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

    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

1、配1%的溶液.

2、如果取10mg/l的

100ml烧杯中称取10mg =用移液管移取1ml的1%溶液.

二. 实验目的

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

   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烧杯,100ml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

    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

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四组分别用NaOH或HCl对水样的pH进行调整(pH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值。

3.       在烧杯中分别注入混合均匀的水样800mL,将烧杯装入搅拌机,注意应使搅拌叶片位于烧杯的中央。

4.       根据水样的水质,选择各个烧杯的投药量(各组相同号的烧杯分别用相同的投药量),并将药液投入投药试管里,准备投加。

5.       将搅拌机板面上的旋钮调至预定位置。

6.       合上搅拌机电源开关,将水样搅拌均匀,随后倒入混凝剂,此后搅拌机即按预定的转速和时间工作,反应时间到后,自动停止工作,并自动提起叶片。注意矾花的形成过程和松散程度,并进行记录。

7.       搅拌停止后既进行静沉,10分钟后取各烧杯的水样测定其浊度和pH值。

8.       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表I .II中。

六.注意事项

  1.取样时,必须将水样混合均匀,以保证各个烧杯中的水样性质相同。

  2.从烧杯中吸出澄清水时,应避免搅动已经沉淀的矾花。

七 .实验报告参考格式

混凝实验  表I

 

实验日期__________    实验人________

水样名称__________    取样日期________

取样地点__________

(一)       原水水质

浊度______度 ,水温______,pH值________

(二)   实验控制数据

混合时间______min,搅拌速度______r/min.

反应时间______min,搅拌速度______r/min.

沉淀时间______min,

水样体积______ml.

混凝剂品种______,混凝剂浓度______。

实验结果    表II

八.实验结果分析

   1. 根据六的实验结果绘出投药量----沉淀浊度曲线和同一投药量条件下的pH值---沉淀水浊度曲线以确定最佳投药量和最适合的pH值范围。

2.计算混合反应过程的G、GT值,计算公式为:

  

  G=   P=

九.实验要求与结果分析

   1、不同原水浊度的硫酸铝最佳投量

备注:取静止沉淀30~35min后的上清液浊度作为混凝沉淀效果评价指标。

试根据上表画出不同原水浊度混凝剂最佳投量曲线?

  最佳投量与原水浊度的关系?

2.混凝最佳水力条件的确定

   以为混凝剂,将加速搅拌速度,快速搅拌时间,慢速搅拌速度, 慢速搅拌时间四个因素,设定为高,中,低三个水平制作成L正反表,对浊度为150NTU的原水进行实验,取静止沉淀30min后的上清液浊度作为混凝沉淀效果的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水利条件。

最佳水力条件确定的L正反表

介绍:

1、正交表

          正交表是正反实验设计法中合理安排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特殊表格。常用的正交表有L4(23),L3(27),L9(34)等

(1)       正交表符号的含义:

L

L——正交表代号

4——正交表的横行数(试验次数)

2——字码数(水平数)

3——正交表的直列数(因素数)

正交表

(2)正交表的两个特点:

a.  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

b.  任意两列中,将同一横行的两个数字看成有序数对(即左边的数放在前,右边的数放在后,按这一次序排出的数对)时,每种数对的次数相等。上表中有序数对共有四种:

(1、1)、(1、2)、(2、1)、(2、2)他们各出现一次。

2、正交实验结果的直观分析

    实验进行之后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中得出正确结论,这是正交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交实验设计的数据分析,就是要解决:哪些因素影响大,哪些因素影响小,因素的主次关系如何;各影响因素中,哪个水平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从而找出最佳生产运行条件。

直观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填写评价指标:

将每组实验的数据分析处理后,求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值y,并填入正交表的右栏实验结果内。

2、计算各列的各水平效应值kmf 及极差R值。

kmf=m列中f号的水平相应指标值之和。

=

Rm=m列中kf的极大与极小值之差

3、比较各因素的极差R值,根据其大小,即可排出因素的主次关系,这从直观上很好理解,对实验结果影响大的因素一定是主要因素。所谓影响大,就是这因素的不同水平所对应的指标间的差异大,相反,则是次要因素。

4、比较同一因素下各水平的效应值,能使指标达到满意的值(最大或最小)为较理想的水平值。如此,可以确定最佳生产运行条件。

(例) 某一过滤工艺流程,原水浊度约30NTU,水温约22℃。现欲考察沉凝剂硫酸铝投量,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投量,助滤剂投加点及滤速对过滤周期平均出水浊度的影响,进行正交实验,每个因素选用三个水平,根据经验及小型实验,混凝剂投量分别为10mg/L、 12mg/L及14mg/L;助凝剂投量分别为0.008mg/L、0.015mg/L及0.03ml/L;助凝剂投点分别为A、 B、C点;滤速分别为8m/h、10m/h及12m/h.。用L9(34)表安排实验,实验成果及分析如下:

 

  由上表知:各因素较佳值分别为:混凝剂投量14mg/L,助凝剂投量14mg/L,助凝剂

投量0.015mg/L,助凝剂投加点B,滤速8m/h。而影响因素的主次分别为:

混凝剂投量——助凝剂投点——滤速——助凝剂投量

十.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及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

    2、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第二篇: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