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水资源概况

全县辖30个乡镇,20xx年底共有人口44万人,总面积3535平方公里。境内群山林立,沟壑纵横,河谷狭窄深切,曲折蜿蜒,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深山区占总面积的15.1%,主要分布有三大山脉;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的中山陡坡占25%;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分布着低山缓坡的半山区,占总面积的47.3%,是组成山阳县银花河、金钱河、西家河三大河流纵横密结羽状地形的主要部分;海拔在300—800米的河谷川垣地貌占总面积的12.6%,地势平缓,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山阳县属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山地气候,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3.1℃,七月份最高美元25.4℃,元月份最低平均0.4℃,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阳低气温-16.8℃。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为649.9毫米,水面蒸发量为1100毫米,陆面蒸发量为550毫米,干旱指数0.98,全年平均气温属湿润半湿润类型。

山阳县水资源包括天上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受地形地貌、气候、降水、蒸发、泥沙等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即有北亚热带向北暖带过渡的水资源特征,根据山阳县自然资源情况又有个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水:全县平均降雨量为766.6毫米,为全国降雨量均值628毫米的1.2倍,为全省降雨量均值686.8毫米的1.12倍,降水资源比较丰富。山阳县水资源来源多为降雨,平均年降雨总量的46.3%,其中径流总量为14.47亿方。降水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衡,一是表现在年际变化大,全县各地不论年、月或季之间降雨量都有很大的变化。如漫川关雨量站,最大降雨量值19xx年为1286.5毫米,最小降雨量值19xx年为394.2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最小年降雨量的3.26倍。二是表现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境内各地降雨量的年内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夏季较多,7—9月份降雨可占全年降雨量的49%;秋季占全年降雨量的28%;春季较少,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3%,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境内西部、北部降雨量较少,水平变化由西向东递增,垂直变化也有差异。

2、地表水:地表水是天上降雨的一种转化形式。境内有三大河流:流入丹江的银花河,流域面积59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2%;流入汉江的金钱河、西家河,两河流域面积268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7.3%。全县长度在1公里数能上能下的河沟共696条,流域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沟有187条。河网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山阳县分布着大小支毛沟24520条,其中有沟溪山泉小水源2260处,其中保证率在75%以上的泉眼180多眼,年出水量0.549亿方。山阳县河川径流总量为14.47亿方,其中境内8.46亿方,过境客水6.01亿方。按20xx年耕地、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为2009方,是全国平均数的五分之四,是全世界平均数的五分之一。

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为243.5毫米,径流模数为7.72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流域内植被条件较好,流域不对称度大,在相同的近似的降水条件下,拦蓄地表径流及控制调节集流

过程的程度都比较强。全县有水土流失面积1738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年侵蚀模数为2565吨,属中度水土流失区。

各河流流量变化情况,一般都是四月上旬涨水,五至六月逐渐增多,但六月也经常出现最小流量,甚至有些河沟干枯断流,进入丰水期,一直持续到十月上旬,有时持续到中旬才逐渐退落。十一月至次年三月为枯水期。年内变化除月际变化不均匀外,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的差值也很悬殊。

地表水水质较好,大部分水资源总硬度平均为127.4mg/al,属中度硬水,总碱度平均

8.227mg/L,属中度矿化度水。PH值最高8.5(河水),最低6.5(泉水),其中:溪水、渠水、涝池、水库平均为8.1,井水(地下水)平均为7.4,泉水平均7.7,以上六种水资源均在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6.5—8.5,渔业用水水质标准6.5—8.5、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5.5—8.5的范围之内。但近年工矿废水和生活垃圾引起局部的水质污染很值得关注。部门山区水源碘含量很低,是地方甲状腺病的主要原因。微量元素均有检出,氟含量在0.12—0.29之间,属低氟区。

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9.5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65万千瓦。

3、地下水:从水质构造看,山阳县属秦岭纬向构造带。其特征是古生代及中生代褶皱断裂的基础上,中生代晚期以来,整个地区基本处于大面积隆起之中,间夹一些局部断陷。 地下水主要是由地表水和降水渗入补给,多余水形成出露,排泄于河流。山岭地带以地下水补给河水,河谷地带以河水补给地下水。由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差异,山阳县地层含水大致分布在低中山山区分布的层状基岩裂隙孔隙层间水和河谷阶地分布的松散复盖层孔隙水两大类。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24万方/平方公里,占地表水水资源总量14.47亿方的四分之一,占降雨资源27亿元的13%,山区受水文地质及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宜开采,只有较宽阔的河谷盆地适宜布置浅井。

二、开发利用现状

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工作中,山阳县人民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水利经济为中心,不断强化为发展县域经济和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的意识,大搞农田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治理水土流失。同时,把搞好城乡供水、水电建设、水产养殖和水利工程管理,作为山阳县水利改革的突破口,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1、农业灌溉用水为2300万方。截止目前,山阳县有耕地52.48万亩,其中旱地38.47万亩。在旱地中水浇地只有5.445万亩,水田与水浇地共有8.095万亩,其中有渠道工程355处,自流引水灌溉为2.295万亩;建有水库3座,总蓄水211万方,灌溉面积0.83万亩;池塘总数60处,蓄水30万方,灌溉面积0.15万亩;水井2702眼,灌溉面积2.1万亩,电配和

机配井灌溉面积2.1万亩;喷滴灌3处,灌溉面积0.07万亩。

2、农村生活用水687万方。206年山阳县被列入全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实施示范县,经过三年努力,现已完成安全人饮工程76处,使8.2万人摆脱了饮水困难。

3、工业用水和城镇用水分别是600万方,172万方。

4、乡企用水490万方。

5、建电站20座,装机2120kw,水轮泵站18座。

以上水资源利用量总合计4206万方,占境内径流总量的5.5%,占地表径流总量的3.25%,占降雨总量的1.74%。由此可见,山阳县虽然水量较丰富,但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下。

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然资源条件苛刻

山阳县降水资源27亿方,地表径流产水量只有14.47亿方。其中12.5亿方被蒸发掉,地表径流中有6.01亿方水大多数以洪水形式白白流掉,境内地表水资源只有8.46亿方。这些境内地表水资源流量变化大,加之河谷多狭窄,山大沟深,河低地高,耕地分散,旱涝不均,十年九灾,人民群众根本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状。

2、水利化程度低

地形条件限制使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由于山大沟深,坡陡土薄,耕地零散,就是有筑坝蓄水工程的条件,修一个100万方水库,还需修环山引水渠30多公里,花近千万元,受益面积还不到5000来亩,费用大,收效低。

3、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水利工程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一些建成的工程产权不清,责、权、利结合不紧,管护责任不实,工程老化失修,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传统的依靠国家投资办水利的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缺乏更新,改造和滚动发展资金,也严重制约了山阳县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山阳县于98年元月至六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及全县水利产权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县掀起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热潮,完成了全县2160处水利工程的产权改制,其中对个体的1464个,即:电站20座,水轮泵站18座,人饮497处,机井794眼,池塘2座,渠道133条颁发了产权使用证;对集体的696处工程拍卖了498处,收回拍卖资金407.84万元;其中拍卖渠道113条,收回拍卖资金23.43万元,人饮工程42处11万元,池塘36处11万元,机井294眼7.5万元,电站7座351.97万元,水轮泵站8座2.72万元,对其余的198处工程实行了规范化承包。通过改制,拍卖了使用权、明晰了所有权,放开了建设权,搞活了经营权,实现了水利工程责、权、利的有机结合,使水利工程有主无责,有人用、无人管的状况得到改变。改制多年来,全

县购买水利工程的业主已累计筹资280余万元用于水利工程的维修、加固和扩建,有1400余名农民自筹资金310余万元,新打恢复机井1356眼,新修渠道8条,兴修电站3座,修建人畜饮水工程67处。基本形成了“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定水价,自主经营,自行还贷”的五自办水机制,建立了良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加快了山阳县水利建设步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加快山区脱贫致富作出了一定贡献。

三、今年发展思路及对策

因为大水库、长渠道等水利工程形式费用大,收效低,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从小处着手,从微型工程入手,逐步走上“小工程,大群体”的路子。

1、保护生态,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实现水源可持续利用的远大目标。山阳县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区,为了确保两河清水到北京,切实要把水保建设,强化水源地保护纳入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国家家实施“丹治”项目机遇,坚持生态修复和人工治理两手抓,把小流域治理与农民增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树立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综合治理理念,实施山、水、林、草、园、路、村、堤统一规划。

2、恢复改善提高现有拦、调、蓄工程

一是搞好水库建设。山阳县现有薛家沟小(一)型水库一座,有西沟和麻庄河小(二)型水库一两座;三座水库总蓄水211万方,设施灌溉面积3800亩。由于种种原因,这三座水库灌溉效益均未正常发挥。应该尽快进行病险库处理,并在水库干渠适当位置,修建山塘、水窖,实行长藤结瓜和节水灌溉模式,充分利用水源,开源又节流。二是池塘加固利用。山阳县有池塘60座,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属七十年代典型的“三边工程”,这些工程均未能正常发挥效益,恢复加固可保灌面积1500亩以上。

3、河谷川垣地区巩固发展井灌和自流引灌

这一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2.6%,它是山间盆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有交通干线穿过,是山阳县主要产粮区。占一半以上的自流引灌渠道(全县共有355条)分布在这一地区,需要进一步巩固。全县有2702眼浅井也分布在这里,应该把这些浅井尽快设施配套,实行节水灌溉。

4、大力开展集雨节灌

山阳县有1公里长以上的河沟696条,有大小支毛沟24520条,有沟溪山泉小水源2260处,其中保证率在75%以上的泉水180多眼。这些水资源大多数分布在中山陡坡和低山缓坡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72.3%,也是山阳县主要的旱作农业区。除180多眼泉眼外,还有2080处沟溪山泉小水源,稍加调蓄雨水,实施集雨节灌。另外可以收集屋顶接水、场院、村庄、排洪渠等水源,实现集雨节水灌溉。

集雨节灌所修窖塘,相当于微型水库,具有实用、高效、省钱、简便易行等优点。与其它水利工程相比,一是灵活,适用性较强,适合各类地形。二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灌水基本没有成本,一本万利,三是产权明确,便于管理。四是有利于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五是为群众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良好基础。

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是表现在地下水重复利用方面,库、塘、渠、井灌溉水补给地下水实现循环;二是绿化涵养水源,形成小气候。三是结合井灌、库塘、窖灌和其它水利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好工业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用水、乡企用水等供需矛盾问题。四是坚决制止厂矿企业废污水乱排现象,要建立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回用率,最终实现废污水零排放。

6、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体系建设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现。中央新时期治水思路和新水法的施行,给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水资源管理机构及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强有力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7、进一步巩固水利产权改革,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要继续巩固山阳县水利工程产权改制成果,使小水改制工作向深层次、宽领域发展,在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前提下,立足现实,着眼发展,逐步形成“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谁建设,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新机制,充分调动民办水利的积极性,彻底改变以往经营管理不善,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的不良局面,推动全民办水利积极性,使全县水利工程在新的形势下尽快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带动山阳县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全球水资源量约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咸水储量约13.51亿立方千米,占总储量的97.5%;淡水储量包括冰川、永久积雪、地下淡水、河流等水体、大气中的水分和生物体中的水分等淡水储量约0.35亿立方千米,只占水总储量的2.5%。

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4%,为104.6×104亿立方米,不到全球水总储量的万分之一。由于开发困难或技术经济的限制,海水、深层地下水、冰雪固态淡水等很少被利用。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仅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

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分别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的1/6,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量与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

陕西全省水资源总量445亿m3,居全国第十九位,人均1270m3,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380m3,只有全国水平的1/6。陕北地区人均750m3,是全国的1/3,均低于国际公认的的人均1000m3的基本需水线。

目前,水资源面临干旱和洪水两大问题。据调查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如果人类不改变目前的消费方式,到20xx年,全球将有50亿人生活在用水难以完全满足的境地,其中25亿人将面临用水短缺,全球约11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每年有310万人死于不洁净饮用水引发的疾病。19xx年联合国《水会议》就已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这些数据都不是危然耸听。就说我市吧,水资源看似很丰富,但是高寒边远山区很多群从吃不上水,工业发展密集地带供水不足,干旱农田灌不上水,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都是水资源日益紧缺、不正确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的。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针对我市)应采取以下五个措施。

一、建立我市水资源管理框架和体系。水资源工作是水务工作起步较晚的一项业务,国家大的框架和体系才基本形成,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到商洛这个区域操作性很差(因为: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规范是针对全国大江、大河、大流域,商洛最大的流域还进入不了规定),所以,我们应依据中省法律、法规、制度、政策、规范,结合我市的特点,制定我们相关政策,形成我们的管理框架和体系来开展工作。目前,我们应尽快制定《商洛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商洛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商洛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商洛市城市饮用水应急管理办法》、《商洛市城市排污管理办法》等,来指导水资源管理工作有效、有续、规范开展。同时还要重点研究水资源影响因素、水资源配置调度、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变化趋势等技术研究,为我们制定政策、规范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二、编制《商洛市水资源战略规划》。据《水法》对规划的分类,最高层次的规划是水资源战略规划,然后是流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目前,我们有流域规划,有很多专项规划,但没有水资源战略规划,实际上是失去了所有规划最基础的依据)。所以,应尽快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或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编制《商洛市水资源战略规划》。在规划中要划定水资源的“三条红线”(1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2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3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流费),预测十到

二十年的全市、七县区、工业园区及较大流域的城市生活、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农业灌溉所需水量,万元产值耗水指标,提出水资源的配置思路和宏观的配置方案。规划应经市政府审核批准,做为全市经济发展取用水的刚性指标。

三、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水资源管理目前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国家15号令的要求,每一个新上项目必须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根据划定的水资源三条红线,确定你所在流域是否能取,是否有水取,任何项目取水都不能超越区域可供水量的上线,在没有置换出新水的情况下,再好的项目都不预审批,以确保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组织开展水资源专项执法活动,重点查处不办取水许证、不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不经许可非法取水的专项执法活动,确保水资源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和区域水资源有序、规范开发。

四、深化水务体制改革。目前管水的部门有好几家,政处多门,多龙治水,出现蓄水的不管供水,供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循环利用这种局面,工作严重脱节。特别是部门协调工作难度大。举一个例子,目前市区供水水源是二水厂沿丹江布设的十五眼大口井,水量主要是丹江侧向渗透。二00二年十一月,二龙山水库放库清淤,由于失去了侧向水量的补给,导致全城发生长达一个多月的水荒(我想大家对这件事还记忆忧新)。当时水务局就极积拿出了供水应急方案解决了水荒的问题,同时也拿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供水水源的方案,就是把二龙山水库做为城区供水水源自压向城区供水。但由于部门利益之争,最终方案被搁浅。实践证明,城区供水始终离不开二龙山水库这一池清水,离开了二龙山水库,城区供水都将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只有深化水务改革,才能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才通实现对水资源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统一管理,也才能真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资源良性机制。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工作头续多,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机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设备明显滞后,工作难度很大。目前,我市水资源管理队伍人员少,技术力量更少(有的县三个人,有的县一个人,有的县没有人),而且还未配备必要的办公、交通设备,工作任务和人员设备形成反比,和其它地市相比差距更大。例如:延安市、黄陵县都是水资源管理局,编制二十多人;宝鸡、咸阳、渭南(包含城区水资办)60多人。

所以请领导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确保水务工作的后劲。

管水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水量,但真正的要发挥水的效益,就要落实在水的配置上。下面我想谈谈要打造山青水秀旅游城市,我市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思路。

商洛最大的“亮点”是山青水秀。要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城市,我们要做的就是“水”这个大文章。在配置上,要与时俱进,拓展思路,不能别人怎么配置,我们就怎么配置,我们要抓

住我市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因地制宜,做好我们城市水资源的配置工作。

城市水资源的配置上应有这样一个大的思路:1.保证河流的生态用水,使其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绿水长流形态。2.城镇堤防的治理一定要修建生态河堤,不能再修成砼铜强铁壁,要把河堤进行生态美化(例如:植树种草,摆放石头);同时以天然河道为基础,即不缩窄也不拉直,增加亲水设施,采取跌水或复式断面的方式,形成水面,形成湿地,形成水景观,把河流建成河流与人工湖相间的人工河,让城市充满灵气,充满流水的动感,营造区域湿润环境,真正把河流打造成生态、景观、防洪于一体的城市亮丽的风景,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水景观。3.所有的工业园区都要建成循环工业园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都要采用喷灌、滴灌、渗灌方式,旅游景点多建一些人工湖。这样即节约用水,又增加观赏价值。4.在城市的水环境的打造上,一定要抓住区域的特点,可修喷泉、修水面公园,还可借见大理、丽江模式,引水进城,打造水山城市。同时围绕山水特色城市目标,做大做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例如丹江公园,可把范围延伸至新的城区规划范围,把景区更名为丹江源或仙娥湖水利风景区,可以调整水库配水方案,把东渠的水调一部分进入城区,让水穿城、绕城,拆除莲湖公园院墙,做好凤凰山生态保护工作,充分展现山水、城市交相辉映的景色,把商洛市区真正打造成“四周青山衔平湖,中间绿水映新城”山水城市。5.抓住三条四线高速公路通车的历史机遇,每县重点培养1-2处有特色的水利旅游区,可以是库区,小流域、小水利工程、养殖水面,也可以是匠心独具的人工水环境。要努力把商洛“水”名片、“水”特色打出去,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充分展示商山处处无“闲”水的特色,为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城市添彩添色。

为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两办要求,我们第一调研组近期对我市水资源保障、调配、利用进行了调研,大致摸清了全市现有的水利工程供用水情况,分析了目前和未来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开发保护、统筹管理的思路和建议。

一、全市地理、水资源及开发现状

商洛市总面积19292km2,全市总人口244万人,20xx年生产总值285.9亿元。地形地貌结构复杂,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以蟒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流域。大小河流及山沟共计约725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499条,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65条,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达1.3km以上,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提供了较丰富的水资源。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81.1mm,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50.14亿立方米。汛期径流集中,非汛期径流量稀少,

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径流主要集中在7~10月,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在73.5%~82.6%,非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在17.4%~26.5%之间。

入境客水量5.17亿m3,其中黄河流域5326万m3,长江流域46420万m3;地表水及入境客水量合计总量55.31亿m3。全市多年平均出境水量54亿m3,其中黄河流域6.5亿m3,长江流域出境水量47.5亿m3。山间盆地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5.98亿m3,其中黄河流域

2.60亿m3,长江流域13.38亿m3。

二、存在的问题

1、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利用率低,未充分利用,水资源浪费较严重。根据20xx年水利统计年报和《商洛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全市各类供水工程年设计供水能力为5.2亿m3左右,20xx年实际供水量为3.0亿m3,为58%。其中中小型水库共52座,总库容1.4亿m3左右,设计年供水能力2.1亿m3,20xx年实际供水能力6158万m3,占其设计供水能力的29%,占年实际供水总量的20%;中型水库2座,年设计供水能力1.2亿m3,20xx年实际供水能力1335万m3,仅占设计供水能力的11%;二龙山水库年设计供水能力1.2亿m3左右,20xx年实际供水能力760万m3,仅占设计供水能力的6~7%。

各行政区地表水供水基础设施的供水能力中,最大为丹江流域沿线,重点集中在商州区和丹凤县范围内,其次是洛河流域。

商州区供水能力最大,达1.99亿m3;其次是洛南县和丹凤县,其供水能力分别达到0.72亿m3和0.68亿m3;柞水县供水能力最小,仅有0.26亿m3。

从总体上看,现状供水能力与设计供水能力有较大差距,说明工程的总体配套情况很不完善,需要进行进一步配套和更新改造。

2、现有供水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商洛市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xx年供水量分别为0.71亿、0.48亿、1.08亿、1.8亿、2.37亿、2.71亿、3.0亿m3,呈逐步增多的趋势。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计全市对生活、工业和农林畜渔总的平均需水量20xx年为

5.7~6.1亿m3,20xx年为6.6~6.9亿m3,其中20xx年生活需水量为0.84亿m3,一般工业需水量为1.66亿m3;20xx年生活需水量为0.96亿m3,一般工业需水量为2.5亿m3。目前的供水设施和供水能力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3、系统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和工程性规划缺失。现有的规划大部分为应付上级安排和各种需要而编制的,未组织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和布局谋划,基本无长远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对同一个基本情况,形成了几类(个)不一样的数据和成果,建议和编制的规划也互有矛盾和冲突,难以分辩。

4、政策层面上的原因,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供应机制,部门之间各司其职,资源成果难以共享,难以较准确预测水资源需求的发展趋势,以便准确把握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性规划布局和工程规模的确定。

5、前期工作经费馈乏,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各种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建议

1、科学规划与开发水资源。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商洛市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既有南北差别,又有东西差距。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干旱灾害范围广,频次多,损失大。是制约商洛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必要组织专门的组织,进行进一步充分的调查,搜集社会经济发展的详尽资料,整合各方面的发展规划情况和信息,详细地分析水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用水量的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水资源,为商洛经济社会提供充足的水量保障。

2、用足用好目前可利用的水资源。目前随着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巨大转变,传统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极大的减小,并且自身的发展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现有供水工程设施应充分考虑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开发向经济增长点、区域工业化、消费集中地发展供应水资源的配套设施,加大现有水资源的利用率,用足用好目前可利用的水资源。如基本闲置未利用的、产生经济效益较低的二龙山、南秦、鱼岭、庙湾、王山沟、试马等较大型水库水库中的水资源,应转为向县城、重点集镇、工业区为主建设供水配套设施,充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和推动区域的发展,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

3、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洪水资源。洪水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说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其见效快,成果明显。但是洪水资源的开发涉及水资源投资风险问题,水资源投资风险主要指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即投入产出分析,是对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我市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差别大,有些年份自产径流量、入境水量衰减剧烈、旱涝灾害频繁,干旱缺水突出。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大部分是投资大、周期长的项目,对于投资者,水利工程的建设目前却面临前期资金投入巨大、筹集困难、建设工期时间长,而且水利产业的资金回收慢,在建设期间存在自然风险,金融风险,移民和环保风险,在经营期间存在水文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利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但长期实践经验和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证明,对于水资源开发具有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未雨绸缪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或扶持。同时应加大水土保持、湿地、河道砂土层、天然林、土地平整等天然含养水源基础措施工作力度,尽量通过天然措施拦蓄降雨、滞留径流量,增加河道常流量,以削减洪水量来利用洪水资源。

4、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力度。地表水与地下水同时开发,联合调度,开展再生水利用与城市雨水利用,将会大大提高用水保证程度,尤其是在枯水年或连序枯水年情况下,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使水资源的时空分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减小因枯水年地表水不足而带来的风险。

5、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商洛市目前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速期,近期与远期的生活、工业与农业及生态需水量增长较快,在一些方面超过了人们预期,往往产生一些未预料到的矛盾。作为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的水资源供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速期,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商洛已经呈现。因此建议在充分利用现有工程水资源的同时,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机构,设立研究评估、规划前期工作基金,全方位详细准确搜集和掌握全市水资源分布、优化配置措施和供应方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加大实施规划工程力度。商洛市水利十二五规划,为用水量增加集中区域规划建设洛南张坪、丹凤黑龙湾、黑潭沟、磨沟、镇安云镇、柞水安沟、商南富家沟、商州蒲峪等一批水库,同时对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加调蓄水量能力。水库全部建成和加固后,增加总库容约为0.93亿m3,年新增供水能力约1.96亿m3。同时建设一大批地下水开采工程,新增地下水供水能力约0.8亿m3。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工业再生水利用量不断增加,预计2015、20xx年的分别为1200万m3和2500万m3。若这些规划工程能够按期完成,20xx年、20xx年可供水量分别达到5.04~6.83亿m3、8.25~9.29亿m3。可满足全市经济社会用水需求。

全球水资源量约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咸水储量约13.51亿立方千米,占总储量的97.5%;淡水储量包括冰川、永久积雪、地下淡水、河流等水体、大气中的水分和生物体中的水分等淡水储量约0.35亿立方千米,只占水总储量的2.5%。

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4%,为104.6×104亿立方米,不到全球水总储量的万分之一。由于开发困难或技术经济的限制,海水、深层地下水、冰雪固态淡水等很少被利用。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仅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分别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的1/6,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量与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

陕西全省水资源总量445亿m3,居全国第十九位,人均1270m3,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

半。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380m3,只有全国水平的1/6。陕北地区人均750m3,是全国的1/3,均低于国际公认的的人均1000m3的基本需水线。

目前,水资源面临干旱和洪水两大问题。据调查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如果人类不改变目前的消费方式,到20xx年,全球将有50亿人生活在用水难以完全满足的境地,其中25亿人将面临用水短缺,全球约11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每年有310万人死于不洁净饮用水引发的疾病。19xx年联合国《水会议》就已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这些数据都不是危然耸听。就说我市吧,水资源看似很丰富,但是高寒边远山区很多群从吃不上水,工业发展密集地带供水不足,干旱农田灌不上水,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都是水资源日益紧缺、不正确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的。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针对我市)应采取以下五个措施。

一、建立我市水资源管理框架和体系。水资源工作是水务工作起步较晚的一项业务,国家大的框架和体系才基本形成,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到商洛这个区域操作性很差(因为: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规范是针对全国大江、大河、大流域,商洛最大的流域还进入不了规定),所以,我们应依据中省法律、法规、制度、政策、规范,结合我市的特点,制定我们相关政策,形成我们的管理框架和体系来开展工作。目前,我们应尽快制定《商洛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商洛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商洛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商洛市城市饮用水应急管理办法》、《商洛市城市排污管理办法》等,来指导水资源管理工作有效、有续、规范开展。同时还要重点研究水资源影响因素、水资源配置调度、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变化趋势等技术研究,为我们制定政策、规范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二、编制《商洛市水资源战略规划》。据《水法》对规划的分类,最高层次的规划是水资源战略规划,然后是流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目前,我们有流域规划,有很多专项规划,但没有水资源战略规划,实际上是失去了所有规划最基础的依据)。所以,应尽快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或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编制《商洛市水资源战略规划》。在规划中要划定水资源的“三条红线”(1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2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3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流费),预测十到二十年的全市、七县区、工业园区及较大流域的城市生活、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农业灌溉所需水量,万元产值耗水指标,提出水资源的配置思路和宏观的配置方案。规划应经市政府审核批准,做为全市经济发展取用水的刚性指标。

三、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水资源管理目前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

证制度。按照国家15号令的要求,每一个新上项目必须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根据划定的水资源三条红线,确定你所在流域是否能取,是否有水取,任何项目取水都不能超越区域可供水量的上线,在没有置换出新水的情况下,再好的项目都不预审批,以确保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组织开展水资源专项执法活动,重点查处不办取水许证、不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不经许可非法取水的专项执法活动,确保水资源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和区域水资源有序、规范开发。

四、深化水务体制改革。目前管水的部门有好几家,政处多门,多龙治水,出现蓄水的不管供水,供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循环利用这种局面,工作严重脱节。特别是部门协调工作难度大。举一个例子,目前市区供水水源是二水厂沿丹江布设的十五眼大口井,水量主要是丹江侧向渗透。二00二年十一月,二龙山水库放库清淤,由于失去了侧向水量的补给,导致全城发生长达一个多月的水荒(我想大家对这件事还记忆忧新)。当时水务局就极积拿出了供水应急方案解决了水荒的问题,同时也拿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供水水源的方案,就是把二龙山水库做为城区供水水源自压向城区供水。但由于部门利益之争,最终方案被搁浅。实践证明,城区供水始终离不开二龙山水库这一池清水,离开了二龙山水库,城区供水都将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只有深化水务改革,才能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才通实现对水资源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统一管理,也才能真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资源良性机制。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工作头续多,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机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设备明显滞后,工作难度很大。目前,我市水资源管理队伍人员少,技术力量更少(有的县三个人,有的县一个人,有的县没有人),而且还未配备必要的办公、交通设备,工作任务和人员设备形成反比,和其它地市相比差距更大。例如:延安市、黄陵县都是水资源管理局,编制二十多人;宝鸡、咸阳、渭南(包含城区水资办)60多人。

所以请领导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确保水务工作的后劲。

管水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水量,但真正的要发挥水的效益,就要落实在水的配置上。下面我想谈谈要打造山青水秀旅游城市,我市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思路。

商洛最大的“亮点”是山青水秀。要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城市,我们要做的就是“水”这个大文章。在配置上,要与时俱进,拓展思路,不能别人怎么配置,我们就怎么配置,我们要抓住我市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因地制宜,做好我们城市水资源的配置工作。

城市水资源的配置上应有这样一个大的思路:1.保证河流的生态用水,使其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绿水长流形态。2.城镇堤防的治理一定要修建生态河堤,不能再修成砼铜强铁壁,要把河堤进行生态美化(例如:植树种草,摆放石头);同时以天然河道为基础,即不缩

窄也不拉直,增加亲水设施,采取跌水或复式断面的方式,形成水面,形成湿地,形成水景观,把河流建成河流与人工湖相间的人工河,让城市充满灵气,充满流水的动感,营造区域湿润环境,真正把河流打造成生态、景观、防洪于一体的城市亮丽的风景,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水景观。3.所有的工业园区都要建成循环工业园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都要采用喷灌、滴灌、渗灌方式,旅游景点多建一些人工湖。这样即节约用水,又增加观赏价值。4.在城市的水环境的打造上,一定要抓住区域的特点,可修喷泉、修水面公园,还可借见大理、丽江模式,引水进城,打造水山城市。同时围绕山水特色城市目标,做大做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例如丹江公园,可把范围延伸至新的城区规划范围,把景区更名为丹江源或仙娥湖水利风景区,可以调整水库配水方案,把东渠的水调一部分进入城区,让水穿城、绕城,拆除莲湖公园院墙,做好凤凰山生态保护工作,充分展现山水、城市交相辉映的景色,把商洛市区真正打造成“四周青山衔平湖,中间绿水映新城”山水城市。5.抓住三条四线高速公路通车的历史机遇,每县重点培养1-2处有特色的水利旅游区,可以是库区,小流域、小水利工程、养殖水面,也可以是匠心独具的人工水环境。要努力把商洛“水”名片、“水”特色打出去,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充分展示商山处处无“闲”水的特色,为打造山清水秀旅游城市添彩添色。

商洛市商丹工业循环园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发布日期:20xx年03月23日 供稿: 编辑:ssl 浏览:15次

商丹循环经济园区是20xx年4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的工业经济园区,该

园区以光伏产业为龙头,以商洛发电厂为支撑,重点布局了10个循环产业链61个项目,将成为商洛中心城市跨入大城市行列,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之一,成为商洛市突破发展的核心区域。

然而,商丹工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目前商丹盆地水资源是否满足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商洛市区规划及商丹循环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末供水能力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需要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形成了如下报告。

一、商丹盆地基本概况

由于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和商洛市区以及丹凤县城用所用同一水源的缘故,为便于研究

该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我们引入商丹盆地的区域概念。商丹盆地范围为:西起二龙山水库坝下,东至丹凤火车站,北沿312国道北边坡垣及丹景路至洛南县界,南到沪陕高速公路,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涉及2个县区、6个乡镇、5个办事处。商丹盆地内主要有商丹工业循环区以及商洛市区和丹凤县城。商丹盆地内现有人口30万人,耕地面积为35187亩。主要工业企业个,商丹盆地区域20xx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0多亿。20xx年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5.5亿元。同时,商丹盆地也是我市主要农业产量区之一。商丹工业循环园区作为陕南率先突破发展的重要区域,已经跻身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商丹盆地规划到20xx年商丹盆地发展目标是总人口为50万人,到20xx年发展目标是总人口为65万人,国民生产总值3500亿元。

二、商丹盆地水资源现状

1、降水

依据商洛水文局1956-20xx年降水资料计算,商丹盆地及其上游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35.8mm。从年降水量变化分析,商丹盆地区域内各年代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相比,20世纪80年代、20xx年代降水量普遍偏少,80年代偏少较多。

2、地表水资源

1956-20xx年商丹盆地区域(丹凤水文站)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72亿m3。其中丹江麻街段以上0.712亿m3,铺河板桥站以上段0.744亿m3,铺河洛南段1.078亿m3,丹江麻街-孝义段3.21亿m3,西河洛南段0.077亿m3,丹江孝义-丹凤站段0.868亿m3。在盆地区域内有13座水库,其中二龙山水库、南秦水库和鱼岭水库多年平均总径流量为3.33亿立方米,但在枯水年75%保证率径流量为1.865亿立方米,95%保证率的年径流量只有1.58亿立方米。

3、地下水资源

通过调查计算,商丹盆地区域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1070.71万m3。由于商丹盆地地下水资源是河道地表水资源的补给,在河水流动过程中有时呈现地表水,有时呈现为地下水,所以说地下水资源也是地表水补充的,并没有增加水资源的总量。

4、商丹盆地水资源质量

根据20xx年商洛市水质调查资料,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对商丹盆地区域水资源水质进行检测,进行了7个断面的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麻街断面以上为Ⅰ类水质;板桥断面以上Ⅰ类水质,二龙山水库至丹江立交桥段为Ⅱ类水质;立交桥至东龙山段为Ⅳ类水质;东龙山至张村段为Ⅲ类水质;张村至丹

凤水文站水质为Ⅱ类。根据市环保局20xx年水环境质量公报,监测资料显示商州城区城东和城西地下水汇集区,地下水水质为Ⅲ类;商丹工业园区有些企业采用地下水,地下水水质为Ⅲ类,地下水水质基本符合要求。

三 、商丹盆地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一)商丹盆地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商丹盆地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就是指现状的水资源供需情况作出分析对现有的各种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以及现有的各项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商丹盆地现状供水能力分析

商丹盆地区域内供水设施主要有蓄水工程16处(13座水库和3个溏坝),供水能力14140万立方米;引水工程总处数200处,现状供水能力796.4万立方米;提水工程都是小型工程,共计50处,现状供水能力203万立方米;其他供水工程现状供水2.05万立方米;生产井1846眼,其中配套机电井数1523眼,年供水能力合计1982万立方米。商丹盆地多年平均总的供水能力为17122.8万立方米。主要的供水工程是二龙山、南秦、鱼岭、王山沟、庙湾、龙潭等几个水库。经估算区域内所有供水工程75%保证率的供水能力为14800万立方米;95%保证率的供水能力为9600万立方米。

2、商丹盆地现状用水量分析

现状用水量按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和生态环境用水六大类统计。据统计,商丹盆地20xx年总用水量为6761万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用水量1153.5万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832.5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852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2524.8万立方米;林牧蓄渔用水量426万立方米。

3、商丹盆地现状供水量分析

从现状水资源的供需量来看,商丹盆地供需基本平衡,而且供水能力略大于用水量。应该说商丹盆地现状水资源的供水能力基本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还有局部缺水的现象发生,特别是由于丹江河道的下切,造成商洛冶炼厂等企业及沿丹江部分群众饮水井水位下降,企业提水困难,群众饮水困难,还有的自流引水渠道不能正常引水。

(二)十二五末商丹盆地水资源供需预测及平衡分析

1、商丹盆地十二五末供水能力预测

十二五期间,商丹盆地区域内规划建设一批小型蓄水工程,并对现有蓄水工程进行挖潜改造、减淤排沙,力求提高供水能力。经预测,到20xx年,商丹盆地的供水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多年平均年供水量可达到18000万立方米,75%的保证率的供水能力可达到15500万立方米,95%的保证率供水能力可达到11000万立方米。

2、商丹盆地十二五末需水量预测

依据商丹工业园区、商洛中心城市及丹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现状用水水平,考虑节水措施等因素,参照《陕西省用水定额》(试行)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标准,对商丹盆地十二五末需水量进行预测。

(1)工业需水量预测: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管委会,按照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项目预测,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项目133个,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61个,总投资238亿元。到20xx年末,可实现工业产值400多亿元。按照有关项目可研报告中的用水量,并参照有关项目工业产值,预测20xx年末,园区工业需水量可达7800万立方米。

(2)城镇居民生活需水量预测:按照商洛中心城市到十二五末28万人,丹凤县城7万人,商丹园区从业人员5万人,商丹盆地十二五末城镇居民人口总数将达到40万人。按每人每日0.18立方米计算,城镇居民需水量为2628万立方米。

(3)农村居民生活需水量预测:按照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园区内农村人口为10万人。按每人每日0.095立方米计算,需水量为347万立方米。

(4)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据统计,商丹盆地内共有耕地面积7.8万亩,设施灌溉面积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2万亩,按每亩年灌溉用水400立方米计算,灌溉需水量为2080万立方米。

(5)生态用水预测:由于商洛城区及丹凤县城橡胶坝蓄水需求,需经常向河道放水,加之其他生态用水,预计年生态需水量1200万立方米。

在不考虑园区林牧畜渔用水的情况下,以上五项用水需求量合计为14055万立方米,即20xx年末商丹盆地社会经济发展共需水资源量为14055万立方米。

3、商丹盆地十二五末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从预测的商丹盆地十二五末供水能力和需水量不难看出,十二五末需水量14055万立方米,小于其时的年平均供水能力18000万立方米,也小于保证率75%供水量15500万立方米。也就是说,在保证率75%以下,供水是基本可以满足需要的。然而,按照国家供水规范的要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保证率需满足95%以上,工业用水也需要满足95%以上的保证率,从这个保证率的供水能力来看,显然供水不能满足需水的要求,年缺水约3000万立方米。这必将阻碍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其以上的预测中

尚未考虑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区域用水的要求和影响。因此,十二五末商丹盆地水资源供需矛盾,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寻求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四、商丹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

解决商丹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坚持开源和节流相结合、增水水源和节水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法律措施和经济措施相结合;按照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原则,全流域统筹兼顾,保证生活、生态和生产用水平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科学增水、科学治水、科学管水和科学用水,为全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突破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支撑。建议如下:

1、充分认识我市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及商丹盆地水资源状况。

我市水资源总量为50.14亿立方米,在我省仅比汉中和安康少。所以以往总有我市水资源很丰富,不会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的认识。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虽然我市水资源径流量不小,然而,由于我市骨干水源工程少,调节能力差。供水能力有限,全市供水能力不足3.5亿,这才是我市水资源利用的软肋。加之,我市水资源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直接影响到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我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也是造成部分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市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人口的增多,用水需求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尖锐。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商洛不缺水”。要从意识上重视水资源,提高对水资源管理重要性地认识。而商丹盆地区域水资源相对于我市其它区域,则更显紧张。虽然这一区域,水源工程还较其它区域多,供水能力还算强,但由于该区域城镇化程度高,工业企业密集,用水量大,所以未来这一区域将会是我市水资源非常短缺和紧张的区域之一。因此,各级都应该充分认识商丹盆地乃至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未来,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的管理制度。

2、抓紧商丹盆地水资源规划编制、做好水资源配置工作

商丹盆地区域水资源不足,在不久的将来会影响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如何开发利用该区域的水资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因此,抓紧编制该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迫在眉睫。同时,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编制《商洛市循环经济试点方案》的要求。也需要进行商丹循环经济园区水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应该按照全市水资源规划的要求来编制,其内容应在分析、应用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商丹盆地水资有效源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方面的问题,包括提高水资源供需

能力的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在商丹盆地自然地理和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水资源供需现状和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供水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节水潜力等问题,初步提出今后五年解决本分区水供需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3、加快建设商丹盆地水源工程建设。

未来影响商丹盆地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水源工程的供水能力不足,因此,加快该区域水源工程建设成为解决该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新建一批蓄水工程,商丹盆地区域内有众多支流汇入丹江干流,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有15条,其中较大支流有三十里铺、大面河、蒲峪河、两水寺河、会峪河、甘河、涝峪河和大峪河,这些河中规划修建8座水库,将有效新增供水量2630万立方米。同时充分发挥现有水库的蓄水能力,对现有二龙山、南秦、王山沟、鱼岭和龙潭水库增容和排沙清淤等措施,增加蓄水能力。对现有水库效益较差的进行扩容改造,增加蓄水量。可考虑对南秦水库进行加坝或其它措施进行改造增容,增加其蓄水能力。

4、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建设水源工程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另一个关键措施---节约用水!无论增加多少水源工程,供水能力都是有限的。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源工程的建设是否能够全面落实还是未知数。因此,只有节约用水,才能缓解水资源供需的矛盾。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环节,做好节水工作:一,要搞好节水工作,就必须建立"用水准入制度",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规范水资源论证工作,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合理和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因此,需将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议市县两级发改委要将水资源论证真正作为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没有进行水资源论证的项目同没有进行环境评价的项目一样,不能立项。二,建立节水机制,强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保护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节水办公室的职能范围,严格要求各重点用水户执行节水制度。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按照提出“三先三后”的要求,即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境、后用水的原则,把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作为一项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的理念,在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和保护上都要体现需水管理理念,实施用水总量控制,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根据商丹盆地用水需求,在节水和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上,形成新型的、高效的用水格局。三,提高中水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加快实施商州、丹凤县城城区雨水和污水管道分流。要提高中水利用效率,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建设污水和

雨水分流管网,充分收集雨水并利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把中水用于商洛火电厂等工业企业用水指标较低和城市公共用水上,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加大灌区灌溉工程的挖潜配套,搞好渠系配套,不断提高渠系利用系数,减少灌溉用水。

5、加强水资源保护,努力改善水资源质量。

进一步巩固商丹盆地水资源的保护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管理制度。随着国家重视退耕还林、天然保护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等重大项目推进和实施,丹江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大为提高,水土流失防治取得重大效果,在坚持的基础上,完善水资源有效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泥沙和水土流失,增加河流长流量,从根本上治理商丹盆地水资源的水质量,努力形成与商丹盆地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

切实加大盆地水源工程的保护。一是二龙山水库和龙潭水库等水源工程为一、二级保护区,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区制度和规定,保护的重点放在可能导致水变质的污染源治理上,包括区域及上游流域的厂矿企业和重点村镇的污水治理上,防止农业面污染、禁止水库网箱养鱼等,确保库水清洁达标。二是水库库容保护,防止水库泥沙淤积,确保水库永续利用。清理泥沙或利用大坝隧洞进行空库排沙等,实现盆地河流水泥沙平衡。三是分期构建区域内污水处理系统和中水利用系统巡,厂矿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河流的主要污染源,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是保护商丹盆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加大建立污水处理及管网力度,商丹盆地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6、加快实施丹江综合治理项目中的河道拦砂坝工程

近几年来,我市好多河道,由于河道采砂以及上游水土流失治理的缘故,河床下切非常严重,特别是商丹盆地范围内的河道更是如此,大部分河道河床比上世纪90年代下切2到4米。由于河床下切,造成已经建成的河堤基础外露,甚至悬空,汛期河堤被摧毁的现象频发。也由于河床下切严重,造成两岸用水企业提水困难,不得不重新打井。有的自流引水渠道,也无法引到自流水进行灌溉。更有群众在河道旁边的饮水井,干枯无水,造成群众饮水困难。因此,建议尽早实施商丹盆地丹江河道的拦砂坝工程,即可解决防洪问题,也可解决两岸的部分企业,群众的用水困难。

关于山阳县水土保持的调查报告

前言:山阳县地处秦岭南麓,域内支流众多,沟壑密布。作为一个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县,其已经成为制约山阳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深入调查了山阳县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问题;建议;对策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建县距今已1700余年,山阳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全县幅员面积3535km2,辖23个乡镇324个行政村,总人口44.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l4.8万人。河流有金钱河,汇入汉江;银花河,汇入丹江,属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上游水源。山阳县每年水土流失都会造成大量的泥沙流人到汉江和丹江口水库,严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丹江口水库的有效库容,而且水土流失使土地肥力下降,迫使农民增加化肥使用量,土壤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随着水土流入水库,造成面源污染,严重威胁着汉江和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的水质安全。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目前已经成为制约着山阳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山阳县的水土保持状况,我与调查组的其他成员对山阳县境内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进行了调查。 1 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存在的危害

1.1 水土流失现状

山阳县境内山高坡陡,山大沟深,川垣面积占20%,25度以上坡地和山谷面积占80%,由于前几年山地开发植被遭破坏后,生态修复速度慢,极易出现水土流失,目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共有246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9.6%

[1]。20xx年以来,山阳县紧紧抓住被列入“丹治”项目重点县的机遇,全面落实各项治理措施,相继建成了一大批省市精品水利工程,并连续四年夺得省

政府“水利振兴杯”。全县对28条流域完成水土流失治理782.9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237.4平方公里,生态修复545.5平方公里。治理区的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54.3%提高到78.6%,土壤侵蚀模数由2978吨/年.平方公里下降到1128吨/年.平方公里,人均基本农田由0.58亩提升到0.89亩,人均产粮由

391公斤提高到425公斤,人均经济林果面积由0.1亩提高到0.54亩,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1615元增长到3005元。

1.2 水土流失存在的危害

1.2.1 地力衰退、耕层变薄、土质板结、易旱成灾

据调查,开垦初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6%。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多数侵蚀严重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现在仅为2%~3%,一些地块甚至低于2%,与农作物生长所需差距很大。随着土壤侵蚀的加重,土壤板结现象严重,抗旱能力低,同时给抗旱工作亦造成了难度,渗透性不好,保水能力差,使抗旱水利用低,造成了水资源浪费[2]。

1.2.2侵蚀沟增多,蚕食耕地

由于此地土壤抗蚀性弱,且降雨量一般比较集中,每逢降雨,坡面降雨来不及下渗,大多形成地表径流而注入沟内,产生较大洪水,引起沟壑发育,侵蚀沟纵横交错,遍布全流域,把梁峁地切割得支离破碎,不断吞没良田,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1.2.3冲毁水利保护设施

每年的7-9月,由于暴雨集中而形成较大的洪水,洪峰会携带大量泥沙,淤积水库,使河床抬高。并最终导致水利工程效益低下,沟道过流能力降低,桥梁冲毁,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运输安全。

1.2.4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的加剧,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加重了自然灾害,并导致恶性循环。

2 当前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山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特别是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宏伟目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1 自然因素使得水土流失治理十分困难。

山阳县的气候及水资源条件决定了山阳县是个灾害频发的地区,因为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区,本来土壤结构和覆盖植被就比较脆弱,抵御水土流失的能力就比较差,而县内降水却多集中在汛期,并以暴雨洪水的形式出现,这就给水土

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3]。据有关史料记载,建国前的320年期间共发生旱灾131次,平均三年一次。建国后也基本上三年一大旱,两年一小旱。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山阳县季节性干旱和洪灾频繁发生,造成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防治难度加大,若处理不好不但治理工作难以推进,而且前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很可能功亏一篑。所以,县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防治难度加大。

2.2 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

调查显示,全县约有80%的耕地和70%的人口处在水土流失区,而这些地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耕地面积很少,群众不得不通过开山种地以图广种薄收来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但是种方式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植被覆盖面积减少的速度,使得当地水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另外,随着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县人口每年都在增加,农业、工业以及生活需水量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加之对域内有限水资源的开发缺乏整体规划,使得生态环境用水进一步被缩减,相关区域的水土保持更加困难。此外,有些地方对治理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盗伐滥伐现象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全县由于大规模开发资源以及道路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破坏了大量的地貌和植被,也不断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2.3 投入资金不足,落实欠佳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具有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而人们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不够重视,水土流失投入不足,落实情况欠佳。虽然从20xx年以来,山阳县被列入“丹治”项目重点县,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而这部分缺口只能够通过吸收区内有限的闲散投资资金、群众义工义劳等方式来解决。由于山阳县水土流失治理区的经济发展一般比较滞后,上述解决方案运作起来一方面数额有限,一方面操作困难,致使治理工程总体建设标准偏低、规模偏小、综合配套差、建设速度慢,治理建设效果不够理想。 3 改善水土保持的建议和对策

3.1 要转变人民群众对于治理水土流失的观念

3.1.1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是一致的。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都是以尊

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是通过科学的规划,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实践,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着眼点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确保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

3.1.2 加强宣传教育,使全社会牢固树立水土保持的国策意识

首先,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增强水土流失治理的紧迫感,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的速度。水土保持是一项群众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环境治理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必须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继续加大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以现代传媒为载体,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使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在全民中深深扎根,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水土保持、重视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

其次,应该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强化群众对于水土保持地位、作用、防治的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保护好现有植被,并进一步扩大植被覆盖率,从根本上避免水土流

失。重点抓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把水土流失的防治纳入法制化轨道。

3.2 使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科学化

3.2.1 明确水土保持内容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3.2.1.1 工程措施

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 统等);3.2.1.2生物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3.2.1.3蓄水保土耕作措施;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3.2.2改善水土保持的技术和方法;3.2.2.1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是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前提;3.2.2.2提高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由于造成山阳县水土流失的原因比较复

3.2.1.2生物措施

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3.2.1.3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

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3.2.2 改善水土保持的技术和方法

3.2.2.1 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是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前提。由于山阳县水土流失治理比较复杂,涉及面广,故应全面考虑,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草、田、园、 路、村统一规划,尊重群众的意愿,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蓄水保土耕作三大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严格落实到区县,定期考察治理成果,并据此对后期措施进行不断完善。另外,在项目前期规划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细化规划,落实好乡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 使治理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减轻,经济得到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2.2.2提高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

由于造成山阳县水土流失的原因比较复杂,治理的难度和任务量都很大,在投入资金有限,并考虑到长远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大力提升治理区内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促成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善,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可以借鉴比较成功的案例,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有选择的推广。

3.2.2.3重视管理,科学管理 ,做好扎实的组织实施工作

首先,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具体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更需要合适的体制机制对其进行长期的监督和管理,使之良性运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科学管理是巩固治理成果、发挥治理效益的关键。应将重点放在落实承包政策上,签订合同并进行公证,真正让群众放心。各乡镇要在全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向社会公布,通过公众监督等措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第三,应正确处理林牧矛盾,实行封山育林,牛羊圈养。强化监督管理,坚决杜绝乱砍、乱伐、滥牧行为。不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并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3.2.2.4争取多渠道资金投入

山阳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县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资巨大,必须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地筹集建设资金。各乡镇应坚持贯彻“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县、乡/镇、村应把水土流失治理投资纳入基建计划和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资;国家安排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财政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方式的条件下,应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以经济效益为主的项目,应按市场机制组织建设,通过市场筹集建设资金;应积极引导鼓励工商企业、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等社会上各种投资主体以多种投资方式进行治理开发;应积极争取外资,特

别是争取世界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等优惠贷款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城市水土流失治理,合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投资环境,发展“庄园式”生态经济。

3.2.2.5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不断探索有效控制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加强对治理区群众的培训,搞好水土保持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大力应用“3S”等高新技术,建立全县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努力提高科技在水土保持中的贡献率。

3.2.2.6 深化各项改革,加大水土保持机制创新力度

必须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加快水土保持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在项目建设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积极参与。要制定并完善有关政策,积极培育和支持大户治理,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技术上给予指导,政策上给予优惠,通过大户带动和吸引社会各方面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4]。

3.3 重视水土保持的效果与评估等后续工作

目前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小流域尺度范围,针对县级尺度的研究不多。在经过了近30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阳县不断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全县人民也对水土流失治理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热情和关注的情况下,不少地方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很大地改善,但因无法提供其空间尺度的效益数据而缺乏说服力。如能提供大尺度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无疑将对增

强社会对水土保持工件的支持有很大帮助,为政府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今后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5]。

参考文献 [1]阮荣均.山阳县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EB/OL]..cn/2010/E_ReadNews.asp?NewsID=131,2011-04-29/2012-09-23.

[2]刘玉林,韦瑞生,陈伟杰.甘南县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1):274-275.

[3]杨桢,王向明.陕西省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R].陕西,陕西省水利厅,2011.

[4]张勇.陕西省水土流失现状、存在问题与防治对策[R].陕西,陕西省水利厅,2004.

[5]聂碧娟,林敬兰,赵会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21(3):39-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