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德州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陈先运

20xx年2月9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本届政府在中共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奋斗目标和“三主六大”总体要求,积极进取,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呈现出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化、民生大改善的可喜局面。

——坚持解放思想,发展境界不断提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着力解决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体制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多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授课宣讲,以更宽视野研判宏观形势,用战略思维审视优势弱项。从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宏伟构想,到建设幸福德州新追求的理念提升,从培植四大新兴产业、南融北接、

一心四极等发展思路的确立实施,再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接央企和世界500强、做大中心城区、推进两区同建等战略重点的纵深突破,无不体现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力量,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亿元,是20xx年的1.7倍,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5.1亿元,年均增长22.6%。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4亿元,年均增长20.7%,实施重点项目313个,发展潜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优化为10.8:55.6:33.6,三产提高3.7个百分点。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亩产过一吨、总产超百亿”,连续8年全省第一;累计造林10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0.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增至38%。粮食高产创建、小农水建设、林下经济发展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工业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利税596亿元,分别增长1.5和1.2倍;中大、通裕、恒升、金能等7家企业销售收入过50亿元,恒源石化超过100亿元,永锋钢铁突破200亿元。新能源等特色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被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0.5%,国家级研

发机构达到8家,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服务业实现突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5亿元,增长近1倍。东北城、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大观园等投资过百亿元的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全省五大物流区域核心城市和六大物流节点城市。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达到1591.7亿元,增长68%;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增长

1.2倍,形成了一批优势明显、支撑有力、富有活力的特色产业。

——坚持城乡统筹,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主城带动、城乡一体化战略,城镇化水平达到47%,提高7.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加快建设,累计投入322亿元,实施城建工程398项,新建改造城区道路73条、背街小巷200多条,完成城中村、旧住宅区和棚户区综合整治改造50个,东部高铁新区全面启动,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供水管网实现市区全覆盖,供热、供气普及率分别达到65%和95%。积极稳妥推进两区同建,全市8319个行政村合并为3070个社区(村),开工并建社区959个、产业园区953个,被列为中国城市化和谐发展典范案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京沪高铁建成通车,滨德高速即将开通,济乐高速和德大、邯济铁路正在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000公里;实施骨干河道治理,十年任务三年完成,马颊河治理、引黄济津等重点水利工程取得良好效益。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3.07%,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7.43%、26.37%。在海河流域7省市、全国9大流域33个代表城市考核中获得“双第一”,被评为低碳中国突出贡献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企事业单位、财税体制、金融体制、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等改革稳步实施。城乡统筹、社会保障领域改革步伐加快。南融北接战略深入实施,济德一体化、黄三角开发有序推进;与天津滨海新区、青岛、绵阳、宜宾等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外8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引进各类项目1292个,到位资金1057亿元。对接央企力度加大,实施合作项目59个,完成投资160亿元。直接融资实现突破,16家企业上市和场外挂牌,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在德州设立管理服务机构。外经贸工作取得新成绩,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7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太博会和资本交易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对外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1元,增长59.5%;农民人均纯收入8350元,

增长67.5%;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增长86.5%;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7.9%。每年集中力量办好“为民十件实事”,一批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70万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养老金实现翻番。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增加80元,农村每人每年增加600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3650套,竣工13310套,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明显改善,新建改造农村校舍271.8万平方米,补充教师3600余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成村卫生室1899处,新农合参合率99.77%。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市博物馆主体竣工,德州大剧院开工,市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专业文化院团建设和群众性文体活动再上新水平。

平安德州建设持续推进,信访工作、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成为全国样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应急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处臵能力明显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保障。援川工作

受到省政府表彰。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20年全面完成人口控制计划,妇女儿童、老龄、慈善、助残、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气象、地震、人防、打私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坚持高效服务,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12件、政协提案1457件,办结率100%。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服务企业发展年、高效服务高效落实年等主题活动,严格执行“八条禁令”,机关作风不断改进。集中清理市级行政权力,做到了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平均审批时限最短。建成新的市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凡批必进、应进全进”的原则,集中行政资源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严格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我们围绕市委的决策部署,秉承“立足市情、把握规律、顶层设计”的先进理念,创新完善跨越发展的思路目标、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开启了建设幸福德州的新征程。这一年,我们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总抓手,在集中要素、建设园区、产业招商等方面大胆实践,掀开了主导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成立13个产业推进工作小组,高标准规划建设13个产业园区,总投资934亿元的52个项目成功

签约,台湾蓝天、红星美凯龙等知名企业前来落户,电子信息、交通装备等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扎实推进。这一年,我们把破解发展瓶颈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在多元融资、项目用地、企业解困等方面勇于创新,进行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新探索。加强金融工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德州银行增资扩股,2家企业上市、8家企业挂牌,融资总额276.5亿元,同比多增51.4亿元。加快城乡统筹,推进两区同建,搞好土地挖潜,满足项目用地需求。创新企业改革发展思路,立足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实现了解困与发展的有机统一。这一年,我们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生命线,在招商引资、项目论证、落地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制定项目专家评审、联席会议和落地保障“三项制度”,成立招商指导、融资服务和发展环境投诉“三个中心”,设立涉企收费检查防护线、隔离线、高压线“三条线”,形成了闭环式项目建设保障的新机制。这一年,我们积极打造城市品牌,在城市定位、规划引领、体制理顺等方面大手笔谋划、大力度调整,展现出城市跨越发展的新态势。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标志,中心城区市容市貌、公共秩序、人居环境、社会文明、城市品位均实现新的提升。中国太阳城品牌优势不断增强,高铁效应开始显现,德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各位代表!四年来的巨大变化,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

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工作成效巩固发展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德部队官兵,向中央、省驻德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德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四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持续不断地解放思想,把握规律,坚持先进理念,制定科学思路,就能够开创新局面;只要坚定不移地真抓实干,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就能够实现赶超跨越;只要毫不动摇地抓改革促开放,以开放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就能够在发展中争取主动;只要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执政为民,廉洁勤政,就能够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这些经验,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必须倍加珍惜,丰富完善,发扬光大!

回首四年,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发展的新要求、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很大距离。当前,德州最大的现实是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最突出的矛盾是结构不合理、制约因素多;最迫切的需要是改革创新、

跨越发展;最要紧的是解决个别干部境界不高、工作集中度和执行力不够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严肃对待,采取强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我们肩负历史重任。德州正值工业化加速期和城镇化扩张期,是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关键期。面对周边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实现争先进位,这五年的发展成效,至关重要、影响巨大。

未来五年,我们面临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经济和社会发展将经受一系列考验。

未来五年,我们拥有难得机遇。国家宏观政策向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和民生领域倾斜,有利于我市现代产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国际产业布局加速调整,国内南资北移趋势明显,高铁效应不断释放,有利于我市深度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融合互动,有利于我市要素集聚、产业升级,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未来五年,我们具备诸多优势。党的十八大、省十次党代会和市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将为跨越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坚实的工作基础、科学的发展思路、先进的理念机制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形成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

城市大框架和园区主战场的加快建设,搭建了支撑发展的优质载体;幸福德州的美好追求,激发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在跨越发展中实现赶超,在幸福德州建设中创造美好明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三主六大”总体要求,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总抓手,抓好投资、载体、环境三个关键,实施产业强市、文化立市、生态美市、惠民安市四大战略,努力实现综合实力、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改革开放、生态文明、民生改善六大突破,全面开创幸福德州建设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境内水体稳定达到V类水质标准要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7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

主要工作任务和发展愿景是:

——高扬跨越发展主旋律,在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上谋求新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人均指标大

幅前移,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多,综合实力进入全省中等水平。坚持优化一产、做大二产、提升三产,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7:50:43。中心城区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和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整体进位,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创造新优势。围绕打造产业名城,集中力量实施“10+3”主导产业集群推进计划,狠抓大项目,培植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平台。坚持以优质骨干项目为支撑,以形成优势产能为导向,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力争五年投入万亿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万亿以上,两项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装备制造、化学工业、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信息产业达到千亿级规模,交通装备、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城市综合体等产业快速膨胀。组织实施大企业培植计划,发展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龙头企业。以高铁新区为核心建成3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延伸规划30平方公里,园区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加快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培植壮大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产业集群。

——推动城乡面貌大变样,在统筹协调发展上开创新局面。以战略眼光超前谋划城市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德陵一体化,促进平原、武城、宁津融入中心城区,在基础设施、产业承载等方面全方位对接,加快构建“一心四极、组团发展”的城市格局。中心城区外环围合面积26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优化提升老城区,集中建设高铁新区和市级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建设县、乡、村城镇框架体系,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5%。禹城、乐陵、齐河、临邑加快形成次中心城市,县城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小城镇以强化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重点中心镇常住人口3—5万人。新农村建设以两区同建为引领,用10—15年时间完成乡村改造提升任务。五年内实现三分之一以上农村综合整治、连片改造,确保35万户农民入驻设施配套、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社区,建成规模以上产业园区900个。全面落实生态美市战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中心城区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社区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加大对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临邑红坛寺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城市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地25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在推动改革开放上实现新作为。坚定不移地向改革要出路、要办法、要活力。加快金

融组织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培育资本市场。推广集约节约用地新模式,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创新市属企业改革发展方式,从发展的角度盘活有效存量,从稳定的角度解决遗留问题,促进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升级发展。大力推动全民创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拓宽财源渠道,规范一般预算收入,用活政府融资平台,抓好国有资产经营。坚定不移地向开放要投入、要动力、要空间。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骨干企业为合作载体,明确主攻方向,聚焦重点区域,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力量,实现借势发展。继续强力突破外经外贸,用好两个市场,扩大德州外向度。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打造一批科技孵化基地。加快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急需人才的引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建设美好家园上展现新气象。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发展成果“双同步”共享机制。全面贯彻民生优先原则,大幅度提升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比例。完善民生保障的制度安排,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做好重点人群和

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均衡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力争建成德州大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入学率和学前三年入园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每个县市建设一所高标准的国办中等职业学校。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臵,建立城乡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中小学楼房化,促进农民工子女就近就地入学。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好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规划建设市图书馆新馆、科技馆、艺术馆,建成德州大剧院,完成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推进城乡文体场所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推进平安德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营造社会安定和谐、百姓安宁幸福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振奋人心,工作任务繁重艰巨,美好前景令人向往。到那时,德州综合实力将实现历史性跨越;到那时,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到那时,城乡面貌根本性变化;到那时,社会事业全方位发展。政贵

在行,事成于实。美好的明天是干出来的。干,就要真干实干、大干快干;干,就要干出激情、干出风采,干出一个让我们倍感振奋、倍感自豪的幸福德州!

三、20xx年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宏观形势,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立足德州市情,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坚定不移抓投入,集中力量抓产业,统筹兼顾抓均衡,确保完成以下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2%以上,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实施产业振兴四大工程。一是主攻大产业。集中力量发展“10+3”主导产业集群,充分发挥13个产业推进办公室的主导作用和13个县市区的主体作用,按照规划目标强力推进,确保全年产业投入增长40%以上。二是培植大企业。实施“1351”工程,制定骨干企业培植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加速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后

劲足、竞争力强、带动引领作用突出的企业群体。年内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6家,过30亿元的25家,过50亿元的8家,过100亿元的2家。三是狠抓大项目。强化产业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高端项目,推动交通装备、电子信息重大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完善“三个中心”,落实“三项制度”,执行好项目落地机制。引进过10亿元的项目80个,到位资金560亿元;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500亿元。四是搭建大平台。力争市经济开发区尽快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衔接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形成30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空间。全面启动产业园区村庄搬迁,开工建设安臵社区,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组织实施路网、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9项基础设施工程,总投资53.9亿元,达到关键功能一步到位,实现13个产业园区“九通一平”,增强产业吸纳能力。

(二)组织中心城区建设大会战。一是以大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着眼于拓展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对260平方公里的大外环围合区进行概念性规划。对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组织专家编制控制性详规、重大专项规划和重点片区、重点工程的修建性详规,尽快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实施国道104、105改线和省道353、314改造工程,建成大外环快速通道,以路网的规划建设拉开城市大框架。高起点

规划“三河六岸”城市景观,开工建设滨河路,抓好实验性、示范性区段景观建设。着力打造“太阳城”城市品牌,策划规划在全国领先的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制造基地、综合应用示范基地、文化展示中心,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启动;高水平策划规划太阳主题公园,开工建设太阳湖、太阳岛,精心设计太阳塔等地标性建筑。二是以大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今年城建工程初步安排市政设施、景区生态、民生改善、城市安全、公益事业和城市综合体、大社区建设及棚户区改造6大类、8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67亿元,是历年来投资最多的一年。以保民生为重点,启动13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建设7个大社区,抓好95条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大力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开展“物业管理提升年”活动,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以保安全为重点,完善“四供两排”和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以保发展为重点,加快东部新区“三纵五横”、生态片区“三纵一横”主路网及次干道建设,形成网格化道路布局,支撑产业大发展。三是以大城管提升城市形象。巩固创卫成果,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健全极端天气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实行精细化管理,建设数字化城管,打造“用心细心”的城管品牌。四是以大交通巩固枢纽地位。推进济乐、德商高速公路和济齐黄河大桥建设,完成汽车总站改造和汽车北站主体工程。滨德高速公路

竣工通车。加快德大、邯济铁路和火车站片区建设改造进度,开工建设京沪高铁综合客运站,提升交通枢纽功能。通过一年的努力,全长77公里的大外环快速通道全线贯通,连接五大片区的“两环三纵五横”主路网全部形成,绿化、管网等基础设施一步到位,城市规模更大、功能更完善。

(三)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是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力争总产160亿斤以上。调整种养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新增蔬菜20万亩,新造林25万亩,畜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培育引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模式,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专业合作社300家,粮油加工能力达到1400万吨以上。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和认证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加快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抓好南水北调及其配套工程。二是建设秀美农村。积极推进两区同建,启动农村社区108个、规模产业园区300个,同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饮水安全、道路建设和电网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900公里,解决4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加速建设产业发展、村居改貌、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三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农民以土地等生产要素参股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优化收入结构,使农民增收更多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产业园区,提高持续增收能力。

(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坚持以改革激活力,以开放增动力。一是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启动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完成12家企业搬迁改造。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二是形成大开放格局。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日韩、东南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推动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央企、重点科研院所、国家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密切与国内外友好城市的经贸往来,加快济德一体化步伐。支持乐陵、庆云借势黄三角开发,争取建设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延长线,打开出海新通道。鼓励机电、纺织、建材等优势产品出口和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进口。抓好境外上市、外资并购和增资扩股,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办好太博会和资本交易大会等重大节会,组织参加境内外各类经贸文化活动。三是推动开发区

转型升级。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调整职能定位,加快形成有利于项目聚集的体制机制。严格功能分区,推动园区向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根据环境容量、入区标准,严把项目准入关,实施低端低效项目“腾笼换鸟”,为优质高端项目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五)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增长、生态优先,均衡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天更蓝、水更清。一是抓好节能降耗。加速淘汰“五小”企业等落后产能,强化50家重点用能企业监测分析,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3.7%。二是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严格土地供应标准,全面清理闲臵和低效利用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严格实行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加大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有序开发地热资源。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加快污水、垃圾处理厂升级改造,加大监控监督力度,确保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完善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每县都建成一处人工湿地。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确保5条主要河流稳定实现V类水质、市县城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增加5%。

(六)强化金融财税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金融财税政策,构建基础稳固、保障有力、规范高效的金融财税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用好银行主渠道,深化政银企合作,

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争取新增贷款200亿元。健全金融体系,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0家以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企业采用股票上市、再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争取新增上市企业3家、挂牌30家以上,融资超过100亿元。开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年活动,及时妥善处臵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事件,大幅压减不良贷款。灵活运用财税杠杆。抓好一般预算收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搞好城市土地配臵,探索国有资产经营,实现财政收益多元化。不断优化税源结构,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完善中心城区土地出让金和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市级统筹,集中使用。调整财政支出次序,更加注重向民生倾斜,更加注重支持重点领域,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着力壮大县域财力,力争3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一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专项整治与治安防控相结合,加快打防管控体系建设,构建信息网络综合管理体系,提升治安管控水平。二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注重解决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三是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双基”建设,落实“一岗双责”,严格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深化重

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成市应急平台系统二期工程,健全地震、气象等防灾救灾体系,提高应急处臵能力。

(八)推进民生事业进步。围绕幸福德州建设,积极构建六大惠民体系:一是就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认真解决大学生、农民工、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二是就学保障体系。加强校车安全和校园治安,完成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楼房化工程,引进招聘教师1500名。加快实施德州学院东扩、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启用新城中学,抓好主城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三是就医保障体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医保报销政策。鼓励发展特色中医药事业,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低保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完善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保证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供应。五是住房保障体系。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800套,连

同结转项目年底竣工60%以上。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住房供给,满足自住型、改善型住房需求。六是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市博物馆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扶持文化院团改革发展,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人民防空工作,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老年人权益,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工作,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各位代表!面对今年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政府担负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相信,只要坚定必胜的信念,拿出十足的干劲,千方百计抓投入,攻坚克难抓载体,齐心协力抓环境,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在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今后五年任务目标,必须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加快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加强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政府科学施政水平。

(一)提高综合素质,建设学习型政府。强化学习意识,系统学习方针政策、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提升政治素养、思想境界。倡导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每项工作全面了解情况,注重理论分析,把握内在规律,借鉴先进经验,形成科学的理念思路、措施办法,

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兴学习之风,提倡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潜心研究工作,静心读书学习,营造善学习、勤思考、重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宗旨意识,建设为民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满意是政府工作第一追求,凡是国家出台的惠民政策,坚决落实;凡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全力去做。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健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制度设计,形成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办好“12345”市民热线,打造政务服务新品牌。

(三)改进工作作风,建设务实政府。注重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从现实需要出发,科学确定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合理安排工作推进时序。坚持脚踏实地,干实事,求实效,集中力量抓促发展惠民生的事,抓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抓破瓶颈创优势的事。力促真抓实干,干就要快干,雷厉风行,争分夺秒,抢机遇抓主动;干就要苦干,攻坚克难,甘于奉献,不达目的不罢休;干就要会干,大胆创新,统筹兼顾,干成事,出亮点;干还要持续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切实在综合实力、群众收入、城乡面貌上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创新方式方法,建设效能政府。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防止任务悬空、责任不清。提高工作集中度,倡导“二八律”,用20%的精力抓常规性工作,用80%的精力抓重点工作、抓主要矛盾。强化执行力,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节点、标准要求,制定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配档表,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业。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便民服务、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三位一体”的行政服务模式。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服务效率。严格督查调度,严明工作纪律,坚决防止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五)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强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实行重大决策听证和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创新公开方式,扩大公开范围。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社会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

(六)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重要

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和制约,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权力运行。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土地招拍挂、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行为。积极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改革,大力削减行政成本。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政风建设,严厉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勤政为民、为政清廉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努力建设让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勤劳勇敢、质朴聪慧的德州人民,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创造了昨天的辉煌业绩和宝贵财富,成就了今天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肩负新的重大使命,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让我们在中共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扎实苦干,锐意进取,创新图强,为全面建设幸福德州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