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荡的世界》读后感

读 《这个动荡的世界》—— 在受难路上 有感

什么叫做故土情深?故土情深,就是哪怕家乡已被战火毁得遍地狼藉,已被敌国占领,冒着生命危险,也不愿离去;故土情深,就是拼死,也要坚定自己的所属权。看完了《在受难路上》,我对热爱祖国、故土情深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可真正至深懂得、并让我们读者懂得的,还要数那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民了。

以巴争端一直在持续,而有关它们之间的问题,作者并没有详细剖析,道出谁是谁非,我看到的,仅仅只是一群“真实”的人民。我看到以色列机场的警卫,微笑着注视着几个幼儿在检查的仪器与“禁止出入”的牌子间跌跌撞撞,这可是一个形势危急,随时都有可能有恐怖分子偷袭的国家。我看到带着七八个孩子、还拖着婴儿车,但为了祖国所属权,挤在人群中示威的父亲。我看到因为觉得人口太多对国家发展不好,而自愿和家人们住在沙漠里的犹太家庭们。我还看到,为了和平,不愿人民生活在你杀我我杀你的暴力环境下的总理拉宾,为了这一心愿,坦然赴死。无论他们的举措,从哪些方面来看是对或是错,他们爱国的真心显而易见

我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个国家里,没有战争,我的生活里,没有亲人失散,没有故土被夺,我的愿望永远不会是希望能有足够的面粉来吃,我应当很幸福。但现在想想,应做到的幸福、快乐、积极,我又做到了多少,愿望没能满足,或仅仅只是与家人有争执,就几经落泪的经历我有过的不少。以巴人民失去的太多了,所以他们更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拥有。林清玄曾说过人的幸福在于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我

的生活已经足够具有温暖,该改变的是我的内心。 ------胡玉麒

 

第二篇:《梵高传》 读后感 拒这个世界因为“特别”而精彩

读《梵高传》

梵高人尽皆知,是因为他的那副《向日葵》。在我印象中的梵高是他那张奇怪的割了耳朵的自画像。他长相瘦削,红头发,棱角分明,这一点从他的自画像中就可得知。他更加不是绅士,偏执,粗鲁,大嗓门,惹人讨厌。他从不完美,甚至疯狂。他正因如此生不逢时,造就潦倒的一生。尽管在其死后,画作的价值被炒到难以附加的程度,跟风赞扬的人也随之一片叫好。但终究是令我唏嘘不已。

梵高死去了,跟风的人却如此众多。现在,全世界人都看好他了,真是可笑、可悲。可叹的是又有几个人真正懂他呢?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容不下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画家,他又怎会最后精神发作,自杀而终呢?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

他生性善良,同情穷人,后期他大量的作品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梵高无疑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

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如此看来,梵高是个天才。所以上帝为了公平的,让天才这样饱受磨难,几经沧桑?

如梵高这样的事例,既不空前,也将不会绝后。好多画家都不能跨出这样的怪圈了,好像只有其死之后,画作才会值钱。或者说是在其死之后,画作会变得更加值钱。

那我倒一直在思考,这些画作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这些反复炒作的明码标价又是怎样的讽刺。充斥着如此拙劣的商业气息,大众们是真的懂这些画作吗?

在我看来,却有这样一个拙劣的认识。梵高这类画家只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现在也是如此,只有幕后的操手暗自窃喜地大把数钱,各类“炒作”一直存在着。

我只但愿,这个世界多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人,真正能够欣赏画家画作的人。这个世界再多一些包容,多一点对“另类”的欣赏,殊不知这个单调的世界正因为千千万万“个别“而更加地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