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报告格式

教育调查报告的格式写法及范文

教育调查报告是指作者通过对教育领域中某一问题的实际调查写出的以反映事实情况,提出问题或对策为内容的书面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的作用,一种是用以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作为这些部门制订教育方针、政策、措施等的参考依据,属于行政公文一类;另一种是用以向公众反映情况,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出来,以引起全社会对某一教育问题的重视,属于新闻报道写作一类。调查报告的种类,按性质分有综合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按内容分有总结典型经验调查报告、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等。

写好教育调查报告的首要一步是选好课题。选题应着眼于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有普遍意义的现实问题。这些课题除了少数是上级领导部门指定的外,大多靠作者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去发现。教育实践的丰富性,为写好教育调查报告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中学生学习兴趣调查、学生早恋情况调查、学生学业负担调查、学生择业观的调查、师生关系调查、师生对目前教育政策看法的调查等,这些课题调查起来不难,而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却很值得珍视,不仅可供调查报告,也可以作为教育短论、教育杂谈的写作素材。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形势,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选好能特别引起师生以至全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其次是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在明确调查目的、对象、方式的基础上,制订调查提纲。调查方式主要有五种:问卷、开座谈会、个别访问、实地了解考察和蹲点观察。写教育调查报告较常用的调查方式是问卷、开座谈会和个别访问这三种,它们各有优点,要注意灵活使用。调查报告的关键在于调查,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去调查。应当从客观性质出发,既要听取跟自己想法一致的意见,也要听取不一致的意见;既要了解第一手资料,也要了解间接提供的资料;既要掌握局部的材料,还要掌握全局的材料;既要搜集正面看法,也要搜集反面的看法;既要调查事物的现实状况,还要调查事物的历史状况。尽量全面地占有材料,讲究材料和材料来源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类和分析、研究,运用辩证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育调查报告的写法

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

1.标题。教育调查报告的标题常见的有三种。一是一般文章标题的写法,这类标题概括了作者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或结论观点,如《想致富,受教育》。二是介词“关于”+调查对象和主要事由+“调查报告”,如《关于中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三是正副标题的写法,如《在这些数字后面―对在校生的调查综述》。

2.前言。前言的写法灵活多样,可以简要说明调查的缘由、对象、内容等,或交代调查对象的概况和主要经验,使读者对全文内容有概括的了解。这段文字应简明扼要,有所侧重,不可面面俱到。

3.主体。将调查得来的有价值的材料,及作者所作的分析评判,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表达。事件调查,可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展开;经验调查,可按各条经验的内在整体关系展开;思想调查,可按思想状况的类别展开。总之,要从调查内容出发,合理地安排所要报告的材料。调查的事实与作者的分析,两者可以分别表述,也可以交织在一起表述。一般来说,在篇幅上以说明调查的具体情况为主,必要时也可以作较细致的分析议论。只要事实、数据准确可靠,分析、探讨辩证合理,就可能被读者接受。

4.结语。这是调查报告作出的结论部分。有的调查报告,结论在前言中点出,或已经在对材料的分析中阐明,所以对结论无更多形式上的要求,以自然收束为上品。可以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可以精辟地议论深化主旨;可以提出不足或存在问题;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建议;更可以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不论如何结尾,都应写得干净利索,不能拖泥带水。 教育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人基层,深人实际,细致地做好调查工作。调查是依据,是写作的基础,要从多方面、详细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注意到材料的典型性,从材料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第二,分析研究,确立主题。对占有的材料要认真分析研究,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成绩与缺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从事物的相关关系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要把调查研究看成一个整体,只重调查,忽视研究,或者只重研究不重调查,都是反映不了事物本质,总结不出规律性的结论来的。

第三,用事实说话,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调查报告主要靠事实反映客观情况,说明问题的实质。用材料说明观点,切忌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观点要从材料中来,材料要能说明观点,写观点时要有材料。

探索新的办学之路

―郴县农村教育改革调查之一

发展农村教育,必须搞清办学方向,摸索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办学路子。郴县在这方面动了脑子,积累了经验。

长期以来,郴县的教育结构单一,教学与当地经济脱节,所有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基本上都办成了“升学型”的学校。他们认为,这样办学,路子越走越窄,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从19xx年开始,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的工作便在郴县农村展开。经过五年的努力,他们走出了一条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职业技术教育为基地,“普教、职教、成人教育”相沟通,农科教相结合,主要培养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者的办学路子。

第一步是抓好基础教育,着眼提高农村劳动者思想、文化技术素质。郴县对此始终抓住不放。党的“十二大”以后,全县制定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长远规划,建立了“三二二”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即村办初小,联村办高小,乡办中心完小和初中,县办高中的管理格局,为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县里将基础教育的责任分解到各单位,实行党政领导分片包千,定校联系责任制。全县398所中小学,校校都有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负责联系,亲自为学校排忧解难。因此,五年来,全县基础教育的校舍、内部设施配套不断完善,现在已居全省领先地位;小学、初中合格教师的比例已达到或超过全省水平。第二步是大胆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该县19xx年高中教育阶段招生,普通高中与中专、职高的比例达到 1:1。五年中,该县先后开办了农村中专、职业中专、卫生职业学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县农业广播学校。它们是全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骨千和农、林、牧、农机、卫生等中级技术人才的培训中心,五年来共培训五万余人。在郴县26个乡镇,乡乡都办起了一所有专门建制、专拨经费、专列编制、专用教材、固定教师和实验基地的农民技术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制有长有短,长班一年,短班几个月,也有几天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户主,培训内容与各乡镇经济紧密结合。毕塘镇农民技术学校,根据这个县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了粮食、烤烟、水果、林业、家电维修、民用建筑等十几个专业。目前该县经过培训的农户主达4.3万人,占全县农户主的57%。为了改变过去普教、职教、成人教育三张皮各干各的状况,郴县实行“三教”沟通,协调发展的政策。他们在普通中小学适当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因素,每周开设一两节劳动技术课,使毕业而不能升学的学生在校就掌握一两门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克服了回乡务农缺技术、无思想准备的现象。在招生对象上“三教”也互相沟通。县职业中专以招收应居初中毕业生为主,也开办成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县

农民中专在招收农民入学的同时,也开办招收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职教班;乡镇农校主要负责实用技术的培训,但也开办与普通初中街接的“3+1”班。乡镇初中以上的普通中学,同时也适当承担指导当地推广实用技术的任务。郴县县委书记彭伟生叶记者说,这样做,既提高了各类学校的校舍、设备使用率,又挖掘了教师、科技人员及有一技之长人员的潜力,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农村教育改革是一项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与农机、科协等部门有密切联系,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郴县实行在县政府统筹下的农科教三结合,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县里成立了“燎原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乡镇成立了以农科教为主的技术开发服务公司,实行农校培训学生,技术开发服务公司资助资金,农业部门组织开发性生产,收到了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实用技术,加速商品经济发展的效果

 

第二篇:教育调查报告格式(1)

教育调查报告格式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二、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和多次与教师、学生座谈的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32%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8%

的中学生没有考虑。另外,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许多学生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考大学”意识的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高中生厌恶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