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课题研究报告

王以茂

山阳县南宽坪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都与教育评价问题有关,教育评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所采用的许多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评价理念的束缚,过分突出量表的作用,将教育测量推到不恰当的位置。多数区域仍沿用原始的评价模式,强化评价组的作用,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对立起来,甚至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正在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使之合理的融入整体改革中,概括地说,他们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再停留在判断上,而是强化它的功能,因此,势必变革以达到度为核心的目标评价体系,试图建立一个取向课堂而又作用于课堂的动态的评价模式。

    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现有的评价模式,这些纲领性的文件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教育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为此,有必要研究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价值理念基础上,能大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推动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教学要求的新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第一依据是课程标准。在对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探索研究中,勿庸置疑课程标准是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然而,也很难保证它不受到实践的冲击。倘若将其看成一成不变的“圣旨”,将失去它的巨大的生命力。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研究,更加充实它的内容,完善它的需要完善的部分,修正它的不足或不妥之处,当然重要的在于肯定或论证它的成功。只有这样科学地客观地评价,才能更好地应用和贯彻,使课程标准更加符合课堂教学发展的实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十分敏感地反应在学生身上。因此,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这个过程是多元化多层面复杂的变化系统,我们在确立这一评价指标时,抓住最能直接反映课堂教学本质属性的行为与心理、最能表现课堂教学功能的学习过程与效果。通过这一过程的调控,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大价值观。

    教师作为综合评价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要合理地构造他的指标体系。虽然我们强调用评价的手段打破“教师中心论”,但又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取代的主导作用。因此,在确定这一评价因素时,必须用新的教育观建立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评价标准,充分调动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创设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和谐发展的有利氛围,构造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进取的评价指标,这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

    此外,影响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环境、社会、家庭都是在评价研究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的目标:

1、用新的评价观念,建立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协调发展、真正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评价模式。

2、确立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集合的主要因素及实现这些因素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设计整理信息的可操作的方案,构建最简便有效因素所反映的事实的方法和手段,形成适合学校目前与未来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全面应用动态评价和个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将课堂教学评价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融为一体,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构建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科学方法和实现方法的策略,健全评价体系,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评价结合起来,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使综合多元评价实现课堂教学价的积极有效使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现状研究

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将课程标准中所应体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是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教学建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摆在不同的位置上来进行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传统的知识中心让位于问题中心,传统的知识技能中心让位于分析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中心,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学程序上最明显的一个变化,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

2、新课改下的课堂学习学生评价方式的实践研究

评价不是以目标的实现为依据的,而是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知识形式,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过程原则为依据的。因此不仅要重视课程教学的累积性结果,而且更应重视课程教学过程的形成性结果。教师在评定学生作业时,应是“评论家”,而不是“评分者”。评价的目的是根据教师的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有意不预先阐述目标,而是用一种与教育过程的评价和判断比较接近的方式来描述具体的活动,意在向课程决策者提供关于教育过程的信息,也为学生提供有关他们学习的信息,而不是测量他们学习结果的好与坏、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

3、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评价方式的实践研究

建立促进数学教学师生互动、协调发展、真正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评价模式。确立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集合的主要变量及实现这些变量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设计整理信息的可操作的方案,构建最简便有效刻划这些变量所反映的事实的方法和手段,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奠定重要的基础。全面应用动态评价和个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将课堂教学评价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融为一体,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意味着必须评估学生的行为,因为教育所追求的正是学生的行为变化;在任何时候评价都必须包含一次以上的评估,在最后阶段进行多次评估,以确认行为是否真的发生变化。把评价与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用评价观代替了传统的测验观。

基于上述基本理论,我们积极探究构建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科学方法和实现方法的策略,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在制定评价体系过程中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评价结合起来,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使综合多元评价实现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适合我校目前与未来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的基本实施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教学论等学科出发,多角度开展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利用互联网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方法论。

2、教育调查法:调查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和评价方式改革发展的可能性,对所中高年级任教班级的教师、学生进行阶段性集体问卷调查。

3、经验筛选法: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4、行动研究法:运用所研究的理论解决课堂教学中评价的实际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保障

本课题研究时间:20##年10月——20##年10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领导重视,制度保障。

学校校委会、教导处、教研组重视对本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公开课展示、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管校长、教导主任亲自指导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关工作。

(二)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学校为本项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研究经费,选派了本课题成员参加了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在资料的征订、信息的提供方面能尽可能满足本课题的研究需要。这一些为我们能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提供了保证。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成效

经过四年来的探索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学校各学科评价体系,积极运用于课堂教学评价之中,通过优质课、展示课、公开课和研讨会等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先后有8位教师荣获县级教学标兵,一人荣获市级远程教育应用教学标兵,10名镇级教学标兵,学校先后被县教研室、督导室、教育局评估为教研先进单位,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远程教育应用示范学校,20##年在教师报全国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确保实践研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南宽坪镇中心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课堂教学系统为对象,按照素质教育的价值标准,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课堂教学观点照课堂教学,对教与学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工具。科学化、制度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群体素养、实现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保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市有关教育评价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目前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评价发展机制,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进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二、基础理念和设计思路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结合我校现状及发展目标,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过程和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理解、体验、质疑、探究,在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预设+实施+达成”的完整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以便进行有重点的诊断,把握正确的主要导向。

(三)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教学双主体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贴近学

生实际,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注重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以确保大面积、可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评学”,要建立评价学生学习状态、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同客观世界、他人、自身的“对话”,以此促进教师实现课程理念,不断改进教学。

(四)体现开放性

课堂教学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等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状况千变万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条件下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并兼顾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倡教学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和教学风格的形成。评价要重视受评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价值多元、尊重差异。

(五)操作可行性

操作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和课程改革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置5个一级指标,1个加分因素,18个二级指标(见下表),表1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出发,设置项目。“二级指标”,采用描述性语言列举对各一级指标进行评价的典型特征。

“权重”,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的满分值。“赋分”,是根据特征描述,对教学实际与指标符合程度所作的判断。第(18)项“教学特色”作为加分因素,为教师创造性留下空间,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整体优化思想的体现、教师教学在某些方面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突出等三方面的特征,如:课堂教学各要素的优化配置、整体和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教材组织的独到有效之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学生在解策略的有效性等具体特色。“评价结果”,是评价者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赋分、评等并写出简要、恰当的听课感受。

对评价指标中的5个一级指标和相应的1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作如下具体说明和要求。

1、教学目标

(1)预设的符合程度符合标准,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2)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2、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着装整齐、情绪饱满,准时上、下课教学过程预设认真,媒体准备到位、使用熟练,教学心理准备充分,能灵活处理偶然事件

(4)课堂结构

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结构紧凑、计划周密,层次分明,空间与时间安排得当。

(5)学习资源的处理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严谨,结构完整、有系统性,学习活动所需的相关材料充足,注重联系实际选择组合恰当的教学媒体,重点、难点把握得当。

(6)过程调控的有效性

善于把握教学反馈信息,针对教学实际适当调整教学过程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及时引导学生的自我监控反思,知识密度适宜,作业适量、有针对性。

(7)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关注问题情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多,参与方式恰当,能倾听、协作、分享,提出有意义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

3、教学方法

(8)学习环境的创设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情境与学习方式相匹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符合学科特点,注重探究。

(9)对知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提出和确立,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强调理解的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体验思维加工过程。

(10)因材施教,教学起点定位恰,关注个体反应,及时因势利导,方法灵活。

(11)互动对话,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协作与学生共同探究,相互交流和质疑,善于组织讨论,注重多元对话

(12)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性,为每个学生提

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学习方法要求明确,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

4、教学效果

(13)目标达成度

多数学生能较好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基本的学科思想方法,每个学生都能当堂完成必要的基础训练,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学习任务中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不断调整并回归教学目标。

(14)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兴趣普遍较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遇挫折能调整思路。有的学生表现不断探求知识、运用学科思想方法的欲望。

5、教师素质

 (15)教育思想与理念,教学态度认真,思想端正,面向全体学生,有机渗透新课程理念,善于捕捉教育信息,渗透现代教育思想。

(16)教学语言,语言规范、准确、流畅,有启发性和激励性,逻辑严密,科学性强,板书设合理

(17)教学情感,热爱学生,教学公正    教态亲切自然,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四、评价表的使用操作说明

制订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主要适用于评优课等终结性评价,也是日常教学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参照。评价对象是一节课。

(一)等级评定方法

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用标准分数法统计评价结果,满分100分,各二级指标评定分的累加值,即为一节课的常规量化评价总分。为了鼓励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教学特色”作为常规量化评价总分之外的加分因素(不超过5分),与常规量化评价总分加权,为本节听课评价总分。

评价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及格)、D(待改进)四级,各等级评价的得分范围分别是:80—100、70—79、60—69、59以下。一人评课可根据听课实际情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等级;多人评课,则采用多数评定等法,即以多数评价者确定的等级为评价结果,或通过集体讨论和评议确定等级。

(二)使用程序

1、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评价方案,熟悉评价指标的特征描述。

2、评课前,评课召集人和评课人要初步了解课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安排评课人根据需要拟订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或了解学生对教师评价的问题或指标。要求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围绕教学活动是否能激发兴趣和调动积极性、教学民主、学生参与的时空满足、教会学生思维和学习、当堂掌握基本知识等方面。若是检查课,需事先确定重点检查的教学因素。

3、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指标做好全程听课记录,随时记录师生为动态,以及反映不足的具体实例。

4、与被评者进行交流,即被评者提供教案,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作简要说明;根据评价指标自我分析得失以及改进的构想。评课人要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明确指出被评者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向和建议,并调控评价活动本身。被评者于听课后一日内完成教学反思书面材料。学校组织的听课,被评者于听课后一日内需将教学反思

书面呈报校课题组。

5、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学生问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听课感受。

6、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人将评价表于听课后一日内交校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向被评者、教务处、教研组、教师群体等反馈信息,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形成正确的舆论,并将评价表及时归档。

五、课堂教学评价课题实验团队

因课题组成员变动,青年教师的调入,结合实际,调整实验团队。

1、课题组负责人:毛家美   

  成员: 王以茂  柯尊菊 柯贤芳   柯亚洲  胡敦平

2、语文组负责人;柯贤芳     成员:语文组全体成员

3、数学组负责人: 邹鸣   成员:数学组全体成员

4、综合组负责人:胡敦平  成员:综合组全体成员

附:学科课堂评价指标

            

           南宽坪镇中心学校

              20##年9月18日

数学(  学)课堂教学标准

语文课堂教学标准

英语课堂教学标准

品德与生活(  社 会 )课 堂教学标准

艺术课堂教学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