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彭加强

县域经济是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总和。发展和壮大

县域经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

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我县打造“强盛湘

阴”的重要举措。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笔者近期就此

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域经济的现状及特点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方

针政策,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突出“发展”,县域

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是我县经济发展

生机最旺盛、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发展比较协调、

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几年。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县经济快速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转型升级不断

推进,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

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1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

值33.7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1亿元,

同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

11.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3.4、8.2、4.4

个百分点。

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00人,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8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18

万人;完成了20所农村学校的校安工程,农村九年制义务

教育率达100%;全面完成了今年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新建

改造乡镇卫生院7个,新建村级卫生室3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着力开展“阳光行动”,落实农村低保对象2.6万人,五保供养标准较去年提高200元,新建农村敬老院、五保之家等11个;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共参保43250人,新增4348人;解决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共497套,新建农村沼气池6208口。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20xx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1.1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81千公顷,同比增加1.39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69千公顷,同比下降14.1%;全年粮食产量54.76万吨,同比同比增长0.37%,其中:秋粮产量28.64万吨,同比增长

1.92%。油料产量1.78万吨,同比增长13.6%;茶叶产量0.19万吨,同比增长0.3%;养殖水产品产量9.36万吨,同比增长5.4%。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温氏集团、春云科技等产业化项目。洞庭黄龙在天津股交所挂牌,这是县内企业挂牌上市零的突破。凯佳生态、九洲生态城、左公水乡等现代农庄建设扎实推进,鹤龙湖农庄等17家现代农庄评为全省星级乡村旅游点。粮食生产再获全省先进,水产总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畜牧工作荣获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高。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2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通组、通户硬化率均超过60%。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4个,全县共新增垃圾围(池)2720多个,建设乡村垃圾站220多个,50%以上的村庄实行了卫生保洁制度,实现了垃圾集中管理清运。全县共新建沼气池6208个,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41045个,仅 2

沼气一项就覆盖全县30%以上的农户,加上电器、液化气和气态生物灶等在农村的广泛使用,全县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提速增量

产业经济提速升级,工业经济加速扩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8.9亿元,同比增长34.3 %。全县规模工业达到152家,同比增加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7亿元,同比增长28.6%。建华管桩、福湘木业、洞庭生物、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等企业效益提升。大地化工、长元人造板、科英机电重组盘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

4.5亿元,同比增长3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4.6亿元,同比增长52%;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基地。20xx年全面完成2条主道的电、供排水、排污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相关配套工作。今年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新增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7.7万元,同比增长64%。园区共引进招商项目16个,协议引进资金6.7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5个,尚达木门、菲菲毛巾、驿通电子、新源变压器、波士家俱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构筑大园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4%。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 3 一、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特色不浓,各地之间结构趋同,缺乏浏阳生物医药、花卉、望城现代农业之类个性鲜明的特色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传统农业产业仍然在唱主角;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生活服务还停留在相当原始的水平;产业链短,集约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未能形成强势产业链,其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半径、规模效应还十分有限。

二是规模企业比重不大。据调查,我县现有企业784家,但规模企业只有149家,仅占19%。工业企业相当一部分为传统产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9.8%,年产值在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占3.4%,年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今年可望有两家),年纳税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企业不足十家。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虽然我县近年来引进了如远大低碳科技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长丰新能源汽车、中铁轨道等财源性、税源性大项目,但还未形成生产力。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全县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三是资源要素制约严重。一是用地紧张。近年来,由于我县引进项目较多,用地指标不够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每年的用地指标在700亩以下,而实际需要量在5000亩左 4

右,致使中铁轨道等一大批已落户项目无法开工,用地难已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障碍。二是资金紧张。园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尽管县委、县政府通过引进商业银行、争取贷款、向干部借款等筹集了不少资金,但与实际需要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使建华二期等好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另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三是用工紧张。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工资协商制度的即将推出,企业用工短缺、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县部分企业的一大难题。用工短缺直接导致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特别是由于几次实施有序用电,生活用电无法保证供应,很多企业员工辞工,进一步加剧了用工紧张形势。四是要素紧张。今年以来,“电荒”问题十分严重。我县为保民生、保稳定,已4次实施有序用电。有序用电期间除留三千保安负荷外,工业企业全部停止生产,累计投产时间近60天。另外,我县工业所需的煤炭、钢材、成品油、铜材、甲醛、木材、粮食、亚麻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了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升高,运输成本加大,企业盈利空间压缩。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强盛湘阴”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努力完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5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建议

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长、后劲增强为目标,壮大园区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配套经济,主攻民营经济,提升劳务经济,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和协调发展“五大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城镇化、信息化“五化”。

(一)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我县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工业经济大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工业经济总量做大,重点把握好“三大关键”:一是发展园区工业,关键在于招商引资。要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采取园区招商、规划招商、重点项目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把外资、民资企业集聚到工业园区,形成聚集型园区经济。二是壮大优势产业,关键在于发展资源型工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优势,引进资金,发展资源加工型工业。三是力促民营工业,关键在于落实各项配套政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主创办工业企业和配套工业企业。尤其是要认真落实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支持各方人士,包括外出打工、做生意赚了钱的老板,回乡创办企业。要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政策、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真正为民营企业解决好融资难、用人难、办事难等实际问题,把民营经济做强、做大、做优、做活,使其真正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二)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解决好“五大重点”问题: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问题。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采取贷款贴息、补贴、补助、奖励等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省、市、县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连接市场、带动农户的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二是解决农产品加工流通问题。要依据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型工业项目,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业与工业深度结合。要发挥优势资源,立足于种养业与加工业相配套,产供销一条龙,抓龙头、扩基地、带农户、促增收。三是基地建设问题。要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建设资金,致力发展规模化、基地化和标准化农业生产。四是产业培育问题。要以特色经济为依托,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产品和品牌,带动农民致富。五是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把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升劳务经济,当着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急务。一方面,要加强与省内外沟通联络,大量组织输出劳务;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旅游特色化,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进厂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三)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大力推进旅游特色化

充分发挥和挖掘我县丰富的县域旅游资源,做旺县域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旅游开发要始终做到“三注重”: 7

一是注重规划。要按照全市的总体规划,做好本县的旅游规划,绝不可盲目开发、重复建设;二是注重特色。要遵循市场规律,一切以效益为中心,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区域特色景区,开发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吸引力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优秀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民俗、肥美的鹤龙湖螃蟹等具有湘阴特色的美食吸引广大游客;三是注重管理。要按照国家旅游行业的标准,努力强化行业管理,包括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管理、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管理、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等等,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同时,要以建设大旅游、推进旅游特色化为手段,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商贸流通大发展。

(四)实施协调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

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的原则,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当前,必须重点做好一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城镇规划。进一步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工作,尽快完善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市政管线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促进县城、中心镇和其它建制镇主动承接珠长沙以及周边城市的产业转移和资源整合。要在完善县城、中心镇的城镇规划的同时,必须尽快市政设施、确立乡镇功能定位和制订乡镇发展的详细规划。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交通、能源、农田、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和电力电网改造,为发展乡镇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三是规范城镇管理。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在户籍、就业、社保和公共财政管理方面,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民进城、住宅进区、工业项目进园,发展繁荣城镇经济。

(五)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推进信息化

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性工程,必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强大动力。科技方面,充分发挥县、镇两级科技网络的作用,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重点,突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教育方面,在大力发展国民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建立健全包括中高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职业介绍在内的社会化教育服务体系。发挥各级职校、技校作用,加快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为县域工业企业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持。信息化方面,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如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工业企业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好农村技术市场信息“村村通”工程,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各级政府办公自动化和公务员为企业、为“三农”的服务水平。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社会性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为此,笔者提出如下三个建议:一是省、市应尽早组织专人,制订“十二五”期间全省或全市发展县域经济的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再作出发展县域经济的中长远规划;二是设立市或县发展县域经济的专项基金,统筹协调县域之间重大活动开展、重大项目启动;三是在全面落实省、市发展县域经济一系列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镇各级领导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包括相应的奖惩和监督机制,如目标考核、奖励制度,引人、选人、用人制度,选派科技副县长、副镇长制度,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县和乡镇锻炼制度等等,增强各级发展县域经济的动力。

9

10

 

第二篇: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2008-12-8 9:41:09

根据市委领导安排,8月下旬,市委组织部和市经委组成学习考察组,赴河南漯河市、长葛市、郑州市及所辖的新郑市和巩义市,考察学习当地发展县域经济及加强干部激励的相关政策措施,实地参观了一批工业企业和园区,并同当地组织部门和经委(中小企业局)进行了座谈。从我们考察学习的情况看,近几年来,河南省以县域经济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一、河南省经济概况

河南是湖北的近邻,地处中原,全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158个县(市、区),总人口9869万。近年来,河南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1、经济总量扩大。20xx年河南GDP突破1.5万亿,达15058.1亿元,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居全国第5位;地方财政总收入1529.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xx年,河南人均GDP15257元,居全国第1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7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1.6元。

3、工业实力增强。近年来,河南工业由弱变强,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20xx年,全省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38.06亿元,增长2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增长68.5%。原煤、铝、黄金、十种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4、农业基础雄厚。河南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xx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连续2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新增粮食产量

占全国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不仅解决了河南这一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要外调大约200亿斤粮食支援外省。

5、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除经济发展迅猛外,河南的各项基础设施和经济软环境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河南高速通车里程和铁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第一,河南很多城市也因此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也是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由其所形成的“郑州价格”是世界小麦、棉花和白糖等领域的主要参考价格之一。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县域经济是河南经济最主要的增长点。 20xx年,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达10624.4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70.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目前,河南县域经济已进入提质增速、加快转型、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的新阶段。我们这次实地考察的五个市,除漯河、郑州属地级市以外,其余三个市均为县级市,且在河南省的县域经济考评中列在第一梯队。

三个县级市的基本情况分别为:巩义市面积1041平方公里,人口80.5万,辖15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去年实现生产总值289.4亿元,财政总收入近3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亿元,列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第一位;新郑市面积873平方公里,人口66万,辖9个镇、3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去年实现生产总值248.3亿元,财政总收入26.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列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第三位;长葛市面积648.6平方公里,人口70万,辖8个镇、4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8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5亿元,列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第十一位。

透过我们参观考察的五个市, 综合分析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1、县域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xx年以来,河南省县域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五个突破”:一是去年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624.4亿元,比20xx年增长99.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6%,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二是县域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427亿元,比20xx年增长152.9%,占县域GDP的比重达到51.1%,比20xx年提高12.5个百分点;三是粮食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大关,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四是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1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五是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支出超过8亿元,分别是20xx年的2.9倍和3倍,收入超5亿元

的县(市)20个,超10亿元的4个,彻底改变了县乡财政困难局面。20xx年河南县域经济前10强县(市)全部进入全国县域经济200强行列,其中巩义市、新郑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在第七届中部六省百强县(市)排位中,河南占了42个,其中前10位占了6个。这次考察的三个县级市, 与我市经济实力最强的汉川相比,其人口、面积远不及汉川,但县域经济实力却远远超过汉川。其中:巩义市面积是汉川(1663平方公里)的62.6 %,人口是汉川的(109万人)的74 %,而它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9.4亿元,是汉川(121亿元)的2.4倍;一般预算收入15.6亿元,是汉川(3.52亿元)的4.43 倍。新郑市的面积是汉川的 52.5%,人口是汉川的61 %,而它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8.3亿元,是汉川的2.05倍;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是汉川的3 倍。长葛市的面积是汉川的39 %,人口是汉川的 64%,而它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亿元,是汉川的1.55倍;一般预算收入过5亿元,是汉川的1.42倍。

2、县域工业势头强劲,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河南各县(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市)战略,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市)向新兴工业大县(市)的历史性转变。一是市场主体众多。从考察的三个县级市看,巩义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386家,去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65亿元,是孝感全市(125亿元)的1.32倍;新郑市有规模工业企业268家,去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12亿元,达孝感全市的近90%;长葛市有规模工业企业267家,去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10亿元,达孝感全市的近88%。二是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去年河南县域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有20家,超300亿元的企业5家。从考察的三个县级市看,巩义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34家,过10亿元企业8家,过100亿元企业1家(豫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6.3亿元,纳税4.87亿元),有上市公司6家,募集资金额已逾40亿元(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和债券),是中西部地区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县级市。新郑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37家,过5亿元的企业12家。长葛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25家,过10亿元企业5家,拥有3家上市公司(黄河旋风、众品食业)。三是产业特色鲜明。巩义市拥有煤炭电力、铝及铝加工、特钢、耐火材料、化工化纤、机械设备、水泥建材、净水材料八大支柱产业,八大产业去年完成销售收入568亿元,占全市的89.3%。新郑市拥有烟草、食品、化工、医药、电力、非金属矿物等六大支柱产业,六大产业去年实现增加值69亿元,利税65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9%和72%。长葛县域工业形成了以金刚石制造及制品、农用车及机械配件,高压电瓷电器、高中低档卫

生建筑陶瓷、棉毛纺织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冶炼、塑料编织、食品加工及保鲜、木质板材等为主的九大支柱产业,年销售收入近400亿元。

3、食品产业迅猛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河南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全国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目前全省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1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0家,过5亿元的24家,粮食、肉类、乳品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450万吨、578万吨和255万吨,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500亿元。目前,国内市场上每10箱方便面中就有3箱出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中就有5根出自双汇(河南漯河),每10个汤圆中就有6个出自三全(河南郑州),每10个饺子中就有5个出自思念(河南郑州)。从考察的几个地方来看,漯河市共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687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1家,超20亿元的企业3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超亿元的企业98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4%,贡献率58.8%。培育出了世界第四、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20xx年销售收入303亿元,品牌价值106.4亿元,居全国食品工业企业榜首;培育出了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今年,经国家食品工业协会批准,漯河市中原食品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盛会,定名为“第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长葛市众品食业成立于19xx年,从一家县级国有小肉联厂起步,现已成为集农产品加工、食品制冷和冷链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是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2亿元,其两大主导产品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新郑市“好想你”枣业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家濒临倒闭的乡果品厂起步,逐步发展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红枣加工企业,该公司集红枣科技开发、示范种植、冷藏保鲜、加工出口、枣园风情旅游于一体,开发出“好想你”枣片、枣干、枣粉、保鲜枣、香酥枣、脆枣、红枣醋饮品、新郑红酒等十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的产品,去年创产值

2.6亿元,利税2600万元,带动了3000多户枣农致富。孟庄镇农民收入的80%来源于枣、每个农户种一亩多地10多棵枣树,年可增收6000多元。

4、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县域工业聚集发展。河南各县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聚集发展。巩义市有15家工业园,其中市级工业园6家、镇办特色工业园5家、重点企业工业园4家,工业园企业总数达到600多家,去年有196个新开工建设项目,完成销售收入430亿元。新郑市有6家工

业园,共有企业835家,去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53%、54%。其中龙湖科技教育产业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已建成11平方公里,入驻各类项目12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0个;中原食品工业园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建成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60多家,拥有白象食品、受厨植物油、思念食品、四季胖哥、兰州小二黑等一批知名品牌,去年实现税收

1.25亿元,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

三、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

1、调动各方积极性,是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河南各级各部门非常注重调动方方面面特别是干部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一是注重用活干部政策。从考察的几个地方来看,在干部职数、任职年限管理等方面政策环境比较宽松,特别是在鼓励干部扎根基层发展县域经济、乡镇经济方面力度比较大。河南省委创新干部人事管理机制。规定巩义等五个重点扩权县(市)的党委书记由所在省辖市的市委常委兼任。对埋头苦干、做出贡献,在一个县(市)担任党政正职8年或党委正职5年以上的干部,经考察可提拔为副市(厅)级干部,并要求其分别留任2年和5年以上,以鼓励县(市、区)党政正职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我们考察的郑州、许昌、漯河等地级市都出台相关政策对乡镇党政主职给予政治上的激励,并配套完善考评体系。郑州市委组织部于20xx年出台《关于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若干意见》(郑组[2004]18号),鼓励乡镇党政正职在基层干事创业,对在同一乡镇(办事处)连续担任党委书记5年以上,或连续担任党政正职8年以上,或在不同乡镇(办事处)连续担任党政正职10年,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经考察可享受副县级待遇,并继续留在现职岗位上工作,一般不少于2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对乡镇党政正职的政治激励和管理,郑州市委组织部又于20xx年出台《关于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补充规定》,对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提拔为副县级干部补充了6条经济社会发展业绩等方面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享受副县级待遇乡镇党政正职的管理办法及退出条件。漯河市和许昌市也出台了相同或相似的政策(漯河市20xx年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许昌市委20xx年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管理的意见(试行)》)。从政策执行的情况看,巩义市目前已有8名党委书记明确副县级;长葛市对综合经济实力在许昌市排位名列前茅或位次进步快,并连续两年获长葛市“经济发展先进奖”的乡镇党委书记,优先推荐为副县级干部人选。

二是注重促进和保护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为鼓励机关干部“下海”创业,长葛市允许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三年内停薪留职,三年后要求回原单位的职级待遇不变,工龄连续计算;辞去公职的,原单位按上年工资的3倍一次性发给辞职补助费。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他们倾心呵护。巩义市对贡献突出的企业负责人给予市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政协代表待遇,该市有两名全国人大代表,都是企业界人士;市委、市政府聘请了7位企业老总为“经济顾问”,经常就经济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问计于他们;每年评选“工业发展功臣”,市领导敲锣打鼓为入选者送金匾;对骨干企业负责人,市委、市政府还定期组织他们体检。

三是注重科学考评和奖励,强化过程和目标管理。20xx年,漯河市出台了《市县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20xx年出台了《关于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行过程管理的通知》。巩义市实行了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对乡镇、市直单位、企业分别设立了“奋进杯”、“公仆杯”、“贡献杯”项目,每月一评比,每季度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对实现“双过半”且位居前五位的乡镇,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6000元、4000元、2000元;年终评选金杯、银杯、铜杯若干名,分别给予6万元、4万元、3万元奖励。新郑市在全市开展了发展工业经济“四比”擂台赛,每月一检查,每季度一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对获得第一名的乡镇奖励1.2万元、第二名的奖励8000元。

2、突出工业强县(市),是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快,主要增长点还是工业化。在促进工业化方面,河南各地主要在五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我们考察的巩义、新郑、长葛三个县级市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总抓手”,每年筛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采取“四大家”领导分包和经济主管部门联系,实行项目建设例会和现场办公制度,建立台帐,确保如期建成达产。巩义市提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成立了14个重大项目推进组。集中力量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去年该市共完成工业项目投资75.6亿元,同比增长25%;新郑市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内资外资项目一起上,工业、农业、城建和社会事业项目一起上”,去年对十个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运行机制,提高了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建设投产率,去年全市共落地项目237个,开工建设196个,建成投产97个。

二是积极破除瓶颈。为缓解土地瓶颈,新郑市坚持重点园区用地、标准化厂房建设用地、重点企业用地“三优先”原则,确保全市每年不低于8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园区建设,各乡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20%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各乡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内部挖潜的土地存量按“谁盘活、谁利用”的原则用于本地工业项目建设。由于企业众多,为了提高用地效率,新郑市还规定,除特殊行业外,对固定资产投资低于4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不再单独供地,原则上要求统一进入标准厂房,通过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发展生产。为缓解资金瓶颈,新郑市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市财政局根据投资额给予一定奖补;组建了金桥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每年组织银企对接活动不少于2次。

三是致力结构调整。巩义市由财政列支5000万元设立“工业结构调整基金”,用于支持企业战略重组、改制上市、自主创新,推动了该市的企业规模重组好戏连台,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企业上市硕果累累。

四是力促技术创新。巩义市设立了科技发展基金,基金额已超1000万元,近几年市、镇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每年都在500万元以上;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市共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郑州市级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3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8个;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全市有3000多家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页,60多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该市先后被河南省确定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试点县市”,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

五是着力建设企业家队伍。巩义市先后多次组织企业家到广东、浙江、上海、山东、苏南等地参观学习,定期组织“新经济论坛”讲座,今年还计划分批组织企业家到境外培训;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考察等经费,市财政还给予补助;他们十分注重企业人才引进,明确规定对曾获国家、省科技成果奖、重大可转化专利持有人、在实际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由用人单位无偿提供住房一套,并配备专用交通工具,连续工作满五年的住房归其所有,其配偶、子女由劳动部门和用人单位优先安排就业。耕生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都是从洛阳耐材设计院高薪聘请的;永通特钢公司的总经理是从北京高薪聘请的博士后。

3、全力招商引资,是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河南各地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借外力激发活力,靠开发加快发展。我们考察的巩义、新郑、长葛三个县级市去年分别引进资金75亿元、35.6亿元、43.6亿元。

一是优惠政策招商。巩义市尽力在税收、土地、行政、规费、管理服务等方面对外来客商提供优惠,对大、高、外项目的优惠更大。如在税费方面,他们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执行“免二减三”后,再享受三年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且三年内免除本级行政规费;对高新技术企业上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5至10年等额奖补给企业,10至15年按60%奖补给企业;在供地方面,他们对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高新技术企业优先供地,并根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将土地收益的50%或全部奖励给企业,投资额大的给予特殊优惠。新郑市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根据其投资额在2至5年内将上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在供地上实行“差异地价”政策,根据企业的技术含量、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等因素在协议出让最低价的基础上给予不同优惠,对企业购地投产一年内缴纳地方税金分别达8万元/亩、6万元/亩、3万元/亩的,分别返还其购地款的80%、50%、30%。

二是物质奖励招商。巩义市对引进项目的引荐人一般按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进行奖励,对引进外商投资的引荐人按投资额的1.2‰计奖,对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引荐人按投资额的3‰—5‰奖励引荐人,最多的一次曾对引荐人奖了30多万元;长葛市一般按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奖励引荐人。

三是打造平台招商。为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巩义市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财政奖补,按园区基础设施投资(不含楼堂馆所)的30%计奖;20xx年该市15家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达3.9亿元,市财政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新郑市6家工业园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亿元,使园区达到“八通六有”标准(通道路管网、通公交车辆、通上下水、通电力设施、通路灯照明、通节能型燃气、通有线广播电视、通邮政通讯和有省级水平以上的园区总体规划、有特色明显的名牌企业和产业聚集、有符合园区特色的标准化厂房、有完善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有街头游园等公共娱乐设施、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措施)。在不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的同时,近年来他们十分重视标准厂房建设,尽力为客商降低投资成本。新郑市明确提出今年要建成20万平主米标准厂房,并切实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市财政还专门设立了标准厂房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厂房基建补贴或贷款贴息。四是创新方式招商。他们综合运用专班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会展招商等多种方式招商,在具体实践中各有特色。巩义市在上海、深圳、杭州设立了三个招商办事处,每个办事处派3至4人,由一名正科级干部带队,常年驻外招商。新郑市每年组建若干个招商小分队,开展“定区域、定协

会(商会)、定企业、定人员”的专业招商活动。长葛市注重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委托企业招商,对招商有功者给予重奖。

4、切实改善环境,是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一是注重优化舆论环境。学习考察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河南干部群众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心情,各地自上而下心齐、劲足、风正。巩义市干部中流行一句口头禅——“星期六休息没保证,星期天保证不休息”,全市干部整天风风火火、忙忙碌碌,“四大家”领导也很少有一个完整的双休日。

二是注重优化服务环境。河南各地都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收费。巩义市为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由常务副市长兼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将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111项精简到140项,精简幅度达87%,并实行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工作透明度。 三是注重优化经营环境。新郑市坚持“围墙以外是政府的,围墙以内是企业的”原则,对各类企业实行“安静生产日”制度,规定每月1日至25日为企业安静生产日,除安全生产监管、税务稽查、环境监察等执法公务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准到企业进行乱检查、乱评比、乱收费和乱罚款。

四是注重优化信用环境。巩义市开通了巩义诚信网,将企业、个人的信用档案在网上公布,完善了商业信用制度。

四、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1、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业强市”氛围。遍观我们考察的几个市,其共同特点就是把“工业强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这正是其经济实力快速增强的动力和源泉,也正是我们的差距所在。虽然近年来我们也把“工业强市”作为一项战略提了出来,全市工业也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我们目前的实际依然是工业总量偏小、整体实力不强。面对现实、面对未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孝感的经济发展,差距在工业,难点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因此,要尽快转换观念,明确认识,形成发展靠工业、财政靠工业、致富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都要靠工业的共识,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大干工业,不断壮大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

2、要切实破解经济发展难题。与河南一样,当前制约我市县域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难题归结起来就是“四难”,即企业用工难、用地难、融资难、项目落地难。我们要勇于攻坚克难,善于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进工作,加快发展。一是破解用工难问题。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和农民工培训,完善和提升劳动力市

场。注重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就地安置。引导企业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好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二是破解用地难问题。抓住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大用地指标争取和项目报批力度,加强土地整理和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最大限度地用好存量土地。突出抓好新上项目用地预审、闲置土地盘活、项目投资强度等关键环节,着力引导新增用地向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倾斜,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做到高产出用地、高质量用地。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对在开发征地建厂的企业推广多层厂房,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破解融资难问题。继续发挥银行融资的主渠道作用,引时股份制银行在我市开设分支机构,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政、银、企三方互动机制。抢抓国家加快中小企业上市和开办创业板的机遇,力争一批有条件的企业早日上市融资。抓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培植一批带动力强的担保公司,试办小额贷款公司,指导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贷款的成功率,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工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四是破解项目落地难问题。建立健全四大家领导项目跟踪负责制,实行选派企业协理员制,加大“四霸六强”打击力度,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千方百计保证项目引得进、落得下、能投产。

3、要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把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孝感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发展市域经济的最大资源,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视角,深刻认识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对发挥农业优势、提高工业化水平的重大意义,把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重要突破口来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尽快取得大的进展、实现新的突破。要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和发展农业,认真制订和完善规划、抓好统一协调和推进,深入调整农业结构、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抓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努力培育和推介品牌、抓好市场开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用3—5年时间,彻底改变我市农产品加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产业带动力不强的状况。

4、要培育扶持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河南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产业围绕园区聚集发展。根据我市实际,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明确支柱产业。以光电信息、汽车机械、盐磷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金属制品六大支柱产业和十条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数控机床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薄膜包装产业链、食品饮料产业链、光电子信息产业链、粮食

机械产业链、金属制品产业链、医药产业链)为我市工业经济的调整发展方向,研究推进措施,促进支柱产业快速成长壮大、上档升级,形成竞争优势。二是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目前,市经委已完成了全市20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产业集群的初步调查摸底和统计工作,现在的重点是要按照整合、利用好各地资源、产业、企业、区位等优势的要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发展。三是把开发区、工业园区作为培育支柱产业的重要载体,围绕产业集中抓园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要求,着力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开展园区产业招商,引导同类企业聚集。四是尽快建立工作领导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培育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5、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们必须咬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发展要有投入,投入就要招商引资!这一条是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放松的真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接着一任抓,这也是被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事实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考察的县市相比,我市在这方面的胆子还不大、步子还不快。今后,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明确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强化招商引资约束激励机制,对招商引资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把引进资本与引进机制、引进技术、引进市场、引进优秀企业家结合起来,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孝感,将孝感的产业纳入国内外生产供应链及营销网络,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6、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考核评价办法。要建立和完善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工作实绩考评体系,以发展为重点,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的考评,对综合考核位次靠前和进步快的县市或乡镇主要领导在物质上给予重奖,并把考评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的主要考察内容。要通过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工作实绩考评,对长期在一个地方(县市或乡镇)埋头实干、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适当提高职级待遇,并保持相对稳定,以保持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重点乡镇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引导和鼓励干部扎根基层、集中精力、安心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