚伪。

不良情绪C:心烦、失望、郁闷、悲观、怨恨

合理信念B:父母不相爱,可以离婚,因为某种原因不离婚,那才是虚伪。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

F、布置家庭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得越认真、全面,咨询的效果就会越好。

第二次咨询:时间:20##年4月17日

目的:

A、加深咨询关系

B、继续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C、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许多不合理信念,但涉及此次情绪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没有完全列出;同时,求助者的情绪反应仍比较强烈,一提起父母离婚的事情还是怨恨、失望,咨询师表示理解与接纳;

B、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平时家庭生活琐事,回忆父母曾经有过的冲突,重新认识父母关系的实质,打破他认为父母关系一直很完美的不正确认识,打破家庭这些年一直幸福的假象,从深层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C、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父母平时对他的言行,回忆父母这些年为他做过的事情,打破求助者认为父母不爱他的错误理念,打破求助者过分概括和绝对化要求的错误思维框架,目的仍然是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求助者找出自己更多的不合理信念:

a、存在“绝对化要求”:如“他们为了我不应该离婚”,“我的父母应该完美无缺”“我的家庭应该是完美的幸福的”。

b、存在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如“父母离婚就是不爱我了”“如果离婚他们以前的恩爱是假的”“如果离婚他们就是虚伪的”。

c、存在糟糕至极的不合理理念,如:“觉得父母离婚就天塌下来了,从此会被同学看不起”,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D、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E、要求求助者与父母就他们的婚姻进行沟通,帮助求助者了解父母婚姻的实质。

第三次咨询   时间: 20##年4月24日

目的:

A、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B、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与父母进行了认真交谈,得知父母的婚姻并不是像他所认为中的那样完美,当初他们那个年代大多是媒妁之言,他们彼此不很了解。又赶上当时父亲因为大学毕业和初恋女友分开在两地,女方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父亲失恋痛苦中,经别人介绍认识了母亲,母亲是事业型女人,很多应酬,常常顾不上家庭和孩子,父亲婚后很不满意,但两人都是对家庭和孩子责任心很强的人,一直在努力适应对方,又都是知识分子,为了孩子和面子也尽量不吵架。交谈结果对求助者触动很大,并表示对于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过认真思考。

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强度降低,但仍然怨恨父母离婚

B、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下面是咨询师与求职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咨询师:你说父母既然生了你,就必须爱你,爱你就不应该离婚,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

咨询师:父母生了你,就必须爱你;你是父母的儿子,你就一定爱他们,对不对?

求助者:嗯

咨询师:父母不相爱了,生活在一起很苦恼,为了你,不得不继续没爱的婚姻,你这是爱他们吗?

求助者:是啊,我也这么想过,可是如果他们爱我,就不应该离婚,否则同学们会瞧不起我的。

咨询师:有一个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对父母的爱符合这个规则吗?

求助者:(沉默)

咨询师: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别人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事情,那么我们也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自己做到什么。

求助者:好像不是一回事……

咨询师:其实你把这个规则用反了,我们将这类想法称为“反黄金规则”: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该如何对待我。我不管你们相不相爱都爱你们,你们也应该相不相爱而因为我不离婚,因为不离婚就是爱我的唯一表达方式,对不对?否则就是不爱我,你就会越想越恼火。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确实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

咨询师:看,你的不合理信念又来了,刚才那个是对别人,这个却是你自己的。谁说你不该有这样的想法?类似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我们要学会把对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或“想要”。这样,当我们不希望或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情绪就会仅仅是一种失望,而不是过分强烈地怨恨自己或他人......

D、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合理信念:

 a、父母的婚姻并非完美无缺,实际上他们俩之间的关系一直有很深的裂痕,只不过是为了他勉强维持在一起,即使没有父亲初恋女友的出现,婚姻也很难维持下去了。

 b、父母都人到中年了,人生短促,父亲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母亲都能理解,我又为什么不能呢?

c、父母这么多年维持一直幸福的假象,一方面是为了面子,更重要的是因为对我的爱,怕伤害到我,并不是虚伪。

d、父母为了给我一个温暖的家已经忍受了这么多年的痛苦,我应该感谢他们,而不是怨恨。

e、周围也有的人父母离婚了 ,我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所以同学们也不会看不起我。

E、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合理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确认自己情绪比较稳定后,与父母沟通一次,尊重他们的选择。

第四次咨询:时间:20##年4月30日

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经过认真思考后,与父母沟通一次。父母很感动,感觉他真的长大了,并对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向他表示道歉,父母也表示尊重他的意见,如果他实在不能接受离婚的事实,他们可以重新考虑。最后看到他真的转变了,父母决定还是离了,他虽然不愿,但可以尊重父母的感情,希望父母能够真正的幸福。

求助者的情绪有些起伏,但显然和初始时的负性情绪有本质区别,属正常反应。

B、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C、鼓励求助者自己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明天起开心上学去,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测验:做SAS测验,标准分为40分。

    做SDS测验,标准分为 32分,基本结束咨询。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价:“我的情绪现在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我能正确看待父母感情问题,做到尊重父母的选择。”“睡眠也还可以了”。

2、咨询师的评估: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父母离婚后他跟着母亲,父亲经常去学校看他,相处还好,咨询已经基本达到近期的具体的目标。

3、心理测验评估:结束心理咨询前,经测验求助者的SAS测验得分40分,说明焦虑情绪基本消失; SDS测验得分32分,说明抑郁情绪消失。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根据求助者所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四次的心理咨询,使求助者的情绪发生了改变,睡眠得到了改善;同时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改变了求助者的认知。咨询效果咨询师和求助者都比较满意。对于远期的目标,求助者愿意自己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年8月第1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