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课题研究报告

曹市小学语文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立项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

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研究目标】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

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研究负责人】刘尚精,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多次在洪湖

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

【研究成员】,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中、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洪

湖市、湖北省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

李从华,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洪湖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崔世鹏,中学一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洪湖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语文组全体教师,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研究内容】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

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问卷法、比较法

综合法。

【研究方案】根据洪湖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

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

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

填写月报表。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

结,撰写实验论文。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09——2014.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

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01——2014.07)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

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07——2015.01)整理、分析研究结果,

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集、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曹市小学数学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

【立项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

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目前,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推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而课堂教学也必将打破原来封闭的状态,努力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态势。

【研究目标】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

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给学生形成了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它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具有的封闭性限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1、内容的丰富性。开放题题材广泛,涉及面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背景新颖,内容深刻丰富。解法灵活,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2、形式的多样性。开放题呈现的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来安排设计,综合性强。不像封

闭性习题形式那样单一的呈现及呆板的叙述 。

【研究负责人】陈方军,小学高级教师,洪湖市优秀数学老师,发表的论文曾

多次获得过市级省级一等奖、二等奖,数学教研组组长,课题

研究组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

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

【研究成员】汪进友,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中、小学数学教学。曾分别在

洪湖市、湖北省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并参与课题的实践。

王龙昌,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数学教学二十多年。曾几次在

洪湖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宋文章,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数学教学二十余年。曾在洪湖

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数学组全体教师,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研究内容】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

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

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

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

1、趣味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

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活

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

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

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

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

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学生总结出“聚少为多,化曲为直,变长度为重量”的方法。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一下子聪明了许多!”

3、实践性。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

象,学起来很枯燥。数学活动课则测重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现实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小交警”活动,不仅在繁华地段协助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图,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研究方法】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

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

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

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不断进行新的课外作业内容及样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激发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有效策略及反馈评价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研究方案】1.设计申报阶段( 2013.09——2014.01)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

方案。完成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

2.实施阶段(2014.01——2014.07)开题论证,明确目标,进入实质性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改变传统的作业观,作业评价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形成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2017.07——2015.01)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领导专家中期评估验收。完成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课堂教学展示,形成语文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

4.结题鉴定阶段(2015.01——2015.07)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形成新课程体系下的语文作业发展性评价体系。

【研究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集、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曹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小学思品活动教学模式探究

【立项意义】1、初步构建“小学思品活动教学”模式,研究探索指导“小学

思品活动教学”的理论体系,为“重建思品课堂”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资借鉴的范例。

2、通过“小学思品活动教学”,改革传统教育方式,提高德育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的。

3、通过“思品活动教学研究”,让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行为,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研究目标】构建思品活动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

问题探究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依据思品活动教学思

想和学生道德知识水平,引导学生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

法,注重体现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自主探究中

自悟真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

的,引导学生或查阅资料、自学教材,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

内展开交流辨析活动,或有目的地进行考察咨询、环境体验??

从而得出较正确的观点,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学习运用已掌握

的道德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思维、规范行为,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

以致用,增强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

【研究负责人】许法军,小学高级教师,洪湖市优秀思品教师,发表的论文曾

多次获得过市级省级一等奖、二等奖,综合教研组组长,课题研究组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

【研究成员】王国亮,小学一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思品与生活教学。曾分别

在洪湖市、湖北省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

叶道仁,中学一级教师。担任小学思品与生活教学二十多年。曾几次在洪湖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朱明贵,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思品与生活教学二十余年。曾在洪湖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综合组全体教师,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研究内容】探索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中,引导教学自主高效性的教

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以及相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探索教学评价的高效性。为从事《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教师提供可接受的、认同的典型教学案例,并将有关经验加以推广,使广大教师尽快、尽早地适应教改新形势的要求,使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研究方法】1.文献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学观念,以

现代的科学理论指导课题的实验。

2.行为研究法:组织各子课题成员进行大量的备课、上课、研讨等活动,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

3.实验法:引导师生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与学进行广泛的实验,总结出自主探究学习的教与学的方法。

4.调查法:引导师生对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和《品德与生活》环境进行广泛的调查,开发利用《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资源。

5.分析比较法:针对课题实验中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分析、比较,积累实践研究的经验。

6.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组织课题组各子课题成员对课题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经验。

【研究方案】1、本课题将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小学品德课程的实施现状,

梳理出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了解现状、梳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策略

2、健全组织网络。课题组由负责人牵头,由本校的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协作小组,进行具体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开展研究。

3、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学科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出一批理论熟、业务精的教师。

4、每位教师分别选定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开课,课题组进行研讨,总结出效果明显、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方法。在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进行教学观摩汇报。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课题组按课题方案

的基本策略和具体途径进行实践研究。年底写好研究阶段性报告,进行研究资料和数据积累。 阶段预期成果:开题实验报告、实验方案、理论学习体会。 (1)学习有关理论、经验。 (2)进一步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继续研究,深入实施实验研究,不断进行观摩研讨,努力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形成规范。完善在活动

中实现有效学习教学活动。 (3)课件的合理运用。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进一步修订完善研究

目标和操作步骤,深入研究实施本课题教学有效设计途径和方法。

注意积累成功经验。搜集课题实验有关资料。阶段预期成果:《教

学设计集》、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教学论文集》。

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实验总结反馈阶段 课题组

成员撰写论文、研究报告,归纳总结实验研究成果。召开课题成

果汇报会,讨论成果汇报的内容、形式;收集经验论文、整理在

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教学系列案例、总结;搜集课题实验各种有

关资料,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经验,找出问题,

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课堂教学的检验和研究交流的形式,进一步

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并推广。

【研究成果】阶段预期成果:《教学实录》、《论文集》。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大足县20xx年教育科研课题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大足龙岗一小“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我课题组于20xx年11月经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并被确定为县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号为2006-015。通过四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现将课题研究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积累的相关要求

1. 注重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1.培养语言积累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注:(标题不要标点,以下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而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富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2. 注重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是对语文教育特点的正确把握。

2.培养学生语言积累能力是重要的语文教育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开展语言积累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注重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有力措施。

3. 培养语言积累能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有力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 1

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而注重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就有利于学生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在广泛的语言材料中,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归类、整合,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丰富语言积累,这将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使语文课程更具开放性,更具活力。

(二)小学生语言积累的不良现状

目前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有如下突出的问题: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语言积累少。

为了解当前小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的现状,我课题组于20xx年十一月上旬开展了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活动,在全校35个教学班,2200余名学生中,共发放了《学生阅读调查问卷》300份,一至六年级各随机抽选了5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卷300份,并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相关问题。 问卷1:你阅读课外读物吗?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经常阅读偶尔阅读基本不阅读

以上表格有遗漏?,缺乏识图说明

以上调查数字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逐渐养成。从二年级开始,课外基本不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下降。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大部分学生处于“偶尔阅读”的状态,中高年级学生“经常阅读”的也仅占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由于受电视、网络、漫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阅读量普遍较低,不能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致使学生语言积累少,口语及书面表达往往语言苍白、干瘪、词不达意,成为了制约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瓶颈,也造成了语文课长期“高耗低效”。

2.学生语言积累方式单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抄写、朗读、背诵等常规的积累的方式,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累。学生把它当成一样简单识记、被动抄写的作业来完成,缺乏主动性和灵活运用的创新意识。

3.老师指导学生积累陷入了“注重内容,忽视方法和运用”的误区

老师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重视了语言积累的结果,忽视了学生的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忽视了方法的引导和语言的实际运用,把积累与运用割裂开来,这样的语文学习仍然处于脱离生活的纯工具训练,不利于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的形成。

(三)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为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创造了可行空间

我校实验班学生全都使用的西师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西师版语文教材匠心独运地在部分文质兼美的课文后的练习题中专计了“自主积累”练习;还在每个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中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等栏目,意在增强师生的积累意识,强化学生语言积累的专题训练,进而丰富学生的积累,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教材的编排,为促进学生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促进教师有序、有效的引导学生语言积累,创造可行的空间。

面对全新的西师版教材,面对学生语言积累面临的诸多问题,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积累的相关要求,我们尝试着对教材的有效使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灵活运用西师版语文教材,课内外结合,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这一研究主题,意在探究如何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积累,研究如何向课外阅读延伸与拓展,进行有效的课外语言积累,以及在写作中的灵活运用,促进学生丰厚的语文素养的形成。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3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认为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实践的发展与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增强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语言智能是其他智能的基础。

(三)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的,一至三岁有显著发展,三至九岁,其进展更为迅速,九至十三岁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强化读书,加语言积累的最佳时期。

(四)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提出:“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探索利用语文教材指导小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方法,为创造性地使用西师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开展实践活动。

(二) 研究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方法与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发展的内在联系,构建小学中高年级在课外阅读引领中强化语言积累的指导模式,探寻学生语言积累的科学评价方法。(表述有些含混)

(三)通过开展序列性、系统性的班级读书活动和语言积累实践活动,有效引领学生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适合于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方法。

(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语言积累的方法。

(三)在班级读书活动、语言积累及写作等实践活动中,促进语言积累有效运用的方法。

(四)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发展的科学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特色

我校积极提倡“全人教育,七彩人生”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人人不同,个 4

个精彩”的办学特色,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因此,本课题研究以2004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虽然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但我们力求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摸清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和家长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及指导方法等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成因,再进行跟踪调查,确保实验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三)个案研究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点面结合,使实验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四)经验总结法

在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课题研究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20xx年10月——20xx年12月,为研究准备阶段。

完成学情调查论证,设计研究方案,制定出详细的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

20xx年1月——20xx年6月,为研究实施阶段。

(1)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每学年小循环研究,分项落实研究内容。

(2)建立语言积累发展个案。

(3)定期研讨,每学年或每学期做一次阶段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

20xx年7月——20xx年12月,为研究总结阶段。

(1)分析整理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

(3)课题成果汇编。

(4)做好研究总结工作,申请验收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这部分要凸显研究目标和操作方法)

5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三大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即:“学生积累什么?怎样积累?怎样将丰厚的语言积累准确、恰当地进行应用?”在经过不懈的探索后,我们决定以教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三学会”——学会读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在研究中我们也曾遇到诸多问题:如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无所适从、力不从心,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等。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根据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性语文学习。课外阅读内容的确定,语言积累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不同的方法指导和不同层次的要求。

(一) 发挥教材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方法。

(这部分缺少发挥教材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方法的概述)

下面的个案缺失操作层面的陈述,只谈了教材特点和编排意图,没谈教师的认识和做法(即怎样强化训练的),这样好似分析教材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却缺少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设计环节或者说是教学过程环节??

例如,西师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川江夜航》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三个关于培养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练习,通过朗读、背诵的方法,来积累优美的语言。

2.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1)两岸高山梦里笑。(2)星星落到江心来洗澡。(3)天黑了,江睡了,一片江水静悄悄。这个练习,通过对三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的归类朗读和关键词的品析,既让学生对拟人这种修辞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归类法”进行语言积累的能力。

3.把你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培养学生的自主积累的习惯。

再如,西师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积累与运用(八)“温故知新”中出现的9个词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以“近、反义词”的方式来进行语言积累。“语海拾贝”中出示的3句名言,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在教学前,布置学生收集成语的近、反义词和爱国名言,课堂上学生朗读、交流,课后还在积累本上专题收集相关内容,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等活动。这样有趣的语言积累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归类”积累的方法,又拓展语言积累的数量和质量。

又如,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积累与运用(一)出示了四句包含着成语的古诗,引导学生在积累成语时,关注成语的出处,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通过成语接龙等形式,检测学生语言积累的情况,增强了语言积累的趣味性。 6

总之,我课题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自主积累”、“语海拾贝”、“温故知新”、“词语拾趣”等教材资源,并适当加以拓展,使学生增加语言储备,丰富语言“仓库”。鼓励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加强自主积累训练,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语言积累的方法。(这段表述逻辑有问题)

鼓励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增强学生语言储备,丰富学生语言“仓库”。同时教师还注重语言积累的方法引领,加强自主积累的训练,(学生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

(二)重视广泛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积累习惯。

在课外阅读引领中培养中培养?? (还不只是习惯??) (先概述课外阅读与语言积累的关系、作用及??)

1.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我校图书室藏书较为丰富,20xx年,学校又增设了“漂书室”。我课题组老师组织学生定期到学校图书室、漂书室借阅图书。

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并利用家长会等途径,获取家长的支持,组织学生积极捐书,筹建了“班级图书角”,专人管理班级书柜,每天向全班同学开放,保证了“好书有人捐,好书有处借,好书人人读”。

陈思源同学还在班级博客中建立了“班级电子图书馆”,为同学们网上阅读提供了便利。(个案分析评价)

这些途径,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源头活水”,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的提升有了坚实的基础。

2.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1)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

①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

这类读物,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课外阅读的好材料。如学习了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一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空城计》一文,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期结束统计,除了少数几位阅读能力很差的同学外,其他学生都读完了《三国演义》原著,并以办小报、读书卡,写书评、读后感,开展“走进名著,品味经典”班级读书会等多种方式,展示了语言积累的成果。

②少儿报刊。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儿童时代》《少年科学画报》《少年先锋报》《作文大本营》《课堂内外》等,由于这类杂志报刊时效性、趣味性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大多爱不释手,课余时间还相互交换、传阅。 7

③古今中外各类经典名著。

这类书籍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每年的暑假、寒假,课题实验学生都根据新课标和课题组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2——5本阅读,并以积累本、读书卡、手抄报、电子小报等形式,展示语言积累成果。

④现当代优秀儿童文学。

这类作品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感强,趣味性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如金波、梅子涵、秦文君、郑渊洁、曹文轩、杨红樱等作家的作品,《窗边的小豆豆》系列,日本安房直子、美国E·B怀特的童话系列等。

(2)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加强书籍的导读力度。

利用校园网、班级文化墙、课前三分钟“好书推荐”演讲等形式和途径,定期向学生介绍经典书籍、畅销书籍,加强书籍的导读力度。

2004级一班“课前三分钟好书推荐” 统计表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8

以上的统计,只是“冰山的一角”,但管中窥豹,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推荐的书籍既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也有学生感兴趣的当代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励志故事、侦探小说等。这样的书籍,时代感强,学生阅读兴趣高,教师也积极参与阅读,及时和学生分享阅读体会,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3)开展“亲子读书活动”。

动员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引导、督促孩子读书,并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三)以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语言积累目的是有效运用。我组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言的迁移运用。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主题读书活动,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体味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思,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2.在全年级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

课余时间,学生自愿组成读书小组,选择本小组最喜欢的书籍,每位成员在

9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一学期内读完,并利用间周一次的班级读书会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读书的收获,还以本小组最擅长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如办手抄报、读书卡、写读后感、讲故事、续写故事等方式,精彩地再现了同学们的收获: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在成长中体会到积累的乐趣。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读书竞赛活动和作文竞赛活动。

学校大队部在三八妇女节和教师节开展的征文活动,“重庆直辖”征文比赛,创新作文大赛,“中国精神颂”读书、演讲、征文活动等,都成为了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内化的语言积累化为灵动的语言表达。

(四)建立了发展性、激励性评价机制,创造条件使积累有效化。

(缺少概述评价对该课题研究的作用,评价标准,评价的操作)

1.淡化结果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并实行全员评价。

开展“星级读书大王”评选活动。利用班级文化墙进行进行及时的总结、反馈,每读一万字获一颗星,读五万字获班级“五星级读书大王”称号。根据评比结果,每月开展一次 “阅读之星”表彰活动。

(“星级读书大王”:阅读数量、习惯、方法、能力、素养?)班级的小红花

2.定期开展读书卡交流活动,评比最佳读书卡。

3.每期各班进行积累本学习交流活动,定期评选“积累大王”。

4.制作小组作文期刊,展示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实践能力。

(目标不是展示的层面:读写结合——激发兴趣 养成习惯 发展能力) 在2009——2010学年上期,各实验班开展了“制作习作集”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上期的习作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同学认为精彩的作品,进行修改增删,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本精美的习作集。同学们给习作集写了精彩的序言,以文体或内容为板块,编辑成不同的单元,配上精美的插图,设计了漂亮的封面,并取了好听的名字,在全班交展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

(五)建立了学生语言积累发展个案。

概述:是什么?为什么?下面陈述的是怎么做

(对那么多难能可贵的“个案”有没有专题研究,调查、统计、分析,有没有个案当事人自己的评价,总结??)

通过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语言积累量、读书态度及参加活动的成果如积累本、读书卡、手抄报等进行不定期评价,并以此作为学生个人语言积累发展的个案资料。

通过对张可尔、汪柯佳、陈思源、刘自牧、张桢、丁玥、龙婷等同学长达 10

四年的个案研究,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语言积累方法、习惯、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撰写了实验学生个案分析《小荷已露尖尖角》等,及时总结经验,随机调整指导方法,拓宽了学生课外阅读领域,培养了学生语言积累能力及语言综合素养。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成果部分要减少描述性语言,增加数据说明、实例证实??操作陈述)

(一)探索出了多种操作性强的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言积累方法。 (是探索?还是实践了?

对各种积累的方法,有没有对方法的一一界定,有没有可以量化、可以操作的评价标准?相应附一些该方法的实例)

1.诵读法

我们在实践中紧紧抓住西师版教材文美语美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课题实验各班级还经常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使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深厚的语言积淀。

2.摘记法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一直采用积累本的方式鼓励学生积累语言。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中发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一一摘记下来,把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自己的读书心得及时记录下来,将原来篇幅较长,内容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上网、看电视或与人交谈时,把自己从中学到的优美词汇或语句摘记下来,这是积累语言最有效,保持时间最长的方法。

3.归类法

对摘记特别认真、兴趣特别浓厚的同学,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们把摘记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说把同类的摘抄在一起,以便查看,有的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也可以在平时摘记的时候就养成分类摘记的习惯。

4.剪贴法

现在的报纸,都有好多版面,内容繁杂。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提倡学生把报纸上自己需要的或喜欢的内容、图画剪下来,贴到剪报本上,配上用彩笔自画的插图,这样,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

(二)探索出了三种适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语言积累的新途径。

1.观察积累

11

小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这种积累方法尤其适用于优等生,有了这样的观察积累,他们的写作素材会很广泛,选题、立意都会新颖别致。

(只是认识,缺乏操作陈述)

2.视听积累

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探索发现、动物世界、希望英语、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对学生有益智、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视听积累范畴;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视听积累适用于各类学生,强烈的视听刺激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比文字更有吸引力,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特别是性情浮躁的孩子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

3.活动积累

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等,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活动精彩场面、畅谈活动收获等,也是小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即使是学困生,有了这样的活动体验,写出来的习作也会比“闭门造车”的作品生动、有趣。

(三)创造性地采用了“积累本”“读书卡”“手抄报”作为学生语言积累展示形式。

(标题表述未凸显成果,过程陈述缺少数据和个案说明??成果现状:一人一本或一人多本,典型个案举例??)

创新的“积累本”“读书卡”“手抄报”激发了兴趣、规范了记录,促进了交流,养成了习惯,提升了素养

1.积累本

我课题组向学生发放了统一的“语言积累本”,并设计了常用的格式,还鼓励同学们精心装扮、创造性使用。对每周及每期“语言积累本”都做了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积累本”主要用于积累语文教材及书报杂志中的优美词句、语段,并进行简单的赏析、借鉴及运用。学生可以按字、词、句、段等逐项进行积累,也可以分类积累: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不同类的语言放在不同的版块或各自单独记一个积累本。这样对语言进行了归类的积累,更具系统性。日后可以拿 12

出来读一读,记一记,用一用,可以使积累的语言利用效果最大化。

2.读书卡

学生在读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过程中,则用“读书卡”的形式展示专题语言积累,将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语言按一定的版块巧妙地编辑,精彩地呈现出来。在读书卡上,学生需要注明文章或作品的名称、作者、出版社,需要写出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需要概括出文章或作品的主要内容,需要谈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或对此文章或作品的写作方法、技巧、人物形象进行点评,还要对读书卡进行美术加工,学生在精心制作读书卡的过程中,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成果现状)

《多彩校园》杂志主编雷小林在看了实验学生的读书卡后,兴致勃勃地拍下了许多照片,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种方法真有创新性,融读、写、思、画为一体,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值得全国推广。”

3.手抄报

目标是什么?(读写结合促进语言积累能力发展,提升语文素养)

成果现状:数量、特点(展现的读写能力)

每逢元旦、清明、端午等节假日和寒暑假,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自办手抄报。利用节假日充裕的时间,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上图书馆查阅等方式充分收集资料,设计排版,美工装饰,精心制作。通过制作一期主题明确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写作素材。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我们还积极提倡学生办电子小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四)构建了三种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培养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指导方法。 表述的准确

(与前面一样是探索还是实践了??

对各种积累的指导方法,有没有对方法的一一界定,有没有指导操作的说明和一些该方法的指导实例)

1.“聚沙成塔”语言积累指导方法

指导学生分类识记、摘抄相关好词佳句。如:积累成语、歇后语、谚语;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词句,文章开头、结尾的不同表达方法等,也可以对优美词句、语段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再创作,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2.“百花齐放”语言积累指导方法

即指导学生积累同一内容的不同语言形式。如对春天的描绘,有成语、诗歌、散文;有古今中外的大家名篇,学生可广泛收集、阅读、记诵,使语言表达变得 13

丰富、灵动。

3.“众里寻他”语言积累指导方法

即鼓励学生对自己喜爱的作家的作品尽量广泛涉猎,深入领会,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吸取。不但摘抄好词佳句,还对故事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深入解读,写出评论、读后感等。从而培养学生深层次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积累能力。如利用这个方法阅读杨红樱的“校园小说”,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等。

十、研究影响与效果

(一)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该课题研究的实施,学生阅读兴趣明显增强,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长期积累、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充实语文素养,无论是在课内的朗读、背诵中,还是在课外的阅读积累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培养。同时,他们将内化后的语言学以致用,在情境表演中、在片断练习、作文展示中,都会看到学生的优美文句。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屡屡获奖。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14

(备注:由于课题研究时间长,部分学生未将获奖证书复印件交老师存档,所以仍有部分获奖未纳入统计。)

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汪柯佳。三年级上期,参加大足县综合素质测查,她的语文成绩为仅为92.5分,而班级平均分为93.09分,年级平均分为92.73分。而她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深深地爱上了阅读,喜欢上了语言积累,也乐于写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二)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成绩大幅度提高。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15

通过仔细分析这两个统计表,不难看出,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转化成了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期末考试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等各项指标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xx年全县小学毕业统考中,我校2004级毕业生语文平均成绩居全县第一名。这离不开我组教师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课题研究的促进作用也功不可没。

(三)促进了参研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中,我组教师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并积极参加外出观摩、培训等,查阅了大量书刊、杂志,还利用网络学习,积累了丰富的

16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资料,记录了多本自学笔记,撰写了多篇论文、教学案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提升理论水平,大幅度提升了专业水平。

唐全莲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获国家级二等奖,《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获市一等奖,在重庆市20xx年优秀阅读指导课评比中,唐全莲执教的课例《芦花鞋》获二等奖。谢广玲撰写的论文《在“初读——品读——烂读”中培养语感》获市三等奖。课题组老师们多次参加各级赛课、支教、上示范课等活动,也都受到高度评价。

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修改

十一、问题与讨论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语言积累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形式还不够新颖,缺乏序列性;训练方法对学习能力强、学习主动性、参与性高的学生而言比较实用,而对个别学困生则缺乏针对性。而如何完善学生语言积累能力培养体系,如何对学困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等都是值得讨论与研究的问题。

十二、结论与建议 (科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综上所述,注重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语文教育特点的正确把握;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有力措施。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能力,首先要重视教材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诵读法、摘记法、归类法、剪贴法等自主积累方法;其次要重视广泛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积累习惯;最后还要以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观察积累、视听积、活动积累等途径培养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由于我课题组在学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本”“读书卡”“手抄报”的指导、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课题组正在研发了适用于小学生低、中、高段的三种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语言积累本,力争在我校乃至全县语文教学中全面推广。

17

由于我们理论素养不够,实践经验欠缺,对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炼不够准确和全面。因此,我们恳请有关专家学者及同仁们,对我课题组研究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相信有了你们的指导,行走在教育科研路上的我们,视野会更加广阔,脚步会更加从容!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