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我们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着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我们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在这五年中,面对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我们坚持把保民生、保电力、保交通作为首要任务,紧急动员各方力量,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揽子应对措施,在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的同时,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带动民间投资,增加即期需求,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我们在全力以赴保饮水、保春耕、保民生、保稳定的同时,注重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特别是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夺取了抗旱救灾的重大胜利。

通过努力,“十一五”时期成为我省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质量好、社会进步显著、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五年不仅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由此站到了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一五”时期的丰富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重要启示: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贵州所有问题的关键,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我省实际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三是必须坚持用系统思维和统筹的办法开展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推动全局。四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胆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五是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

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们也要看到,“十二五”时期,各兄弟省、区、市特别是西部省份将呈现新一轮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我省面临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既要缩小在“好”的方面存在的差距,更要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我们已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压力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敢拼敢闯的勇气,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创先争优,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成为农业基础显著增强、工业实力快速提升、城镇发展加速推进的时期,成为城乡人民生活改善最为显著的时期。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1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5%提高到45%;城镇化率由31%提高到4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持把“三农”工

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三化”同步进程,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加快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发展条件上实现重大突破。推进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物流问题。按照现代水利的要求,加强水源建设,建成黔中水利枢纽和“滋黔”一期等工程,新建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城乡供水体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第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在开发培育主导产业上实现重大突破。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重大技改项目为抓手,以名优品牌为引领,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增强电力、煤炭、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等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提高建材、化工、冶金、林产品等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实施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工业产品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突出抓好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重点产业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化重组,对生产要素、上下游产品和营销网络等进行整合,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强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地质工作特别是矿产资源整装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旅游大省建设,着力发展金融、信息、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服务外包、动漫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第三,加强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口素质上实现重大突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面实施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师生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着力突破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整优化高等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幼儿园建设,重点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推进工程,到20xx年全省三分之二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支持大村落和社区、居委会举办幼儿园。大力实施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基本解决农村初中寄宿生住宿问题。新建或改扩建90所高中阶段学校,到20xx年以县为单位基本实现初中毕业生能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构建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完成花溪高校聚集区和贵州大学等省属高校新建或改扩建任务,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民办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为学校配备校医,为寄宿制学校配备管理人员。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强科技计划管理、科技合作创新和科技发展环境建设,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五大工程,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集中力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各类急需人才,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四,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坚持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山区城镇化道路,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黔中城市群重点突破,大力发展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节点中小城市。突出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努力建设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和小城镇。大力增强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抓好建设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强化产业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管理水平,开创城乡统筹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新局面。

第五,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在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重大突破。把扶贫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总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实施集团化扶贫、项目化扶贫。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扶贫项目为支撑,按照“整体规划、县为单元、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综合开发”的原则,在抓好整村推进的同时,开展整乡整县推进,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进行脱贫攻坚。坚持分类指导,对丧失基本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主要通过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县加快脱贫步伐,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对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继续保留原有扶持政策,并给予奖励。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加快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20xx年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20xx年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维护,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建设。20xx年完成统计在册的农村危房改造。20xx年,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比20xx年减少一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250万人以上。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第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现代经济、现代产业和社会发展,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完善清洁生产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和江河水系污染治理,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实施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推进石漠化治理、退

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和草地湿地恢复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森林管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开展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结合乡村规划和农村危房改造开展村庄整治,用三年左右时间使村庄面貌有较大改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产业园区和城镇新区规划建设尽可能向低山丘陵发展,尽量少占耕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三、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既是新一轮十年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又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综合分析今年的形势,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增强信心、增强责任意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促进;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快中保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加速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三是着力推动民间投资。四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二)切实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保证农产品供应安全。二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五是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三)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推进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加快以茅台酒为龙头的优质白酒基地建设,支持以“老干妈”为代表的特色食品加工企业提升规模和档次,提高瓮福集团、开磷集团、盘江煤电集团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力帆汽车、重型机械、通用飞机等项目的实施,推进安顺市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围绕实现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三是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四

是围绕提高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加强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以黔中城市群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具有贵州特色的城镇体系。二是以城镇规划为龙头,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加快编制各个层次的发展规划,完善城乡一体、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三是以城市路网建设为引领,高标准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以产业为支撑,不断增强城镇经济实力。五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活力。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力突破发展瓶颈。力争完成铁路、公路和水路、水利、电网和通信设施的投资。加快在建快速铁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建成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制定和实施民用航空业发展规划。加快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争取国家将我省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纳入规划。

(六)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招商引资。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三是全方位招商引资。四是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五是扩大对外贸易,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七)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工业、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突出抓好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中心城市环境管理,控制重点污染源。推进火电、冶金、水泥等行业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全面建成县城以上垃圾处理工程;强化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强对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加大重点地区和重大地质灾害监测调查、预警预测和防治工作力度。

(八)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群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建或改扩建300余所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幼儿园;抓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全面启动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工程,加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规范高中学校办学行为;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标准校建设力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正确处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两个统筹”,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慈善事业。认真执行“一法两规定”,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

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承办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健全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社会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城乡特别是农村消防工作。推进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村级调解经费及报酬纳入地方财政补贴。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双拥优抚、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等工作。支持国防、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等工作。

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抓好“十大民生工程”。 一是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切实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分类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一类贫困乡脱贫“摘帽”期限。

二是就业和创业工程。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

三是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四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基本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

六是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工程。

七是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力争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户。

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数字农家书屋。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维修改造。建设村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项目、社区全民健身路径项目、县级体育场馆“雪炭工程”项目。

九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十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煤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继续实现“双降”。深入推进“平安贵州”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综治工作中心(站、点)建设,建成全省城市报警系统。建立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和机制,在县(市、区)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价格监管,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必要时对重要生活必需品

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完成“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全省上下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相信,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政府供职人员一定能够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以发展为上、民生为本、务实为先、律己为诫,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决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殷切期望!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改革和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努力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的要求,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推行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等制度,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都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在开展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时,严禁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综合执法,努力解决行政执法职责交叉、多头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加强法律常识普及、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审计、监察等政府内部监督。

(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四)切实转变政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引导发展、推动发展、服务发

展的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作出的工作部署、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愿望。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和“三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在加快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大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之风,坚决反对挥霍公款和铺张浪费。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赵克志强调,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电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二是信贷和住房补助融资比较难;三是用地难;四是开工的项目多,形成的实物工作量还不很大;五是园区的建设虽已起步,但是规划的水平还比较低,布局不太合理,进展也比较慢,项目集聚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