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全镇)

归朝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道农业产业发展调研工作,立即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农、林、牧、水等涉农单位负责人深入农村,就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归朝镇位于富宁县东南部,距县城37公里,辖15个村委会341个村小组8608户41314人,国道323线和罗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两广的交通要道。全镇国土面积5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358亩,其中田13384亩,地17974亩,居住着壮、汉、瑶三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归朝境内水热资源丰富,属亚热带低纬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53米,平均气温21℃,年日照1919小时,年均降雨量1020毫米,四季基本无霜冻,昼夜温差小,罗富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属低热河谷坝区,有近5000亩水田,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较好,是我镇粮食主产区,群众主要依靠种植粮食、发展养猪养牛和外出打工增加收入。20xx年末人均纯收入1162元,人均有粮332公斤。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方面。20xx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227亩,经济作物11213亩,同比增加609亩和203亩 ;粮经比例为4:1,是归朝镇的粮食主产区和冬季农业开发主战场,全年粮食产量13360616 公斤。在冬季农业开发方面,进一 - 1 -

步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种植方式逐步由种植水稻的单熟制向水稻、蔬菜、瓜果等复种方式转变。全镇机耕面积5600亩,机耙面积3000亩;冬季农业开发完成面积10621亩,实现产值972.2万元,冬早蔬菜2830亩,产量367.9吨,产值404.7万元,冬早马铃薯4256亩,冬早草莓80亩,冬早西瓜370亩,为农民增加收入299.4万元;累计完成葡萄种植106余亩,年产鲜食葡萄106吨,产值63.6万元。

(二)畜牧业方面。近年来,我镇畜牧业主要以发展商品牛、商品猪养殖为主,通过建立养殖示范村和扶持养殖大户带动群众发展,抓住建设新农村的历史机遇,重点在大通道沿线村寨规划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统一组织实施厩舍改造,畜牧兽医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政府出台激励措施,奖励养殖大户,鼓励专业户,提高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发展畜牧业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宽松环境。我镇那贯、小河口两个养猪示范村成效明显,共带动发展养殖专业村8个(那旦、玉响、平昏、大田坝、那贯、小河口、郎坤、板桑),培养专业户150户。有冻改点7个,引进长白、杜洛克、大约克和约克等优良品种公猪,积极推广猪人工受精技术,目前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以村小组为单位),仅去年推广猪人工受精2700多窝,每窝成活仔猪8头,2700多窝良种仔猪总成活21600多头,直接为群众增加经济收入30多万元。引进西门塔尔、短角、安格斯、摩拉、尼里、利木赞、盖普威等优良品种牛,目前达到牛良种覆盖率达98.3%(以村小组为单位),仅去年推广牛冻精改良1000 - 2 -

多窝,当年产生良种肉牛709头,直接为群众增加经济收入196.75万元。全镇生猪存栏38548头,出栏20510头,出栏率35%,牛存栏18810头,出栏5520头,出栏率23%。目前,养猪专业户年出栏高达30头以上,养牛专业户出栏高达7头以上,那贯村陆孟兰、小河口村韦成江等逐步成为农村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带头人。

(三)林业方面。全镇有林地面积49.7955万亩,荒山 4.0365万亩,其中集体林地48.5355万亩,国有林地0.219万亩,森林覆盖率47.8 %。有林地11.29万亩主要商品林以松树和杉树为主,经济林以荔枝、龙眼、芒果、柑桔、李子为主,其它零星分布薪炭林和水源林。据统计,杉木和松木林112890亩、封育林76701亩、薪炭林114192亩、李子基地186亩、芒果7.5亩、龙眼和荔枝1222.5亩、柑桔共466.5亩、金光集团桉树基地23115.45亩、水源林5099.1亩、茶叶基地393亩。全镇共规划实施退耕还林项目9000亩,主要以种植榕树、扁桃为主。此项目的实施,给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教会了他们一门种植技术,即绿化了山头地块,又减少了水土流失带来的各种灾害,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

近几年来免收林业特产税后,农民销售木材收入年均总收入有所增加,培育出一批林业经济大户,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目前,我镇杉木产品都主要以粗加工成锯材(方料)或板材(木板)外调,大部分销往广西南宁、昆明等地;松木是直接原木销售,外调到广西、广东等地,少量加工成 - 3 -

板材(松木板),销售到本地的一些建筑工地用作建筑材料。每年可实现收入273万元多元。

(四)农田水利方面。我镇共有耕地面积31358亩,其中田13384亩,地17974亩,已建三面光沟渠16条83公里,其中高产稳产农田占56%,一般水田占81%,雷响田占19 %,有灌溉面积100亩以上的三面光沟渠16条,田间机耕路11条,有15米以上跨河桥梁4座,村村通路率78.3 %。普厅河沿岸农田梯次明显,水位落差突出,引水灌溉难度大,农田水利化程度低,交通不便,发展热区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目前,坝区群众主要发展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发展零星单一,形不成规模。

(五)其他方面。劳务输出继续加强,全年外出务工2330人,实现收入1165万元。电站建设顺利进展,登冒电站投资170万元,装机容量840千瓦,于20xx年中旬竣工投产发电,年发电量400万度,销售收入60余万元,实现利税

5.4万元;那娥电站投资1000万元,装机容量1890千瓦,现已完成大坝建设,计划20xx年底竣工投产发电,年发电量1000万度,销售收入150余万元,实现利税13.5万元;洞平电站投资1.25亿元,装机容量3万千瓦,实现投资1500多万元,主要完成工程总体设计、“三通一平”、隧道开挖、设备定购等,计划20xx年底竣工投产发电,年销售电量2.07亿度,销售收入3110万元,实现利税200万元;

二、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

一是路况较差,交通不便。通道沿线54个村小组除18 - 4 -

个村小组靠323国道线和罗富高速公路外,多数村寨距离高速公路、国道或集镇较远,半数村寨距离集镇超过20公里,设计不科学,道路窄,弯道多,坡度大,多数乡村公路路面不到5米,部分路段坡度超过30度,急需立项建设横跨普厅河的5座待建桥梁缺乏资金和物资投入,农民依靠独木桥和秋千桥等简易桥过河,两岸群众出行难,农产品外运难,农用物资运输难。

二是青壮年外出打工多,农村劳动力不足。近年来,由于受打工潮影响,农村青壮年特别是大中专和中学毕业生外出打工较多,在家参与生产劳动的较少,家中仅留下父母、老人和小孩,让弱势群体更弱,劳力严重不足。全镇15个村委会341个村小组8390户41360人,常年在家务农18858 人,常年外出打工5859人,公路沿线5个村委会3007户14135人中,常年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只有6671人,常年外出打工有2015人。

三是农田水利设施滞后,满足不了农业生产需要。由于项目较少,群众困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跟不上,灌溉用水严重不足,部分水田变旱田,加之罗富高速公路建设影响,普厅河坝区缺乏灌溉沟渠、机耕路、田间排灌和防洪河堤等配套设施,抗旱防洪功能不齐备,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加之高速公路征用田地面积大,损毁沟渠多,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农业生产。罗富高速公路过境22.78公里,占用征地1893.9亩,失地农民47户231人,被淹埋损毁沟渠26条直接影响灌溉面积2414.45亩,已修复13条,尚有13条沟渠未 - 5 -

完全修复。

四是科技培训方式单一,群众接受能力低。科技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培训为主,以会代训和理论培训多,田间指导和操作技术培训少,组织群众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机会少,培训方式单一。加之乡镇农科人员不足,年龄偏老,知识缺乏,观念陈旧,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接受能力不强,技术人员跟踪指导的力度不够等因素。农民没有养成学科技、用科技的习惯,管理技术跟不上,对新产品、新技术、新观念接受不了,发展模式依然是放任自流、粗放传统的小农经济。

五是农民商品观念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群众普遍缺乏学习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闭关自守,农民获取市场供求信息的渠道较少,对市场供应变化反应不灵敏,生产盲目性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不健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销售渠道不顺畅,缺乏懂经营,善管理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和农业专业协会少,现虽然成立了养猪协会和葡萄种植协会,但由于条件不足,运行效果不理想,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四、发展通道农业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扶持力度。健全和完善小河口养猪协会、孟村养牛协会、那腊葡萄协会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行业组织的运行机制,加大对协会的管理,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疏通销售渠道,搞活农产品流通。培养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和引进外地客商发展“订单”农业等形式,将市场供求变化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实现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 - 6 -

产销对接,降低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解决农产品的“卖难”的问题,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招商形式,吸引外商进入归朝投资办企业,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放宽农民贷款门槛,吸纳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农业,培育马铃薯加工、林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规划建设大田坝冬早马铃薯基地、那腊和小河口葡萄基地、孟村西瓜基地、归朝香蕉基地等,规模发展脱毒马铃薯2000亩,巨峰葡萄2000亩,早熟西瓜2000亩,香蕉2000亩,油茶2000亩;继续抓好良种猪和冻改牛的推广示范,培育10000头商品猪和3000头冻改牛养殖基地。

三是提高服务意识,强化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林、牧等涉农部门服务机制,加强农药、肥料、种子等的质量监督力度,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设立农业信息网,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设立科技信息专栏,利用街天宣传科学技术和提供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农业“110”和农业信息网的作用,采取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举办农函大班、组织村组干部到示范点考察学习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能力,引导农民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接受能力,消除农民对农业项目开发存在的思想 - 7 -

顾虑。做好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举办农业科技示范样板,以点带面促发展,形成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四是注重前期规划,储备发展项目。切实加大农田水利等前期规划工作力度,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争资金,以项目促发展,积极做好项目建设的规划、储备、申报工作,争取立项建设那麻大沟等14条28.1公里重点沟渠,努力改善普厅河沿线农业生产条件,计划投资284.2万元;加快通达工程建设,争取立项建设归朝到架街至广西那坡和归朝到旧寨至广西定业2条出境三级公路55公里,计划投资550万元;争取立项建设百油、架街、旧寨3个村级集贸市场,计划投资150万元;对高速公路或323国道沿线乡村公路和村村公路进行扩建改造,争取立项新建归朝大桥、那结大桥等5座桥梁,计划投资500万元;协调配合县级部门,帮助投资1.25亿元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的富宁光明资源开发公司,加快洞平电站建设进度,早日实现投产发电;争取金光集团在那腊村委会投资建设一个30至60万吨的林纸磨木浆厂。

- 8 -

 

第二篇:甘肃省麦积区马跑泉镇农业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农业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

学院:生化学院

班级:09科学教育一班 姓名:夏永太 学号:292040138

甘肃省麦积区马跑泉镇农业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农业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由于我家住址就在麦积区花牛镇附近,因此我特利用今年暑假期间的一周时间对马跑泉的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社会实践调查。以下我将着眼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马跑泉镇的基本情况、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农业产业化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等五方面内容。

一、马跑泉镇概况

(一)马跑泉镇自然状况

马跑泉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楚阳山北麓,距天水市约二十公里,马跑泉镇是以名泉马跑泉而得名。19xx年元月,马跑泉乡人民政府更名为马跑泉镇人民政府,建镇已有二十年;19xx年被省体改委列为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并且马跑泉镇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文化底蕴雄厚,商贸旅游交通发达;19xx年2月21日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马跑泉遗址,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龙槐寺内的古灯、广经、世面等文物保存完好,为国内所罕见。境内的

主要寺庙有渗金寺、柳林寺、经圣寺、蛟龙寺、龙槐寺、白衣庵、紫金庵,其外观大都殿宇辉煌,殿内彩塑精湛,气势雄伟,成为群众朝山集会,寄托宿愿的“圣地”。境内的水上公园(马跑泉公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风光秀美,是避暑胜地。

(二)马跑泉镇经济发展现状

马跑泉镇全镇27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57924人,农业人口为49046人,非农业人口8878人。总面积97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土地面积114849亩,耕地面积59313亩,粮食作物面积48881亩,经济作物面积4416亩,经济果园面积22512亩。

20xx年粮食总产量12148.35吨,农业增加值3154.63万元,农民所得总额7959.9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6018万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20xx年粮食总产量13908.6吨,农民所得税总额13790.11万元,人均纯收入2800元,全镇党总支数4个,党支部数30个,党员1205名。

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有个体工商户500多户,私营经济35户;全镇有410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6154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0555万元。

(三)马跑泉镇科教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现状

全镇32所学校,其中附中4所,直属学校1所,私立中学2所,教职工人数达516人,初高中学生达3092人,幼儿园12所。

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建立了村级医疗机构32所,个体从一工作者有92人,卫生技术人员150,镇卫生院技术人员65人,病床42

张,解决了居民的就医需求。

广播、电视普及率达92%,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境。

二、跑泉镇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一)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拓宽改造了镇区主街道1500余米,安装街区路灯85盏,配套改造了镇区排洪、排水设施,建成了占地20亩官泉广场1处,并进行了美化、亮化处理。20xx年马跑泉镇共完成农村道路建设290公里,其中铺沙道路67公里。

二是农村能源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阎家庄、李家坪等8村实施沼气建设320余眼,并配套卫生改厕项目220余户,在杨湾、大穆湾等5村落实太阳灶180座。

三是对镇村面貌采取了一些改造措施。在各村深入开展一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和改路、改水、改厨、改圈、改厕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五改”活动,重点解决了村庄道路、排水设施建设、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采用安排专人管理,修建垃圾池4处,建立了垃圾定期清运制度。

以上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措施的实施使各村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使马跑泉镇镇区面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也使村民的生活环境水平得以提高,为马跑泉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示范村建设取得成就

在麦积区区委、区政府实施的新农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带动”

工程中,马跑泉镇团庄、什字坪、李家湾三村被确定为市列新农村示范村。

(1)团庄对全村116条大小巷道硬化的同时,修排洪渠6415米,栽植行道树1600余株,建立垃圾点3处。通过招商引资,由甘肃众和置业有限公司垫资启动建设金团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工程,彻底解决了存在多年的“烂尾楼”问题。

(2)什字坪村自筹资金100万元,对村内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共硬化道路4795.4米,总面积约11456平方米,砌排水渠2070米。使什字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解决了阴雨天道路积水、泥泞不堪、交通受阻的问题。

(3)李家湾对村内三条主干道进行了拓宽整修,共计长1.2公里,宽7米,巷道硬化工作已全部完成。这些措施使李家湾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三)马跑泉镇主要完成的建设任务

(1)马跑泉镇按照天水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80亩的团庄村天水东部果品蔬菜批发市场一处,并且完成了马跑泉综合市场和羲皇农贸市场建设工程,共计建成面积约150余亩。这几项工程的完工为马跑泉镇蔬菜水果的顺利销售提供了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蔬菜水果滞销的可能,为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马跑泉镇完成了团庄村新农村住宅小区工程和供销社住宅小区工程,完成了团庄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任务,解决了大多数供销社

员工的住房问题。

(3)马跑泉镇配合桥南片区城改工作,完成了林水路区人才培训中心大楼建设与桥南建材批发市场建设工程。这两项工程的完工:一是为马跑泉镇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来源;二是促进了麦积区建材批发市场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形势。

(四)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完成土地征用工作

马跑泉镇为麦积区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建筑用地,这些征用项目的完成使麦积区在城市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以最近三年土地征用的贡献最为突出:

(1)20xx年马跑泉镇为武警支队、麦贾公路收费处、96363部队及省林校等单位征用土地250余亩。

(2)20xx年马跑泉镇为省林院、市二中、市美术协会等单位征地252亩甘泉物流园区732亩,181团14亩,麦积区看守所12亩。

(3)20xx年完成甘泉物流园区及马跑泉中心大道项目建设后续征地300余亩,拆迁7100平方米;完成麦贾公路沿线绿化及景观整治用地5.2亩完成森林武警征地30亩,完成68212部队征地22.3亩,完成泉湖路以东城市建设用地367.1亩。

(五)全面推进民生工作,优抚、双拥、五保、城市低保、医保等工作的发展

马跑泉镇依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xx年对1580户3678人的城市低保户、2084户6327人的农村低保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1064.36万元,对67户五保户发放供养金13.71万元,对965人发放困难救济金5.02万元,对106人发放优抚款27.89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困难村民的正常生活。

马跑泉镇农村合作医疗在20xx年参合率达到了96%,比2008增加了1.4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中全年参保人数达5208人,与20xx年相比增加了1397人。这一项工作的开展,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马跑泉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加快南山基地的建设管理力度,带动全镇产业基地建设

20xx年,马跑泉镇组织引导南山基地内农户积极实施放苗、铺膜、拉枝、除草等一系列果园管理措施,启动实施了南山基地吴家崖二级提灌工程,加强了南山基地稠泥河流域南坡新建优质果园6000余亩,完成补植补造320亩,并在龙槐等村整修农机路近50公里,使南山基地农机路网建设日趋完善。从而进一步壮大了基地内产业化发展规模,促进了基地内作物水平的整体提升。近几年来,马跑泉镇政府不断组织加强对村民的科技培训力度,积极邀请市区各级科技、果业部门对马跑泉镇的林果产业进行科技培训,努力提高村民发展果品生产、储藏、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为林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南山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大柳树、甸子、杨湾、阮山等村村民发展林果产业的热情高涨,共完成苹果建园5900余亩,使全镇山区各村人均果园面积达到2亩,为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

提出的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潘集寨、大沟等村加强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对部分品种进行了更新换代,使该区域形成了1500亩的全镇最大的葡萄产业基地;在巩固团庄、慕滩、吴家崖等村传统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马跑泉镇在该区域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2000余亩,并积极申报慕滩蒜薹无公害绿色产品国家认证,为村民创收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促使养殖业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马跑泉镇投资40余万元,在大沟村新建占地30余亩的标准化养殖小区一处,并将对一些散养户进行有效的结合,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促进了马跑泉镇养殖业的发展,使村民收入有所增加。

(二)努力发展和培育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马跑泉镇为使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使龙槐、新胜、大沟村等村果业协会、大沟村养殖协会、宇龙果品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日趋成熟,会员人数与受益群众不断扩大。

马跑泉镇镇政府协调帮助在团庄东部果蔬批发市场成立蔬菜运销协会,并在充分发挥协会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协调引进麦积区宇泰建筑公司与龙槐村68户村民合作,成立了麦积区宇龙果品专业合作社,使全镇的果品产业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专业经营的轨道。

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做强现代化农业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将会得到迅速提升,农产品质量也会得到提升,村民的收入也会有所增加。

(三)突出科技兴农,做优做精现代农业

马跑泉镇在2008-20xx年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向科技要利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不断加强农业科技的宣传培训力度,邀请市区果业、科技、农技等部门的专家在马跑泉镇南山基地各村,潘集寨、团庄、杨湾等村举办各种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5000多人次。马跑泉镇农技人员深入集镇、村组开展农技推广3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50余册,使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普遍得到提高,为做优做精现代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农田水利、退耕还林工作整体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2008-20xx年马跑泉镇在余家山、甸子、余刘、大穆湾等村共完成梯田建设1500亩,其中在余家山、阮家山、甸子3村集中办点,完成优质梯田示范点建设800余亩。

对南崖二级提灌进行了修整,在潘集寨村修整硬化灌溉水渠2000余米,在大沟、慕滩、黑王等村清理疏通排洪渠2100余米,在胡王村村门修建防汛坝一处。在傲子坡村实施了30万元的人饮工程,对大沟村人饮进行了全面改造并设计规划了三级提灌工程。

马跑泉镇镇政府组织对马跑泉镇9000余亩的退耕还林全面自查,落实补植补造870余亩,并在退耕还林管护上层层靠实责任,配

备专人专管,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工作成果。在南崖、石咀、红花咀等村完成退耕还林荒造350亩,在黑王、闫家庄、新胜等村完成行道树栽植5200余株,在慕滩水源地保护区启动了养殖大户搬迁工作,并在石咀什字坪启动砖瓦厂改制转产工作,从而保证了马跑泉镇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好转,为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经济发展及城市化建设步伐

马跑泉镇依托天水城市建设重心东移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城建项目争取工作力度,全镇在2008-20xx年共引进投资项目5个,在谈项目3个,落实招商引资资金3200多万元,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保证了马跑泉综合市场三期项目、什字坪大型仓储项目、黑王新农村住宅小区项目、团庄东部果蔬批发市场改建与扩建项目等一批全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促进马跑泉镇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马跑泉镇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进步的原因

(一)马跑泉镇政府正确的工作思路与作风

(1)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马跑泉镇深入开展“五个号”基层党组织建设,确定团庄、什字坪两村为区级“五个好”村党支部示范点,将新农村示范点与党建示范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树立典型,辐射带动,各支部党建工作有了显著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取得了提高,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2)开创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格局。马跑泉镇充分利用会议、板报、标语等各种宣传方式,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区委、区政

府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以及积极宣传十七大会议内容及会议精神,开创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氛围,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3)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马跑泉镇政府制定了“六要十不准”工作制度,细化了《效绩考核办法》,大力推进廉政建设,努力营造廉政建设的良好氛围,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工作完成时限,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确保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措施的实施与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村民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1)村民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认真学习政策方针,积极服从、配合政府的领导。

(2)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活动,较快地接受新的生产技术,使用更先进的生产工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农产品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使其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取得了更好的收入,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受惠。

(3)农业产业化能够取得成就,是与村民的辛勤劳动、谋求发展的热切希望息息相关的。

五、马跑泉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脆弱;

(2)经营者的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3)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小且不合理。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1)采取一系列的惠民措施,鼓励村民为农业产业化出力,提高村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从而使村民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基础脆弱的局面得到改善。

(2)针对经营者的经营水平较低,政府应做到:一是加强对经营者经营水平的提高,积极开展对经营者的知识培训;二是积极有效地选拔优秀人才,使其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马跑泉镇处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应努力提高村民的积极性,使其很好的配合政府工作,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范围、经营程度。马跑泉镇发展林果产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应注重于对林果产业的发展;此外马跑泉镇的养殖业发展较为缓慢,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养殖业的发展有所侧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