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广告是社会诚信的镜子

作文素材:广告是社会诚信的镜子

作文天地

04-01 1004 :

作文素材:广告是社会诚信的镜子

“广告没法让人相信,神奇莫测全是骗钱”——这是时下国人对广告业的共识。随着又一次广告法修改细节的曝光,广告这面诚信社会的镜子又一次袒露在公众面前,诟病已久的名人代言成为本次修改的核心细节。《广告法》被业内外嘲讽为聊胜于无,如果最新修法能束缚一下名人,也算做了实事。(新闻回放:)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近日透露,《广告法(修订送审稿)》已报送国务院法制办,该修订送审稿将参与广告代言、证明、推荐的“广告其他参与者”也列为广告主体。这个“广告其他参与者”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指向名人的,因为广告公司和客户不可能随便从大街上找一个无名之辈代言。

名人代言广告,因名人本身的影响远大于发布平台及广告发布者,在受众中有很好的强化效果。这名人代言的是正经产品也就那么的了,假如代言的是伪劣产品要了人命也正常。偏偏广告法此前只视广告发布相关各方为广告主体,出了天大事儿也与名人无关。公众早已对谎话连篇的名人们不满,名人却我自赚个盆满钵满,谁奈我何。

受众一哄而上,名人瞬即逝,很难定义管理。现在名人有可能“被主

体”,立法和执法都绕开了名人难以认定等等麻烦,法官也不必当庭面对某位过气红人不知如何裁决。避虚就实,参与广告发布就是主体,承担相应责任,够格就是刑法伺候。刑事责任不同于民事责任,刑案一旦立案侦察公诉,很难化解。

名人广告效益大,受众易受影响,但此前归管不细,无法可依,一起起名人广告官司无声而终。现在被主体,名人就要考虑承担相应责任直至刑罪,冒险成本大大增加。原来是影响大,风险小,二者不对称。现在影响大,风险大,名人就要收敛,相应的虚假广告就降低。混乱的广告市场由此也可相对有序些。

公众早已经对要钱不要脸的代言名人非常不满,以法律的形式对其约束虽然迟了些,比没有好。现在的广告法修改版规范名人,是法规的严密,而不是另立新法,体现出法律的严肃性和持续发展性。虚假广告满天飞是一个事实,诚信社会无处寻的状况不会由一部《广告法》解决,让广告这面社会诚信的镜子先照名人还是可以做也必需做的。

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公众一向盯在产品和媒体上,以及讨伐名人。从管理角度,政府过去是监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三大主体”,现在要将名人做为“广告其他参与者”列为“第四主体”进行监管。偏偏真正有责任的广告监管部门没有被列出来。希望在追究这个刑事责任那个刑事责任的同时,广告监管部门不要缺席。

虚假广告满天飞,照射出一个惟利是图的物质社会。在尔诈我虞的环境中,诚信成了稀缺物。重建社会秩序不是朝夕间事,新版广告法难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不过能约束一下名人,也算踏踏实实往前走了一步。

 

第二篇:材料作文(镜子)

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

一、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

材料是一首短诗,共四句,短小精悍,寓意浅显明了。

首先,通过关键语句,把握材料的感情倾向。

“照了一辈子人”“没有照见自己”“看见自己的真面目”单看前两个短语,似乎还有赞镜子无私奉献之意,如红烛如春蚕,但后一句最关键,定基调,结合三句,诗歌意在批评镜子只能鉴人,不能鉴己;只能明察秋毫别人的得失,却看不到自己的庐山真面;只能知人,不能知己。

另外,还有关联词,“就是”“才”也可以作为佐证。表明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深深的惋惜,是浅浅的责备,是淡淡的批评。由物及人,诗歌意在告诫我们:不但要知彼,更要知己。要认清自己,不但要知人,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别人,更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为自己准备一面“镜子”。

这也是作文的立意,当然还可以化大为小,从如何认清自己入手,如材料找另一面镜子,论述“以人为镜,看清自己”。这里的人,可以指大众,可以指领袖精英榜样。可以从大众身上看到人类的劣根性,人性的丑陋,从而反省自己丑陋的一面;也可以以领袖、榜样楷模为高标,感知差距,寻找自身的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具体说,“以人为镜”中的人,可以指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诤友、知音、爱人、师长、同事、邻里,也可以是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之人,甚至可以是对手。

还可以史为镜,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吸取教训,认清自己,不让悲剧重演。如毛泽东“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然,要认清自己,不一定非得借助外在的“人”“史”“物”,还可以为自己准备一面心镜,即“反躬自省”“三省其身”,时时开展自我批评。

因此,本次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 知人更要知己。辩证地谈,前者作铺垫,着重论述后者。

2、 以人为镜,看清自己

3、 诤友——生活中的明镜

4、 知音——人生的一面镜子

5、 要利用好对手这面镜子,看清自己

6、 以史为镜,看清自己

7、 反观自省,吾当三省其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8、 要认清自己,着重强调认清自己的意义

偏离材料的立意:

1、 人生只为付出 2、在默默无闻中成就伟大 3、作一面干净的镜子

二、相关素材

①朋友应该是你的一面镜子,正所谓“道义相砥,过失相规”。

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③用一只眼睛看别人,留另一只眼睛看自己

④在临刑前,还写下了一篇文章——《多余的话》。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如此诚实地记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给自己完美的英雄般的一生做似乎有些暗色的回顾,只有瞿秋白这样的人能够做到。看淡虚名,是他的襟怀;解剖自己,批判自己,是他的勇气。他高尚的人格就在这样的解剖中,得到了最具光彩的一次升华。“多余的话”不多余。

罗曼罗兰说:所谓英雄,并非以思想和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瞿秋白正是这样的人。

⑤前些日子央视播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让我想起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有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如果一辈子不照镜子,就不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模样,照一照镜子才能知道自己的样子。唐太宗就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不仅是领导的镜子,也是平民百姓的镜子。那么不妨用这面古老的镜子照照自己。

记得听余世维讲人力资源管理的讲座时,除了被他精通于管理公司员工折服之外,他给我留有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么几句话。他说,作为一个人,这一辈子你有没有做过这么几件事情,有没有看过日出,有没有……没有做过的话就是遗憾。还有一条是你有没有照过镜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是要超过12点之后,独自凝视镜子里面的自己。初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来鬼片里面的场景,其实,再一斟酌,还是有些道理的。

奥古斯丁曾经说过:“人真是一个深渊。”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深渊,我们的认识到底有多少?人对自身的了解有多少?而认识到又敢于面对自我的人又有多少?“我们的全部感觉和认识通常都是向外的,我们的思想总是不断地向外捕捉经验性的东西,不断地把外在的攫取为?自我?消化的对象。然而,我们几乎从来不坐下冷静地反思一下,?自我?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自我?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结构?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即达到通常所说的自知之明。

⑥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二是向内看。在向外看到那些繁华的物质世界的时候,也别忘了看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灵魂,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不认识自己,一辈子也战胜不了自己。

⑦一直都很喜欢巴金,看了他老人家的很多作品,很喜欢他的写作准则“把心灵交给读者。”我想,这是20世纪近代文学最伟大的号召,最铿锵有力的声音。更让我感动的是巴金爷爷这种敢于揭示和解剖自己的勇气和行动,试问如今能有几个人有这种气度和胸襟呢?人说巴金是一面镜子,可是如今,又有多少人真的去照过镜子呢?一辈子献给了文学,其贡献是巨大的,我们也需要很长时间去怀念,此时的这片言片语又怎么能表达其万分之一?就让我们在心中默默悼念吧!

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去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去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可以说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这个是完全成正比的。可惜我们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发现,而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愿望。

中国民间是有这样的说法,说有一家主人带着一个小猴和一个小驴在一起生活,这个小猴就很机灵,它就总在房上跳来跳去,那个主人就见了人就夸,说我的小猴太聪明了,后来小驴看它老受表扬,自己也很费劲,有一天终于踩着柴垛艰难地上了屋顶,结果一上屋顶就把主人的瓦给踩破了,结果被主人给拖下来暴打一顿,这个小驴一直就想我终于做了小猴的事情,为什么它要受表扬,而我要挨打呢?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样的境遇,发生在很多很多人的身上,就是我们过分地仿效了他人的行为,我们刻意强调了社会通行的标准,所谓的时尚,所谓的流行,是有一种潮流趋势,让我们迷失自己的心,而趋同于统一的标准,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庄子一直在提醒我们,怎么样可以不流于俗呢?首先认清你内心的愿望,你真正在以你自己生命的方式善你自己吗?

在今天可以说在一个媒介充分发达的时代里,流行的标准是很可怕的,流行是一种势力,这就像每一个人都会受广告的干扰,去决定自己购物的方向,流行是一种洗脑,流行可以告诉你,它未必是好的,但是你必须要从众,我们往往有一个概念的混同,认为流行就是时尚,但其实时尚有的时候,是少数人的一种趣味,而流行有时候就象流感一样,它只标志着一种数量,并不代表品质上的高级。

在今天的这个时代,也许比庄子的时代,也许更需要这样的火眼金睛,更需要内视反省,更需要摆脱外在的标准。——于丹《〈庄子〉心得》

⑨冬天到了,一只刺猬冻得瑟瑟发抖。

路过的小野猪见了,说:“你既然感觉到冷,为什么不去和小白兔为伴呢?你两个挤在一个窝里,互相靠着对方,身体很快就会暖和起来。”

“谢谢你的关怀,亲爱的小野猪先生。可是如果那样,我身上那些坚硬的刺,就会刺伤小白兔,那样,我就失去了它的友情。我宁可挨冻,也不可能去伤害自己的朋友。”

小刺猬的一番话告诉我们一番道理,作人应善于认清自我,只有善于认清自我,把握自我,征服自我,才

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在生活中,认识别人很容易,但要清楚地认清自己,却很难很难。特别是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并懂得如何去规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认识自己是一种智慧,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

然而年轻的我们,棱角分明的性格造就了我们极度的自我膨胀或自我萎缩,年轻的浮躁与喧嚣的尘世似乎格格不入,于是,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殊不知,如果能够比较客观的认识自我,会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以及社交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自我膨胀的我们,要学会公示自我,既使自己的思想、感受与行为自我和他人充分掌握的,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要学会反躬自省,察纳雅言,以识别自我盲点,并且经常与他人进行交流,以了解对方对自己的看法,并与自我感知进行比较和验证,在实践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方法,从而使自己不断得到进步,这样才能会正确地认清自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