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

自贡市教育科研项目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大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大安区凤凰乡  大安区新民镇

二○##年四月五日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课题于20##年10月被批准为自贡市教改科研课题,此课题由大安区凤凰学校和大安区天元井小学校承担实验任务,市教科所和区教科室负责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实验周期为两年(20##年9月——20##年1月)。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造就校本。计划经济时代,教育领域僵化的管理体制不可能有“校本”。学校所有计划、行动都由上级主管部门框定好的,学校只能照章办事。改革开放后,这种僵化的板块开始松动。第三次全教会召开,将传统的国家课程一分为三,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占到总课程的16%。由此可见,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使学校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学校对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教学研究、师资招聘等有了更多自主权,校本意识逐渐增强。

2、倡导多样性和开放性、关注个性和差异性的素质教育理念呼唤校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创新精神得培养意味着学校教育必须破除统一性,重视差异性,凸现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特色。长期以来,学校作为一个办学个体,只是注重了学校属性和特点的一致性,而忽略了各自学校的不同特点:只强调办学的统一性,而忽视了办学的特色和学生的个性。作为个体的学校来说,它的历史、内外环境、教师、学生及发展定位与另一所学校存在差异的,而正是这些差异性构成了学校特色,各种特色的整合又塑造了一个学校的形象。由此可看到,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发展与学校的主体性、办学特色密切相关,互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没有学校的主体性或“校本”就没有学生的主体性或“生本”,学校的主体性或“校本”同学校也是不存在的。因此,为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基于自己学校的现实,寻找自身的办学出路和办学特色,探索校本教研之路。

3、我国“校本教研”研究现状及成果综述

以校为本,是新的世纪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教研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他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近年来,围绕“校本教研”倡导的方式,全国各新课程实验区都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研究,开展了蓬蓬勃勃的研究活动,他们在校本教研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研究所应达到的目标及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做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4、课题在本区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从20##年我区实行新课程改革,推行了校本教研,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一期后对校本教研制度征求了各单位的意见,学校及乡镇级教学研究组成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结合校本教研理念的逐步建立,我区在近年的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活动中,以学校为基地、为阵地、为主体,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理论,强调教师的“互助”、“反思”及“行动”,体现教师主体的建构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反思学习等成人学习的客观规律,以教育科研为主要载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把这些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目的。就全区而言,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正在实现由上而下的研究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变理论教研为问题式教研,变过去教师被动教研为教师主动教研,变行政教研为大众教研的转变。

从承担实验任务的两个学校来看,均属乡镇中心校,共9个基点校。凤凰学校是九年制学校,含有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初中)三个学段;新民镇天元井小学校是一所纯小学。两所学校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两所学校在区教育局及教师进修学校的部署下,于20##年已经开始了校本教研的系列研究工作。一年多的研究,两所学校进行自主教学研究的方法多、氛围浓、效果好。凤凰学校为区级新课程综合性示范学校、自贡市常规管理优秀学校,教师的论文、经验文章多次在区级经验交流会上交流,有10人次承担了市、区级示范课、研究课、优质课,论文参赛、发表达50余人次,学生获奖达400余人次;天元井小学校邓中南老师的论文《拓展作文新思路》获国家级一等奖,有10人次的论文分获省、市等级奖,教师论文、教案等参赛及发表达80人次,有25人次参加市、区、镇级优质课竞赛,其中彭晓梅老师分获市、区数学一等奖,柳英获语文区二等奖、镇一等奖,学生获奖达750余人次。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是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新课程的理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还有不同程度的反差,许多教师想变革教学行为,但由于把握不准或理解不深,教学行为的变革往往呈现出形式化、表层化的特点,反应在教学效率依然低下,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劳动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研究。如果教师能从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着力在解决问题,那么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能有效解决新课程理念的衰减和走样的问题,且能不断创新。

2、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教育要靠学校来实现,而发展学校主要是靠发展教师来实现,发展教师不能只是发展个别的、少数的,而要发展整个教师群体。校本教研的普遍性、实践性、生成性的特征将给教师群体的发展构建自我提升的在线平台。教师专业发展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校本教研正是教师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活动形式。因为校本教研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问题。教学即研究,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是带来观念的改革。新理念的吸收和教学行为的变革理论、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同步成长的。这样的过程,是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具有内驱性、主动性。所以,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靠提高教学效率。校本教研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其直接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问题来自课堂,研究的行为发生在课堂,研究的结果也必须落实在课堂,这样的教学研究效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作用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总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将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它将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二)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课程改革的实验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1、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把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到教研活动中来,引导教师从自身做起,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教研目的。从示范到研究教研活动本身的目的应该是研究,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研活动存在一种倾向,强调接受学习,把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教研室的要求强加给一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一般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唱主角,广大的一线教师只是其中配角,教研课成了示范课和观摩课。

2、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还教科书以本来面目。明确提出,教研的目的就是研究和解决问题。教研课只是一个例子,要从这个例子中寻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边实验一边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再把这些问题作为我们教研的主题,真正使教研落到实处。

三、课题的界定

(一)校本教研界定

课题界定: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以课程实施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1、基本理论:以校为本,教师为主,共同发展。

(1)以校为本。校本教研的理论向我们指出,学校是真正进行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意义。因此,在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我们坚持的首要理念就是:以校为本,重视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

(2)教师为主。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我们认为,教学研究不是科研专家的理论研究,只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自觉的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因此,在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我们坚持教师为主。教师应自觉、主动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的实际问题。

(3)共同发展。校本教研,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的活动,还是作为教学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改善学校的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其核心正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核心要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实践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中央教科所所长朱晓蔓说“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新课程突出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2)同伴互助。教师个体通过相互的交流、对话、讨论、分析,使个体的实践知识转化为团体共同的术语和概念,达成对知识的共同理解,使个体的零星的成功的经验,成为可用来被众多教师分享的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由此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

(3)专业引领。包括专家引领、理论引领、案例引领、课题引领等。

(二)教研方式的界定

教研方式即指进行校本教研的各种形式或方法,包括专题讨论会、教学观摩、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的经验或问题交流、教改实验、理论学习、学术交流、专题报告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开发教材,不仅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提高能力,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要研究教学过程本身如何进行更有效等等,教师要自主地对教学做决断,进行反思,要有课程意识,要有自觉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的这种“自觉地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能力尚有诸多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将教师们组织起来进行相互的探讨和研究,无疑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终身学习的理论。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否则,不仅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还会丧失起码的生存主动权。

3、心理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种专题研究提供现代的科学的观点、知识结构及方法等,为学校及教师科学地、卓有成效地解决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及参考。

4、教学模式理论。它为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打开通道。这是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需要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5、系统科学三原理。这是教育建构模式理论的依据。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走向有序。整体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

五、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主体原则:教研中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主体作用,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2、民主愉悦原则:即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教研员及专家平等对话,共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3、成功激励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给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成功的愉悦中争取下一次更大的成功。

4、积极评价原则:对教研活动中的教师坚持正面评价、多些肯定。

5、全体全面原则:即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全体教师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建立一套农村适合学校的科学的校本教研的制度;

2、通过研究,形成一套新课程下适合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3、通过校本教研,建立一套有章可循的科学的合理的激励教师评价制度。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名师名校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撰写研究的经验论文、整理校本教研的典型案例并结集,形成一定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积累;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范围

(一)研究内容

1、校本教研的相关制度。如:组织制度、奖惩制度、交流制度、指导制度等。

2、校本教研的模式。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

3、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寻找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捷径。

(二)研究范围

该课题研究的实施,由大安区辖区内凤凰乡和新民镇两个乡镇所瞎11所中小学校共同实施研究。研究组成员将就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存在方式等内容进行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阶段

(一)步骤:

1、2004.9—2005.1:研究初期。主要进行课题研究的定题、申报;

2、2005.2—2006.1:主要研究实验期

第一阶段:2005.2--2005.8

(1)形成"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的研究实施方案并展开研究工作

(2)初步建立各项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制度、指导制度交流制度、服务制度

(3)拟订名师培养目标并落实培养

(4)初步设计的校本教研方式

(5)创办《教学花絮》教学校刊,及时整理校本教研的成果并实施交流

第二阶段:2005.9—2006.1

(1)完善改进各项研究制度:组织制度、指导制度交流制度、服务制度

(2)建立校本教研的激励制度

(3)形成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的方式

(4)建立“校本教研”的评价方式

(5)培养区、校级骨干教师、名师

(6)《教学花絮》出刊6期

第三阶段:2006.2—2006.8

(1)完善校本教研的激励制度

(2)课题研究结题:总结、交流、推广

(3)《教学花絮》总结专刊1期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学校的科学的校本教研的制度;

(二)转变传统的教研方式,建立一套新课程下适合农村校本教研的途径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培养一批在市、区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和名师,从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阶段总结报告和结题报告

(五)形成教师教研论文集和校本教研案例分析集

九、课题实验的组织管理

(一)项目名称: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

(二)承担单位:大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三)项目负责人:陆其香

(四)参加单位:大安区凤凰学校  大安区天元井小学

(五)课题事实领导小组

组    长:陆其香

副组长:郭从良  李玉常

成    员:刘晓江  邓蓉

(六)主研人员

(七)参研人员

十、经费预计和管理

1、经费承担:由大安区凤凰学校和大安区新民镇天元井小学共同承担

2、预计经费总额及阶段经费预计安排

第一阶段:2000元

第二阶段:3000元

第三阶段:5000元

3、实行经费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大安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课题小组

 

第二篇: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学校数学组

我校学生学数学课的心理状况作业现状:

近些年来,本学区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都上了民办学校,留下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都非常差,给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作业情况变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有空题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纯属搪塞,有的甚至随意写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或无人认得的符号作为答案来应付老师,更有的是极少交作业或根本不交作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数学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过场戏而已,根本谈不上巩固提高与创新,作业的有效性很低,与新课程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相差甚远……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

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省内外此课题研究现状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学好数学课的数学的心态设计,实现“轻负担、高效率”,这一相关课题越来越备受省内外教育者关注。

(2)“提高学数学的兴趣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点,它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设计”、如何“有效”,这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命好题”的研究需要.

(3)通过有效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作业模式,已成为省内众多学校教改的热点.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侧重的都是练得精到,练得有效.我市部分学校均开发适合自己校情的导学案,其中就有作业设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3)多元评价理论: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因材施教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

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5)《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每位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分析不喜欢学数学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有奖励性的活动,喜爱的数学作业.

3.探索有效作业实施方案(包括作业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评讲形式等).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态度以及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布和

课题主持人:萨木嘎

课题组成员:萨木嘎,满都呼,吴银花,

乌日嘎琪琪格,娜仁图雅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学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