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社区银行的调查分析

课程调查报告

关于设立社区银行可行性的调查

姓名:张鹏

学号:2011J01094

目录

一、    背景分析……………………………………………………2

二、    产生原因……………………………………………………2

三、    模式分析……………………………………………………3

(一)市场定位……………………………………………………3

(二)产品定位……………………………………………………4

(三)发展途径……………………………………………………5

(四)经营特点……………………………………………………6

(五)功能与服务…………………………………………………7

四、    发展战略……………………………………………………8

(一)      发展原则………………………………………………8

(二)      发展机制………………………………………………8

(三)      监管方式………………………………………………9

五、    行业分析……………………………………………………9

(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9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10

(三)竞争战略分析………………………………………………11

(四)SWOT分析……………………………………………………12

六、    运作管理及发展意见………………………………………14

(一)运作管理……………………………………………………14

(二)发展意见……………………………………………………15

七、    参考资料……………………………………………………15

一、   背景分析

目前,在我国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全国有近一半的中小企业没有与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这其中既有小企业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经营环境的因素,而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门机构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民营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小金融企业并承认民营金融机构是合法的,是应该加速发展的。经过调研后提出来要建立社区银行,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民间大量的资金没有投资的出路。另一方面,小微企业需要资金。国内大银行因为有政府风险、市场风险、交易成本又高而无法提供给小企业的贷款。所以,建立社区银行为社区的群众和为社区的小微企业服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社区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将就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

二、     产生原因

1 社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所需资本不高,便于民间资本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

银行业放松管制促进了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过程,从而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大型银行受其内部经营管理结构、营运方式、决策过程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这主要是因为迄今为止银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当高,现有的银行市场开放程度有限导致的。

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如果经营不佳,其他民间资本可以以不高的成本对其进行收购,这无疑对社区银行的经营形成一个市场约束。也要求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与规章制度,学习和效仿现代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技术,加强创新。

2 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的融资渠道一直不畅通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吸收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并不宽松。随着大型银行日益将融资的重点转向大型公司,中小银行势必需要寻求自身的融资渠道,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融资对象的社区银行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3 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差异性决定了全国性的大型银行难以有效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

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全国性的大银行实际上很难制定一个适用于全国不同市场的发展战略,也很难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从而难以对不同地区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必然促使大型银行更多地面向全国性的大型公司提供服务。而立足于不同地区社区银行在掌握不同地区的客户信息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使风险控制得到了保障。

4 社区银行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国资金运行的“彩虹现象”,填补因为大型银行的战略调整所出现的“金融服务真空”

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推进,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将全国范围内吸收的存款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这造成中国资金流动的“虹吸现象”,即本来急需资金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通过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络,被转移到资金已经较为充裕的发达地区,这也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扩大的金融方面的原因、另外,国有银行也在加速从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撤出,这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形成金融服务的真空。社区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的特点之一就是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在本地市场,因而能够缓解虹吸现象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国有银行撤出的地区设立社区银行,也可以填补金融服务的真空。

5 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顺利转换

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居民的存款成为银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居民资产的主要形式是存款,实物资产所占的比率相当有限,居民所可能得到的金融服务种类也十分有限,这种金融结构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都是缺乏效率的。社区银行强调的是面对一定社区内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消费者贷款等会成为主要的贷款形式之一,对于客户的服务也会较之国有银行更为全面和个性化,这对于推进当前中国金融结构的转换具有积极的意义。

6 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

目前中国银行业市场上的竞争从表面来看已经较为激烈,但是从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服务看,基本上属于低水平的重复,针对客户的需求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十分有限,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针对社区范围内的客户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也促使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调整市场定位,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7 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增大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压力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实际上对于网络庞大、客户基础众多的全国性银行的冲击力度有限,从其经营规模、针对部分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经营方式来看,与社区银行更为接近,开放设立社区银行,能够促使中国的金融机构迅速学习外资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经验,使得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    模式分析

(一) 市场定位

我国社区银行定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见图1)

1.社区银行定位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小企业不具备获得交易型贷款所需要的硬信息;二是大型银行收集中小企业软信息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
 
  2.社区银行定位于个人零售业务。主要包括两部分:
 
  (1)农村个人零售业务。我国社区银行的设立路径之一是有条件地将农村信用社改造为社区银行,即按照股份制原则规范农信社的组织结构,建立灵活的股权配置机制,将农信社改造为社区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农村的社区银行在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方面的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2)城市个人零售业务。其原因有:首先,社区银行的特点是根植于社区,专注于社区,并且社区银行的经营管理者一般又为当地人,因而积累了大量有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特点和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结构等信息,对借款人知根知底,具有地缘优势和人脉优势,借款人难以对社区银行进行欺诈;其次,社区银行管理灵活,手续能适当简化;最后,城市个人零售业务具有业务量大、金额小的特点,符合社区银行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所以,无论在信息获取、组合管理,还是在开展此项业务的意愿上,社区银行与大型银行相比都有优势。 

 

(二)    产品定位

从市场定位看,社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是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和社区居民这些中小客户,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则在是以服务大中型企业客户为主。尽管可能存在重叠,但彼此在对方领域不会形成激烈冲突。因而,社区银行能够在准入、占领和保持巨大的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市场方面赢得独特优势。

从资金运用看,大型银行通常将其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使用,而社区银行则主要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的员工和大型银行员工不同,他们通常是十分熟悉本地市场的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成员。因此,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的贷款时,客户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的代表,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等个性化的因素,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定相当迅速,而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繁琐的内部审批程序。同时,因为这些社区银行本身就是中小企业,因而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因此的社区银行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的金融服务的咨询支持机构。

(三)    发展途径

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选择:

1.对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小商业银行改造为社区银行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是否可以将农信社的改制和社区银行的建立同步结合起来,使得民营银行的发展在农村得到较为宽裕的生存空间。但不利条件是现代企业产权规范化改造难,民间资本出于对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的畏惧,入股积极性可能不高。对此,我们可以区别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状况,按照市场原则采取不同模式重组现有农村信用社为社区农村信用银行,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银行资产质量好,民营资本进入成立社区银行。在经济最不发达地区采取农业银行或者农业发展银行持大股的方式先完成股份化由政府给予政策上的照顾,在资本质量得到改善时再由民营资本进入。

2.将基层的邮政储蓄银行组成社区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即提出将通过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开展业务合作,进一步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邮政储蓄转变为社区银行的组建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将邮政普通服务和邮政储蓄业务剥离开来,先分账核算再并账补亏;第二步是在风险成熟时,成立由邮政控股的储蓄银行完全独立核算而普通服务的亏损由财政明补;第三步,在时机成熟时民营资本进入,剥离其政治性质,使其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为社区服务。

3.把民营资本组建成立新的社区银行

民营资本组建民营银行的愿望很强烈,新组建的股份制社区银行没有历史包袱,产权容易清晰,市场定位明确。但由于目前我国新设社区银行的法律法规尚未制订,对社区银行的金融监管尚无先例可循,如何防范民营银行由于强烈趋利动机导致过度扩张造成金融风险,防范民营银行资本股东控制社区银行从而获取关联企业贷款问题,可能导致监管当局在机构审批时十分谨慎,市场准入较难。但最近在银监会召开的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表示,对符合条件的“只贷不存”小额贷款组织,允许按照银监会政策要求,将其改建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并接受银行业监管机构审慎监管。此举意味着出现近两年的小额贷款组织有望获得金融牌照。

4.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
  据统计,在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地下金融的间接融资规模大约相当于国有银行系统的1/3。与现有银行机构相比,一些地方从事资金交易的非正规金融的经营效率更高,并且对当地小企业的创业贡献更大。如果能改变以往只采用“堵”的抑制手段,而辅以“疏”的发展方式,积极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走上正规化、合法化道路,通过组建社区银行的方式将民间闲散资金组织运营起来,也许将更符合市场化发展规律。这种发展方式虽然短期难以实现,但从长远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    经营特点

我国社区银行具备以下特点:
1、经营规模小型化。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资料(2007),全国社区银行或类似社区银行的金融机构,平均每家的资产总额约为15.7亿元,而同期建行资产总额70577.06亿。

2、资金运用社区化。

资金来源于社区,同时又用之于社区,与大型商业银行的“吸水机”式的将资金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使用的方式不同。

3、客户主体边缘化。

社区银行作为小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就不能只在大城市勉强与大银行争市场、争客户、争资源;社区银行要在机构设置、网点布局上更多地注重拾遗补缺,以填补金融空白,也就是说,要在大银行无意设立网点或已退出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分求发展。

4、经营特色个性化。

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专注于社区,贴近企业,贴近居民,因而更加了解社区企业和居民各自不同的金融需求。通过细分市场,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提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从而使自己的经营具有特色。(表2,各地区社区银行服务特点)

(五)    功能与服务

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社区银行的主要功能在于:

一是可以更好地满足对社区居民金融服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逐渐提升,如存款取款、金融理财、个人消费等,都需要就近便捷办理,社区银行可更好地满足居民对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是有利于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社区内摊点、商店等个体工商户发展迅速,其融资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等特点,设立社区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贴近市场、反应快速、决策灵活、上门服务等优势。三是更贴近市场,有利于促进服务创新。银行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需求,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求“变”的切入点,提高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的针对性、实效性,塑造核心竞争能力。

四、   发展战略分析

(一)    发展原则

我国所有国有银行对中小型投资者借贷难。一是因为国有企业银行对于个人能力因素考虑的很少,了解的信息也极为有限,而更多的是根据一些财务数据审视;二是因为国有企业银行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内部审批程序工作,导致有些经营者可能错失最佳投资良机;三是随着发达地区的各方面经济开发,大型银行日益将融资重点转向大型公司,而相对减少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服务,这给社区银行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在发展“社区银行”时,一定要注意吸取以往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城市信用社的教训。注重法制化、市场化,要确保“预算硬约束”。也即要确保地方政府毋需为“社区银行”的经营风险“买单”, 更要确保做到准确合理的市场定位,也即要确保“社区银行”能确实地面向中小企业,控制“社区银行”组建时的规模和依法严格监管其单笔贷款占资本金的比例。

(二)    发展机制

要先制订详细载明“社区银行”的“准入、退出”条件的法规,以通过法规的执行使“社区银行”实现市场化、法制化的“准入、退出”。其中要注意:

1、要能够依法“准入”。自然人与民营企业法人,只要达到法规规定的各项条件,如资本金额、股东人数、产权制度与治理结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合规的章程等等,就允许组建“社区银行”。

2、要确保实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自然人可以持有和企业法人相同比例的股份;每一股东最高持股比例可定为20%,但存在关联的股东应视为同一股东。鼓励民营企业家将全部或大部分资本投入银行。当地政府原则上不应入股。国有企业及其他具有国有性质的企业不能成为前三位的大股东。

3、资本金“门槛”宜放低。组建时的资本金下限不宜太高,同时要规定上限,以控制银行规模,迫使其面向中小企业。

4、产权组织形式应规定为两合公司。其中一般股东为有限责任;担任董事长和董事的股东为无限责任,需对清盘时的“未能清偿债务”承担全部偿还责任。这一点,对于防范经营者道德风险和免除政府“买单”是绝对必要的。

5、根据“社区银行”规模小、分支机构少的实际情况,存贷比的上限应放宽为80%。

6、要对大额贷款、关联贷款、存贷比上限等,制订严格的管理与处罚规定。

7、鼓励竞争和优胜劣汰。同一县域中,允许存在多家“社区银行”,以利充分竞争。允许经营稳健、业绩优良的“社区银行”做大,以及兼并、联合其他银行机构。

8、完善配套措施。①完善信息披露。要以县域为单位,按月披露全部银行机构的经营和财务信息,使公众通过了解当地所有银行机构的经营与风险状况,对“社区银行”的经营稳健程度作出客观判断。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其作用在于提高“社区银行”的社会信誉和防范单纯型流动性风险。在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时,可采取一些临时性的保障措施。

(三)    监管方式

对“社区银行”的监管方式,要随着实行市场化、法制化“准入、退出”而相应调整。

1、新监管方式的实施对象是,按法规新组建的“社区银行”和经过改造确认达到“社区银行”标准的机构。

2、为造就富有生机活力的“社区银行”群体,监管工作的基本方向要从原来的“管教、扶持”转变为“惩处违法违规行为,清除不良个体”。

3、考核监管机构业绩的基本标准要由监管对象的风险状况转变为三个“及时”,即及时掌握监管对象的经营财务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处置。

4、为促进监管中执法的严肃性,今后可以考虑将管“生”与管“死”的机构分开。即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将新组建的“社区银行”的审核、登记职能交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而“出生”后的监管、处置则仍由银监会承担。

五、行业分析

(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对发展社区银行行业的竞争结构进行分析:如图3:

 

1、同行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目前,金融市场上各种农村信用合作社、各大银行的基层分行,民间借贷组织等遍布全国各地,并没有任何一家占有上方,而是各自占据一方市场。

2、潜在进入者的竞争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资银行的进入门槛也越来越低,美国具有高度发达完善的社区银行系统,其发展步伐已经逐步向中国迈进。

3、替代品威胁

银行业面临两方面的替代威胁: 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间接金融亦即媒介金融。随著资本市场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开发和需求的创造, 特别是随著资本需求的超强劲增长, 使得以证券市场为中心资本市场功能日趋凸显, 而传统银行媒介金融的媒介作用则趋於萎缩, 利润下降, 存放利差收入减少, 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难以维持生存的状况, 此即所谓/ 资本性脱媒0现象。技术性的脱媒是指就是IT也将会占领银行支付的领域, 银行作为社会支付的平台, 其支付功能是借助于IT 实现的, 但是当前很多IT 企业, 从微软到索尼到阿里巴巴, 都在试图进入支付领域。

4、供应商(存款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银行大部分的营运资金来自于社会公众的存款和其他各种负债,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供应商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而且金融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 供应商可选择性也大,有较强讨价还价的余地。

(二)    核心竞争力分析

1.  产权结构明晰。

与大银行相比,社区银行股份制产权结构形式使得它们具有内在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社区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体、私营、合作、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和居民群体,而这些服务对象也是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主体。使产权明晰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信用关系。
 

2.  交易成本较低。

社区银行具有科层结构少、成本低以及独立自主经营、办事效率高等制度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
3.风险易于识别。

社区银行相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它对目标市场实行集中经营,又在经营区域内拥有天然的地缘、人缘优势,因此比大银行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这对开展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是十分重要的。克服了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具有的比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使得社区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能够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赢利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社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应为竞争力资产、竞争力环境和竞争力过程的综合(见图3)。其中,竞争力资产是指影响银行盈利性和流动性的资本运营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以及影响银行安全性的风险管理能力;竞争力环境是指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外部因素,如制度环境、政府政策、法律环境和技术基础等;竞争力过程主要是指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环境转化为竞争力的过程,且这一过程涉及银行的业务处理过程和管理过程。(图3) 

(三)   竞争战略优势

1、定位优势

社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是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和社区居民这些中小客户,大商业银行则在是以服务大中型企业客户为主。尽管可能存在重叠,但彼此在对方领域不会形成激烈冲突。因而,社区银行能够在准入、占领和保持巨大的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市场方面赢得独特优势。

2、信息优势

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市场,这对开展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十分重要。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大银行而言较小,风险识别能力较强,这使社区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中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赢利空间。

3、地区优势

大银行通常将其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使用,而社区银行则主要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将比大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由于运作都在本地,熟悉本地市场,因此条件灵活,手续简化,速度较快,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种来自地域的优势是社区银行经营发展的最大无形资产。

4、比较优势分析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社区银行有着独特的优势:
(1)目标市场蓝海状态。社区银行主要市场定位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个人零售业务,是大型银行所不能兼顾的区域和客户,挖掘“低端”市场潜力,以填补金融空白。

(2)经营机制灵活。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形式也相对简单,管理链条短,彼此的协调性好,有利于相关软信息的传递,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做出经营决策,从而灵活应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3)信息资源优势。社区银行立足于当地,与大银行倾向于根据从财务报表和信贷报告中得到 “硬信息”向大企业贷款不同,社区银行对社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居民情况的熟悉和了解,依靠人际关系,收集借款人的个人品德及管理能力等“软信息”,并作为决策依据,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较好地防范风险。


(四)SWOT分析

社区银行竞争战略的SWOT分析图

六、 运作管理及建议

(一)   运作管理

1.改进管理技术,打造人力资本层面竞争力。首先,要树立“人才为本”的意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求吸引大批素质好、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与员工。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系统、科学地经营管理和使用人才。再次,要加强人才的使用,充分理解每位员工的特点,发挥其长处,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推行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员工竞聘上岗制度、综合柜员制度、绩效挂钩分配制度等,建立淘汰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岗位人员素质单一的状况,以适应新的个人业务经营模式对营销人员综合素质越

来越高的要求。

2.科学评估潜在市场。打造市场层面竞争力。首先,社区银行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将工作重点放在市场现状、潜在需求、发展趋势以及自身与竞争对手的潜力、优势和劣势等问题上。其次,社区银行必须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增强对市场信息的预测能力,紧密结合国家现行的经济金融政策,做好市场开发决策。最后,社区银行应利用风险计量模型等金融工具,准确判断市场形势,以及发现市场开发与销售的切入点,科学选择产品投放市场的时机。

3.加强新产品研制,打造产品层面竞争力。社区银行在注重产品创新的同时,还应关注产业技术创新。因为产品创新属于金融创新,而其所服务对象的创新属于产业技术创新;金融创新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融资便利和促进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能够促使社区银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形成再次的金融创新。因此,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4.加强社区银行风险控制,打造资产层面竞争力。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风险控制是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内部经营上,应采取点对点的风险控制,发挥社区银行的地理优势和软信息优势;在外部管理上,要从整体上对社区银行风险设计总控制模型。同时,要以银行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治理结构,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5.加强服务渠道畅通,打造服务渠道竞争力。未来银行的竞争,关键在于服务渠道的畅通、多样化与专业化。社区银行不仅要打造现代商业银行包括营销网点、网上银行等构成的服务渠道体系。

(二)   建议

1.从城市商业银行到社区银行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模式选择。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造为社区银行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推进金融工具和制度创新,大力挖掘和发展关系型贷款和零售业务,例如个人消费贷款、按揭贷款、助学贷款、个人理财等个性化服务,同时要配套加强网点建设和服务水平,开拓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或保险制度以及客户管理系统,强化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针对社区企业的不同特点、不同区域分布特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同时,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同业合作,以达到优势互补,建设成立社区银行协会之类的行业自律组织,进行行业管理和规范。

七、 参考资料

【1】社区银行市场定位与核心竞争优势培育,朱星旖等,金融经济,20##年第02期
【2】打造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索晓燕,20##年7月

【3】 徐滇庆,《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中评网

【4】琳毅夫,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田 经济研究 2001

【5】王修华 彭建刚  社区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与路径选择.金融论坛

【6】王爱俭 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的选择  天津日报,20##-06-10.

【7】程惠霞 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