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研究报告

研究日期:4月26日--4月28日

研究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研究问题:

小学生是如何解决以下问题的:

问题1:

某校三年级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果5人一组,余下4人;4人一组,余下3人;3人一组,余下2人。试问:三年级至少有多少学生参加了这个游戏?

问题2:

装某品牌的月饼盒子有两种,大盒子能装7块,小盒子能装4块,要把41块月饼装满盒子,问需要大、小盒子各多少个?

问题3:

304班用100元钱买了甲、乙、丙三种文具共100件。甲种文具每件10元,乙种文具每件3元,丙种文具每件0.5元。问三种文具各买了多少件?

正文

这三道题目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做。会做的也只有一种方法,有过程的也不多。相对来说,这三道题中的第二题的数字较少,较简单,不过三道题都要凑数。

第一题由前两个条件,根据4与5的乘法口诀表,比较容易得出参加了这个游戏学生人数的个位数是9,其它位数有点烦;第二道题,比较容易凑,每个大盒子不能方超过5个的月饼;第三道题,用字母来表未知数,列方程来算比较容易,其中甲乙文具分别为a件、b件,丙为(100-a-b)件。

不会做或者做错的学生,没有看清题目、没有深入做题、做题没有技巧性、不够耐心或者没有验算等等。学生不会运用小窍门解决问题、没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或规律。 我国小学数学应当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当重视解决问题的作业与价值。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解决问题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者:曹贺 发布时间: 2011-1-14 22:58:52

应用题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应用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开发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题当中,已知条件给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正叙,有的是反叙,有的已知条件要经过运算和判断才能够得到,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其思维的目的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以及解题所必需的思维基本能力与解题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

因此,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把注意力放在应用题的问题上,提醒学生从问题下手,开始思考。逆向思维在解答应用题中也是很重要的。

同时,要求学生克服不耐心思考的心理现象。学生在经历了大量的四则运算和严格的口算训练后,形成了急于计算而不耐心思考的心理现象。因此,在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反复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算式中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注意数形结合,借助直观图理解应用题。有些数学应用题所给的条件往往不能直接为解题服务,而能够直接为解题服务的一些有效因素却隐蔽在题目所蕴含的图形的几何性质中,此时,若能以数思形,借助图形直观分析,就可以迅速获得隐含条件,使问题能够形象、简明的解决。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要重视“两个转化能力”的培养,即把应用题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的能力。

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有以下几招:

1.仔细审题理解题意。解答好应用题第一关键就是审题。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阅读题目,做到眼、口、心一致,边读边思考。读完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说出来。通过有声活动,使小学生对应用题的题目结构达到正确的、完整的理解。其次,要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题意,利用实物、教具、图解、多媒体课件等使学生获得关于实际事物的感觉、表象和概念。在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启发性问答过程,掌握数量关系。

2.选择合适的算法。根据解题思路列式解答,就是用抽象的符号将解题思路转化为算式,再解答出来。当学生不能独立地分析题目和选择算法的时候,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解题方法和途径,应该向学生指出,找出数量关系与选择算法的内在联系才是最重要的。

3.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要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就要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当学生完成一道应用题后,想一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整的意识非常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