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考试试卷

思考题

1.乳剂的制备

1、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或酸败。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乳化剂的性质;②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③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宜在50%左右;④分散介质的黏度;⑤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⑥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⑦微生物的污染等。

2、 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何种类型乳剂?

乳剂(也称乳浊液)是指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直径一般在0.1~100μm;包在液滴外面的另一液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乳剂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常采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法鉴别;

由于乳剂中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总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因此,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必需加入乳化剂,并在一定机械力作用下制备乳剂。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是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3、 分析液体石蜡乳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液体石蜡 60g 油相,调节稠度

尼泊金乙酯 1g 防腐剂

蒸馏水

4、 干胶法和湿胶法的特点是什么?

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但两法初乳中油、水、胶三者均应有一定比例,即:若用植物油,其比例为4:2:1,若用挥发油其比例为2:2:1,液状石蜡比例为3:2:1。

2.注射剂的制备

1、 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

原料药材质量的优劣、提取工艺的选择、 配伍不当、 配药环境、溶液PH的改变、辅料的质量与配伍情况、灌封的工作状况、 灭菌条件的影响、安瓿的质量和前处理、其它影响因素。

2、 影响Vc注射液质量的因素是什么?应如何控制工艺过程?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 ,它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维生素C缺乏而致的各种坏血病。维生素C注射液在生产中因配制工艺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常出现药液外观发黄 ,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3、制备Vc注射液时为什么要通入二氧化碳?不同可以吗?

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维生素C还原性很强的

4、Vc注射液时为什么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查颜色?目的是什么?

维生素C注射液中vc含量为微量,颜色看不出来,分光光度法实验的时候,选择的显色剂可以和vc形成一些有较深的深色团的络合物,它的颜色根据你选择的显色剂,往往有不同的效果。分光光度法还可以定量地分析vc的具体含量,根据工作曲线方程,就是那个朗伯比尔定律,用标准溶液算出来吸光系数,再用你要测的溶液测量吸光度,代入公式即可

3.片剂的制备

1、 制备阿司匹林片剂时,如何避免阿司匹林的分解?从处方和工艺的角度加以说明

避光、密封、阴凉储存,因为,乙酰水杨酸易水解产生水杨酸跟醋酸,水杨酸对人体有毒性,并且水杨酸分子中的酚羟基在空气中容易被逐渐氧化成一系列醌型有色物质杂质,如:淡黄、红棕甚至深棕色。

原理:乙酰水杨酸遇水易水解,但具有疏水性,C9H8O4(阿司匹林)

由于阿司匹林是由水杨酸和醋酸反应得来的,所以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

C9H8O4+H2O=C7H6O3(水杨酸)+CH3COOH

2、 各种片剂的制备方法有什么特点?

3、 片剂的制备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是什么?为什么?

片剂的制备并没有三大要素之说,只是压片过程中才有

? 压片过程的三大要素:流动性、压缩成型性和润滑性

? 流动性:对于制备好的药物颗粒要有好的流动性,在压片时充填才不会出问题,片重差异才会合格。

? 压缩成型:药物颗粒需要有一定的压缩成型性,要有一定粘性,不然会裂片、松片

? 润滑性: 药物颗粒的粘性不能过大,过大首先压片时会粘冲,片面就不会光洁,所以药物颗粒需要有一定的润滑性。

4、 片剂的崩解时限合格,是否其溶出度必定合格?为什么?

这个不一定的。溶出度的要求比崩解时限要高,也就是说,如果溶出度合格,就不用做崩解时限检测,崩解时限肯定合格,但是反过来就不一定了

5、 片剂强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主要原因:粘性力差,压缩压力不足等

解决方法:加粘合剂,调节压片机压力

6、 片剂的崩解时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在生产中如遇到制成的颗粒压片后崩解时限不合格,其解决方法一是加入崩解作用较强的崩解剂(如羟甲基淀粉钠);二是在保证片剂质量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和均匀再压片;三是先加入一定量的崩解剂,然后再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

7、 产生片剂重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颗粒大小不均、细粉过多、加料斗与刮粒器不平衡或有阻塞现象、压片机其它机件故障或工作疏忽而造成的。

8、 干法制粒压片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干法制粒法是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压缩成大片状或板状后,粉碎成所需大小颗粒的方法。该法靠压缩力使分子间产生结合力,其制备方法有压片法和滚压法。干法制粒压片法常用于热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药物,方法简单,省工省时。

4.软膏剂的制备

1、 软膏剂制备过程中的药物加入方法有几种?药物不溶于基质或基质的任何成分中时,必

须将药物粉碎至细粉;?药物可溶于基质某组分时,一般油溶性药物溶于油相或少量有机溶剂,水溶性药物溶于水相或油相,在吸收混合成乳化混合;药物可溶于基质时,则油溶性药物少量液体油中,再与油脂性基质混匀成为油脂性溶液型软膏,水溶性溶于药物少量水后,于水溶性基质混合成水溶性溶液型软膏;半固体粘性药物,可直接与基质混合,若药物有功熔型组分时,可先共熔再与基质混合;中药浸出武威液体是,先浓缩至稠膏状再加入基质中。

2、 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在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3、 软膏中药物基质的释放实验中,半透明的选择有何要求?

4、 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易于图布的软膏剂称乳膏剂。软膏剂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

1、烃类:①凡士林:(软石蜡)特点:有适宜的粘稠度。 ②固体石蜡:用途:调节软膏的稠度。③液体石蜡:用途:调节软膏的稠度。 ④硅酮:用途:保护皮肤以及透皮促进剂。

2、类脂类: ①羊毛脂:用途:与凡士林合用。可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 ②蜂蜡与鲸蜡作用:调节稠度,增加稳定性。③二甲硅油作用:常用于乳膏中作润滑剂。3、油脂类: 性质:易受温度、光线、氧气的影响而分解、氧化和酸败。

5.栓剂的制备

1、 热熔法制备阿司匹林栓剂应注意什么问题?

操作注意

(1)半合成脂肪酸酯为油溶性基质,随着温度变化,其体积升高,灌模时应注意混合物的温度,温度太高,冷却后栓剂易发生中空和顶端凹陷。另外,若药物混杂在基质中,灌模温度太高则药物易于沉降,影响含量均匀度。故最好在混合物粘稠度较大时灌模,灌至模口稍有溢出为度,且要一次完成。灌好的模型应置适宜的温度下冷却一定时间,冷却的温度不足或时间短,常发生粘模;相反,冷却温度过低或时间过长,则又可产生栓剂破碎。

(2)为了保证所测得置换价的准确性,制备纯基质栓和含药栓时应采用同一模具。 什么情况下需要计算置换价?置换价的计算还有哪些方法?

同药物不同基质,同基质不同药物其置换价不同。栓剂模型的容积是固定的,通常指的1g或2g栓剂是指纯基质(常为可可豆脂)栓的重量,由于药物与基质相对密度不同,加入药物所占体积不一定是等重量基质体积,特别是堆密度小的药物占有的体积更大,为使栓剂含药量准确,必须测定置换价,从而准确计算基质用量。测定方法如下:做纯基质栓,称其平均重量为G,另制药物含量为C%的含药栓,得平均重量为M,每粒平均含药量为W=M×C%,则可用下式计算某药物对某基质的置换价f:

f=W/[G-(M-W)]

用测定的置换值可以方便的计算出该种含药栓所需基质的重量X:X=(G-W/f)×n

这里W表示处方中药物的剂量,n为拟制备栓剂枚数。

2、为什么栓剂要测定融变时限?

栓剂的崩解依赖于体温及腔道分泌液使其溶解,测定栓剂融变时限可保证在适宜体温、适宜腔道环境以及最佳有效治疗时间下,达到最大有效药物浓度;并能保证栓剂所含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损失。

1、乳剂的制备

思考题、作业: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于何种类型乳剂?

3.分析液体石蜡乳中各组分的作用。

4.干胶法与湿胶法的特点是什么?

2、注射剂的制备

思考题、作业:

1.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

2.影响注射液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

3.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什么?如何从工艺过程中进行控制?

4.你是如何进行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设计的(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讨论)?

3、片剂的制备

思考题、作业:

1. 制备阿司匹林片剂时,如何避免阿司匹林的分解?从处方和工艺的角度说明。

2.各种片剂的制备方法有什么特点?

3. 粘合剂加入量的多少对片剂质量有什么影响?

4、软膏剂的制备

思考题、作业:

1. 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加入方法有几种?

2. 影响药物从软膏基质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3. 软膏中药物释放试验中,半透膜选择有何要求?

4. 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维生素C片剂 (100mg/片)

处 方

VitC 10 g

淀粉 2 g

糊精 3 g

酒石酸 0.1 g

乙醇(50%) QS ( 自配 )

硬脂酸镁 0.15 g

问题与要求:

1) 分析处方

2) 拟定工艺流程

3) 制成颗粒

4) 制得干颗粒后正式压片前一般要做哪些工作 ?

思考题

1.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

2.何谓注射用水?主要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3.用NaHCO3调节维生素C注射液的pH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软膏基质

处方 :

单硬脂酸甘油脂(HLB=3.8) 2.0g

石蜡 2.0g

液状石蜡 10.0g

凡士林 1.0g

Span-80 (HLB=4.3) 0.2g

OP 乳化剂 (HLB=15.0) 0.1g

蒸馏水 5.0g

问题与要求:

1)

问题与要求:

1) 计算 HLB值并分析处方,说明此基质为何种类型?

2) 拟定制备方法,并制得成品。

3) 同种剂型还有什么制备方法?

液体石蜡乳

处方

液体石蜡 12.5g

西黄芪胶 1.0g

阿拉伯胶 1.0g

尼泊金乙酯 0.03g 蒸馏水 加至 40ml

问题与要求:

1)

问题与要求:

1)分析处方,并证明此为何种类型乳剂?

2)拟定制备方法。

3) 写出制备要点。

 

第二篇:药剂学实验20xx

药物制剂技术(一)

实训指导讲义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制药技术教研室
前  言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之一。药剂学实验是构成药剂学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药剂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与理论学习有机的相结合,使重要的药剂学理论和概念得到验证、巩固和充实,为进行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改革和新制剂与新剂型的创新研究以及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药品打下坚实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本课程主要安排了四个部分内容:典型剂型制备的基本型实验、提高型实验与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的研究创新型实验。

通过基本型实验,掌握各种典型剂型的制备工艺和基本操作,熟悉各种剂型的处方、常用辅料、主要质量控制等内容,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提高型实验包括基本理论实验、应用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通过基本理论的实验,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课堂上学到的药物制剂基本理论,掌握药物剂型设计的相关原理,为剂型设计与创新打下基础;应用性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目前制剂工业上已广泛应用的制剂技术;通过综合设计型实验,学生自行完成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质量检查等步骤,得到综合实验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进行药物制剂处方与工艺设计的能力。

研究创新型实验使学生掌握剂型研究创新的基本思路与程序,掌握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溶液型制剂配制的特点、质量检查。

 二、实验药品和器材

药品:碘、碘化钾、蔗糖、乙醇、薄荷油、滑石粉、吐温80、樟脑等。

器材:烧杯、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架盘天平、玻璃棒、滤纸、脱脂棉、电炉、水浴箱等。

三、实验指导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供内服或外用液体制剂。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均匀澄明并能通过半透膜。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其混合液、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即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薄荷水的制备

    1、处方

  


  2、制备方法:

    1)处方Ⅰ用分散溶解法: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细口瓶中,加入纯化水,加盖,振摇10min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纯化水,使成50ml,即得。

     2)处方Ⅱ用增溶法  取薄荷油,加聚山梨酯80搅匀,加入纯化水充分搅拌溶解,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纯化水,使成50ml,即得。

    3)处方Ⅲ用增溶-复溶剂法  取薄荷油,加聚山梨酯80搅匀,在搅拌下,缓慢加入乙醇(90%)及纯化水适量溶解,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纯化水制成50ml,即得。

    3、备注

    1)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约0.05%ml/ml),处方用量为溶解量的4倍,配制时不能完全溶解。

    2)滑石粉等分散剂,应与薄荷油充分研匀,以利发挥其作用,加速溶解过程。

    3)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应先与薄荷油充分搅匀,再加水溶解,以利发挥增溶作用,加速溶解过程。

(二)复方碘溶液的制备

    1、处方

      碘           2.5g

      碘化钾        5g

      纯化水       加至50ml  

2、制备方法:

取碘化钾,加纯化水适量,配成浓溶液,再加碘溶解后,最后添加适量的纯化水,使全量成50ml,即得。

    3、备注

    (1)碘在水中溶解度小,加入碘化钾作助溶剂。

    (2)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宜先将碘化钾加适量纯化水配制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

(3)碘有腐蚀性,慎勿接触皮肤与粘膜。

(4)用途为调节甲状腺功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三)单糖浆的制备

1、处方

蔗糖                      85g

蒸馏水             加至   100ml

2、 制备方法:取蒸馏水适量,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趁热用精制棉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3、备注:

(1)、选用药用白糖为原料;

(2)、加热时间要适宜,时间太长,会使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

(3)、用途为矫味剂,助悬剂等

(四)胶体型液体药剂-胃蛋白酶合剂(Pepsin Mixture)

1、处方

胃蛋白酶(Pepsin)                     1.0g

            稀盐酸(Acid hydrochloric dilute)     1mL

          水                             加至   50ml

2、 制备方法:取稀盐酸加水约30mL,混匀,将胃蛋白酶撒在液面上,自然膨胀,轻加搅拌使溶解,再加水使成50mL,搅拌均匀,即得。

3、备注:胃蛋白酶极易吸潮,故称取时应迅速。胃蛋白酶在pH1.5~2.0时活性最强,故盐酸的量若超过0.5%时会破坏其活性,亦不可直接加入未经稀释的稀盐酸。操作中的强力搅拌以及用棉花、滤纸过滤等,都会影响本品的活性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薄荷水  实验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2-1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其适用性。

(二)复方碘溶液  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三)单糖浆  描述成品外观性状。

 (四)胶体型液体药剂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溶胀过程

   六、思

1、制备薄荷水时加入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

2、复方碘溶液中碘有刺激性,口服时宜作何处理?

3、胶体溶液如何制备?操作要点有哪些?


实验二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液体制剂一般制备方法。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质量评价方法。

二、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炉甘石、氧化锌、甘油、西黄耆胶、液化酚、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山梨酯80、三氯化铝、枸橼酸钠等。

器材:天平、有塞比浊管、乳钵、烧杯、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玻璃棒、滤纸、量杯等。

三、实验指导

    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优良的混悬型液体制剂,除一般液体制剂要求外,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外观微粒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微粒大小及液体的粘度,均应符合用药要求,易于倾倒且分剂量准确;外用混悬型液体制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易被擦掉或流失。

    根据stokes定律V=2r212)g/9η,可知要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首先应考虑减小微粒半径(r),再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ρ12),或增加介质粘度(h),因此,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胶类、合成的天然纤维素类、糖浆类,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药物亲水与疏水性质的观察

    分别加入少许氧化锌、硫酸钡、炉甘石等粉末;置于表面皿上,再分别往粉末上滴加1滴水,观察与水接触的现象。分辨哪些是亲水的,哪些是疏水的,记录于报告上。


(二)处方

(三)制备方法

处方1:

(1)取炉甘石、氧化锌于乳钵中分别粉碎

(2)把粉碎后的炉甘石和氧化锌混合

(3)加入甘油润湿完全

(4)加适量蒸馏水研磨混合成糊状

(5)加少量水稀释转移至量杯中定量

(6)转移至具塞量筒中

处方2:

(1)取炉甘石、氧化锌于乳钵中分别粉碎

(2)把粉碎后的炉甘石和氧化锌混合

(3)加入甘油润湿完全

(4)加适量蒸馏水研磨混合成糊状

(5)3d乙醇加入到5ml水中

(6)0.25g西黄蓍胶撒至液面溶解制成胶浆

(7)加少量水稀释转移至量杯中定量

(8)转移至具塞量筒中

处方3:

(1)取炉甘石、氧化锌于乳钵中分别粉碎

(2)把粉碎后的炉甘石和氧化锌混合

(3)加入甘油润湿完全

(4)加适量蒸馏水研磨混合成糊状

(5)0.25g三氯化铝用5ml水溶解后制成溶液

(6)加少量水稀释转移至量杯中定量

(7)转移至具塞量筒中

处方4:

(1)取炉甘石、氧化锌于乳钵中分别粉碎

(2)把粉碎后的炉甘石和氧化锌混合

(3)加入甘油润湿完全

(4)加适量蒸馏水研磨混合成糊状

(5)0.25g枸橼酸钠用5ml水溶解制成溶液

(6)加少量水稀释转移至量杯中定量

(7)转移至具塞量筒中

 (四)质量检查

(1)沉降体积比的测定

A.将按四处方制成的炉甘石洗剂分别倒入有刻度的具塞量筒中,密塞.

B.用力振摇1分钟,记录混悬液的开始高度Ho.

C.放置,按下表规定时间测定沉降物的高度H.

D.按式(沉降体积比F=Hu/Ho)计算各个放置时间的沉降体积比,并记录。

表 炉甘石洗剂2h内的沉降体积比(Hu/Ho)

(2)重新分散实验

A.将上述分别装有炉甘石洗剂的具塞量筒放置48h,使其沉降。

B.将具塞量筒倒置翻转(一正一反为一次),并将筒低沉降物重新分散所需翻转的次数记录在下表。

表 炉甘石洗剂重新分散实验数据

(四)、注意事项

(1)乳钵的使用方法。

(2)甘油从乳钵口部加入;量筒中剩余的甘油应用1~2ml纯化水荡洗倒入乳钵。

(3)炉甘石、氧化锌研细混匀,加水量以成糊状为宜,太干或太稀均影响粉碎(约3ml);再与其余辅料混合,使粉末周围形成水化膜,以阻碍微粒的聚合。

(4)混悬剂从乳钵中转移,用水少量多次荡洗,转移完全。

(5)具塞量筒要放垂直,转移后的药物振摇使其均匀。


实验三  乳剂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掌握混合乳化剂HLB值的计算公式。

3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

二、实验原理

乳剂(也称乳浊液)系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液体(分散相,内相)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液体(分散介质,外相)中得到的一种非均相液体制剂。分为O/W型或W/O型,常采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法进行鉴别。

乳剂中需加入乳化剂使乳剂稳定。乳化剂类型有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天然乳化剂(如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明胶等)、固体粉末乳化剂(如Mg(OH)2 、Al(OH)3、Ca(OH)2 等)和辅助乳化剂(如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等)。乳化剂的选择根据乳剂的类型、乳化剂性能及给药途径。通常将乳化剂组成混合乳化剂来使用,以防止单独使用乳化剂所产生的不稳定性。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 及新生皂法(nascent soap method)等。小量制备时可用乳钵,大量生产可用搅拌机、乳匀机、胶体磨完成。

为了使乳化剂发挥最好的效果,满足被乳化物所要求的HLB值,增加乳剂的稳定性,以及调节乳剂的稠度、柔润性和涂展性,通常将几种乳化剂混合使用。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可用下式计算:

       式(3-1)

式(3-1)中HLB1HLB2……HLBn分别为各乳化剂的HLB值,W1W2Wn则分别为各乳化剂的用量。

乳剂因内、外相不同,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等类型,可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等方法进行鉴别。

在制备乳剂时,小量制备可在研钵中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和湿胶法;大量制备时可用机械法,即使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或超声波乳化器等器械。

本实验应用乳化法测定乳化植物油所需HLB值。其方法是将两种已知HLB值的乳化剂,按式(1)以不同重量比例配成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再分别与植物油制成一系列乳剂,在室温或加速实验(如离心法等)条件下,观察分散液滴的分散度和乳析速度。将稳定性最佳的乳剂所用乳化剂的HLB值定为乳剂所需的HLB值。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乳钵,刻度离心管,试剂瓶,离心机,显微镜,磨塞量筒,普通天平等。

材料:鱼肝油、阿拉伯胶粉、西黄耆胶粉、花生油、豆油、液体石蜡、氢氧化钙溶液、吐温-80、豆磷脂。

四、实验内容

(一) 手工法制备乳剂 

1、以吐温-80为乳化剂 

【处方】

               豆油(ρ=0.91)              6ml

               聚山梨酯-80                  3ml      

               蒸馏水                       适量   

               共制成                       50ml   

【制备】

(1)取聚山梨酯-80与豆油共置干燥乳钵中,研磨均匀,加入蒸馏水4ml研磨,形成初乳。

(2)用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杯或量杯中,加水至50ml,搅匀即得。

【质量检查】

(1)乳剂类型鉴别(稀释法、染色镜检法);

(2)乳滴最大直径和最多直径(显微镜法:取乳剂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注释】

(1)取聚山梨酯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商品名为吐温,为黏稠的黄色液体,对热稳定,但在酸、碱和酶的作用下会水解。

(2)聚山梨酯-80的HLB值为15.0,适合制备O/W型乳剂。

2、石灰搽剂(W/O型乳剂)

【处方】

                                        花生油          15ml

                                        氢氧化钙溶液    15ml

                     共制成          30ml

【制法】

量取植物油及氢氧化钙溶液各15ml,置具塞的试剂瓶中,用力振摇至乳剂生成。

【用途】

本品用于轻度烫伤,具有收敛、止痛、润滑、保护等作用。

【质量检查】

    同处方1。

【注释】

石灰搽剂是由氢氧化钙与花生油中所含的少量游离脂肪酸进行皂化反应形成钙皂(新生皂)作乳化剂,再乳化花生油而制成W/O型乳剂。

(二)液体石蜡乳化所需HLB值的测定

【处方】

液体石蜡乳中乳化剂的不同配比与其HLB

                            

【制法】

(1) 按上表中1~5号处方量,分别将吐温-80、司盘-80置于干燥乳钵中,加入液体石蜡研匀。

(2)加入蒸馏水,并快速、连续、用力地朝一个方向研磨至发出“噼啪”声,即制得初乳。

(3)上述初乳中分别连续加入蒸馏水至20ml,充分混合后倒入具塞量筒中,振摇分散均匀后静置。

【质量检查】

(1)观察油水两相分离情况随时间地变化,求沉降容积比(H/H0)。

(2)以H/H0对时间作图,分层速度最慢者为最稳定乳剂,该HLB值即为液体石蜡所需之HLB值。

【注释】

(1)HLB值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愈低愈亲油,愈高则愈亲水(聚山梨酯-80的HLB值为15.0,脂肪酸山梨坦-80的HLB值为4.3,阿拉伯胶的HLB值为8.0,西黄耆胶的HLB值为13.0)。

(2)HLB值具有加和性。HLB值对选用乳化剂有很大帮助,但应指出,乳剂的稳定性与乳化剂的分子结构、乳化剂用量、液相性质三方面均有关系,而HLB值只考虑到前两个因素,因此,在选用适宜HLB值的乳化剂后,尚需进一步做乳化试验加以调整,以确定最适宜的乳化剂。

混和乳化剂的HLB值可按(3-1)计算。

式中,HLBAB-A和B为两种混合乳化剂的HLB值;HLBA、HLBB-分别为A、B乳化剂的HLB值;WA、WB-分别为A、B乳化剂的重量。本试验利用已知HLB值的合成或天然乳化剂,选用一定的方法制备系列乳剂,通过乳剂的分散度、乳析速度、沉降容积比等指标测定形成液体石蜡乳所需的最佳HLB值。

(四)乳剂类型鉴别

1.稀释法

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1滴,再加入蒸馏水5ml,振摇混合,观察混匀情况,能在水中分散均匀,溶为一体者为O/W型乳剂,否则为W/O型乳剂。

2.染色镜检法

用玻璃棒蘸取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少许分别涂于载玻片上,用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和苏丹Ⅲ溶液(油溶性染料)分别染色一次,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着色情况,使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O/W型乳剂,使苏丹Ⅲ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由此可判断乳剂所属类型。

五、试验结果

1. 将手工法制得乳剂的实验结果填于下表。(处方可选做)

表3-1  用手工法制得各种乳剂的实验结果

    分析结果:

2.液体石蜡乳化所需HLB值的测定

将容积沉降比填入下表,并以H/H0对时间作图,求分层速度,选择最适宜HLB值。

表3-3  液体石蜡乳沉降容积比

六、结论与讨论

七、思考题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于何种类型乳剂?

3.分析液体石蜡乳中各组分的作用。


实验四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2. 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检查方法,了解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

3. 熟悉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

4.了解无菌与灭菌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操作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使用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稳定性合格,即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

维生素C(Vitamin C或Ascorbic Acid)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氧化反应式如下:

抗坏血酸                   去氢抗坏血酸

2,3-二酮-L-古罗糖酸

      

                 +

草酸                   L-丁糖酸

                        

溶液的pH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对Vitamin C的氧化均有影响。针对Vitamin C溶液易氧化的特点,在注射液处方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怎样延缓药的氧化分解,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2)加抗氧剂。

(3)调节溶液pH在最稳定pH范围。

(4)加金属离子络合剂。金属离子对药物的氧化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当Vitamin C溶液中含有0.0002mol/L铜离子时,其氧化速反可以增大104倍,故常用依地酸钠或依地酸钙钠络合金属离子。

三、仪器和材料

仪器:烧杯,量筒,普通天平。3号垂熔玻璃漏斗,安瓿(2ml),pH计,灌注器,熔封设备,电炉,水浴,澄明度检查台。

材料:Vitamin C(注射用规格)、碳酸氢钠(注射用规格)、焦亚硫酸钠(注射用规格)、依地酸二钠(注射用规格)、二氧化碳、注射用水、钢瓶、亚甲蓝、硫酸铜。

四、实验内容

1.1 处方:

         维生素C        52g

         碳酸氢钠        24.2g

         亚硫酸氢钠      2.0g

         依地酸二钠      0.5g

         注射用水        加至1000ml

1.2 制法:

(1)原辅料质检与投料计算  供注射用的原料药与辅料必须经检验达到注射用原料标准才能使用。按处方计算投料量,如注射剂灭菌后含量下降,应酌情增加投料量

(2)空安瓿的处理

空安瓿→锯口→圆口→灌水→热处理→洗涤→烘干

(3)注射液的配制

量取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依地酸二钠、Vitamin C使溶解,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焦亚硫酸钠溶解,搅拌均匀,调节药液 pH5.8-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用G3垂熔漏斗预漏,再用0.65mm的微孔滤膜精滤。检查滤液澄明度。

(4)灌注与熔封

将过滤合格的药液,立即灌装于2ml安瓿中,通二氧化碳于安瓿上部空间,要求装量准确,药液不沾安瓿领壁。随灌随封,熔封后的安瓿顶部应圆滑、无尖头、鼓泡或凹陷现象。

(5)灭菌与检漏

将灌封好的安瓿用100℃流通蒸气灭菌15分钟。灭菌完毕立即将安瓿放入1%亚甲兰水溶液中,剔除变色安瓿,将合格安瓿洗净、擦干,供质量检查。

2. 质量检查:

(1)pH值:应为5.0~7.0; 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 VI H检查方法进行;

(2)颜色: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检查方法进行;

(3)澄明度: 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检查方法进行;

(4)热原: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XI A检查方法进行;

(5)含量测定: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其他: 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注射剂通则(附录I B)项下。

 五、预习要求:

1.了解Vitamin C的有关化学性质,复习影响药物氧化速度的因素

2.掌握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3.了解注射剂生产上常用的洁净技术;

4.了解常用滤器的特性与使用方法;

5.  复习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的标准与方法。

六、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注射剂制备一般要点

1.操作环境  由于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组织或血管,吸收快,作用迅速, 特别是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常用于抢救危重病人,所以对注射剂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要求都极其严格。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必须按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划分洁净级别:一般生产区、控制区、洁净区。控制区与洁净厂区内的空气中尘粒数。活微生物数、温度、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2.安瓿与配制用具的处理 安瓿切割前须先经外观检查、清洁度试验、耐热、耐酸、耐碱性试验以及中性试验等。切割的长度应符合要求以利于洗涤和灌封;切割后断面须用火焰圆口,以免玻璃悄掉入安瓿内。为提高洗涤效果,在洗涤前安瓿内先灌入去离子水(或0.1%盐酸),经100℃蒸煮30分钟的热处理后,再趁热甩水,以滤净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灌洗数次。大生产时,1~2ml小安瓿须经灌水机和甩水机反复数次操作,洗净的安瓿应立即烘干备用。

调配器具使用前,要用洗涤剂或硫酸清洁液处理洗净。临用前用新鲜注射用水荡洗或灭菌处理,不得引入杂质及热原。

3.配液方法  有稀配法和浓配法两种,可根据原料纯度加以选用。

4. 药液过滤  有减压过滤、加压过滤以及高位自然滴滤等。过滤用具的种类较多,砂滤棒、压滤机等常用作初滤,再依次经垂熔玻璃滤器和微孔滤膜精滤,使药液澄明并除去微粒。

5.灌封  灌注药液时尽量不使药液碰到安瓿颈口,以免封口时产生炭化和白点等。灌装后随即封口。手工熔封时,火焰应用调节至细而呈蓝色,待玻璃烧红后用镊子夹去顶部并在火焰中断丝。

6.灭菌、检漏  封口后应及时灭菌,趁热放入亚甲蓝溶液中检漏。

(二)维生素C注射液制备要点

1.维生素C显强酸性,加入碳酸氢钠使其部分中和成钠盐,既可调节至维生素C较稳定的pH值6.0左右,又可避免酸性太强,在注射时产生疼痛。加入碳酸氢钠至维生素C溶液中时应缓慢,以防溶液溢出,并应充分搅拌以免局部碱性过强。

2.维生素C易氧化变色、含量下降,尤其当金属离子(特别是铜离子)存在时变化更快。故在处方中加入NaHSO3作抗氧剂,EDTA作金属离子络合剂,并在药液内和灌封时均通CO2气,尽量避免药液与金属器具接触,以减少氧化。

3.惰性气体的使用  对维生素C等易氧化药物的注射液,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外,较有效的方法是在配液和灌封时通入高纯度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应先通过洗气装置,除去微量杂质。

使用纯度较低的二氧化碳时,可将气体分别通过盛装浓硫酸,1%硫酸铜、1%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处理,以分别除去水分、硫化物、有机物和微生物,最后经注射用水洗气瓶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二氧化硫。。若惰性气体纯度较高时,只需通过甘油和注射用水洗涤即可。

氮气应依次通过碱式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和10%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氧和有机物质)。

4. 为减少维生素C氧化变色,灭菌时间控制在100℃、15分钟。

七、思考题

1.分析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

2.用NaHCO3调节维生素C注射液的pH值,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3.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

4.何谓注射用水?制备时主要采用哪些方法和设备?


实验    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药品与器材

药品:水杨酸、液状石蜡、凡士林、白凡士林、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十二烷基硫酸钠 、甘油、羟苯乙酯、脂肪酸山梨坦、乳化剂OP、羧甲纤维素钠、

羧甲纤维素钠等。                                   

器材:研钵、蒸发皿、玻璃棒、电炉子等。                                 

三、实验指导

软膏剂(Ointment)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它可在应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药物也可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软膏剂的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形剂,而且常因其组成比例较大,使软膏具有一定的基质的理化性质,并对软膏剂的质量及疗效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基质本身又有保护与润滑皮肤的作用。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三类:油脂性基质、乳状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用乳状质制成易于涂布的软膏剂又称乳膏剂(creams)。

软膏剂和乳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选用研和法、熔和法或乳化法制备。固体药物可用基质中的适当组分溶解,或先粉碎成细粉(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凡例标准)与少量基质或液体组分研成糊状,再与其它基质研匀。所制得的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且无刺激性。软膏剂和乳膏剂在存放过程中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1.处方

   水杨酸                                 0.5g

   液状石蜡                               2.5g

   凡士林                                  10g

2.制备

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研细,称取0.5g备用。另取凡士林与液状石蜡于软膏板上混合均匀即得油脂性基质,再将研细的水杨酸粉末与上述基质混合均匀即得。

3.操作注意

(1)处方中的凡士林基质可根据气温以液状石蜡或石蜡调节稠度。

(2)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按药典标准),配制过程中避免接触金属器皿。

(二)水杨酸软O/W乳膏

1.处方

水杨酸                                  0.5g

白凡士林                                1.2g

十八醇                                  0.8g

单硬脂酸甘油酯                          0.2g

十二烷基硫酸钠                          0.1g

甘油                                    0.7g

羟苯乙酯                                0.02g

纯化水                                  10ml

2. 制备

取白凡士林、十八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置于蒸发皿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羟苯乙酯和计算量的纯化水置另一蒸发皿中加热至70~80℃使其溶解,在同温下将水液以细流加到油液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得O/W乳状基质。

取研细的水杨酸置于软膏板上或研钵中,分次加入制得的O/W乳状基质混匀(研匀),即得水杨酸软膏。

(三)水杨酸W/O型乳膏

1.处方
      水杨酸                                    0.5g

  单硬脂酸甘油酯                            1.0g

  石蜡                                      1.0g

白凡士林                                  0.5g
      液状石蜡                                  5.0g

脂肪酸山梨坦40                            0.05g

乳化剂OP                                  0.05g

羟苯乙酯                                  0.01g

纯化水                                    2.5ml

2.制备

取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液状石蜡、司盘40、乳化剂OP和羟苯乙酯于蒸发皿中,水浴上加热熔化并保持80℃,细流加入同温的水,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得W/O乳剂型基质。用此基质同上制备水杨酸W/O型乳膏。

(四)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                                0.5g

   羧甲纤维素钠                          0.6g

   甘油                                  1.0g

   苯甲酸钠                              0.05g

   纯化水                                8.4ml

2.制备

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研钵中,加入甘油研匀,然后边研边加入溶有苯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15分钟后研匀,即得水溶性基质。用此基质同上制备水杨酸软膏。

五、思考题

a)   大量制备时如何对凡士林等基质进行预处理?

b)   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加入的方法有哪些?

c)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临床用药需要,如何选用不同类型基质?

d)   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的软膏剂在制备时应注意什么?


参考文献

1.   毕殿洲主编。药剂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3~219

2.   顾学裘主编。药物制剂注解。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937

3.   崔福德,药剂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孙耀华,药剂学(高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和徐州医学院药剂学实验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