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报告

这堂由张义苗老师执教 的《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是九年级的一节数学课课,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 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学过的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

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计算机巧,以及数学思想在本章教材中都有体现。有很多的实际问题都需要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因此,我们要首先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而直接开平方法又是配方法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具体解法。

首先,张老师从备课,课件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 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探讨,自主探究的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转化的能力。在题组设计上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张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回顾平方根以及列方程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所铺垫。

二、探索交流,生成新知。教师通过设计题组,鼓励学生积极等脑,积极思考,总结直接开平方法的方法和技巧。

三、尝试训练,巩固新知。在此环节,张老师还是采用题组练习的方法,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题目,效果非常好。

四、畅所欲言,归纳总结。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完善本节课的学习。

五、 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布置作业。

在课堂上,张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数学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整节课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题组的设计,分析,轻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 中一目了然,轻松

总结出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第二篇:观课学习要求

观课学习要求

阅读观课记录,与自己的观课记录进行比较,分析异同。

观看D段视频,阅读D段视频脚本,分析磨课组如何从观课记录形成观察结论。

阅读研修教师观课记录,与自己的观课记录进行比较,分析异同。

根据自己和磨课组的观察记录,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这是本专题作业的第二步。

课例学习要求与学习步骤

确定观察项目标:

从以学定教、学生学习活动及策略、教师指导策略、目标落实等几个维度中选择一个维度进行认真观察,结合观察量表进行观课(观课量表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或减少观察项目)。

围绕研讨主题,重点观察下列三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学如何运用有效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继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怎样引导点拨更有效?”

为完成本专题作业做准备。

观看C段视频,运用观察量表观察本课例。

阅读相关资源,提出问题和发表评论

备课学习要求

正确了解本专题要落实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了解本专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及备课环节中对问题的研讨。

研读二三次备课,比较三次备课所发生的变化,读懂变化原因,分享群组备课的经验。

阅读相关资源,提出问题和发表评论。

计划学习要求:了解本专题研修学习目标:

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原有基础实施教学。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顺势而导。

倡导课堂生成,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了解专题研讨的问题和本专题学习任务。

阅读学习资源,提出问题和发表评

目标任务

1.能熟练掌握“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磨课方式。通过磨课,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角色,更新观念,真正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意识,有效改变教学行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2.教师通过学生预习卡科学了解学情,依据学情和教材实际,以学定教;能运用自悟导学、合作探究、协商交流等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通过设计科学的前测和课中观课量表,有效观测、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磨课,教师能组织、引导学生找准协商时机和内容,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针对学情有效的进行协商交流,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

研究问题

1.目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的多、放手少,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算真正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体? 2. 第三学段的学生能有效发挥其主体性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有很多,如自悟导学、合作探究、协商交流,等等。如果自悟导学、协商交流等方法策略运用好了,就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教学时应怎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协商交流等策略来发挥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呢? 3.如果教师能多放手让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协商交流等,就能较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但作为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协商能力等都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完全放手让其自主、协商学习,还需要发挥一些必要的引领作用,那么,教师怎样进行引导点拨更有效?

说明事项

1.按照计划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2.积极组织开展主题研讨、磨课研课等活动,对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进行及时交流,在一次次研究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群组成员间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圆满完成本次课程开发任务。 4.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协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会学习。

在课例细化打磨中生成精彩

                 ——第一次磨课研讨实录

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小学语文组

整理人:张联

20##年3月21日,承接“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开发”群组的全体成员召开了的第三次会议,进行了全组的第一次课例研磨活动。在省级专家的指导下,群组成员围绕本次课程开发主题、第一次课例设计进行了精心研讨。现将本次课例打磨情况记录如下:

一、与会人员

参与的省级指导专家:徐慧颖、商德远

“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开发”群组成员:纪海燕、苏婷、王冬宇、龚梅、王永梅、贺清、张联、孔祥姝、闫龙、王天津、安婷

二、研讨主持人:苏婷(学校大语文组长)

三、研讨主题:第一次课例打磨

四、研讨实录:

(一)明确研磨方向

主持人苏婷:老师们,3月19日王冬宇老师已上传了她的第一次备课,课题研修组要求群组成员提前进行了研读。今天我们要将本次课例打磨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本次研讨是磨课研讨计划中“磨课研讨”的第三板块:备课研讨。老师们要围绕本次课程研发的主题,结合王老师的教学设计谈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先请省级专家商校长谈谈本次研讨的要求。

商德远:首先提醒老师们务必明确教学设计的修改方向。即要围绕本次磨课的主题:“第三学段师生共同协商课文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本次磨课设计的理念,也就是刚刚颁布的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由学课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们在修改时要着力体现和落实以上两个方向。

(二)准确解读文本

主持人苏婷:明确设计理念是备好、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要准确、科学地解读好文本。这是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准确确定学生学习内容的重点环节。前期,我们学习了王菘舟等几位专家写的关于文本解读的文章,对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解读文本的方法。教师都对《夹竹桃》一文进行了自主研读,接下来咱们一起研读研读教材。

商德远:教学设计除了要体现以上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必须研读好教材,确定好学生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研读一下教材。【商校长满含深情地朗读课文《夹竹桃》至第二自然段】老师们都来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的体会吧?

张联:我认为这一段作者主要体现的是夹竹桃的色彩美,通过红与白两种颜色的相互交融,体现夹竹桃开花的色彩美。

王天津:综观第二自然段,我觉得是情景交融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深深的喜爱之情,作者就不会将这样其实本来寻常的景象进行细致描绘,并认为它是独特的,有趣的。这在本自然段最后一句就能看出来,相信学生在自我品读阶段也能够体味到这一点。作者在描写夹竹桃花开的独特景象的同时,其实在字里行间向我们表达的是他内心对于夹竹桃花浓浓的喜爱之情。

安婷:我觉得这一个自然段作者写出了自己看到夹竹桃花开的美丽景象后产生的联想,因为那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的景象实在太奇妙了!让作者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丰富的联想,突出了奇妙和有趣。

孔祥姝:我认为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把白色比作像雪,把红色比作像火,使得描写更加生动,突出了夹竹桃的颜色特点,并且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和美读。

闫龙:第二自然段中的描写,着力突出对于夹竹桃这种花的颜色的描写,同时写了作者的联想,那火红和雪白两种颜色融洽地开在一起,多美呀!也让我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

【商校长继续满含深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商德远:作者按由春到夏,再由夏到秋的季节变更顺序写出了不同花的不同特点。“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这几种花的花期都有多长?老师们应该查资料使其更明确化。在无疑处有终疑,读思结合,前后联系,方能思考深刻。

主持人苏婷:第四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花的什么特点?思考一下还用了什么句式?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作者未写夹竹桃花的其他习性,如可以入药等,只是描写了以上这几个特点,又有何用意?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思考。

龚梅:读了这篇文章,从文中感受到夹竹桃平凡,却具有顽强而持久的韧性;夹竹桃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却始终如一,却持之以恒,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夹竹桃。作者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夹竹桃花一连开放三个季节,而其它的花都凋零的比较快,突出了它的韧性,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贺清:写百花其实是为了表现一花,正是花的美引发了作者的幻想,其实前几部分就是在做铺垫,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花的喜爱。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从花的色彩方面来描写夹竹桃美得和谐融洽。这一感受是作者观花之时,浮想联翩,入情入境所致。

闫龙:如果我们把夹竹桃的可贵之处比作红花,那院子里三季的其它花草不正是衬托的绿叶么?少了对它们的描写,夹竹桃就失去了对比的参照。“有比较才有鉴别”,描写其它花草正是从另一方面突出了夹竹桃。所以,看似与夹竹桃比相关的事物其实与它有着内在的联系。要突出某一事物的某方面,可以写一写其他事物的同一个方面,使得两者相互映照,加之以作者的比较叙述,使读者能从作者的叙述里感受到作者的倾向和认同,明白作者的意图,知道他想赞美什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习作时描写一个事物,除了对该事物进行多方面的叙述之外,还可以叙述这个事物以外的东西,然后借助比较性的话语将两者建立起联系,使被描写的事物的某个特点因为有了其它事物的衬托而显得更突出。

王永梅:我觉得作者通过描写多种花的花期和形态,表达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祥姝:我认为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写了夹竹桃的美丽,而且还着重写了通过与众花的对比突出它的坚韧品格,以及由此引发的作者一连串美好的幻想,表达出作者对夹竹桃的一份深深的感情。

王天津:作者列举了百花开放,经历三季,很显然是为了铺垫夹竹桃的生命力顽强。这个季节此花开放,然后又败落,到了夏季,又一批花朵绽放,然后又凋谢;秋季亦是如此。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描绘中,作者想写的不是白花之美,而恰恰是通过这样的铺垫,对比一旁三个季节,从春天、夏天一直开放到秋天的夹竹桃。在这样的对比下,很显然花儿那种不可战胜、不可磨灭的韧性,可贵的生命力得到进一步的突出与强调。

王冬宇:《夹竹桃》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描绘了夹竹桃的花色之奇妙,韧性之可贵,引发了幻想,结尾再次点题。作者以对比反衬突出了夹竹桃花的韧性。第四自然段中的双重否定句、反问句起到了特殊的效果。昨天,商校长在和我研课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本文是一篇散文,但不同于一般的状物文章,其中没有细致的观察,而是更多地寄予了自己的一种情感来状物。同时我也想就这一点与老师们一起来探讨。

主持人苏婷:很明显,这篇文章中夹杂着作者的浓厚情感。关于对比,我认为学生已明确了作者使用它的目的,即已关注到了这种方法的使用。但主要是不会借助语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刚才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我认为第三自然段恰恰是对于这一点的延伸,承接前文的对比。而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应该是一句过渡句,它妙在阐明了夹竹桃的奇妙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颜色、韧性、幻想。我认为这个点可以深入挖掘一下。

王冬宇:我的疑问是对于夹竹桃花色的描写只是一个作者喜欢它的原因,还是为了引发接下来的幻想呢?

贺清:是啊,夹竹桃颜色美的融洽,并不像其他花那样争奇斗艳。

安婷:我认为,其实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已经表明将颜色美包含在喜爱的原因之中了。

王冬宇:我倒是认为其实夹竹桃很常见,颜色也并不吸引人,它最可贵的还是它的韧性。

主持人苏婷:我们请徐慧颖老师谈谈她对于这篇教材的理解。

徐慧颖:我认为本文和其他文章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体裁上,它是散文,非状物的说明文。所以它最重要的是要读出文章的“神”,即作者对于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凤尾竹、鸡冠花是否也是融洽地开在一起?其实还是源于作者心中对它的喜爱。所以他便在撰文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正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另外,为什么作者能产生幻想?其实爱的基点就在它的韧性上,我们试想一下,270天,三个季节中,不论是狂风天,还是暴雨天,还是风和日丽天,都是如此,“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哪一种花能开这么长时?这种韧性不是表面的坚忍不拔,因为有这份韧性,作者才能喜欢它,进而产生幻想。  

(三)认真研究教法

主持人苏婷:看来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那么课文该怎样设计呢?

商德远: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课例目标上看,没有充分体现了协商的内容。我认为第一条中的基础字词就可以放在“预习卡”中进行。

徐慧颖:可将其放在后面的几个目标中吗?如“学会运用作者这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情感。”

安   婷:我认为第二条可否改为“怎样表达出他对夹竹桃的喜爱?”

徐慧颖:本次咱们磨课的主题就是以学生为本。所以教案最好以学生的预设这个模式来体现。甚至可以预设“学生如果回答错误怎么应对?”国家课程专家、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老师提到教学设计的三个板块即你学懂了什么?你没学懂什么?你认为还可再学些什么?所以,检查预习完全可以放在第一个版块进行。

商德远:是啊,徐老师说的很对。整个课例可关注三个大的板块,读懂了什么?读不懂什么?还想学点什么?其中第二环节“你没读懂什么?”可以包括难理解的内容、本文的写法等,要侧重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要注意围绕主题协商教学。

徐慧颖:完全可以设计一个“预习卡”,但务必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点”,如本课可以重点处理“荇藻、参差”等难读字词的读音。有些知识学生是可以自己查阅资料图片解决,则老师是否可以教给学生一个操作性强的办法?比如引导学生形成“思维导图”,老师可以这样进行指引:“我学会了某某生字”,可以接着问他“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还比如“我学会了某某内容。可以列小标题来提炼”,你可以接着引导他们“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思维导图来呈现。”

如:

                

串糖葫芦法      太阳光芒法             多爪鱼法

务必注意:虽然我们放手给学生自学,但老师也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引导。

纪海燕:学生通过预习是否能对文章的结构充分把握?其实分段还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应该摒弃以往的那种每课必分、唯一答案的分段,如果结构清晰的文章不妨让学生分分段,帮助理清文章结构。

贺清:我觉得目标中是否应适当体现一下“协商”这个字眼?比如“学生通过协商选择背诵的方法。”学生先说自己是怎样背诵的,教师相机总结:“其实关注句式也可以提高背诵的实效。”

徐慧颖:总之预习时应有一个“点”,使学生有数重点预习什么。

纪海燕:其实,在协商教学方面,已经有一些学校在进行研究了。比方说上海宝山区,他们非常关注协商点的选择。我也认为协商点的选择最为关键。协商可以分为学习任务协商、学习方式协商和学习结果与评价的协商等。冬宇老师的设计中初读环节有两处体现“学习任务的协商”,这两处是否都有必要,值得我们研究。在背诵环节设计的“学习方法协商”我认为还是非常合理必要的。在总结全文环节也可以进行协商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作业协商”,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学完课文,如果让你布置一项作业,你想布置什么?”通过协商引导学生总结全文,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徐慧颖:对,可以加上一句:“你认为最有必要和大家交流的请画星号表示”。

商德远:对,再比如学生列举自己发现的写作方法后,教师可相机提示:“这篇课文有这么多写作方法,你们想学习哪种?”总之,悟法是第一步,还要学会尝试运用,最后落到学会创意表达上,这才是最终目的。

主持人苏婷:基于上述文本分析、目标研究和教学方式的研讨,对冬宇老师的第一次备课进行修改,先从大板块修改,再来修改小环节。还有冬宇老师完成课中教学观察量表的制定,安婷老师来完成“预习卡”。 其它人完成观课量表。总之要力求体现本次磨课的大主题——第三学段师生共同协商课文学习过程和方法。

(四)落实工作任务

按时完成下次磨课的任务,上交文本格式要求、做好全程时间安排。上交文本具体格式要求:

1.自己建立个人的文件夹;

2.上传的文档题目:小二号黑体,姓名:小三号宋体;正文:四号仿宋体。

3.修改的部分用宋体、红色,修改意图用方框在备课右边加以标注,红色宋体,字号自定。

主持人苏婷:磨课时间表也印发给大家了,这次磨课活动区域非常关注,与区工作计划相联系,所以,后期的活动我们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当然,有任何问题希望大家提前提出,我们一起解决,相信我们定能圆满完成本次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开发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