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 参加人:

主题: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

时间:20xx年2月6日--20xx年2月15日

一、活动内容

(一)、组织领导

1、组织机构状况。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建立包抓机制。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抓手和平台。

3、强化考核激励。进一步制定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考核办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高考核质量

(二)、农业基础设施

1、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增加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2、农田水利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基本口粮田等建设项目为依托,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农田渠系化建设 。

3、强化农机装备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推进新型机械化技术应用,推广高效、环保、节能现代精准农业生产设备和机具。

(三)、环境保护

1、水土流失。长期以来由于森林和基地破坏,以及不合理的垦荒,造成我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2、水污染。我国大部分河流受到污染,同时由于农药、化肥用量过多,地下水也受到污染。,现在有不少近郊河流达到富营养状况。

3、土壤污染。主要是镉、砷、铬、铅等污染的耕地,全国有1/5土地受污染。

二、调查资料

1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农产品。20xx年,全市粮食的播种情况以及总播面37.9万亩,比“十·五”末20xx年的37.5万亩调增1%。总产12.7万吨,预计今年总产将达到12.8万吨;油料总播面13.8万亩,比20xx年的11.5万亩调增20%。总产18745吨,比20xx年的15788吨增长15.8%,预计今年总产将达到1.9万吨;蔬菜总播面

7.2万亩,比20xx年的6.6万亩调增8%。总产15.1万吨,比20xx年的11.1万吨增长36%,预计今年总产将达到15.5万吨。

2、特色产业规模。我们立足本地优势,全面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四大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xx年实现特色产业产值26.0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82.5%。

3、农村面貌。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农村排灌网、公路网、信息网“三网”建设效果显著。完成封山育林27.9万亩,退耕还林12.5万亩,森林覆盖率57.8%。新修三面光渠道445.5公里,维修居民点道路200.6公里,安装路灯529盏;实施庭院净化3.3万户,修建垃圾集并房223个;完成农村饮水安全12.4万人,农村公路硬化960.6公里。

(二)、农业机械化

1、农业机械化发展。玉米联合收割机、果园微耕机、太阳能杀虫灯、大棚卷帘机、饲草加工机、秸秆综合利用等种养殖机械化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1万多台件,农机总动力241.04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作业率分别达到了95%、86%和88%,农业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5%以上。

2、农村设施,近年来,改造硬化农村道路1380公里;年度内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任务;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实现农村电网同网同价;改造农村中低产田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36万亩。

3、农业产业,市政府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龙头带动、以工促农,使更多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环境保护

1、水土流失。长期以来由于森林和基地破坏,以及不合理的垦荒,全国每 2

年流失土壤50亿吨,并带走大量的营养元素,我市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

2、水污染。由于农药、化肥用量过多,地下水也受到污染,现在有不少河流达到富营养状况

3、土壤污染。由于工业的发展一些农民只为自己的蝇头小利,随意排放镀锌的废水污染的耕地,部分地区遭受严重。

三、调查结果

(一)、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1、把稳定粮油生产、发展特色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2、不断强小,提高农业效益,基本构建了我市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3、逐步走上了一条保障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二)、不断深化结构调整,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效益,基本构建了我市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1、把小科技支撑、设施装备支撑。

2、人才支撑、服务支撑和体制机制支撑。

3、逐步走上了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四、经验体会

(一)、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实行农产品统一生产经营的互助性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基,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组织基础,在培养新型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 营进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要规范合作社发展,建立健全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切实发挥“三会”功能,建立健全成员帐户、盈余分配、财务管理、社务公开、议事决策、档案管理等内部规章制度,推动合作社良性健康发展。

3、要统一农业生产技术,以产业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在合作社内部统一组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使广大农户真正成为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3

(二)、造就新型职业农民。

1、要抓好务农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经营水平,重点是借助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实训基地、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等载体,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开展各类短期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

2、要抓好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重点是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培训,借助各类教育资源,扩大实施规模,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格局

3、要抓好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重点是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培训,借助各类教育资源,扩大实施规模,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格局

(三)、积极推进产地环境整县评估,建立产地环境动态监测系统。

1、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杜绝违禁农(兽)药销售使用。

2、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和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绿色生态屏障。

五、理性思考

(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1、鼓励支持企业和科技人员、农业技术人才领办创办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节水技术、环保技术、生物技术、沃土技术、生态循环技术等的研发、引进和推广。

2、鼓励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企业产能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经费必须达到科技经费总量的1/3以上。

(二)、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1、完整的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基本保障。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为核心,构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业专业性服务组织、各类农民中介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 4

2、以“安全生产、放心消费”为核心,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技术规范、质量安全标准、质量检验检测和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构建“从农田到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3、以加大政策扶持为核心,坚持城乡统筹的基本方略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方针,充分利用“黄箱”、“绿箱”政策,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构建新时期政策扶持体系。

六、问题护额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府成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都要成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好组织实施。

2、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抓手和平台。对列入年度计划的现代农业园区,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市有关部门包抓援建,要建立园区建设包抓援建联席会议制度,跟踪问效,全面负责。

3、进一步制定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考核办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高考核质量;各县市区都要制定出台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意见和考核奖励办法。

(二)、推进土地流转

1、严格耕地保护政策。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分解任务,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加快土地复垦开发,确保耕地占一补一、占补平衡。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2、是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土地集约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要全面建立县区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创新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项目业主规范有序流转。

3、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围绕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带,建设和完善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合理的土 5

地流转,建立成方连片的出口产品基地。鼓励产业化程度高、经济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兴办一体化种养基地,通过租赁农民的土地,变农民为产业工人,形成“公司+基地+工人”的模式,或通过签订合同,建立合同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三)、加强大型水利设施建设

1、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增加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2、 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基本口粮田等建设项目为依托,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农田渠系化建设,20xx年完成改造中低产田76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示范农田60万亩,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60%以上,小型水利工程完好率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达到0.5,全市60%以上的有效灌溉面积实现节水灌溉。

(四)、强化农机装备

1、 扩大农机装备总量。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推进新型机械化技术应用,推广高效、环保、节能现代精准农业生产设备和机具。

2、提升农机化应用水平。以发展大型、复式、高性能农业机械为重点,引进和推广种子精选包装、药剂拌种机械和粮食烘干机械,加快推广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大果园作业机械推广力度,引进示范果树挖坑、果枝修剪、果实套袋等生产设备;推广农作物秸秆饲草加工、饲料配合搅拌、自动饲喂饮水、挤奶储奶、粪便清理消毒等机械设备;加大果蔬大棚自动卷帘设备推广力度,推广大棚耕作、节水灌溉和杀虫灭菌机械设备,引进示范肥药混施和环境自动调控设备,提高棚栽作物的自动化生产水平。

(五)、加大市场开拓

1、培育名优品牌。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包装销售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代表咸阳形象、市场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用3-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知名品牌。加快“三品一标”建设,积极推进苹果、蔬菜、畜禽产品绿色、有 6

机认证,组织开展国家级优质出口苹果认证,推动咸阳优势农产品走向超市,走向大城市,走向国际市场。

2培育营销主体。加快农产品个体经营户、贩运大户改造升级,积极参与农产品大流通;加强农产品流通企业贸易经营知识培训,增强企业应对市场能力;加大营销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经营实力;开展强强联合,组建大型营销企业集团,全市每年新增农产品流通企业5家以上。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有实力企业境外创建营销实体,建立农产品销售“直通车”;成立农产品出口企业协会,加强行业指导,维护企业权益,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3、开拓国内外市场。按照“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原则,积极开展农产品宣传促销,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宣传展销活动、举办产地农产品产销衔接活动,建立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开展农产品网上宣传营销,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建立农产品期货贸易机制,支持做大小麦、玉米期货贸易,积极推进苹果、猪肉、蔬菜期货贸易。瞄准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扩大国际贸易份额,推动农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六)、推进可持续发展

1、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相配套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加快形成有标可依、凭标生产、按标流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局面。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产地环境整县评估,建立产地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杜绝违禁农(兽)药销售使用;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推行产品包装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模式,加快形成覆盖产地和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和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放心消费。

2、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和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畜沼果”、“畜沼菜”四位一体和果园五配套模式,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大力推广养殖场大型沼气“一池三建”模式,实现沼气发酵池建设与畜禽粪便预处理、 7

沼气利用和沼肥利用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加快“三沼”综合利用,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和改厨,着力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绿色生态屏障。实施湿地保护工程,通过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使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转。加快实施“沃土工程”,积极推广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等关键技术,改善土壤品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畜禽粪便、农地膜等无害化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要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走科技驱动型内涵提升型的现代农业道路,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要调整城乡教育结构布局,突出农村教育重点,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资金支持力度,逐步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实行经费专项管理且专款专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的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队伍。

8

 

第二篇: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调查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2月3日-20xx年2月14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沧州市青县

调查对象: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木门店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

调查目的:我省农业大县青县把“连横”式产业化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积极引导、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力度。

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建成以农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5个,入社会员46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3万户,占全县农户的37.5%,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向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促进农业振兴、农民共同富裕、农村繁荣发展的新路子。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我县农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已成为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了解我县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20xx年寒假,对我县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了解彭营等几个村农户,对我县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及启示

(一)联小成大,加快“连横”式农业产业化进程

传统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投工投劳多,耗费精力大,生产有很大盲目性,直接导致农民增收缓慢。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青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带小”的“合纵”式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6个,“龙头+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日益明显。但实践中他们渐渐感到,“合纵”式发展模式尽管来得快,但覆盖面相对较窄,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让更多农民受益,必须探索一种门槛低、参与率高、受益面大的经营模式。

为此,青县在抓好“合纵”式发展模式的同时,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横向联合,走合作化的路子,从而进一步构筑起“联小成大”的“连横”式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架起了沟通对接的桥梁和纽带,完善了产业化经营机制,构建起“龙头企业+农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统购统销、搞深加工等方式,实现自我积累、自主经营,逐步发展成为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为有效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青县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整合农村生产要素、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来抓,着力推进“三个转变”。

1.变“多数人种少数地”为“少数人种多数地”,促进分工分业。通过发展农合组织,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水平,促进农业分工分业,让更多农民从农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到二、三产业中就业挣钱。

2.变农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共抗市场风险。通过发展各种专业农业合作组织,把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从而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3.变“少数先富”为“多数共富”,以先富带后富。针对不少农民想富、盼富,但没思路、没门路、没技术的现象,政府积极引导懂技术、会经营、有信息

的致富能人兴办农合组织,通过市场利益联结机制带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从而找到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能人帮带作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三)多元创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

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青县积极发展以农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实行了四种组织创建模式。

1.能人领办。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发挥自身信誉高、资金足、技术硬、经营能力强的优势,联合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户组建农业合作社。

2.基地创办。依托基地生产规模和多年形成的产销优势创办农业合作社,把基地农户吸纳为合作社社员,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

3.部门协办。积极引导农技推广部门利用自身人才、技术等优势,牵头联合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发展主导产业。

4.“两委”帮办。积极引导村“两委”利用村集体资源优势,联合本村和邻村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民成立协会或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

(四)行政助推,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离不开党委、政府的行政推动。从2005年初开始,青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确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总抓手,全面抓好创建工作。

在工作中,青县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划,力争每个乡镇培育1-2个合作组织试点,全县40%以上的农户加入各类农民合作组织,70%以上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合作组织加工销售。二是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有关规定》,

县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对合作社的相关经营服务活动给予免税;对合作社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放宽担保抵押条件,给予利率优惠,以政策杠杆引导发展合作社。三是选择树立大鹁留村勃翔农业合作社、胡白庄田业蔬菜协会等19个合作组织发展典型,并在全县群英会上对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群众座谈、制作电视节目等形式推广成功经验,激发群众的合作热情。四是成立了由县农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日常协调、督导。将合作组织建设列入对乡镇农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强各级干部抓好合作组织建设的责任感,促进合作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青县推进“连横”式产业化的启示

1.专业合作组织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目前土地占有条件下,只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走合作化的路子,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青县在抓好龙头企业建设这种“以大带小”的“合纵”式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同时,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联小成大”,发展“连横”式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找到了一条促进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分工分业,提高农民市场谈判地位,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遵循规律,灵活创办,做到“民办”而不“官办”。历史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民办性、合作性是农合组织最基本的特征,发展农合组织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切实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绝不能搞强行“捏合”“拉郎配”。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践中,青县放手发动群众,不拘一格搞创建,探索出了能人领办、基地创办、部门协办、“两委”帮办等农合组织创建形式,为合作社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3.政府要在合作社发展中有所作为。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政府不能包办代替,但这并不等于政府就可以消极对待、无所作为。农业走向合作是个大方向,但这一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青县县委、政府通过出台扶持政策、树立典型示范、加强领导协调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农合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

4.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青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践证明,发展农合组织不仅可以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还可使农民在互助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道德意识、民主意识,积累好经验、养成好习惯,对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起到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无论是从实践还是从长远看,合作化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二、青县环境保护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及建议

(一)我县农村环境现状

在调查中感受到了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环保、农业、畜牧、水利、建设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促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以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农业为理念,树立了一批很好的样板。

1.创建生态文明村,已成为农村环保工作的亮点。各地按照“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许多村庄经过综合治理,硬化了村庄主干道;村落周围建立绿化带;修建垃圾收集设施及排污水沟;清洁能源被广泛推广;家庭禽畜养殖实行圈养,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已开始得到治理。许多地方采取科学划定禁养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通过积极建设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重点流域、区域的造纸企业、食品酿造企业、制革企业、化工工业进行了深度治理和结构调整。面源污染防治得到重视。重点开展了农村化肥、农药

使用情况调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农村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有机肥料加工厂,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高效有机复合肥。

4.农村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推广。近年来,各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破解了沼气建设的资金瓶颈。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村村通、植树造林、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从根本上解决秸杆对农村带来的污染,为秸杆的综合利用找到出路,各地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严禁焚烧秸秆,并建立监督检查责任落实追究制。

5.培育壮大绿色资源,走生态林业产业化之路。通过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林粮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

总体上说,由于各地政府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正逐步加大,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农村环境状况仍然较差。当前,随着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总体恶化。

(二)我县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各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资金普遍短缺,农业、农村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已成为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1.饮用水不安全仍然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欠缺、污染治理设施简陋的现状,造成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

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尚未得到控制

近年来各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对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相对滞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3.化肥、农药、污灌和污泥农用对环境潜在影响大

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各市不少地方过量使用化肥、不当施用农药以及不科学的污水灌溉等问题依然严重。城市污水处理的污泥农用也逐渐成为新情况、新问题。

4.秸秆对水体和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我县是农业大县,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除部分作为饲料、工业原料、直接还田利用外,其余的堆放于田间地头、道路及河道两侧,造成河道堵塞及水体污染;有些在田间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5.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问题应引起重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农民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是居住面积的不断增加;其次是新居多沿公路建设;第三是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第四是化肥的大量施用。规模较大村庄和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6.乡镇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影响大

7.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8.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

(三)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村没有真正落实。加上部分领导存在重经济轻环保思想,为保一方经济利益,对出现的问题遮遮掩掩,欺下瞒上。

2.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在城市和工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农村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而且有限的资金分散于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

3.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受体制影响,县级以下政府没有设置环保专门机构,乡镇、村级没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造成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监管不力。

4.技术欠缺。农村污染治理目前只有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技术较为成熟,推广工作也很有成效。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然技术项目很多,实验、试点工作也都做了不少,但适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的节能减排实用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

5.法制建设滞后。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去推进,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2.环保工作的主战场要向农村延伸。建立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3.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把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二是加快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

4.切实加强县级环保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环保工作监管体制机制,尤其是乡、村的环保监管机构建设。力争建设一支责任划分明确、权力相对集中、协调运转高效的农村环保监管队伍。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省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

5.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 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呈现不同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一要作好规划,统筹安排。二要加快农村节能减排实用新技术的研发推广; 三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生态村镇对农村环境建设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四要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工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

通过此次的调查,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协调能力,并且学会了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同时我也将我走访农户所得到的意见和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反馈给村委会,我希望对提高当地农村环境以及农业现代化可以有一定的帮助。农业的发展关乎全社会的进步,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所以解决好农民、农业问题至关重要。希望全社会,尤其是作为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更应该尽可能为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

姓 名: 李佳丽

学 号:110490101

年级专业:水务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