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1. 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和血清(或血浆)中有无A 抗原和(或)B 抗原及其抗体,将血型分为A 型、B 型、AB 型及 O 型。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鉴定 ABO 血

型。正定型是指用已知抗正定型 -A、抗-B血清来检测受检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 抗原和(或)B 抗原;反定型是指用已知反定型A1 型、B 型红细胞来检测受检血清(或血浆)中有无相应的抗-A和(或)抗-B。

2. 原始样品要求

5 mL静脉全血。

3. 样品容器和添加剂样品容器和添加剂样品容器和添加剂样品容器和添加剂真空试管,EDTA.K2 抗凝/普通试管,不抗凝。

4. 检测环境要求检测环境要求检测环境要求检测环境要求 温度:18℃~27℃,湿度:30%~70%。

5. 所需材料和设备所需材料和设备所需材料和设备所需材料和设备

5.1 设备 普通离心机、免疫血液学离心机、显微镜、恒温水箱、定时器。

5.2 材料 抗-A、抗-B 血清、ABO 标准抗原红细胞试剂、移液器、加样吸头、生理盐水

(NS)、干净空试管。

6. 检测操作过程检测操作过程检测操作过程检测操作过程

6.1 将受检标本以 1000g离心5min,使标本血浆/血清与红细胞分离,吸取红细胞,用 NS洗涤三次后,配成 3%~5%红细胞悬液。

6.2 取 6 支小试管,分别标记“-A”、“-B”、 “自身”、 “Ac”、“Bc”、 “Oc”。

6.3 在“-A”、“-B”管中分别加入抗-A 和抗-B 血清各 50μL ,其余管加入受检血浆/血清各

100μL 。

6.4 在“-A”、“-B”、 “自身”管中加入受检者 3%~5%红细胞悬液各 50μL ,摇匀。

6.5 在“Ac”、“Bc”、 “Oc”管中分别加入A1、B、O红细胞试剂各 50μL ,摇匀。

6.6 1000g离心15sec,轻轻悬浮红细胞,观察结果并记录。

6.7 根据实验需要,除室温下观察结果外,另可增加在4℃、37℃下观察结果。

7. 结果判断结果判断结果判断结果判断

7.1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见表 1。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4+ 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液体背景透明,无游离红细胞 3+ 数个大凝集块,液体背景透明,无游离红细胞

2+ 有很多小凝集块,液体背景透明,无游离红细胞

1+ 有许多很小的凝集块,肉眼可见,液体背景不透明,有游离红细胞

± 微小的凝集块,肉眼很难看清,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或θ 无凝集,无溶血,全是游离红细胞

MF 混合凝集外观,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大部分是游离红细胞

pH 部分溶血

H 完全溶血

7.2 ABO血型结果判断见表2:

正定型 反定型

抗- A 血清 抗- B血清 Ac Bc Oc 自身对照 血型

+ ― ― + ― ― A

― + + ― ― ― B

― ― + + ― ― O

+ + ― ― ― ― AB

注:“+”表示凝集或溶血;“―”表示不凝集。

7.3 正反定型不一致、ABO 抗原减弱、抗-A 或抗-B 减弱、O 细胞凝集时,排除人为操作

错误后,执行《疑难血型鉴定操作规程》进行最终确认。

7.4 根据上述判断标准,作出结论并记录在《免疫血液学检查实验记录》。

8 结果报告结果报告结果报告结果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打印《免疫血液学实验报告》。报告的形式为:A型/B型/O型/AB 型。

9 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结果解释 实验结果为A 型、B 型、AB 型,O 型,说明受检者 ABO 血型分别属于A型、B型、

AB 型,O 型。红细胞上分别有 A 抗原、B 抗原、皆有 A 抗原和 B 抗原、皆无 A 抗

原和B 抗原;血浆中分别有抗-B、抗-A、抗-AB、皆无抗-A(B)。 10 质量控制

当受检标本与正、反定型试剂反应,凝集强度少于 2+时,取标准抗-A、抗-B 或 A、

B、O红细胞与正、反定型试剂反应,以验证试剂效能是否下降。 11 注意事项

11.1 试管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11.2 加样顺序一般先加血清,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11.3 分型血清效价太低,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可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

11.4 用立即试管法可能不能测出亚型(如 AX),需延长作用时间。

11.5 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

于亚型、类 B或 cisAB 的发现。

11.6 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容易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也会造成不凝集。 11.7 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多见于白血病或恶性肿瘤)

以及类 B或 cisAB等,易被误判为不凝集。

11.8 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常见原因

11.8.1 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11.8.2 漏加、错加试剂或标本,试剂被污染或失效。

11.8.3 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结果。

11.8.4 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多见于白血病或恶性肿瘤)

以及类 B或 cisAB等。

11.8.5 受检者血清蛋白紊乱(高球蛋白血症)或实验温度过高,常引起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11.8.6 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 或抗-B,如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11.8.7 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

应的抗体。

11.8.8 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往往是正反

定型不符的原因。

11.8.9 血清中有意外抗体,如抗-I等,常干扰定型。

11.8.10 患者近期曾输过异型血,使其血液标本成为不同型别的红细胞混合物,定型时显示“混

合外观凝集”现象。

11.8.11 嵌合体血型,体内有两群红细胞,定型时显示“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11.8.12 获得性类B 的影响: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B”的活性。

11.8.13 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药物、右旋糖酐及静脉注射某些造影剂聚集而类似凝集。

11.8.14 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

11.8.15 新生儿尚未形成 ABO 同种抗体,故三个月内的新生儿只要求做正定型来确定血型。

11.9 红细胞在保存期内会逐渐变为暗红色,只要其未被细菌污染,抗原性不受任何影响。

每次使用前,检查试剂有无明显溶血发生,明显溶血者弃掉。 11.10 标本保存不当、试剂过期变质、试剂被污染、不同批号的试剂混用、离心力或离心时

间不符合要求、孵育时间不准确、孵育温度未达试剂实验要求等均可出现较大的变异。

12.0 相关文件

单克隆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说明书

ABO 标准抗原红细胞试剂说明书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范(1997 年版)

为什么 ABO血型鉴定要正血型 、反定型 都做反定型都做 ? 原因如下:

正定型属于细胞抗原定型,反定型属于血清抗体定型。ABO血型鉴定必须正、反定型都要做,

有相互印证的作用。因为单做正定型来鉴定ABO血型,在某些情况下不可靠,易造成 ABO 血型误判。如:

1. 抗-A、抗-B 血清效价低时(试剂失效、被污染或被稀释),可使正定型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则 A、B、AB 型会误判为O型。

2. 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多见于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可使

正定型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则A、B、AB型会误判为O 型。

3. 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可使正定型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则A、B、AB型会误判为O 型。

4. 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则A、B、O型会误判为AB型。

5. 获得性类 B的影响: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得“类 B”的活性。则A 型会误判为AB 型。 ABO血型误判,对于临床输血来说风险极大,会造成 ABO 血型异型输血,易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ABO血型鉴定要正、反定型都做的法规支持:

1.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P246-249

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五条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

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 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 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

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范(1997 年版)

 

第二篇: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浅谈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2010级 临床医学检验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18例学生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结果:玻片法和试管法存在一定结果不符,其准确率低于试管法。结论:血型鉴定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血型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

【关键词】ABO血型;血型鉴定

血型是人类血液以血型抗原为表现形的遗传性状,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的两大血型抗原抗体系统,在临床输血和血液遗传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血型鉴定(blood typing)是临床输血的首要问题,正确的血型鉴定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临床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有盐水凝集法和凝胶微柱法。盐水凝集法因简单易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又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418名学生的玻片法和试管法的血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ABO血型鉴定中的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对象:我校检验学院20xx年9月 151名学生,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4-t:2.5岁。每名学生同时用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

标本采集:抽取EDTA抗凝血,在2小时内完成ABO血型鉴定操作。

ABO血型鉴定方法:正定型法:① 玻片法:取清洁且带有圆形凹陷的推片1张,并注明A、B:字样。将抗A试剂、抗B试剂各1滴分别滴于玻片上A、B处。分别取等体积待检血样(5%红细胞悬液 - 1 -

或全血)于抗A试剂和抗B试剂。另取洁净推片1张,标明A细胞、B细胞和0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A、B和0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用不同的竹签将分型试剂与待检血样调匀,同时不停的摇动玻片(或瓷盘)并观察血型凝集(或溶血)反应,也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②试管法: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60mm)2支,分别标上抗A、B字样,分别加入抗A、抗B标准血清各1滴,于相应标记的试管;然后分别加入被检者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l滴于各试管充分混匀;以1000转/分的速度离心1分钟判定结果。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③反定型法:首先将待检血离心(2500r/mm,3min)分离血清;取小试管3支,分别标记A、B、O,各管加被检者血清1滴,然后按标记分别加入5% 的A、B、O型标准红细胞生理盐水1滴,混匀;以1000r/m比离 l~,lmin后取出试管,轻摇管底,观察凝集。

结果判断:凝集判断标准红细胞均匀分布,无凝集颗粒,显微镜下红细胞分散存在,无凝集靠拢现象为阴性,红细胞出现凝集为阳性。

血型试剂: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抗A、抗B血型鉴定单克隆抗体;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 1.5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 检验。P<9.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

2 结果

① 玻片法和试管法的血型鉴定结果见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玻片法还是试管法,418名学生的血型分布是一致的,即O型最多,之后依次为B、A、AB,即O>B>A>AB。② 玻片法和试管法的鉴定结果显示AB型人数相同,而A型、B型和O型人数不完全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数据见附表。

3 讨论

血型由血型基因决定,是血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临床输血和血液遗传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输血安全是临床输血的首要问题,正确的血型鉴定(blood typing)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此文笔者就临床血型鉴定的经验和体会进行简单交流。

3.1 医务人员的问题

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时,没有做血型检测,单凭印象或听信患者的自诉血型而造成血型错误;临床护士在抽取血标本时,未校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仅凭印象,抽了其他人的血液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或交叉配血不合;检验科人员没有对报告核对正确,造成血型鉴定错误。

3.2 被检红细胞

①血型测定的错误血型:检测时,因患者红细胞悬液浓度过低,又只用肉眼观察结果,使之在血型抗原较弱的情况下,微弱、细小的凝集未看到,而造成定型报告错误。② 标本新鲜,严防污染。细菌 - 3 -

污染的标本,红细胞上T抗原被激活,与标准血清中的抗T抗体结合,出现全凝集现象,干扰血型鉴定。某些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在做ABO血型鉴定时出现假凝集,可加做自身血清和红细胞,自身红细胞和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及结合反定型结果进行鉴定。当疑有血浆成分干扰血型鉴定时,可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以除去干扰。③ 冷凝集素属于冷反应性的自身抗体,4℃ 条件下,正常人血清中的冷凝集素效价低于1:16,冷凝集素效价增高是导致献血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常见厩 。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冷凝集素能够与标准红细胞和自身红细胞产生凝集现象,凝集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低效价的冷凝集素在37qC不能凝集标准RBC和自身RBC,因此不会造成血型误判,但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在37℃仍可产生较强凝集,容易造成血型误判。如果献血者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在血型鉴定试验中应使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或45%热放散,或用经4cI=处理的冷凝集素被自身红细胞吸收后的血清进行血型鉴定,以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肝硬化等疾病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很高,严重干扰血型鉴定。④ ABO亚型在血型血清学试验中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的主要原因之一。亚型属于同一血型抗原,是由基因所决定的抗原结构和位点数改变导致的弱表现型。在A抗原中主要为A,和A ,其他A亚型不多见,而B亚型通常比A亚型更少。⑤ ABO血型抗体减弱:ABO血型规则抗体合成量的不足也是造成正反定型不符的重要因素。当献血者血清中抗一A和抗一B效价减弱,其反定型格局总表现为AB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增 - 4 -

加血清用量,降低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应用低离子强度溶液等方法,检出低效价的抗一A和抗一B。

3.3 实验器材

① 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试管、滴管要专用,标记清楚。②用试管法定型时,应同时进行正向和反向定型。每批测定均须设置对照。③红细胞浓度按要求配制,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的比例适当。④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离心时间是血型鉴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按操作规程严格控制。

3.4 其它因素

① 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献血者中常见的不规则抗体是抗一M、抗一N和抗一A等。在反定型试验中,不规则抗体可以和标准红细胞上相应的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而这种反定型结果与A或B抗原无关,所以导致ABO血型鉴定时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②类B抗原某些受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病人,红细胞获得了类B抗原,A型病人可误定为AB型,O型误定为B型。因此,感染体征病人配血不合时,应考虑类B。③磺胺类药物引起的凝集有人报道一个B型的献血员阑尾术后用氨苯磺胺,3个月后,其血清能凝集A、AB型的红细胞,也能凝集B型的红细胞。另外,注射青霉素后,有些人的血清中含有青霉素抗体,而青霉素已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当此红细胞与含有青霉素抗体的血清相遇时便发生凝集。

总之,在患者ABO血型鉴定试验中,如果出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符,不能轻易发报告,否则,可致ABO血型的误判。因此,在具备认真的 - 5 -

工作态度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积累丰富的血型鉴定经验,对异常结果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查明原因,以获得ABO血型的准确定型,确保安全输血。

京都名师论文中心成立于20xx年,是中国最顶级的论文工作平台,致力于为全国各类客户提供论文指导、发表论文服务,以提供高品质医学论文服务为己任,是全国唯一一家依托北京各大高校学术资源、设置在北京大学校内的论文发表服务机构。一直以来,京都名师论文网致力于对高品质医学检验论文,临床医学检验论文的传承与传播,对中国高品质原创论文事业的推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参考文献】

[1] 张悦,袁丽杰.构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规划与设计思路[q].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9):127.

[2] 王莉,田素莹.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执业素质[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3):41.

[3] 尚晓斌,黄昌杰,莫诚航,等.对医学实习生进行内科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10):235236.

- 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