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调研报告

社区调研报告(初稿)

社区的存在问题

(一)、社区办公经费不足

一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除了社区自身水费、电费、电话费、宽带费及制作有关制度上墙费用开支都由街道统一解决外,但社区各项工作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每年也需要不少的开支。小到一只笔芯社区都要到街道领用,申请购物、统一采购,既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又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更有晒口社区还未配备打印机,每次打印、复印材料都要花上十多分钟街道社区来回跑。

二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少。当前形势下社区要做好治安、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环境等工作,都需要必要的经费保障,否则难以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每年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总是由于节目经费、少量补贴问题难以顺利完成。

(二)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部门职能不到位

1、社区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目前,社区居委会的功能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治性、自主性没能得到体现。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据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执

行,使得社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自治组织作用被行政化覆盖,社区已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

2、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都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形成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谢部门习惯把社区当作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而没有发挥自身的指导、服务职能;没有使社区工作人员系统的了解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总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3、企业对社区居委会认识不足

自社区从企业剥离后,有关社区工作有的企业不配合、门难进、工作开展受阻。表现在外来务工、流动人员的管理上,派出所有办暂住证记录还好,但企业招雇用大多数人员没有办暂住证,造成双查、有关责任书签订难以完成。

(三)党建工作不完善,支部文化生活难开展

一是有的社区尚未建立支部,党支部关系想转进社区,社区却没有支部,只能转入邻居社区居委会;二是有建支部的,却名存实亡,社区支部文化生活无开展;三是有自己的支部,可每年开展支部活动的必要经费不足。

(四)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不齐

一是社区工作性质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社区大小,肩负着同样繁、重、杂的事务,不仅对下要居民满意,对上还要领导放心;二是社区工作量上。人员数量不变,工作量在变。人员的不足,给有的社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五)社区租赁场所办公,经费好似“充公”

经走访各社区,了解到各社区的办公场所均为租赁,这给街道对社区建设的经费预算又增添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六)一居一本“难念经“

一、房屋的修破不漏(碓下社区);

二、人车混杂的道路交通(晒口社区);

三、枯树带来安全隐患,欲自费解决无权(云屏社区);

四、往返街道社区车费无补贴(下沙、洒溪桥社区);

五、区划尚未正式下文,工作量大(云屏社区);

六、人力、物力跟不上,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难开展(通病)。

建议和意见

(一)开立账户,办公经费下拨

为从根本上消除社区对街道的依赖性,街道将采取“婴儿学步”的方式,逐步实现办公经费、工作人员、管理模式的独立。首先,社区代码证尽快办理下来,让社区都有自己的独立账户,一改社区“有赞助,无账户”的问题;其次,街道将从社区居民人口数、社区工作量两方面综合考虑下拨必要的办公经费,让社区对办公经费有独立的自主权,无需

“一申购,二审批,三采购”的级级上报的繁琐程序,促进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自主性。

(二)组织社区管理、部门业务培训

一、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但社区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还一成不变。街道将适时组织社区人员到好的社区参观、学习,有机会将组织社区人员培训新理念新管理模式。

二、理顺部与居的职责和权限,不再每做一件事都左请示右汇报,一改“只做事,无权势”的现状,同时,基于各部门都是专职专事专人负责,部门工作又都需要社区协助,街道将定期、系统的开展社区工作人员参加部门业务的培训,一改过去“部门有任务口头传、电话联,不明再询问”的工作方式;再有,规定社区主任定期对社区成员进行社区各项工作的讲解、培训,使每一名社区工作者除自身负责的工作外,对其他工作的程序、方针、政策也有所了解,一改社区事务“专事找专人,专人不在只等待”的局面;三有,街道将对话企业,积极沟通,让企业对社区居委会有深层的了解,促进居企和谐发展。

(三)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丰富社区党员生活

街道根据各社区当前的党建情况,综合考虑、统筹安排,采取下派或重选社区支部书记的方式,给社区党建注入新的血液,从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

(四)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社区工作多而繁琐,街道将根据各社区的工作量、目前人员的配备情况,逐步完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

(五)争取用房,变租为主

为解决社区办公场所问题,街道已积极于有关部门、企业协商,争取办公场所的所有权归各社区所有,从而使租赁费能用于社区其他建设中去。

(六)“六将”解决“难念经”

1、将以社区名义写一份报告向氨厂留守处反映情况,由街道出面协商解决修破不漏问题;

2、将与辖区企业协商,就道路问题拿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尽快解决人车混杂问题;

3、将向市林业局及有关单位反映,解决枯树安全隐患问题;

4、将采取实报实销,下拨综合补贴方式,解决车费问题;

5、将采取各社区资源共享,集合各社区优势,共建辖区居民文化生活;

6、将根据辖区分布情况,以促进社区工作积极向上为宗旨,合理区划。

 

第二篇:关于社区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遵化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社区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社区文化的发展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调研月活动的意见》,摸清我市社区文明建设的底数,进一步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谋划好我市“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我们组织召开了由宣传文化部门、工青妇等部分群团组织和两个街道、城乡结合部的四个镇乡参加的社区文明建设座谈会,通过座谈对我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进一步调查,总结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研究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市社区文化建设今后的发展方向。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于20xx年9月正式成立路南、路北两个街道办事处,20xx年10月正式更名为华明路、文化路街道。城区总面积为22.51平方公里,居民10.3万人,下设31个居委会,29个党支部,1065名共 产 党员。另外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村落共有23个,涉及人口8万余人。7年以来,在不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拓展社区服

务领域的前提下,广泛开展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先后荣获唐山市文明单位、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唐山市环卫工作先进集体”、唐山市司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唐山市诚信平安乡镇(街道)、“唐山市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唐山市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唐山市先进基层党校”等荣誉称号;其中省级文明社区1个,省级文明村1个,唐山市级文明社区4个,文明建设先进社区3个。

二、主要做法

1、以阵地建设为平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社区建立文化活动室,配备桌椅、电视机、VCD等硬件设施,并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安排计划上墙,同时为社区文化宣传队购置服装、锣鼓竹板、二胡等文化活动器材,使文化活动达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落实;二是注重群众性文体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在新建小区增设健身路径,体育器材等。文广新局在为心连心艺术团、欣颖评剧团、文茂社区腰鼓队等文艺团体配备了30多种价值10万余元的服装、乐器等,还以人民广场、人民公园为主阵地,每天利用早晚两个时段,由文化馆专人辅导,精心组织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组织了交谊舞、地秧歌、老年门球、腰鼓、太极拳、评剧票友广角等文化活动,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共享率,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三是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活动环境。华明路街道建立了 - 2 -

以建功北居委、河东二居委为特色的社区文化长廊,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廉政文化、科普知识、国防教育等,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和良好的群众文化环境。文化路街道从抓社区文化骨干入手引领带动,先后组建了社区剧团、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等16支文艺队伍,形成了“组织活动自发、参加活动自愿、演出道具自备、活动费用自负”的良好格局。

2、以网络辐射为重点进行社区文明教育引导。

教育系统构建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的辐射作用在社区文明建设中起着积极地教育引导作用。形式多样的“小手拉大手”活动、“一周一美德故事”进家庭活动、学校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家长学校的开设,都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将三位连成一体。今年8月份,组织中小学生“万名学生助推文明出行”活动,到引滦道口、海南大街路口、北关路口等重要交通路口协助交警指挥交通,向过往行人宣传交通法规,规范了行人的交通行为,带动了全社会文明出行意识的形成。工会组织在社区职工中开展了以“明形势政策,学劳模精神,扬光荣传统”、“树立荣辱观、岗位作贡献、和谐奔小康”、“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读优秀书籍,做优秀员工”的职工读书活动等。

3、以各色活动为载体提升城市社区文明程度。

- 3 -

在社区文化宣传工作中,市文明办以创建文明社区、文明生态小区为主要抓手,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了未成年人活动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主要是抓住群众参与热情极高地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累计演出10余场,参加演员上万人,观看现场群众达10万人次。开展了万名群众参与的“市民最欢迎的十大文明行为和市民最反感的十大不文明行为”群众评选活动,举行了千人参加的揭晓仪式,制作了20幅“画说文明”漫画展板,在广场、社区、村庄巡回展出。 我市打造“社区文化艺术节”这个品牌,扎实开展社区宣传文化工作,为进一步搞好社区文化工作,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档次、上水平,我市从20xx年起推出了“社区文化艺术节暨彩色周末”活动,到今年已举办九届共演出文艺专场60余场次,观演社区居民达15万人次。仅今年以“激情广场,欢乐遵化”为主题的第九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就举办文艺专场演出12场次,观众达3万余人次,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总工会结合企业和社区实际,举办了“爱国歌曲大家唱”职工演出专场、职工硬笔书法展评、“晨光摄影杯”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百日攻坚”摄影活动、职工有氧健身操培训班、“我健康、我快乐”登山健身活动,放映了爱国影片《铁人》,与妇联、港陆公司联合举办了“情缘港陆”大学生联谊会等活动,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情操,促进了职工身心健康。

- 4 -

市妇联坚持以“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营造幸福港湾”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广家庭阳光发展、节能减排、科学生产、健康生活、绿色消费、平等和谐等六个科学建家模式,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宣传形式,努力提升家庭绿色文化、阳光文化、和谐文化,不断增强群众的文明意识,以家庭的文明进步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

团市委动员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区事务。把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入到社区。在各个社区建立了青年志愿者队伍,每支队伍由近10人组成,其中多数是有一技之长的团员青年。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社区青年志愿者的职责和功能,引导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社区,中学生志愿者服务进社区,雏鹰假日小队进社区,青年文明号进社区。

4、以拓展人脉为抓手夯实社区文明建设基石。

坚持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服务群众、为群众群众排忧解难,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上。华明路街道河东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成了唐山市科学发展示范小区。省级文明社区的文化路街道文茂社区连续四年为社区20余名新考入大学的学生举办“社区欢送大学生联欢晚会”,参加人数由开始的百八十人发展到如今的400余人,还带动了其它社区。

两个街道各自拥有社区志愿者百余人,经常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妇联建立社区科学建家志愿者宣传队伍5支,华夏中青巾帼志愿者对空巢老人的细微关爱已经成为佳话;团市委通 - 5 -

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倡导了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除此,医疗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公务员志愿者、夕阳红志愿者、星火志愿者几支队伍的大部分身影都活跃在我市社区的文明建设中,为社区文明、城市文明打牢坚实的基础。

三、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城区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做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难度也不断加大。

1、领导体制不够完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既非单纯的政府行为,也非单纯的民间行为,而是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社区各社会群体和广大群众普遍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高效的工作机制,是做好这一工作的组织保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社区虽然也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确定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但很多还只局限于形式上,或者说是仅写在“红头文件”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2、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从文化和年龄结构看,社区干部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和年龄偏大的问题。从工作能力看,部分干部对新形势下的社区工作还不熟悉,存在经验不足、视野不宽、思路不畅的问题。一部分干部的工作方法仍停留在居委会工作模式 - 6 -

上,对新形势下的社区工作暨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无所适从。一些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又认为社区工作琐碎、待遇低、难度大,不愿到社区工作。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力度尚不够,培训方式有待改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待增强。

3、组织协调能力需要强化。街道社区和辖区内单位之间因无隶属关系,社区对其缺乏有效约束,一些工作难以协调。部分驻社区单位对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缺少“驻在社区、关心社区、支持社区”的意识,缺乏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工作配合不够积极主动,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要求在这类单位未得到很好落实。部分社区受财力、人力、场所等因素制约,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内容单一,缺乏影响力、吸引力和融入性。

4、思想教育工作相对薄弱。社区干部忙于琐碎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性工作,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对一些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的把握还不及时、不全面,缺乏精力和能力去解决,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还不十分到位。思想教育的形式内容仍比较单一,缺乏生动性和实效性,缺乏亲和力和感召力;部分社区文体设施不健全,现有设施利用不充分,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求知求乐求健康的需要。许多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体,不关心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不参与社区组织的 - 7 -

各种活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5、管理服务水平层次不高。大部分社区服务设施比较简陋,社区办公场所还靠租赁房屋过日子,居无定所。服务领域比较狭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层次普遍较低,仅仅局限在开证明,为“五保户”、残疾人、军烈属等优抚对象服务和为生活困难的居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传统的民政福利性阶段,难以满足广大社区群众多层次、宽领域的需求。

四、加强和改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主题,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强化社区基础工作,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建好社区文化阵地,优化社区发展环境。

1、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社区工作基础。一是应进一步优化社区干部结构。拓宽选人渠道,真正使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管理工作和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进入社区工作。二是应加强素质培训。以提高社区干部综合能力为着眼点,把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社区工作实际需要,进行政治理论、市场经济、诚实经营等内容的培训。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增强社区工作的吸引力。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激发社区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 8 -

2、强化社区意识,健全协调共建机制。一是应赋予街道社区必要的职权,使其成为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导力量,更好地发挥应有的组织协调作用。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广造舆论,加大社区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形成人人了解社区、支持社区的良好氛围,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应健全完善共驻共建机制。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强化社区意识和共建共享意识,让广大社区群众和社区单位及社会各种力量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思想统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软硬件共建的良性互动机制。

3、加强社区教育,构筑居民精神家园。一是切实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坚持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把提高居民素质、解决思想问题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二是培育社区精神,提高居民道德素质。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文明市民学校、文化活动室等教育活动阵地,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大力普及20字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强化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倡导邻里团结和互助友爱,提高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共建文明和谐社区的热情。三是发挥社区的桥梁纽带作用,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 - 9 -

办好未成年人活动站、社区家长学校,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起来。充分利用社区文体、科教设施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辖区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四是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评选活动,鼓励居民争先创优,践行道德规范,弘扬文明新风,形成文明友善、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和人际关系。

4、建好文化阵地,丰富社区文化活动。一是在充分保证并利用好社区内现有的文化设施的同时,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以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开办文体活动场馆、修建文体设施,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设备和场所。注重培育各类社区文化团体,以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为切入点,组织引导群众开展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艺术表演活动。二是注重把文化活动与时事、形势教育,与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与阶段性重点工作,与教育群众相结合,尊重群众意愿,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5、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社区凝聚力。以强化社区服务为突破口,立足于解决群众困难、满足群众需要、丰富群众生活、增强社区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 10 -

一是要突出服务重点。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以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专项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以及面向驻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为重点,细化社区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相应的社区服务组织和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二是要拓宽服务领域。除继续大力开展便民利民、信息咨询、社会保障、社区卫生和家政服务外,积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兴办社区服务企业,大力支持下岗职工兴办社区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的多种运营方式,为社区居民、单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优质快捷服务。三是要不断壮大服务队伍。建立各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公开服务内容和联系方法,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引导驻地单位、广大居民、各类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不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6、改善硬件设施,营造和谐社区环境。一是在确保社区硬件规划、设置到位的基础上,改变社区办公还靠“租”,活动场所基本没有的尴尬局面,在小区规划、工程验收上加大力度。同时,加大财政对社区的投入,进一步拓宽社区硬件建设的融资渠道,整合资源,挖掘优势,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基础设施档次。二是加强对社区公共资源的管理和运用。充分发挥共建活动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促进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三是切实增强广大居民住社区、爱社区、建社区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治理脏 - 11 -

乱,植绿护绿,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空间。四是积极推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社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治安防范网络,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消除不安定因素,为群众生产生活和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