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占玲读书笔记及心得2

论文: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

龚占玲

学生的表现有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的是他们最真实、最原始的想法,如果教师把自己融入学生中,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一员,用心去感悟,关注他们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情况随机地改变教学行为,引导进行评价,评价价值就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跟着学生走。

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有个性的学习,创造学习,就必须摆脱"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跟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形式,这样一来,互动的评价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的选择权,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手中,课堂上就会"红杏枝头春意闹"。。

"跟着学生走"是一次教学的革命,在这过程中,评价的灵活。使课堂充满朝气。这是学生乐意走的路,跟着学生走,我们会走得洒脱,变得年轻。

2、放飞孩子的思想。

放飞孩子的思想,其本意就在于让孩子对前人的书,有他们自己的读法,不书云亦云;对一些问题,有他们滓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必须珍视的。

这样,评价才能落到实处。

孩子们的想法有时很天真,很独特,甚至有点荒谬,可是"童心不可欺"在这个性凸现之时,创造性萌发之机,老师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肯定,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多一点发现,这样一来,评价才可能异彩纷呈。

3、平等的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有些知识和技能是能够传承的,有些知识是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取的。譬如学习游泳,没有呛过几口水的体验,恐怕是难以学会的。也就是说,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师生的合作与参与评价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

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评价中的合作交往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

往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往活动。所以,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惟有平等,才能调动起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交流的流畅。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做学生之间交流的沟通者,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从而使新课程的三个维度得到整合。

 

第二篇:读书心得二

读书心得二

读《全球教育展望》 思学校教育发展

滨海新区大港九小 高相发

认真拜读了钟启泉教授主编的教育杂志《全球教育展望》20xx年第9期,可以说这是我读起来感觉最有困难的一本杂志,但也让我与这些教育大家有了一次心灵上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对全球教育有了一次全新的了解。整册杂志七个板块共十七篇文章,每位教授对教育的理解都可以说是高屋建瓴,我的理解是站位高、分析透、视野宽、切实际。下面谈一下我对这几个板块文章的粗浅认识。

一、推进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推进素质教育则要求我们大力推行课程改革,那么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以及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就成为了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中之重。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崔允漷柯政两位教授对当前我国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与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的国家和地区经验、以及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建议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们首先提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构建一套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传统以高考成绩一考定终身的做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育肯定要为人的一生发展着眼,如果高考指挥棒不发生质的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就会很艰难。中小学评价制度明确提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这些素质的养成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那么用什么形式来衡量“道德”,我们好像又感到束手无策。诚信、道德、法律,我们一直在这里纠缠不清,国民素质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则是我们当务之急。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首先我们要明白教学质量监控要监控些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是第一重要方面,我们还必须全面地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习方式和过程,以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一点对于我们小学校长尤为重要,没有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们的素质教育很难得以深化。这些因素包括: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教师及其教学、班级和学校的学习氛围。通

过测验考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是监控的重要方面,但不是监控的全部。应包括学、教、管三方面。学生的学,不仅要检测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有条件、学习方式和过程,以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需要了解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工作态度、学科知识技能和水平;管理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执行规范程度等。需要收集的不仅是量化的数据,还包括质性的资料,外部还要进行定期的督导。教学质量监控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外部的监控,做得不好如监控的形式单一、力度多大、过于频繁都会造成危害;内部也不能变化频繁,要以教和学为主,将过程性的考评与监控融入到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教育理论辨析是教育正确发展的不竭源泉

我们从师范院校就开始接触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总是在否定被否定中实践着并发展着。彭正梅教授提出了:现代教育基本矛盾的探索及其视野下的教育危机。卢梭的“让自然在说话”的教育法则,让我们感受到人为的教育是对儿童的天赋自由的干涉。康德则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于是“如何通过强制来培养自由”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矛盾。康德区分了四种教育行动形式或维度:规训、文化化、文明化和道德化。

对于现代教育的基本矛盾,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其中作用的不可或缺性。无论是康德的“促使人思考”、费希特的“促进人的自由的自我活动”、赫尔巴特的“对世界的审美展示”还是“从不对称交往迈向对称性”,都体现了教师在解决教育矛盾中的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倡导儿童自主性和自由活动的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权威的丧失在我国也出现端倪。这非常值得我们辨析深思。

三、多元化培养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首要因素。赵炳辉熊梅两位教授对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重建。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与提升,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更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之一。但回归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反复过程。因此,我们要花大气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提高教师课程行为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周钧教授提出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教师培养的驻校模式。在美国大学化教师教育是教师培养的第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存在着与中小学缺乏联系等弊

端;第二条道路是替代性教师教育模式,这种形式有的缺乏实习指导,毕业生得不到充分地培训就进入教学岗位,目前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仍然存在。看到这里,我真的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学校是教师的“消费者”,教师培养难道不能与中小学结合得再紧密一些吗?下面看到了美国人的做法:未来教师的录取与筛选、培养、分配工作、入职指导以及教师领导力形成等过程共四年,其中培养阶段为一年,入职指导以及教师领导力形成阶段为三年。整个过程尤其是培养环节主要在中小学校完成,因此得名“驻校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织在教研组。潘涌教授提到:教研组建设要走向专业化。这篇文章我读的最有体会,因为自己也曾总结提炼出符合我校实际的“七步循环”教研模式,即反思问题-研讨共性-确定主题-人人上课-听评议课-专题论坛-解决实际这样的一个循环模式。教师的专业成长依托于教研组,以教研并重、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教优研强为根本目标,积极展开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专业化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全面化,包括集体备课、切磋解疑、研究教材教法等,还要研读和内化课程标准,共同研究教学问题。教研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论坛式、说课评课式等。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四、课堂回归本真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明智之举

陆晓红博士提出外语课程要“走向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流需要两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邱德乐教授提出“原生态语文课堂回归论”,提出课堂应是学生“在场”的“真实性参与”的没有虚饰的自然真实的课堂教学状态。我们提出追求“低负高效”的课堂,那就是学生在学习负担很低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率。我们各个学校围绕着这个宗旨都在努力追寻着“高效教学”,如:课堂要体现“收视率”,“以学评教”,“分层教学”,“双向导学”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体现我们的“本真课堂”,来实现我们的“高效课堂”呢。让课堂回归生活。我们在课堂上尽量将课文所叙述和描写的内容还原于生活,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融合,语文学习与自然生活融为一体;让课堂充满诗性和灵性。课堂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是一种心灵感应、精神提升和美感享受的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还原生活场景,就会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潜在才能,课堂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和张扬灵性的舞台;让课堂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因为儿童阶段是形象思维发展的最活跃时期;让课堂更具有自由探究性。我们的很多课堂都有意无意地抑制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激情,使学生自觉地成为失语者。我们的课堂应让学生自由探究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让学生自由表达精彩观念。我们学校始终在坚持学生的倾听-表达-交流这三大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发挥、表演,将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表达出来;让课堂闪现人性的光辉。学生是拒接虚假的、装腔作势的说教,但他们会接纳真实的情感历程,课堂不是靠空洞的大道理来填补空虚的,而是靠人性中最美好的精华来感染人、充实人的精神空间的;让课堂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有一千个教师就必然会有一千种课程,有一千个学生就会有一千种感受。课堂教学没有千篇一律的程式,每堂课都是不可重复、复制的。是啊,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完善学生的美好人生,涵养学生的美好人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