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社会调查报告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农村的调研

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姓名:姜汉 赵增帅 张瑛浩 专业班级: 技术八

思政部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村的调研

调研时间 20xx年暑假

调研地点 河北省晋州市附近农村

调研方式 对自己所在村及周边村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

和统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农村普遍存在劳动力缺乏,青状年等主要劳动力人员外出打工,留守家园靠“99、38、61”人员,既老人、妇女、儿童。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留守老人即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农村老人 渴望 外出务工 经济发展

正文

【一】概念介绍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xx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留守儿童2200万。可是,在我所在的村子里,随迁子女却几乎没有,父母根本没有能力吧孩子接到外面去,更何况家里还有老人。

“农村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农村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

题。为此,我对我村及周边村落的农村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及情况作了一个人调查,主要涉及三个大村落,实地访问五十多户人家,并向我镇镇府,村公所,有关人士访问。一下是各村的访问结果。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情况存在的问题

(一) 对新寨村的访问调查

新寨村属于漕涧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漕涧镇街区,交通比较方便。据20xx年统计,有367户人口,据村支书介绍,本村外出打工人数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25%,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约占该村总人口的4%左右,即差不多有15个家庭属于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范畴,这个数目不算大,但也不小。

我实地走访了十多户人家,包括农村家庭和家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在农村家庭里,一般小声比较少,老人小孩都比较沉默,不像一般家庭那样,即使穷苦,但那些小孩都比较大胆,都比较活跃。我的观察到,一般属于农村家庭的家境都比较困难,据我同学的介绍,其实那些外出务工的青年其能力是很强的,在外务工的工资可能不低,但是,外出消费大,既要自己生活,又要给家里寄钱,但其工作又不稳定,经常需要漂泊,致使他们旺季里寄的钱就比较少,老人和小孩的生活状况还是不是很好。

而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其子女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

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很多留守儿童家家还是比较活跃的,但除了家门,他们就不敢说话,在他们心里,他们没有父母,收到其他孩子欺负了也不敢说。俗话说,孙子孙女才是父母真正的孩子,爷爷奶奶带孩子时,很容易出现过分宠溺孩子,或者难以与他们沟通的情况,对孩子的成长不是很好。他们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但却对孙子孙女过分溺爱,舍不得骂孩子,教育孩子。他们一方面是因为爱孩子,一方面是因为怕自己教育孙子孙女儿媳妇会有意见。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老人们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会来陪他们,陪孩子。访问中当问到这个问题时,好多老人都有点眼含泪花的感觉,而孩子们却是满脸的期待。有位老人说,当孩子半夜生病了,他们连夜把孩子送到医院,孩子不停哭,他们心疼啊,如果孩子的父母在家,也许他就不会生病了。他们说一年到头,他们最期盼的就是过年,过年了,全家就能团圆了,但有些年份外出务工人员还是不能回家过年,具体原因他们不愿说,也许,他们的子女也没有跟他们说,但这,大家都心知肚明,春节不回家,为的也许不是那几块挣不完的钱,而是没钱回家啊。

(二) 对仁山村的访问调查

仁山村是漕涧镇七个村民委员会之一,据20xx年统计,有1284户人家,4964人,本村外出打工人数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30%,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约占该村总人口的5%左右,即差不多有64个家庭属于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范畴,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500人。我着重

对我村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我村丹梯村是仁山村的一个大自然村,约有500多户人家。

在我村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如果某家里有事,结婚啊,办丧事啊,有力气的青壮年特别少,去做客的一般都是一个老人带一个小孩或是一个老人带着两三个小孩。当问及你爸爸妈妈去哪了?他们就会怯生生的跟你说,他们挣钱去了,他们当中有好多人都记不得父母张什么样子。我家族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和一个农村老人,但他们算是个典型的农村家庭。堂哥堂嫂外出打工了,一个在昆明一个在重庆,夫妻不能团聚,见不到子女的面,他们大概两年回一次家,我村其他的农村家庭也是这个状况。一年回一次家,孩子都认不出他们了,都不敢叫他们爸爸妈妈,当孩子与爸爸妈妈稍微熟一点的时候,他们又要外出了。我侄子在家里是小霸王,因为他爸爸妈妈不在家,大家都觉得他可怜,需要关心和爱护,所有人都不会骂他,即使他做错了什么事,大人们都不会说什么,久而久之,他变得非常娇贵。当大家发现这个问题时,已经很难教育了,我大爹舍不得说他,他不记得我们对他的关心,跟他讲道理,他说我们不跟他亲。小孩子的教育成了大问题,他差不多已经成了一个问题儿童了。

我村好多孩子都记不得父母长什么样,有些亲戚逗他们玩,指着电视里跳舞的演员,对他们说,那是他的妈妈,他还真信了,自豪的对伙伴们讲,他妈妈上电视了,这是何等的心酸啊。刚刚也说了,我得侄子在家特别调皮,可到了了学校总被人欺负,在外遇到同学就叫哥哥,姐姐。

我还对一个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该班有十九个学生,据其班主任说,他们班有八个留守儿童,一开始我震惊的是这个班怎么只有十九个学生,而更让我震惊的是竟然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个老师跟我说,他们会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很多时候都会特别照顾这些留守儿童,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可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的心理吗?他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小孩子需要的不紧是爱,更多的是模范,有个人给他勇气,让他有男孩子的气魄。孩子需要的是亲情,而不是对父母的害怕与敬重。

农村老人现象更是值得关注,父母养大孩子不容易,而孩子长大了,自己会飞了,就走了,留下父母孤零零的。我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有1500人左右,也就意味着有100多户人家是农村老人,有些父母还比较年轻的,他们说他们非常支持孩子在外打工,这样他的见识会广一点,以后的生活也不会向他们一样。但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回来,孩子在外,父母每天都在担心。有些孩子在外的发展不是很好,他们的父母说宁愿孩子回来种地也不想让孩子在外那样吃苦,还要看人脸色,现在的农民工还是受人歧视的。我走访了十多户农村老人家庭,每户的老人都渴望与孩子见面,有五户老人说,他们的孩子比打算回村里了,以后就打算在外结婚,但户口又是一个问题,有六户老人所,他们的孩子会回家的,到了结婚年龄就会回来结婚,但是结了婚还是有我外出打工个的意向。这样反复,有事一批新的留守儿童诞生了。他们说虽然他们很孤独,但还好,在农村,每户都会有一两个孩子,不管怎么样也有个孩子陪在身边,而且,农村人情味儿比较重,

大家还可以串门。

(三)对大坪村的访问调查

大坪村也是漕涧镇七个村民委员会之一,有846户人家,本村外出打工人数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25%,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约占该村总人口的5%左右,这个村的情况跟上两个村的差不多,但此存属于高寒山区,人口较少,田地较多。但这的留守儿童更可怜,他们上学要走很远的路,一般要走一个小时,这也是少的,有更远的,要走两个小时左右,但这对于六七岁的小孩是何等的残忍,许多大人都走不动。老人们的生活也是很苦,上一次街,买一些生活用品对他们来说相当困难,而且,他们很多都还带着一个孩子。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农村状况,没有劳力。

当问及为什么外出打工时,他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应为家里比较穷,为了改善状况。村里,镇里的活太少了,而且要的都是旺劳力(也就是各地最能干活的),手脚最麻利的。所以他们外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总结对比

根据访问调查及出现的问题的分析,留守儿童和农村老人的心理思想都是差不多的,他们都是那么的渴望团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有些小孩子出现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问题,农村老人的压力特别大,他们肩负着生活和教育孙子孙女的压力,但这些本应该不是他们操心的事了。而这几个村的情况还有些不同,外出务工人员及农村家庭数量相差还是比较大的。为此,我对这几个村出现差异情况进行了一点

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不均衡

新寨村是在这几个村中经济是最好的,仁山村次之,大坪村最差。就我们镇的这个情况,我对其他的村也进行了电话联系调查,呈现的状况都是,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外出务工的人较少,进而农村家庭就比较少。而经济最不发达的地方,外出务工的也比较少,农村家庭也少。相反,经济在镇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村落中外出务工的人较多,农村家庭相对就多。可见,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农村村的一个重要原因。

(2)交通便利情况

新寨村位于漕涧镇街区,交通比较方便。仁山村位于坝区,交通不是很方便,但也不是在边缘地方,而大坪村是高寒山区,交通十分不便利。但那里的人更淳朴,致使留守儿童和农村老人较少。完善了交通,有些地区的孩子就不用为了上学走那么多的路程,这是对儿童最大的关心。

(3)个人观念的不同

由于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同及受周围人的影响,即使在同一个地区,每个人的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相差是很大的,但也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个村出去了一个人,他在外面发展得不错,回家把同村的朋友亲人带出去。大家看到他们外出挣钱也就想出去看一看,闯一闯。

【四】解决办法

(1)社会各界加大对农村家庭的关注度

农村家庭需要社会各方面人士的关心,他们其实属于弱势群体,外出务工的人也是弱势群体,他们全家人都需要我们的关心。

(2)发展乡镇企业

城乡发展差距太大,农村各类工作比较少,乡镇企业寥寥无几,农民在家无事可干,现在的农村天地都很少,家境贫寒,基本上没有收入,只能外出打工。要解决农村村问题就得治根,把经济搞上去。在给农村家庭关心关注的同时,增加农村工作岗位。

(3)缩小贫困差距

贫困差距太大致使很多当地的村民外出打拼好维持家里的生活,但是这并没有给家里的孩子良好的教育和老人精神上的抚慰。为此我们应该加大扶贫力度,让在外打工的村民在家乡也能谋求到好的职位,这样也能给孩子和老人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留守儿童和农村老人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第二篇:20xx年暑期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王思源

河南理工大学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问题调查及分析

20xx年暑期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王思源

学 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力学2011-2班

姓 名:王 思 源

学 号:311107090219

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问题调查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2011-2班 王思源

调研时间:20xx年8月21日至20xx年9月9日

调研地点:河南理工大学

调查方式:1.抽样调查 2.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问卷的调查,在了解大学生精彩的大学生活的同时,深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对待兼职的看法以及对待以后就业问题的看法和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对于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对“关于大学生兼职看法的问卷调查”通过提出的问题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指导教师:原魁社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勤工俭学日益普及,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我们更愿意利用勤工俭学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以致用,从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 勤工俭学可以说已经是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了,在校园内随机一调查就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会告诉你他们参加过勤工俭学,而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却成了现在社会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大学校园里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今大学生从事勤工俭学的现状,我就这个话题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 勤工俭学 社会

正文

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优点是显而易见,在这个经济悬殊很大的环境中,勤工俭学可以缓解部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丰富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办事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等等。但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如岗位问题,中介机构问题,还有交通、学业、安全等各方面问题。勤工俭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因人、因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任何事我们都不能以偏概全。

由于勤工俭学近年来持续升温,但每个人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方式、意义、看法等等不同。我个人觉得,勤工俭学是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将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及时而又满意地就业或更好地创新创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处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被包围在校园的围墙里,告别了过去的死读书状态。勤工俭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是大学生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的良好途径,同时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也为以后他步入社会积累了许多经验。正确理解勤工助学。“勤工”是在所从事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助学”是“勤工”的直接目地,通过“勤工”所得劳动报酬帮助完成学业,二者相互作用,不能过分强调一方,否则不能达到勤工俭学的目的。

一、调查情况概述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表一:大学生对于工作地点的选择

20xx年暑期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王思源

表二:勤工俭学时间

20xx年暑期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王思源

表三:勤工俭学工种及被选择率

20xx年暑期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王思源

二、对调查情况的分析

(一)经验总结

1、勤工俭学已被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接受并赞同。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还有9%的大学生持反对或无所谓的态度,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已接受并赞同勤工俭学,愿意加入勤工俭学的队伍。这一方面表明勤工俭学的观念正逐步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心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想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观念和一种可贵的责任意识在不断增强。

2、当代大学生接触到勤工俭学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接触到勤工俭学的途径多种多样:有通过老师、同学、朋友介绍或是自己找的,也有利用相关部门(如中介机构,学校学工处或勤工俭学服务中心),看在校内贴出的各类招聘广告,还有上网查找等等。

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常常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在学校宣传栏内的各类有关勤工俭学的招聘广告往往在刚粘贴出去后不久,就被学生撕掉了,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十分关注有关勤工俭学的信息,勤工俭学的愿望非常强烈和迫切。

3、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已不再单一。

在勤工俭学目的方面,当代大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勤工俭学来补贴学杂费,生活费,解决经济问题,减轻家庭负担,他们更多的是想抓住勤工俭学的机会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迎接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准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都找到了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把所学与所用结合起来。比如,师范专业的就去当家教;学旅游管理的就有做导游的;学网络系统管理的就有做网管的等等,这既应用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让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工作经验,一举两得。

当代大学生有的想通过勤工俭学帮助自己学会自强、自力,培养吃苦耐劳和实干的精神;有的想培养自己待人接物和处世能力;还有的只是想亲身体验感受一下,尝试多样的人生,增加一些社会阅历。可以说,勤工俭学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的实际需要。

4、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愿意选择校外的工作。

在调查采访中不少大学生表示,虽然校内的岗位较安全,较固定,也较有保障且收入稳定,但校外的工作更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更有挑战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也更能锻炼人。

5、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

不少大学生表示,寒暑假没有了课业的负担,时间也较长,有更多可供自己自由掌握和灵活支配的时间,因此他们也更愿意在寒暑假勤工俭学。

6、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侧重知识性或能力性工作,其中家教成为首选。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岗位问题

虽然广大大学生有勤工俭学的意愿,可还有部分同学未能参加或亲身体验过勤工俭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工作难找,工作机会少或没有合适的岗位;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课业负担重,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仍是第一位的;还有的大学生说社会复杂,担心上当受骗。但工作难找,工作机会少或没有合适的岗位已成为那些有勤工俭学意愿可未能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的主要障碍。

2.收入问题

其实,许多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对收入并不十分看重,他们中许多看重的是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那份令人难忘的经历和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他们认为,赚钱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能够学到知识,积累社会经验,因此不必太在乎眼前的利益。

当代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首要目的并非为了赚钱,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实践,为了锻炼自身能力,对于那些贫困大学生来说,虽然可以用勤工俭学所得的收入补贴生活费等,但仍不应把获得收入作为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学校不主张学生在勤工俭学中过多地参加一些盈利性、商业性的活动。

3.学业问题

有些同学在勤工俭学过后感到身体疲惫,没有精力再去学习;也有些同学因为勤工俭学而占用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有些同学认为勤工俭学之后反而精神面貌更好,更有利于学习、生活的正常运转。关于勤工俭学对学业的影响,全靠每个大学生去自己把握。

三、对策或建议

(一)、端正勤工俭学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工种。

勤工俭学首先要端正目的,那种把赚钱作为勤工俭学首要目的的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作怪。当代大学生生存意识明显增强,适当地追求合理的经济利益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功利化的心态过于严重便会扭曲大学生的人格,腐蚀大学生的心灵,影响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不把赚钱作为首要目的,也有助于我们在勤工俭学中坦然地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应选择合适的、真正能锻炼自己的工种。勤工俭学还是要尽可能找与专业相近或自己有兴趣的工种,这样才能缩短自己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努力进取,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坚持适度原则,正确处理好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

其实,做到勤工俭学与学习两不误是完全可以的,关键在于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安排、协调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当代大学生还是应以学业为主,为勤工俭学而荒废了学业就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

(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常常上当受骗,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分辨,建立起自我防备的心理体系,防止上当受骗。要选择那些信用度比较高的中介机构,主要看它有无营业执照,是否在工商部门注册等。

根据劳动部有关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依据此项规定,学生勤工俭学,要不要签订劳动合同是由双方自愿协商的,可以签订,也可以不签订。但从保护学生的利益来说,学生勤工俭学,应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简单的劳动合同,就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内容等问题达成协议,那么就能较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成立更多的专供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实践机构或场所。这样做一方面能提供更多的岗位,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利益不轻易受到损害。机构有了保障,有助于勤工俭学市场更加规范,使其朝着健康,安全的轨道发展,让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放心。

小结

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尽管目前大学生勤工俭学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势必能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使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收获人生,成就自我,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李炳亮;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S1期

附件:

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调查问卷

1. 你是大学几年级的学生?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2. 你大学期间是否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选“无”直接跳至第6题)

□有 □无

3. 你在勤工俭学中做过哪些类型的工作?

□家教 □促销 □校园代理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其他

4. 你所做的工作是长期还是短期?

□长期 □短期

5. 你所得到的日薪报酬大约是多少?

□10元以下 □10元-20元 □20元-30元

□30元-40元 □40元以上

6. 你认为勤工助学的目的有哪些?(可多选)

□增加生活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提升自身能力(如交际、工作等)为今后步入社会增加经验 □打发课余时间,是生活更充实

□其他:

7. 你认为大学期间是否有必要参加勤工俭学?

□有必要 □没有必要 □无所谓

8. 您认为勤工俭学对你有什么促进作用?

9. 你认为日薪报酬应该是多少?10. 你最希望从事哪种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