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在现有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基础上,积极创新农村生产方式,以资源的优化配臵和效率的逐步提高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业是农村的产业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一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支持和引导农技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利用技术优势组建合作组织,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类农业协会利用资金、信息等优势组建合作组织;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由简单的“抱团取暖”、节约成本式合作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鼓励农民以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二是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实行联组发展、整村推进的办法,扩大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单体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三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切合实际的原则,使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二是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通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措施,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探索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三大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三、在农村支部书记培训中,应当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主要组织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和谐社会建设、廉政建设、村级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通过培训教育,引导农村新任村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增强本领,真正在思想、工作、作风上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四、当前情况下,绝大多数党员都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发展镇域经济和推动全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少数党员思想困惑迷茫。新形势下,少数党员思想困惑,不能正确看待党员队伍的主流,对党内个别违法的领导干部以偏概全,对

党的前途产生怀疑,甚至有的失去了信仰,丧失了政治荣誉感。极少数党员自觉不自觉接受了一些低级的、腐朽的、封建的迷信思想,背离了唯物主义,虽然经过镇党委政府的一再说服教育,有好转趋势,但仍有极少部分人不能从思想上根本转化过来,还有待党组织进一步教育感化。

(二)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一小部分党员的政治热情下降,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有的责任感不强,有事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为大多数百姓的利益着想,计较个人得失,有的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成为群众的“尾巴”,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

(三)少数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由于农村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各种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党员参与各类组织的活动增多,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形成了多样的社会观念和态度,个别农村党员对党支部的归属感逐步淡化,参加组织生活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有技术的青年党员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也是开展集体活动难的一个因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地区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在农村基层工作中,需要我们从群众的所思、所盼找到工作结合点、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党组织建设新路子。

(一)选准突破口,切实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力度。

党员教育管理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要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同时加强日常教育管理,把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来抓。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要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工程,以把致富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训成党员为重点,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通过产业中党员的示范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经营者加入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影响。探索创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对党员思想意识和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加强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手段。几年来,我镇不断创新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夯实发展基础,用电教来搭台,让经济唱戏,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教育、农村稳定和科技兴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党组织宣传阵地建设

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说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是我们基层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基层党组织应该依托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优秀党员事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党密切和群众的关系的要求,也是落实“以科学和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项基本任务,全面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

近几年,我镇党委很重视宣传阵地建设,全镇60个行政村,有20余个村建设了文化广场,群众不仅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搭建了平台。

(四)创新党员管理方式,形成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从源头上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在当前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抓好青年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解决农村党员结构老化和活力不足的问题。在发展中注重优先发展思想素质好,带头能力强,有一定致富能力和影响力的党员。二是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党组织要对党员实施有效监督,建立与党员从业变化、流动状况等相适应的监督体系,使党员能够与党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积极参与党内活动,充分发挥作用。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既鼓励党员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变化和镇域经济发展差别合理流动,选择自己从业领域,又要建立规范有序、联系紧密的管理格局。确立以流入地为主,流入地流出地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联络机构,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直接参与流入地党组织活动。

五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抓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要制度化,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

2.抓班子,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队伍建设。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以基层党支部书记为班长的一班人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农民群众来贯彻落实。其中支部书记的作用最大,他是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心,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是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只有抓住了这个“龙头”,才能带动“全身”。因此,必须下工夫建设好“一把手”队伍。培养选拔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对于有效地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激活村级经济,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培养选拔“双强”村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办事公道正派,党

员和群众拥护为基本条件,同时要体现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把那些有能力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的党员选拔上来。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3.抓机制,全面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制约机制是一个包括制度规范、监督措施、惩戒手段三个部分的系统工程,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完善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善用惩戒手段,才能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纠;才能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将其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第一,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党组织和纪委的作用,用党的纪律约束村级党员干部。第二,要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持之以恒地抓好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三,要努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比较齐全的村规民约,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第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建功立业。要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公布于众,让村民来监督、评判村干部。要制定考核奖罚办法,联绩计酬,奖优罚劣,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机制。

4.抓作风,切实保证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健康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能否搞好,与上级党组织的导向紧密相关。导向正确就能使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有榜样,奋斗有目标,就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保证落实过程中始终不走样。基层干部要以为农民谋利益为最大追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履行干部职责。办事要考虑是否合乎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能够长久受益和持续发展,是否合乎有关政策规定。办好事既要讲客观需要,又要讲实际可能;既要强调尽心竭力,又要注意量力而行。一句话,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需要和可能、动机和效果的科学统一。如果盲目或勉强去办那些不应办也办不好的事,反而会因图虚名而招实祸,加重群众负担,影响干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5.抓载体,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空间。新时期的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只有采取灵活而又丰富多彩的新形式、新方法,才能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效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多开展一些结合和服务于农村经济的主题活动,这样既可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建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又可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如开展“双强工程”、“结对帮扶”、“三级联创”、提合理化建议和开展各种目标管理活动等。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无论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是对农村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要不断深化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强化对党的宗旨的理解,明确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认识,增强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重塑党员干部形象,努力把农村基

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在党内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农民群众中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领导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的战斗堡垒。

 

第二篇:千名干部进千村联万户调研报告

农业局“千名干部进千村联万户”活动调研报告

——王绍华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从4月下旬开始,我局深入开展了“千名干部进千村联万户”活动。我作为“联万户”活动干部之一,对口的乡镇是老颜集乡的罗庄村委,罗庄村委由罗庄、赵庄、秦大门三个自然村组成。2 个月来,在罗庄村委的村干部的大力配合下,我多次深入联系村、联系户,通过与村干部座谈、田间地头访谈、实地察看、入户走访等方法,对村里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所负责的10户联系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初步摸清了罗庄村的基本理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委基本情况

(一)罗庄村委位于民权县东部,与山东省交界,村里有一条柏油路,全村辖3个自然村,总人口1260人,耕地总面积1850亩,经济作物面积355亩,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20人,个体私营企业16户,各类专业户5个,人均年纯收入1850元。村里主导产业是小麦、玉米,劳动就业率58%,宽带入户10户,新型农合参保率10%,五好家庭、文明户达标率25%,人口自然增长率0.6%,村党员数21名,班子成员6名,流动党员12名,“双强”党员数8名,该村目前

村情稳定,民心向上,不存在其他不安定因素,社会治安状

况良好。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较低。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等无力支持。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主要街道硬化率70%,自来水入户率81%,建沼气池数30个,有村委会办公室。农业沟渠排灌良好

(四)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有组织活动场所,制度健全。村支部书记姓名赵昌怀,高中文化程度,村两委班子较为团结,制度较完善,干部作风正派,有一定事业心、责任感,能够较好地为民服务,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能进行集中讨论。通过走访调查,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群众基础较好。

二、 帮扶户基本情况

1、罗世朋,男,现年58岁,住罗西,家有5口人,妻子刘美荣,58岁,与儿子罗衍征、儿媳王方环和2个孙子一同生活,家有3亩地,经济收入来源为农业和季节性外出务工。年收入6000元,人均收入1000元。

2、秦和志,男,45岁,住秦大门,家有80多岁老母,妻子庞银,儿子秦亚轮、秦亚西、秦亚坤外出务工,家有7亩地,经济收入来源为农业业和外出务工。年收入7360元,人均收入1472元。

3、罗世宽,男,62岁,住罗西组,家有5口人,妻子王花廷,务农,儿子罗衍立,外出务工,儿媳荣俊勤,孙女罗涵上学,家有3亩地。经济收入来源为农业和外出务工。年收入6000元,人均收入1200元。

4、曾宪清,男,40岁,住罗西组,家有5口人,妻子李瑞莲,上有老母,下有2个正在上学的儿子,有3.6亩地,主要收入来源以农业为主。年收入3800元,人均收入760元,经济较为贫困。

5、王昌银,男,43岁,住秦大门,家有5口人,妻子和3个正在上学的儿女,有5亩地,本人外出务工,主要收入来源以农业和务工收入。年收入4400元,人均收入880元,经济较为贫困。

6、王继东,男,50岁,住秦大门村,家有2口人,与妻子生活,家有6亩地,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业。年收入3000元,人均收入1500元。

7、王昌法,男,48岁,住秦大门东,家有3口人。妻子罗世平,儿子正在上学,本人外出务工。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和外出务工收入。年收入3500元,人均收入875元,经济较为贫困。

8、刘香平,女,35岁,住秦大门东,丈夫复原军人,2个子女正在上学,家有4亩地。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业。年收入3800元,人均收入1260元,。

9、罗世兵,男,38岁,住罗庄大队罗东组。妻子任敏,3个孩子正在上学,本人外出务工。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业。年收入3600元,人均收入720元,经济较为贫困。

10、胡保进,男,52岁,住秦大门东王庄组,有3个孩子正在上学,主要收入是种植业和务工收入。年收入4000元,人均收入800元,经济较为贫困。

三、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分析

1、村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没有集体收入来源。农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多数群众是种小麦、玉米。群众致富门路较少,农民致富愿望迫切。村级公路缺乏资金维修。

2、老百姓普遍存在一个经济发展难的问题,主要是土地少,主要经济来源靠打工维持。

3、缺乏技术,希望能掌握一套致富的科学技术。

四、具有的基本优势

一是有一个干事创业、健全团结的村两委班子,有一支务实为民的党员队伍。二是有丰富的农保田地资源,土地肥沃,具有发展蔬菜种植业的巨大潜力。

五、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二是发挥党员的带头致富能力,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示范

发展大棚蔬菜生产,逐步建成高标准、规范化的蔬菜大棚基地;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全村脱贫。

三是充分发挥农业部门优势,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

四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认真排查热点难点问题,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