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音乐表演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和教学能力,熟练掌握音乐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面向各类文艺团体,社会文化部门和个各高校。

二、培养规格

(一)职业岗位知识

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训练,获得从事音乐演出、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职业岗位技能

1、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基本包括良好的良好的听觉和视唱能力、基本的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和相当程度的技能、

2、具有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初步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教育管理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办法具有利用现代设备进行工作的能力。

(三)职业岗位素质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现代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文明习惯、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爱岗敬业、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里素质,掌握一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

(四)职业资格考级、考证要求

通过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获得二级乙等证书。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三、修业年限及毕业条件

修业年限:三年

毕业条件: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规格。三年期间所修课程全部合格方可毕业。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采用学时学分制。

(一)必修课

1、基础乐理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音乐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术语。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与生动具体的音乐作品相结合、理解各种调式的异同、音程和弦的表现特性。

2、视唱练耳 120学时 8学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听觉分析、节奏节拍、听写以及基础知识、是音乐学习中一门重要的专

业基础课程。对提高和培养学生音乐修养及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训练学生对音程、节奏、旋律的听辨能力和识谱能力。

3、钢琴(电子琴或电钢琴)180学时 12学分

主要是学生了解电声器乐,接触电声器乐,为学生学习伴奏等打好基础,适应今后的音乐课堂,也适应一些演出活动的需要。

4、舞蹈 60学时 4学分

舞蹈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主干课、专业必修课之一,其目的是培养“表编合一”的综合型人才。

5、即兴伴奏 60学时 4学分

键盘即兴伴奏目的和作用在于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并且具有熟练的即兴演奏能力。

6、艺术概论 30 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艺术概论基本原理以及音乐对于人的美学作用的价值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概论的知识,同时了解音乐创作和表演及欣赏的心理,从而提高艺术修养、理智从事音乐的过程。

7、中外音乐欣赏 60学时 4学分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了解作品及作品的作者,及其背景和中西方音乐审美的异同,增长他们审美能力。

8、合唱与指挥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音乐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集知识、技能与实践为一体、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专业课程。通过本科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合唱与指挥课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多声部演唱能力,多声部音乐鉴赏力与理解力。

(二)限选课及说明

本专业限选课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机能水平的原则,依照音乐表演专业的特性,制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有一门专业课,一门专业辅修课,

1、声乐专业方面:

美声演唱方向:

声乐(主修)

声乐(辅修)为必修课程

民族演唱方向:

同上

通俗演唱方向:

同上

2、器乐专业方面:

1)器乐及键盘(钢琴)主修

主要内容包括各类乐器及键盘乐器中的触键、键盘、和声、手型、音阶琶音练习、练习曲、中外钢琴曲和即兴伴奏所必须掌握的各种音型及和弦。

2)器乐可开设专项建议:

钢琴、古筝、长笛、吉他、萨克斯、二胡、小提琴等。

五、教学安排表

(一)第一学年

公共必修课:语文、数学、英语、心理学

专业必修课: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电钢琴、声乐、舞蹈

(二)第二学年

公共必修课:语文、数学、英语、教育学

专业必修课:视唱练耳、声乐、电钢琴、艺术概论

限选课:声乐、器乐

(三)第三学年

公共必修课:计算机考证

专业必修课:中外音乐欣赏、合唱与指挥、声乐、电钢琴、即兴伴奏 限选课:声乐、器乐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及军训,艺术实践、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方面

七、硬件及人事

在艺术实践和技能训练即上课所需的硬件上,很多设施与原有学前教育专业是相同的,但是目前学前教育方面电钢琴的教学就已经很吃紧,如若加入器乐表演、音乐表演专业,硬件设施也需适当增加。

1、首先我认为开设此专业最大的问题在于钢琴,钢琴在原有基础上需要增加两架以上(器乐表演以钢琴为主,那么学生不能只是在电钢琴上练习)。还需要根据其他乐器学习调整相对应的专业教学场所。

2、课程的安排需要改变,以往的大课堂将不在适用于目前的专业教学,在声乐课程和钢琴课程中,尤其主修课程时,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教学(最多不超过四个),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本院目前的硬件设施来看,开设此专业的难度较大,此类声乐表演或器乐表演的课程基本都需要在钢琴的配合下完成,但是学院仅有两架钢琴,很难实现较有效的教学,有很难实现教学成果。

4、在人事方面由于一对一最好不超过四人的教学模式中,就需要根据选报此专业的人数聘用大致对应的教师数量,这是个需要考虑的重点议题。

5、在器乐方面显得要更为繁杂,由于可能有学生选择不同乐器如选钢琴或二胡、古筝,这样我们就必须聘用不同乐器的教师进行教学。不过在器乐方面我们也可以只开设一种乐器,那就是钢琴,这样可以避免掉此问题。

6、由于学院属于中专的性质,我们需要我们的学生毕业后的出路,该颁发什么样的证书,毕业的分配方向。

7、根据以上方面有此想法,在中专开设这样的专业实行的难度非常大,可以考虑计划成,类艺术培训班的模式,培训高考生或者声乐钢琴艺术学习者。

 

第二篇:初等教育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初等教育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学一线教师。目标要求是:热爱中国共 产 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具备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某一学科方向有所专长;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多元才能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培养规格

(一)职业岗位知识

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文明习惯和教师职业道德。

(二)职业岗位技能

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具备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能承担小学相应学科方向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要能承担自然常识、思想品德、社会常识、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指导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能担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能组织班级开展课外活动和科技、艺术综合活动。

(三)职业岗位素质

具有扎实的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胜任小学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及教育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一定的卫生保健常识。

(四)职业资格考级、考证要求

1

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合格证书;获得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认证;能够取得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普通话通过国家二级乙等考试,取得普通话合格证书。

三、修业年限及毕业条件

修业年限:3年

毕业条件:实现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达到培养规格。修够教学计划规定的146学分,准予毕业。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环节分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三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一)入学教育、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共两周,2学分。入学教育在课堂上集中进行,是新生进入大学后上的第一堂必修课程,通过讲解学校概况及学校各相关章程制度、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生活常识等一系列的入学教育课程,帮助大学新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熟悉环境,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适应和角色转变,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另外学生通过在指定的训练场的军训,不仅可以磨练意志,增强斗志,培养组织纪律行,树立修身立人的标准。同时,也丰富了头脑,拓宽了知识,增强了体魄,促进了专业学习。

(二)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三学期,共一周,1学分。见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小学、熟悉小学,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了解小学教育、教学情况以及教改动向,从中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进一步树立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通过教育见习,初步接触小学教学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运行机制,了解小学教师的职业活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思想状况。同时,使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自己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为教育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共二周,2学分。教育实习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四)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六学期,共十三周,13学分。该 2

环节是就业前的实战阶段,主要是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加符合音乐教育各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为以后的就业﹑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限选课说明

初等教育专业限选课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教学实践技能水平的原则,依据本专业的特殊性,制订了三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要求每位学生必选一个模块。学生通过限选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体现专业性、职业性。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在小学能够承担至少一门主课和两门副课的教学工作。

1、中文方向:小学语文教师岗位。

设置此岗位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如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能力、阅读讲解能力、提问能力、朗读能力、习作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具备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2、数学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岗位。

设置此岗位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力,如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问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信息的整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具备一名合格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3、英语方向:小学英语教师岗位。

设置此岗位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能力,同时增加文化教学,是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外国文化,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英语的应用能力。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奠定一定的基础,培养基本专业素养。

六、教学安排表

(一)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表1—1)

(二)必修课、选修课分配表(见附表2)

(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见附表3)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说明

本专业总学时为2430学时,146学分。其中必修课1800学时,104学分;限选课450学时,30学分;任选课180学时,12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 426学时 20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 1058学时 74学分

1、大学语文 56学时 4学分 专业基础课

3

本课程的内容是分章精选历代经典散文、诗词和小说(含19世纪外国文学经典作品)。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欣赏能力。

2、大学英语 112学时 8学分 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文、生词、注释、练习和阅读练习五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语言基本功的能力和实际涉外能力。

本课程要重视听说技能的训练,加强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

3、计算机应用基础 56学时 4学分 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办公的基本操作及技巧,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及实用技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和资源管理方法,熟练掌握日常公文类文书的处理方法和技巧,了解掌握电子表格的强大计算功能及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力。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独立制作各种样式的演示文稿。

本课程以上机为主,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4、基础心理学 52学时 4学分 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学的性质、对象、任务、方法;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小学儿童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小学儿童各种心理的培养与教育;小学儿童的品德;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及相关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进一步学习心理教程的相关理论和开展心理与教育教学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补充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与实习、见习环节的结合。

5、小学教育学 60学时 4学分 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教育学学科的概述;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建立合理的教育科学知识结构,以及从事教育实践工作的基本技能。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增强学术性,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时代性,力求反映教育现代化的信息,同时渗透教育改革的新观念;注重实践性,教学过程要注重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

6、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0学时 2学分 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与教育心理的性质、对象、任务、方法、简史;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状况和规律;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各种心理学流派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及其理论;知识的学习、迁移与建构;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自我调节学习;品德教育与学习;有效教学与教学模式;课堂测评、课堂管理、教师心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及相关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进一步学习心理发展和教育教学心理相关理论和开展发展心理与教育教学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补充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与实习、见习环节的结合。

7、课程与教学论 30学时 2学分 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内容涉及课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实施和评价,课程开发的方向;教学领域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和课堂管理等方面。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让未来的小学教师掌握课程和教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了解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变化和发展,吸收教育科学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并为后继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教育科学知识的基础。

讲授这门课程要注意贴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内容层次上,注意平衡好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价值观念三个不同层面的关系,使学习者对课程与教学领域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索。

8、大学数学基础 56学时 4学分 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有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的微分学,积分,与线性代数等内容。在内容选择上选取高等数学中最基础的、在各领域中有广泛应用的内容。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数学的内容与理论体系有所了解,并对数学中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有深刻的认识,为今后能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5

9、社会科学基础 52学时 4学分 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内涵、内部结构和历史脉络;近现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哲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法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要突破;阐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趋势,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和内在联系,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况,认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教学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10、自然科学基础 60学时 4学分 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的若干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系统科学在近现代的研究进展,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不断前进的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深入浅出的系统讲解,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11、音乐 56学时 4学分 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音乐欣赏。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学会一些基本技能和技巧,并且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本课程要注意与小学音乐教学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兴趣。

12、美术 56学时 4学分 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简笔画、儿童画、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儿童美术教学的要求,适应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并且具备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本课程要注意与小学美术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3、书写 56学时 4学分 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的书写。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汉语书写水平,适应教学需要。

本课程要讲练结合,加大练习。

6

14、教师口语 56学时 4学分 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话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教学能力和娴熟运用职业语言的能力。 本课程要注意多样化练习,大量进行实践训练。

1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60学时 4学分 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生将来从事本学科的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实际,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6、现代教育技术 60学时 4学分 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概念与现代教学改革的关系、教学资源和专业技能课技能训练三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每位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价值在于传达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介绍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教学资源(媒体)的选择、应用和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使师范类高职学校学生在就业前得到基本训练,以尽快缩短从事教学工作的适应期。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适应教学实际需要。 本课程要注意与实习见习相结合。

17、微格教学 60学时 4学分 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要加大案例教学和上机练习。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微格教学基础理论;微格教学技能分类;微格教学实施过程;微格教学管理与评价。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十二种课堂教学技能,全面了解、熟悉小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课堂教学技能运用的能力。

本课程应注重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学习课程设计方法,从而使学生毕业上岗后,能较快地适应教学工作。

18、Flash 30学时 2学分 专业技能课

《Flash动画制作》课程是师范类学生的技能训练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图形图像、多媒体等多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该科目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 7

应用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Flash的编程基础、实例讲解及网络应用。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处理图形影像,实现各种特殊效果。

19、Authorware 60学时 4学分 专业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CAI课件基础知识、为制作课件获取素材,在课件中使用各种媒体,课件中的交互方式、分支、导航等的作用,二维动画的制作与应用,变量、函数表达式的控制,课件的设置和打包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课件制作工具,并能用于实践中。

本课程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上机练习。

(三)限选课 450学时 30学分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课标解读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学习概述,小学语文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研究背景,《标准》的主要内容与阐释,《标准》的实施及其基本策略,问题讨论与展望。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在掌握小学语文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产生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兴趣,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打基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实践的意识,博采众家之长,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课标解读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数学指导性文件、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学习概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数与代数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的研究背景、《标准》的主要内容与阐释、《标准》的实施及其基本策略、问题讨论与展望。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在掌握小学数学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产生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兴趣,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打基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标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实践的意识,博采众家之长,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

3、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与课标解读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英语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小学英语学习概述,小学 8

英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的研究背景,《标准》的主要内容与阐释,《标准》的实施及其基本策略,问题讨论与展望。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小学英语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产生研究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兴趣,理解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为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打基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课程标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本课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实践的意识,理解英语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

4、古代文学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为线索,重点讲授历代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家和作品。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概况,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及作品,能分析和鉴赏古代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为今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史的部分与作品的关系,比例要适中。

5、现代汉语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现代汉语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既要具备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也应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为今后从事初等教育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

本课程应注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加大作业练习量。

6、古代汉语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古代汉语主要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及文言文阅读常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既要具备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也应具有一定的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初等教育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

本课程应注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适当加大作业练习量。

7、现当代文学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部分,由文学史、作家论和作品组成, 9

并以文学史为线索,对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规律,了解各个时期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文艺理论的基本知识分析鉴赏现当代各类文学作品,为将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作家作品的比重要稍微大些。

8、外国文学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文学史上各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介绍、分析以及外国文学史。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各个历史时期各国主要代表作家的主要成就,对世界文学史上的各种文学现象及其社会诸因素的相互联系有初步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员独立阅读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教学上要注意把小说的文学史知识的讲授和各历史阶段重点作品的深入分析结合起来。

9、应用文写作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基本技能训练,还包括小学写作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13种常用行政公文的写作,了解小学生写作教学的特点和一般方法,为将来从事学习写作教学打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要把小学生写作辅导部分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论知识。

10、儿童文学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文学的特殊性,童话、寓言、儿歌等具体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特殊性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及艺术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在教学上注意讲练结合,与实习见习相结合。

11、中外文明简史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文明的开端到社会主义时期在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世界上的早期文明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到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

10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外文明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学习科学家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课程的学习要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中外历史知识相互联系。

12、中国近现代史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到19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110年近代历史及从19xx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五十多年的现代史。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

本课程应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3、人口、资源与环境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增长,人口素质,人口分布和各国的人口控制政策;资源的概念、特点、分类、成因,资源问题的严重性;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鉴于当今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对全民进行教育,使国民在此方面的认识提高,自觉地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参与社会实践。

本课程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结合社会调查,以讨论的方式深化教学内容。

14、人文地理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在强调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以人地关系为中心,文化理论为基础的特点,构建人文地理学的知识框架。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提高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深层理解,并能够对人类各种文化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本课程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5、线性代数课程说明 30课时,2学分

线性代数课程既是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科学计算能力。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相似矩阵,投入产出模型,二次型及其标准形等内容。

1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说明 60课时,4学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重要基础课程,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科 11

学态度及量化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内容包括排列组合,随机事件及概率,随即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和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

17、初等数论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数的整除性、同余、同余方程、不定方程等。

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数论的思想、概念和方法,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此外,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了解数论知识,对于他们将来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本课程应注重理论和知识的介绍,讲解时要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注意问题的来源和发展的交代,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需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增加必要的辅导和习题课。

18、数学软件应用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功能强大的数学专业软件的介绍及使用。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成熟地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数学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与科研能力。

在教学上要加大上机练习。

19、奥数与珠心算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对小学中的奥数内容进行分析,对解题方法进行研究,对讲授与辅导方法进行探讨与规划。二是教授珠心算的具体方法。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增加有用的技能条件。

教学上要讲练结合。

20、数学实践与科学实验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时间的发展、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教育、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儿童发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重要类型、设计、实施和典型课题。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教学实践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较好的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能掌握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方法,以及具备一定的因地制宜、自行开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能力。

本课程应注意阐明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目标,注意多从教材外搜集一些教学实践活动的实例介绍给学生,以便丰富他们开展实践活动的经验。

21、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解读 30学时 2学分

12

本课程将紧密联系小学课本,对课本内容进行详细解读,针对相应内容对讲授办法进行探讨与研究,并全程跟踪小学教材的变化。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小学教材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本课程应注意时刻关注小学教材变化,有的放矢。

22、科学技术与社会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以定性为主,适当定量地向学生全面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主要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借以改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科技素质,增强科技意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造条件。

本课程必须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深入浅出的系统讲解,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3、化学与生活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存环境、科学饮食、化学能源、生活中的材料及化学用品的正确使用。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贴近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密切关注并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程要加大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24、生命科学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细胞的基本机构及分裂;分化和癌变;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器官和系统;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展望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情况,从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以现实学科重建为最终归宿。

本课程在讲授时应注意由浅入深,从浅显中透出深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25、地球与空间科学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整个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幔、地核互相作用下的运动形式和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系统组成、演化规律,从而了解地球,正视人地关系,树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观念。

13

本课程要以教学为主,适当野外观察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

26、综合英语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主要内容由精读教程中的课文、生词、注释、练习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组成。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能够扩大其词汇量和培养其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其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新大纲规定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交际技能。

27、英语语音基础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发音器官及其功能、音位的基本概念、国际音标、音素、读音规则、重音与节奏、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语调、英美英语发音的基本差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国际音标和读音规则拼读单词,掌握元音、辅音的正确发音方法,较系统地掌握英语语音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发音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示范朗读及正音能力,并能了解英、美语发音的主要差异。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应注意采用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

28、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30学时 2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为依据,以教育学与教学论,特别是微格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我国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把教学技能切分成单项的微技能,采用微格培训、电教、微机辅教等方法,进行逐项训练,然后根据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课型和教学环节的需求进行分层组合、综合训练,以期形成学生全面的、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

本课程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际训练。应充分重视技能教学的启发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创新的能力。

29、英语阅读 60学时 4学分

《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英语阅读是既泛读和快速阅读为一体,以大量阅读实践为主。本课程教学内容丰富,阅读题材广泛,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地理、宗教、风俗、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阅读内容,又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新闻报导等多方面的阅读题材。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广泛 14

的阅读,培养阅读技能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拓宽知识面,扩充词汇量和加大词汇的接触频度,增强英语语感,逐步掌握篇章概括方法,最终达到自如地阅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语篇章,如:英文报纸,杂志,广告的目的。

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很重要,是基础课,对写作,翻译等课程影响大。阅读课的任务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接受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30 、英美文化概况 60学时 4学分

《英美概况》英美概况是介绍英国与美国社会与文化概况的课程,是英语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介绍的是英美文化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些方面,如民族特点、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政治制度、英美文学、宗教、教育和社会问题等。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以及该国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逐步掌握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英美文化知识进行英语语言学习、培养英语思维、并最终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 《英美概况》课程在帮助学生了解英国和美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及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通过对英国、美国的深入了解,使学生能辩证地对待西方社会与文化。

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教材体系与我国相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同时注意发挥该课程的实效性和开放性特点。

31、英语应用文写作 30学时 2学分

《英语应用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专科阶段)的一门必考科目。它是英语专业专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本课程着重培养应考学生英语写作的基本技能,重点讲授英语写作的最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词语的选择、句子的组成、段落的写作、概要及应用文写作。专门就该课程所编写的《英语写作基础》不但讲述了基础英语写作的基本理论,而且包含教学所需要的各种练习,为各位考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不但结合例文深入细致地讲解了英语写作理论,而且根据考核要求,重点突出,有讲有练,还增加了生词与短语表,为进一步学好该教材、巩固该课程的内容扫清了障碍。 让学生在从学习写出正确有效的句子、段落和短文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过的单词、词组,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在所掌握的单词的记忆 15

和拼写上,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熟练那些单词、词组进行听、说、读、写。如果说之前的课程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听力、口语和阅读的能力,这门课程的主旨就是要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书面交流的能力。

32、英语听力 60学时 4学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专门系统的听力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听力发展,为培养学生全面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听力基础。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就学生熟悉的题材所作的较为浅易的讲话和日常生活的交谈,要求学生能够抓住讲话和交谈的中心大意;能听懂英语国家的英语广播节目的主要内容;能抓住英语国家慢速英语广播节目的中心大意;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录音材料,就所听材料的要点用英语作简要笔记。

主要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逐渐学会通过听来获取英语的素材,培养初步的听力技能。具体训练内容包括学会辨音,即学会分辨容易混淆的音素、单词和结构;学会对简单的语言信息作出判断和分析,包括对数词(年份、日期、年龄、电话号码、地址等)、简单句、简单对话、短文的训练;熟悉听力训练的主要练习形式,培养初步的听力技能。进一步加强听力技能的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对弱读与连读、数词(万以上、分数、小数、百分数)、地名、人名、并列句、复合句和对话、短文,提高学生抓住大意、听取细节的能力。能听懂以地理历史知识和文化风俗知识为背景的谈话和小故事等,进一步提高学生抓住大意、听取细节的能力,并能逐渐学会辨别讲话人的态度和语气。进一步强化听力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社会文化的交谈或演讲,能听懂英语国家慢速广播节目的内容,能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能用英语作简要笔记,能基本听懂比较浅易的电影和电视片段。

33、实用英语语法 30学时 2学分

通过语法学习,使学生构建清晰的语法体系,养成准确使用语言的习惯,为“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本课程会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为他们将来从事英语基础教学或其他行业的知识储备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学生参加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全国英语

四、六级考试、专升本考试及自学考试等考试有一定的帮助。

(四)任选课 180学时 12学分

八、说明

由于本专业第五学期个别同学到小学顶岗实习,所以要求学生在第二至第四学期 16

必须修满任选课学分。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