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读书笔记

Cap3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概述

肌组织含水量最多75%~80%。脂肪组织含水量较少10~30%。男性体液量占体重60%,女性50%。

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40%,女性35%。

细胞外液(+):Na+,(—):Cl-、HCO3-、蛋白质。

细胞内液(+):K+、Mg2+,(—):HPO4-、蛋白质。

调节—渗透压: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

血容量:肾素—醛固酮

酸碱平衡:缓冲系统(HCO3/H2CO3)、肺的呼吸作用、肾的排泄作用(Na+—H+交 换排H+;HCO3+重吸收;产生NH3结合H+分泌;尿液的酸化)。 体液代谢的失调

—容量失调:等渗性液体失调,一般指引起细胞外液量的变化

浓度失调:指细胞外液的水分量的改变,引起渗透压的改变。

成分失调:细胞外液中除Na+之外的成分改变一般对渗透压影响不大。

等渗性缺水

—外科病人最易发生,水和钠成比例丧失,一般只有细胞外液量减少,长期持续也可使细胞 内液减少。常引起肾素—醛固酮系统代偿。

病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大量呕吐,肠外瘘);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腹腔内感 染,肠梗阻,烧伤)。

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不口渴,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若丧失达5%, 可出现休克早期症状,6~7%时,出现严重的休克症状。

治疗:纠正其细胞外液量—iv平衡盐溶液、等渗盐水。同时监测心脏功能。另外补充每日 2000ml水和NaCl4.5g。预防低钾血症(稀释性),在尿量达40ml/h开始补。 平衡盐溶液—乳酸钠:复方氯化钠=1:2

碳酸氢钠:等渗盐水=1:2

低渗性缺水

—多为继发性,失钠大于失水,外液呈低渗性,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重吸收水分较少,造 成恶性循环。后期低血容量刺激肾素而增加重吸收。

病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长期胃肠减压引流);大创面的慢性渗出;应用排钠利尿 剂未补充钠盐;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临床表现:容易引起休克,一般无口渴,有恶心,乏力,神志淡漠、腱反射减弱和昏迷。 诊断:尿液检查—比重<1.010,尿Na+、Cl-减少。

血钠测定—<125mmol/L

治疗:iv高渗盐水,先快后慢,分次完成。

补钠量=(135—血钠测得值)×体重×0.6(女0.5)

休克者,先补充血容量—晶体液和胶体液。

高渗性缺水

—失水大于失钠,造成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病因:摄入水分不足(食管癌、高危病人);水分丧失过多(高热大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 法)。

临床表现:轻度—2~4%,口渴。

中度—4~6%,口渴、乏力、尿少、皮肤干燥、烦躁不安。

重度—>6%,脑细胞缺水,狂躁、幻觉、谵妄、昏迷。

治疗:iv5%葡萄糖溶液或低渗氯化钠溶液。分两天补,同时监测避免水中毒。

水中毒

病因: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功能不全;摄入水分过多。

临床表现:脑细胞肿胀引起的颅内高压—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昏迷。 治疗:停止水分摄入。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

低钾血症

病因:长期摄入不足;肾脏排出过多(排钾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多尿期、 醛固醇过多);病人补液长期无钾盐摄入;肾外丢失过多(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肠 瘘);向组织内转移(碱中毒、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

临床表现:肌无力(四肢→躯干→呼吸肌);腱反射消失或减退;肠麻痹(厌食、恶心、呕 吐、腹胀、肠蠕动消失);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 后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U波);低钾性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

治疗:原则—分次补钾,密切观察。Iv时每升输液含钾<40mmol(KCl,3g),速度<20mmol/h。 有尿才补。常用10%KCl

高钾血症

病因:摄入过多(口服或iv,肾衰少尿期);肾脏排出不足(应用保钾利尿剂,醛固酮缺乏 症);细胞内K外出(溶血,挤压综合征,酸中毒)

临床表现:神智不清,感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微循环障碍(皮肤苍白、青紫、低血压), 心脏骤停(T波高尖,P波下降,QRS增宽)

治疗:钙可对抗K的心肌毒害作用。Iv10%葡萄糖酸钙20ml可对抗心律失常。

(1)促进K进入胞内:输注5%NaHCO3,首先60~100ml,在静滴100~200ml(可 可降K,纠正酸中毒,促进肾小管Na-K交换);输注5%葡萄糖+胰岛素1U/5g 糖;(肾功能不全)24hiv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50ml+25%葡萄糖 400ml+胰岛素20U。

(2)阳离子交换树脂:口服,加快肠道K的排泄。

(3)透析疗法

低钙血症

病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性筋膜炎,肾衰竭,消化道瘘,甲状旁腺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口唇、指尖麻木感、针刺感,手足抽搐,腱反射亢进 治疗:纠正原发病。Iv10%葡萄糖酸钙10~20ml,5%CaCl210ml

高钙血症

病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髓转移癌。

症状:严重时才出现头痛,肌肉酸痛: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治疗:手术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或瘤生物;骨髓瘤者控制低钙饮食。

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腹泻、肠瘘、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酸性物质过多(休克时微 循环障碍,糖尿病酮体过多,血Cl过高);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

临床表现:呼吸深快,疲乏、眩晕、嗜睡,呼出气体有酮臭,面颊潮红,心率增快,易发生 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

诊断:代偿期—PH正常,碳酸氢根、BE、PaCO2下降。

失代偿—PH明显下降

治疗:首先病因治疗。血浆碳酸氢根16~18mmol/L时不需补碱,<15mmol/L时,补5%碳 酸氢钠,首次100~250ml,复查血气分析后分次补充。同时预防低K、低钙。

代谢性碱中毒

病因:胃液丧失过多(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碱性物质摄入过多(输入库存血);低K; 利尿剂(低Cl性碱中毒)

临床表现:呼吸浅慢,精神错乱、谵妄,PH、碳酸氢根、BE升高。可伴低Cl、K血症。 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症。输入等渗盐水(补充Cl,稀释血液)。补钾。

重症、顽固性—经中心静脉导管缓慢滴入(25~50ml/h)稀盐酸(0.15mol/L),不可 静脉注入,防止外漏引起的组织坏死。

呼吸性酸中毒

病因:CO2潴留,高碳酸血症。

麻醉过深、镇静剂过量、中枢系统损伤、气胸、急性肺水肿、呼吸机使用不当、肺组 织广泛纤维化、COPD、肺炎。

临床表现:呼吸系统症状—胸闷、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昏迷,脑水肿。

治疗:尽快治疗原发症。改善病人通气功能(气管插管,切开)。

呼吸性碱中毒

病因:CO2排出过多,PaCO2降低。

癔病、疼痛、创伤、CNS疾病、低氧血症、肝衰竭、呼吸机辅助通气过度。 临床表现:呼吸急促,眩晕,手足麻木、抽搐,心率加快。

发生于危重病人则预后不良,或即将发生ARDS。

治疗:纸袋罩口鼻,增加无效呼吸道。药物阻断自主呼吸,应用呼吸机辅助。

Cap4输血

——作为一种替代治疗,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 进机体免疫力、增强凝血功能。

适应症

Hb>100g/L不需输血;Hb<70g/L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1.大量失血—10~20%,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晶体液、胶体液、少量血浆代用品。 20%,浓缩红细胞CRBC,晶体液,胶体液。

<30%,不输全血。

>30%,全血与CRBC各半,并以晶体液胶体液补充血容量。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输注CRBC纠正贫血;血浆或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3.重症感染—浓缩粒细胞。但易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

4.凝血异常—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

注意事项

严格核对病人。检查血袋有无异常。密切观察病人反应。检查生命体征。保留血袋2h。 并发症

(一)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15min~2h。畏寒、寒战、高热。持续30min~2h可逐渐缓解。少数严重抽搐、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

原因:免疫反应(经产妇、多次输血者);致热源(污染);细菌污染和溶血。

治疗:轻者减慢速度。重者停止输血,伴寒战肌注异丙嗪、哌替啶。

预防:免疫反应者输注不含白细胞、血小板的成分血。

(二)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或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消化道症状、过敏性休克。 原因:过敏性体质;多次输血者;免疫力低下者。

治疗:仅皮肤症状时,给予抗组胺药(苯海拉明)。严重者,应立刻停药,皮下注射NE和 GCs。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预防:有过敏史者提前30min服用抗过敏药和GCs;滤过IgA;洗涤红细胞。

(三)溶血反应

临床表现:沿输血静脉出现红肿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头痛胸闷,血压下降休克,甚 至肾脏急性衰竭。最早征象是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和手术野渗血。

延迟性溶血反应(DHTR),输血后7~14天,不明原因发热、贫血、黄疸、血 尿。多引起SIRS。

原因:血型不配;红细胞缺陷;患者自身免疫。

治疗:立即停止输血。核对血型。抗休克(补充晶体胶体液,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GCs), 保护肾功能(5%碳酸氢钠250ml,容量补充后应用甘露醇),防治DIC,血浆交换。 预防:严格核查血型。

(四)细菌污染

临床表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休克,血红蛋白尿,急性肾衰竭,肺水肿。 治疗:终止并细菌培养,抗感染抗休克治疗。

(五)循环超负荷

临床表现:急性心衰,肺水肿。

原因:输注过速,原有心脏功能不良。

治疗:停止。吸氧。强心剂。利尿剂。

预防:心功能低下者严格控制速度。严重贫血者输入浓缩红细胞。

(六)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TRALI

临床表现:与ARDS相似,急性呼吸困难,严重肺水肿,低氧血症。

原因:供血者血浆中存在白细胞凝集素或HLA特异性抗体。

治疗:插管,吸氧。机械通气。

(七)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八)疾病传播

(九)免疫抑制

(十)大量输血影响

 

第二篇:《外科精义》读书笔记

《外科精义》读书笔记

《外科精义》这本书是由元代御药院外科太医齐德之所著,是在收集前贤有关诊治痈疽、疮疡论述及古今名医诸家方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简编类次而成,成书于1335年。2卷。上卷为外科医论35篇,论述疮肿的诊法,辨疮疽肿虚实、深浅、善恶等法,以及疮肿内服及外治诸法,论述五发疽、附骨疽、阴疮、时毒、疗疖、瘰疬、痔疮等病的诊治。下卷载外科常用汤、丸、膏、丹等140余首方剂,详述方剂主治,药物组成、用量服法等,实用价值较高……

作者齐德之,元代著名医家,籍贯欠详。通晓医术,尤精外科,曾任医学博士和御药院太医。作者强调疮疡病的整体观,认为外科疮肿是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所致。临诊时要脉证合参并结合全身症状,注意外观形色与脉候虚实,详析疾病阴阳、虚实、表里、脏腑、气血之属,明辨证之善恶、轻重、深浅。治疗上主张以证遣方,内外兼治。内治开创內消、托里法;外治有砭镰、针烙、灸疗溻渍、追蚀诸法。首次把26部脉象变化与外科临床疾病结合起来,对诊脉方法、三步脉所主脏腑病症有详细论述,形成外科疾病脉证合参的重要理论及方法,对外科诊治整体观念的建立作出了贡献。诊断方面记载辩疮疽肿虚实法、辩疮肿深浅法、辩脓法、辩疮疽善恶法等,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治疗方面创立內消、托里两大法则,这本书有重要的临床参考和指导意义,值得强力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