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20xx年最新版)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外语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请各位同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完成论文撰写。

1. 毕业论文写作概述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实践性环节。《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写作的优劣是决定学生毕业时可否被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1.1 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不仅具有一般写作的意义,而且有其特殊的作用:即培养科研创新意识、锻炼思维组织能力、训练语言运用能力、激活知识的输出与输入等。

1.2 毕业论文的特点

?

?

?

? 毕业论文的题材与体裁:专业性与学术性(professional and scholarly) 毕业论文的论点和论据:独创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original, authentic and scientific) 毕业论文的结构:规范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standard, complete and unified) 毕业论文的语言:准确性、得体性及生动多样性(accurate, proper, vivid and varied)

1.3 论文的种类

从学位等级的角度来看,学位论文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dissertation)。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为学士学位论文。

从专业范围来看,理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属于自然科学学术论文,文科学生(包括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属于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

从研究方法来看,毕业论文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分析评论型、描述推展型、文献综合型和自身设计型。分析评论型论文主要是就某位作家、某部作品、某种语言现象或教学方法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描述推展型论文是指首先深入学习研究他人在某一问题上已做出的研究成果,然后进行归纳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撰写文献综合型论文要求作者大量阅读文献,研究学者们在某一方面已获得的学术成果,然后对其进行综合性介绍和可观的评价;在自身设计型论文中,作者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感受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表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并加以说明和论证。

1.4 毕业论文的写作范围

1.4.1 文学 (Literature)

对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形式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及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主题、产生的背景、作家的风格、派别等进行分析和评论。

1.4.2 语言学 (Linguistics)

语言学有许多分支,如语用学、语义学、词源学、语法、词法、句法、语篇分析、音系学、跨文化交际、语言文化等。

1.4.3 翻译 (Translation)

翻译理论、翻译方法、文化与翻译、实用文体翻译、翻译教学等。

1.4.4 特殊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经贸英语、科技英语、新闻英语、外事英语、法律英语等用词、句法及语篇特征的分析。

1.4.5 英语教学法 (Methodology)

教学法发展史、教学法理论、课程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材教法、教师教育等。

2 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及具体要求

2.1 论文的排序方式

论文的排序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20xx年最新版

2.2 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

? 封面 (Cover):写有论文题目、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专业和届别,论文呈交日

期(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毕业论文封面)。

?

? 摘要(关键词) 一般不超过1页,关键词一般为3-5个 Abstract (Key Words)

?

? 目录(Contents) 正文(Text):一般包括绪论(introduction)、本论(body)和结论(conclusion),注

释(Notes):统一采用“尾注”形式

?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另起一页。请参阅附件一“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参考文

献规范”

2.3 毕业论文的体例要求

?

? 论文字数:本科生论文用中/英文撰写, 字数在6000-8000词及以上。 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此字体为Word英语文本编辑默认字体)撰写,

字号为5号,统一采用A4纸型。中文使用宋体撰写,字号为5号,统一采用A4纸型。

?

?

?

? 论文一律用微软中文Word 2003/2007撰写并打印。 论文的一级标题加粗,其他各级标题不加粗。 各级标题,中文使用宋体,5号,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5号。 正文首页加论文题目,中文使用宋体,4号,加粗。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

体,4号,加粗。如有副标题,则采用小4号字,加粗。

?

? 正文小标题与正文之间不留空行。正文中段与段之间也不留空行。 正文中引用原文超过四行以上者,叫大段摘引(block quotation),引文须另起一行,

独立成段,无需引号。右缩进4个英文字符,用5号。论文中所使用的例句,不能直接引用语法书、他人论文等参考资料中所使用的例句。

?

? 页面行间距为24磅。 页码的排列顺序:目录、摘要的页码以小写罗马数字(i,ii,iii)开始排列。正文部

分(包括参考文献和附录)的页码以阿拉伯数字(1,2,3)排列。

? 论文按封面、摘要(中文,英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论文成绩评定表的顺序

并在左侧装订。

? ? 目”。在论文文件中应包括论文的封面、摘要、Abstract、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论文的全部内容(合并为一个文档)。交外语系教务办公室(北202)张金华老师处。 3 毕业论文的准备

3.1 拟定范围(outlining the scope)

范围的拟定应该体现“四所”原则,即:所学、所能、所有、所好。“所学”就是从我们所学课程来看,选题范围大体可分为四类:语言类、文学类、翻译类以及其他(如文化、经贸等);“所能”有多方面的含义,一是题目不可选得太大,以至于自己无法驾驭,二是题目不宜太难;“所有”即撰写论文需要占有资料,要把握好相关的论文资料,最好从外语核心期刊和各大学学报中去找;“所好”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题。以上四方面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切不可分隔开来。

3.2 收集资料(collecting materials)

收集资料最主要的途径是广泛涉猎。当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把一本论著或一篇文章逐行逐字、从头至尾读完。如果是论著,则先看其目录,选取那些对自己论文写作最有用的部分进行仔细研读;而对文章来说,也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还应养成边读边做摘录的习惯。摘录时一定要记下著作、文章出处:作者、文章名、书名、期刊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及期号。

语言学类的主要期刊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当代语言学》、《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江苏外语教学研究》、《山东外语教学》及各大学学报。

文学类的主要期刊有:《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外国文艺》及各大学学报。

翻译类的主要期刊有: 《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科技翻译》、《外语与翻译》及各大学学报。

3.3 拟定题目(setting the title)

题目的拟定应体现“四宁”原则:宁专勿滥、宁小勿大、宁新勿陈、宁深勿浅。

3.4 拟定提纲(setting the outline)

一个好的提纲会使论文的正文写作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写提纲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四点:可以扩大思路;可以按次序安排好素材;确定将论文分为几部分;明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4 毕业论文的撰写

4.1 论文的三要素

毕业论文同其他任何论文一样,都具有三大要素(three essentials):论点(argument)、论据(basis of argument)、和论证(demonstration)。

4.1.1 论点的确立

论点,是作者提出的观点,是论文研究的中心。在确立论点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

?

?

?

? 立论要准:所确立的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论点要新:所提出的观点在某一方面带有开创性,或立论角度与众不同。 内涵要深:所提出的论点能在内涵上揭示事物的本质。 还必须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 对材料进行分析:对手头的材料进行鉴别、分析,把握事实的本质,找出共同点或

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 进行纵横比较:根据已有材料的内容,对相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

使理论更科学、更深刻。

4.1.2 论据的提炼

论据是事实、道理,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可靠依据。论据主要有数据型论据和理论型论据。前者指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或发展过程中人们所统计或记载的数据、百分比等。这种论据如果真实可靠,则极具说服力。理论型论据指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源于实践并为大家公认的理论、观点或方法。这种论据,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增加论文的理论深度和权威性。

在写作论文时,千万不要认为把材料堆在一起就是论据。材料要成为论据,必须经过提炼。提炼论据时,要注意两个原则:

? 论据与论点必须高度统一:论据不能偏离论点;删去材料中那些与论点无关紧要的

部分,保留有效部分。

? 论据必须有说服力:论据要可靠、典型、充分。

4.1.3 论证的过程

论证,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过程。在论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

?

?

? 阐释论点时紧扣主题,不“走调”; 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脱节”; 运用逻辑推理,前后一致; 建立分证点,纵横伸展; 不要过多地或过长地使用理论型论据的直接引语。

4.2 论文的摘要

论文的摘要必须忠实于论文的内容,反映论文的主题,必须具体准确,文字精炼,简

明扼要,不能含糊其词。从其摘要,就知道论文的梗概。因此摘要被称为论文的缩影。写摘要时,宜采用第三人称,尽量避免各种时态混用。一般长句用得多,复合句用得多,词语的使用比正文更正式。论文摘要一般在300—500词左右。

以下提供一些短语和句型,作为专写摘要时的参考:

This paper (article, thesis) presents (shows, provides, addresses, expresses)…

This paper (article, thesis) discusses (studies, concerns, deals with, tells of, touches on, expounds, elaborates on, explores, probes into, focus on)…

This paper (article, thesis) introduces (reports, explains, analyses, emphasizes, summarizes)…

This paper tries (attempts) to (makes an attempt to)…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makes a tentative study,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 reveals (illustrates)…

Centering around…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explore (probe into)…

The purpos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4.3 论文的关键词

关键词也是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是论文中最重要、出现或隐现频率最高、专业性较强、能体现论文主题的词语。一篇论文的关键词为三个到五个。各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

4.4 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论文的开头涉及论文观点、目的、意义、特点,甚至论文研究范围及情况背景,但不一定面面俱到。论文的开头并无固定格式。它可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揭示主题,也可以间接含蓄,暗示主题。

结尾,是论文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论文论点的总结和复述,具有高度概括性。在结尾部分,作者还可以就本题展望未来,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发人深思的问题。结尾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也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4.5 论文的注释

论文引用别人的材料,要注明出处。现在西方文学方面的论文多采用尾注方式,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方面的论文多采用夹注。目前我院英语专业论文写作的注释规定,不分论文方向,统一采用尾注形式。具体做法:

? 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释数码①、②、③??,,(注释数码右上标)在

正文之后按对应数码附上注文。序号应该与正文中注释的最初编号一致。

? 尾注应排在正文之后,不用另起一页,以 注释(Notes)为标题。

? 尾注中作者的编排方式采用名前姓后(First Name First)的原则,如John Kennedy(外

国人)、Xiaoming Li(中国人的拼音拼写)。

4.6 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指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参考过的图书、杂志及其他文献资料。这些参考文献使论文论据的可靠来源,也使论文论点得以成立的坚实基础,反映出作者的研究范围和学术视野。

4.6.1 基本要求

? 文献目录应另页书写,外文文献编排在前,中文文献排后。

? 文献目录一律按作者姓氏外文字母或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无须用数字进行编号)。 ? 每条文献必须顶格写,回行时空四个英文字符或两个汉字。

? 外文文献的书名,所载的期刊杂志名,论文集名及博士论文名用斜体,实词首字母大

写。

? 外文文献中论文题目(不用斜体)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其他字母一律小写(Time New

Roman, 5号,20磅倍行距。

? 中文文献目录中的书名、期刊名和论文集名用书名号《 》。中文,宋体,5号,行距

20磅。

? 中文文献中论文题目不用书名号《 》或引号“”中文,宋体,5号,20磅行距。 ? 毕业论文参考书目写法以本规范为准,如遇本规范中未包括的特例,参阅《外语教学

与研究》参考书目体例。

? 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8个。

4.7 论文的写作步骤

?

?

?

?

? 确定选题范围 查资料,做笔记 分析材料,找出规律 初建论点,制定提纲 再查资料,充实论据

?

?

? 审订论点,修改提纲 正式写作 修改、定稿

5 毕业论文的写作特点

5.1 论文的词法特点

用词清楚(clearness)、准确(accuracy)、得体(propriety)、有力(effectiveness)是一般写作都要求的。而论文的写作除以上要求外,还具有专门术语多、词语正式的特点。

5.2 论文的句法特点

在一般的英语写作中,通常要求遣词用语正确 (correctness)、一致(unity)、连贯(coherence)、强调(emphasis)、有力(strength)。除具备上述要素外, 还有以下两个特点:句子完整, 长句、复句多;多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被动语态。鲜用第一人称。

5.3 论文的篇章特点

论文的写作目的决定了它的说理性,而说理性又决定了它主要的篇章特点,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推理正确,逻辑性强。

6 毕业论文的答辩

6.1 答辩的意义

答辩(defense)是在论文完成后一道特殊的审查工序。它是由答辩组(至少有三名高级职称或资历较深的中级职称者组成)就每位学生的论文内容从相关方面口头提问,学生当即口头作答。答辩是口头的、直接的、动态的。答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等级的评定。答辩起着验证作用、考查作用和展示作用。

6.2 答辩的内容

?

?

?

? 本论文选题的决定成因; 文献资料的研究处理(对前人成果的研究、自己对本课题的新发现、问题的提出); 立论的说明(含观点、见解、独创性等); 论证过程(解决了的问题、解决得不彻底的问题、未能解决的问题、其他需要说明

的问题);

?

? 研究工作的规模、方式以及工作量; 论文的学术意义;

6.3 答辩中应注意的问题

? 答辩时的阐述,最好写成提纲以做到有条不紊。

?

?

? 答辩时要带上论文底稿及参阅使用过的主要文献资料,以“应付”特殊情况。 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老师的提问和发言的要点,以备对答。 对于实在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要如实回答,不要东拉西扯,文不对题。 附件一:

外语系本科专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

1.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 期刊

(1)期刊式一:作者姓,作者名.出版年代.论文题目.期刊名(斜体).卷号/期刊期号:

论文页码范围

例:Chomsky, N. 1980. On Binding. Linguistic Inquiry, 11/2: 1-46.

Kember, D. 2001.Orientations to enrolment of part-time students: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upon students’ perceived lifelong learn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3: 265-280.

(2)期刊式二:第一作者姓, 第一作者名 & 第二作者名, 第二作者姓.出版年代.论文题

目. .卷号/期刊名(斜体).期刊期号:论文页码范围

例:Hawkins, R.& R. Towell. 1993. Universal grammar and the acquisition of French

verb movement by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9/3:

189-233

Zhang, W. Y. & Shin, N. M. 2002. Imported or indigenou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models in Mainland China, India and Hong

Kong, Open Learning, 12/2: 167-176.

(3)期刊式三: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 按照以下格式书写:

例:Hawkins, R. et al. 1993. Universal grammar and the acquisition of French verb

movement by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9/3:

189-233.

Kernis, M. H., Cornell, D. P., Sun, C. R., Berry, A., & Harlow, T. 1993. There's more to self-esteem than whether it is high or low: The importance of stability of

self-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5:1190-1204.

(4) 电子期刊的文章:作者、年份、文章题目、期刊名、期刊号、读取日期、网址。

例: Zhang, W. Y., Niu, J. & Jiang, G. Z. 2002. Web-Based education at convention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a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专/编著

(1) 专著式:作者姓, 作者名.出版年代.专著名(斜体).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Chomsky, N. 1986a. Barrier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Chomsky, N. 1986b. 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s and Use. New

York: Praeger.

Lowery, G. & Stover, T. 2001. Managing projects with Microsoft Project 2000.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 编著式一: 作者姓, 作者名. ed.年代名.编著作品名(斜体).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Ravenel, Shannon, ed. 1990. 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 of the Eightie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Zhang, W. Y. Ed. 2003. Global perspectives: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in Distance

Education, Beijing: China Central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Press.

(3) 编著式二:第一作者姓, 第一作者名 & 第二作者名, 第二作者姓. eds.出版年代.编著

作品名(斜体).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Gong, Victor & Norman Rudnick, eds. 1986. AIDS: Facts and Issues. New Brunswick:

Rutgers UP.

(4) 编著式三: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按照以下格式书写:

例:Welsch, Roger et al. eds. 1987. Cather’s Kitchens: Foodways in Literature and Life.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5) 非第一版著作按以下格式书写:

例:Gabel, John B. & Charles B. Wheeler. 1990. The Bible as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论文集

(1) 论文集式一: 论文作者姓,论文作者名. 出版年代. 论文题目. In文集名(斜体), ed. 编

著者/主编姓名. 论文页码范围. 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Echols, C. H. 1996. A role for stress in early speech segmentation. In Signal to Syntax:

Bootstrapping from Speech to Grammar in Early Acquisition, ed. J. L. Morgan.

151-170. Hilldale: Erlbaum.

(2) 论文集式二:第一作者姓, 第一作者名 & 第二作者名, 第二作者姓.出版年代.论文题

目. In文集名(斜体). eds.第一编著者姓名 & 第二编著者姓名.论文页码范围.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Sinclair, J. & Tad Jones. 1986. Basic computer processing of long texts. In Computer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search. eds. G. Leech & C. N. Candlin.

185-203. London: Longman

? 博士论文:作者姓, 作者名.答辩年代.博士论文题目(斜体). Ph.D. (Doctoral)

dissertation.学校名

例:Stowell, T. 1981. Origins of Phrase Structure. Ph.D. dissertation. MIT.

? 学术论文:作者姓, 作者名. (研讨会召开年月) .论文题目.研讨会名称.研讨会召开地

例:Mace-Matluck, B. J. & W. A. Hoover. (May, 1980) . Bilingual reading: effects of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 of instruction on reading achiev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5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St. Louis, MO.

? 翻译作品:原作者姓, 原作者名.原作年代.原著名. Trans.译著名.译者名姓.译著出版

年代.译著出版社

? 作者佚名:作品名称(斜体).出版时间.版次.出版社所在地: 出版社.

例:A Handbook of Korea. 1982. 4th ed. Seoul: Korean Overseas Information Servic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2. 中文参考文献格式

? 期刊:作者姓名,出版年代,论文题目,《期刊名》(期刊期号):论文页码范围。

例:程工, 1999,名物化与向心结构理论新探,《现代外语》(2):128-144。

? 专著:作者姓名,出版年代,《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方立, 1993,《美国理论语言学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编著论文:作者姓名,出版年代,论文题目,《编著或文集名》,编著者姓名,出版地

点:出版社。论文页码范围。

例:刘润清, 1989,英语语篇分析,《话语语言学论文集》,王福祥,白春仁主编,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05-335页。

? 译著式:原著作者姓名,原著出版年代,原著名(斜体),中译本:《译著名》,译者姓

名。译著出版年代,出版地点:出版译著的出版社。

例:Chao, Y.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中译本:《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

译。 1979,商务印书馆。

? 学术会议论文式:作者姓名(研讨会召开年月),论文题目,研讨会名称+宣读论文,

研讨会召开地点。

例:彭宣维(19xx年6月),音系组织的语篇特征,第4届全国话语分析研讨大会宣

读论文,重庆。

3. 注释格式:

(1)尾注中汉语注释的格式如下:

①申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xx年,第69页。

② 申丹,“中西神话故事中的叙述结构,”《中国比较文学》,2000(3),第54页。

③ 陈红霞,“浪漫误读与贬抑性误读,”收于乐黛云编,《独角兽与龙——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xx年,第91页。

(2)尾注中英文注释格式:书名用斜体标注,出版信息(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用括号扩注,同时标注页码: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20xx年最新版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20xx年最新版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20xx年最新版

York: Bowker, 1983), 78.

⑤ NicolasE. Davis and Gregory Crane, ed., The Printing Press as an Agent of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107.

⑥ Welter W. Powell , “The Health-Science Information Struggle: The Private Information (15 July 1982) ⑦

⑧ http://202.202.193.35/jwmis/mainfrm.asp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20xx年最新版

注: ? 毕业论文参考书目写法以本规范为准,如遇本规范中未包括的特例,参阅《外语教学

与研究》参考书目体例。

? 请各位同学要严格按照此规范完成论文撰写。

附件二: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届 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附件三: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language, address forms reflect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many different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choice of address forms, we can be aware of the identity, status, roles and relation of the interlocutors.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every nation has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norms on the quantity of address form and its denotation range. Chinese Confucian traditional culture initiates the feudal moral concept of emphasizing status and human relations. While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sist on the value of people themselves not their names.

This thesis has made a preliminary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two above-mentioned languages and tri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hinese address form in the hope of helping people ful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address forms and finally, establishing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from different nations.

Key words: address form, contrastive study, development tendency

附件四:

摘 要

称呼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之间诸方面的关系。称呼语的使用显现出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两者之间的亲疏关系。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语的数量和指称范围各有特色。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强调“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而西方社会却坚持“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这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明显的反差。

本文对英语和汉语这两种关系较远的语言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研究,并努力探索汉语称谓的发展趋势,以期有助于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称呼语的认识,从而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称呼语,对比研究,发展趋势

附件五:

Contents

Abstract .............................................................................................................................................. i 摘 要 ............................................................................................................................................ ii

1. Introduction ................................................................................................................................. 18

1.1 What is Address Form? ......................................................................................................... 18

1.2 Literature Review .................................................................................................................... 2

2.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Forms ................................................... 3

2.1 Personal Names ....................................................................................................................... 4

2.2 Kin Terms ................................................................................................................................ 6

2.3 Titles ........................................................................................................................................ 8

2.4 Honorific/ Humble Address Forms ....................................................................................... 11

2.5 Cultural Analysis ................................................................................................................... 13

3. Further Study on Chinese Address Forms ................................................................................... 18

3.1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hinese Address Forms .............................................................. 18

3.2 Suggestions on Chinese Social Titles .................................................................................... 20

4. Conclusion .................................................................................................................................. 22

Bibliography ................................................................................................................................... 24

附件六:

Body(正文)

1. Introduction

1.1 What is Address Form?

1.2 Literature Review

2.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Forms

2.1 Personal Names

2.2 Kin Terms

2.3 Titles

2.4 Honorific/ Humble Address Forms

2.5 Cultural Analysis

3. Further Study on Chinese Address Forms

3.1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hinese Address Forms

3.2 Suggestions on Chinese Social Titles

4. Conclusion

Notes(注释):

附件七:

Bibliography (参考文献)

Brown, F. 1988.Term of Address. Berlin; New York; Amsterdam: Mouton de Gruyter.

Dunkling, L. 1990. A Dictionary of Epithets and Terms of Address. 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cation. Fasold, R. 2000.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Proctor, P. 1975. The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陈松岑,1985,《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建民, 1989, 《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戴卫平,裴文斌,2008,《英汉文化词语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邓炎昌,刘润清,2003,《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丹弟, 2006, 从“小姐”的命运看汉语称谓的困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9-23。

田惠刚,1998,《中西人际称谓系统》。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2, 《现代汉语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 祝畹瑾,1992,《社会语言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毕业论文提交清单 ? 开题报告书面稿 ? 开题报告电子稿 ? 论文指导意见书 ? 论文书面稿 ? 论文电子稿 1份 1份 1份 1份 1份 (*Microsoft Word文档格式,所有内容合并为1个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