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关中中西部地区的丧葬风俗的调研报告

临沂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地理科学

201207020110 年 级: 姓 名:

2012级1班 李俊 专 业: 学 号:

关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之丧葬风俗的调研报告

从民国初期,人们就开始倡导移风易俗,简化丧事、喜事,提倡勤俭节约。步入新中国之后,我们更是摒弃了几千年来的土葬风俗,大力宣扬火化。古代帝王将相家族那种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建陵寝的习俗早已销声匿迹。我们的开国元勋中也只有许世友上将因情况特殊而土葬。其他元老更是以身作则,实行火葬、等新的仪式。大大简化了丧礼形式,节约了各种资源。然而就在这样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面前,稍显落后的关中西部的农村地区。丧礼事宜依然繁琐,讲究颇多。下面来让我们一一了解。

首先,人去世后要把自己队(即组)上的人请到家里来,商量该怎么办。当然先请的是一些较近的、比较有声望的人。聚集在一块,然后分配任务。(1)有车的人定会被派去请阴阳先生,这个先生可不得了,来回得车接车送,来家里后得好好的伺候、服侍,生怕伺候不到位。(2)去世者的亲属,一般是儿子、孙子、侄子之类,会被安排挨家挨户的请自己队上的人,到人家院子里不能进屋,因为穿着丧服。在院子里先称呼一下后给主家说“我家谁谁去世了,我给你磕头了”,不管接待的人抽不抽烟都得给人一根香烟,此举旨在让他们到时来家里帮忙。(3)这件事叫“砸灵堂”。人去世后要把遗体放在正房上位,遗体安方的方向要结合八卦图自西向东的转向和自家房子的南北朝向,决定把头朝向那边把脚朝向那边。放好后需要一大张纸悬挂起来把遗体隔开,日后亲朋来祭奠的话就在纸的前边上香烧纸。而那张大纸的制作便称作“砸灵堂”不能用胶水或者胶带把小块纸粘结在一起,而是得用榔头把小块纸砸粘在一起,当然用的是最粗糙的纸,把十几张近一平方米的小纸块砸粘成12平方米左右的纸块才算完工。小时候每逢听到叮叮咣咣的声音,估计就是谁家又有人去世了。 阴阳先生来后会根据亡人的生辰八字,计算到底哪天安葬最合适,以及选择坟址。如果之前没有准备棺材的话,阴阳先生也会计算估计哪天可以破木做棺材。为何说之前没准备呢,有的老人子女会在其生前做好棺材,我们俗称“割寿材”,以备不时之需。先生把下葬日、动土挖坟日、破木做棺材日,确定好之后,主家就要安排事情了。

下葬前一天就要过白事了。即就是宴请群朋。一般年老者去世,还要唱秦腔戏,吹唢呐,等一套丧礼乐器。而这一天所有的事都由一人主持操办,俗称其为“总管”他会安排宴席里人的吃喝问题,把亲朋好友招待好。今天一天的忙活都是乡亲们的无偿义务帮忙,在厨房帮忙烧火做饭的、宴席里接待客人、倒酒上菜的。井井有条。一般在醒目处还得贴一张“执事单”上边毛笔写明谁是总管,谁负责上菜,等都责任到个人。是无偿但也有些许强制,冥冥之中应该是礼数、乡规民约强制着人们义无反顾的去干吧。同时今天还得杀一头猪,以示祭奠。把猪杀了,头砍掉后在猪背上顺着脊梁拉一刀,使其裂开一道小逢。把猪身爬放在桌子上,由几个人抬着桌子,慢慢向灵堂走去,前边由两唢呐手边吹边开道,吹着悲伤地曲子,后边各位孝子弯着腰,右手拿“柳棍”(专为孝子准备的工具,在直径大约4厘米长约30厘米的柳枝上缠绕着白纸条)。平时祭奠上香时用,下葬后得一行摆在坟墓前方,摆之前得放在火堆里一顿好烧,防止其在坟前生根发芽。拿猪祭奠完后,那猪必然成了宴席上的美味。

在过白事的前一天晚上凌晨一点多,得把遗体从木板床上装殓到做好的棺材里去,再把棺材放到原来放木板床的地方,即就是灵堂纸后边。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sheng lian”。先往棺材里撒上草木灰,不用太厚,然后再往草木灰上平铺一层柏树枝,取松柏常青之意,也可防止老鼠之类。然后再往死者落腰和头的地方放上铜钱,在头上用7个铜钱摆一个北斗七星,在腰部用九个摆一个腰带,分别取头枕北斗、腰缠万贯之意。然后再一层层的铺上亲朋赠送的褥子,一般铺七层。尔后在场的每个人需口含一口白酒,或许是防止邪气吧。就开始把遗体往棺材里抬,这事一般由众孝子完成,把头放在枕头上,把脚放在脚架上,而且脚必须踩实了,取脚踏实地之意。然后把死者生前的衣物少许的放进棺材里一些,压实了。最后由大孝子往死者口中再放一枚银元之类的东西,用棉花蘸着白酒擦洗死者的五官后,大孝子得把擦洗过的白酒喝掉。一切完事后把棺材的天花板和盖子虚掩上,而不是盖实。只有等阴阳先生来后在棺材里放上一些“用物”后方能盖实盖棺定论。

在此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不管是寒冬腊月、冰冻三尺,还是三伏酷暑、燥热难耐,只要遗体没放在棺材里,孝子们就得24小时守在遗体的旁边,在朝头和脚的两边铺上厚厚的秸秆,孝子们轮流“值班”坐或者睡在那秸秆上,我们俗称“坐草铺”。时刻守在遗体的旁边。尽管逝者已逝,但活着的人依然坚挺着、了却着自己的心愿,久久不愿抛弃昨日还和他们一起生活着的亲人。坐草铺这个风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延续,直到今日依然不息。这不单单是个受苦的活,更是对华夏5000余年来孝文化的一种继承

过完白事第二天早上就要下葬了,这天晚上对所有亡人亲属来说又是个不眠之夜。日出之前要下葬了,明天所有的一切必须在今晚安排妥当,大部分亲属今晚也不想睡觉了,心想

着在最后陪一晚亡人及其家人吧。今晚一切就绪后还有个仪式,这个仪式类似于新式丧礼中的追悼会,只不过没那么隆重罢了。用我们的话说叫“男有户里,女有娘家”男的去世后今晚得把队上德高望重的人请到家里来,话说亡人生前的境况,说他的功劳,受的苦,对其一生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子女对亡人所尽到的孝道进行评价,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也算是对孝道文化的一种侧面的宣传吧。如果亡人是中共党员,则村上的党支部将在逝者家里进行这项活动。同理,女的去世后,要把娘舅家的人请来,对众孝子点评,娘舅家人“训话”时众孝子得跪下认真听取,不得还嘴。一般大多都是批评,或许农村人老后大多面临不能被好好孝敬的问题吧,娘舅家的人此时来就是兴师问罪的。(1)先说来往【逢年过节外甥们侄子们是否常去娘舅家看望】(2)再说奉养【平日里家人对亡人是否孝敬,让其生活无忧,安享晚年】(3)再说埋葬【埋葬时操办的怎么样,是否太寒酸】娘舅家人比较狠而且孝子们对亡人平日不好的,娘舅家人可能会动粗,以解心头之狠,但孝子们只能静跪听候训示。当然这一切盘问结束后需要总结一下,但这总结却是对逝者亲属的祝福,是为“埋葬父母、黄金入柜、人上千口、积粮万担、人口发旺、牛羊满圈;天有宝,风调雨顺:地有宝,五谷丰登:国有宝,忠臣良将:家有宝,孝子贤孙”。至此俗称为“说话”的仪式告一段落。

为何之前说要日出之前埋葬呢?因为我们这讲究埋人时不可把活着的人的影子压在坟墓里埋掉,为了避开这个忌讳,我们干脆选在日出前埋人。从家里把棺材抬出来的时间俗称“发丧时间”也是阴阳先生计算的时间。时辰一到,把棺材抬出来放在车上,整个过程众孝子都在哭送,当车一启动大孝子得马上把纸盆(平日亲朋烧纸祭奠时放草木灰的瓷盆)摔碎,越碎越好,一摔碎众孝子立马大哭了起来送亡人最后一程。到了墓地后男的则都动手在埋人之类的,女的则边烧纸钱边哭,再伴随着断断续续的唢呐声。你如果仔细的去聆听,会惊奇的发现她们竟然哭的是有腔调的,虽说没人专门的去谱曲,但估计也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音调吧,嘴里不停的念叨着对亡人的追思。这种边哭边诉说的音律似乎都成一种特殊的文化风俗了。

这简单而复杂的丧葬事宜,蕴含着我们关中西部农村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殊的风俗习惯。谨以此报告记录所见闻。

 

第二篇:陕西关中美食

陕西关中美食

陕西关中美食

陕西关中美食

陕西关中美食

陕西关中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