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益阳市赫山区桃花仑小学音乐教研组

主持人:雷玲芹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依据:

新教材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目标,包括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基础音乐教育的要义所在”。即音乐教育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活化,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唱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中最简便、最经济、最大众化、最普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受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

二、课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以及创新之处:

(一)课题意义: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想取得音乐课堂唱歌教学的真正实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原素,就必须得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适合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这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唱歌教学奠定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

唱歌教学对中小学艺术教育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可以较好地奠定了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基础。

1.奠定乐理基础

 唱歌教学对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具有牵引作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包含了许多乐理知识,通过唱歌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从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去认知乐谱,通过对乐句间的对比、唱歌时的起伏,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思,感受音乐的美。中小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先唱歌、后识谱,这样一来,识谱不仅变得简单而有意思,而且原本识谱不好的同学也会突然发现自己也能唱准了、唱会了,从而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学生唱歌《大海啊故乡》,看着谱,听着音乐,可以逐渐发现乐谱中符号的作用,比如延长号、乐句反复记号、渐强渐弱、重音连音等记号的作用。有了乐理基础,就能看懂谱,能够发现音乐的美与谱中的符号之间的关联。学唱歌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视唱能力,这样学习兴趣增强。教师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划分小乐句,分析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节奏特点、旋律走向,让学生画出旋律线;低年级学生只找出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与节奏,涂上颜色找出规律。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歌曲结构的能力和认真仔细识谱的习惯,这对学生自己进行歌曲创作有启蒙作用。

2.奠定情感基础

 有感情地唱歌是搞好唱歌教学的必要条件。唱歌教学要求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正确的把握和恰当地表现歌曲。没有情感方面的训练和体会,学生演唱的歌曲是不感人的,别人听起来也是苍白无力的。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或朗诵歌词,读出音调变化,感受歌词所抒发情感,可以增添生动活跃的情绪和热情洋溢的气氛。王福增在他的《唱歌艺术漫谈》中说到:“要明白真实的唱歌,只是很简单地保持着有相当音乐性的朗诵。”这一过程规范了学生对歌词的发音,体会了歌曲情感。老师范唱时,以情感人,语言、表情、身体也动之以情,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歌曲所抒发的感情,从模仿到成功的唱歌,收获唱歌学习带来的喜悦和快乐。比如老师在教唱《拉萨谣》时,就要通过讲许多西藏人文、地理、风俗、歌谣,带学生进入西藏的意境,建立感情基础,再去唱歌,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唱歌教学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积极作用。

3.奠定表演基础

 唱歌教学对学生领悟唱歌技巧具有启迪作用。中小学的歌唱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正确的唱歌姿势、恰当地运用呼吸、科学和发声、清晰的吐字、多声部合唱的技能,这五项歌唱技能训练中前四项是在小学阶段的歌唱技能训练中就提出过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圆润地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比如,在音乐课上通过对站姿训练,可改变学生腼腆害羞的心理,在老师多次提醒下,使学生形成端正站立的姿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形象气质和健康的体魄,就逐步形成一个完美的舞台唱歌形象。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课余时间,喜爱唱歌的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去做、去想,在生活中就能逐步分辨出哪些发音动听、哪些难听,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举办的国家级的关于唱歌教学研讨的活动:

 20##年11月23-27日,全国中小学歌唱教学研讨会在辽宁省首府沈阳市举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吴斌致开幕辞,并提出了“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九字目标要求。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以课堂唱歌教学为抓手,将基础教育中的音乐课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观摩精彩纷呈的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课,聆听专家就中小学课堂教学方面精辟的专题理论讲座;学习歌曲表现与诠释的技巧等方面,并理清了唱歌教学中关于唱会、唱好、会唱三者之间的关系;国外音乐教学体系中对于唱歌教学研究较多的是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重视对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四、课题界定

1. 探索歌唱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歌唱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音乐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身喜爱唱歌奠定基础。

2.通过系列的专题研讨和观摩活动让小学一线教师掌握正确的唱歌教学方法。

3.通过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案例比赛及论文比赛活动推动歌唱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

五、理论依据

新教材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目标,包括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基础音乐教育的要义所在”。即音乐教育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活化,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唱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中最简便、最经济、最大众化、最普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受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是适合所有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

六、研究目标

1. 探索歌唱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歌唱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音乐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为终身喜爱唱歌奠定基础。

2.通过系列的专题研讨和观摩活动让小学一线教师掌握正确的唱歌教学方法。

3.通过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案例比赛及论文比赛活动推动歌唱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

七、研究内容

1.目前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调查研究。
2.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唱歌课堂教学模式。
3.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唱歌课堂教学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方法。
4.研制有效的小学音乐唱歌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八、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小学生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唱歌教学理论,收集有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情报资料。
2.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目前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状况,了解他们对本课题的看法,以及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变化情况。
3.行动研究法: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研究实践,把研究实践上升到理性高度,实施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
九、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研究步骤:

研究的起止日期:20##年3月——20##年9月
1.立题阶段(20##年3月—20##年7月):
(1)收集、整理相关情报资料。
(2)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学习学习小学生心理学、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唱歌教学理论等相关资料。
(3)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请专家验证,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年7月—20##年9月):
(1)采用座谈、访谈等形式,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目前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状况,了解他们对本课题的看法,以及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变化情况。
(2)以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模式为切入口,实施研究计划,进行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3)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方法。
(4)研制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3.总结阶段(20##年9月—20##年12月):
(1)收集、整理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2)汇编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的案例研究集。
(3)撰写“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4)研制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预期成果:

1.《研制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3.示范课
十、课题组人员构成及分工

1.研究顾问:李敏、符颖、李君卫、曾凡家、周印红、唐李冰

以及为课题组出谋划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援和后勤保障

2.研究主持人:雷玲芹

主要负责本课题的全面管理,撰写开题、结题报告,制定研究措施、进行阶段总结、资料积累等。

3.研究人员  具体分工  备注

周印红:监督课题实施,协调上下级工作等,实施各项研究及工作协调等;

唐李彬:组织研究教师实施各项研究及工作协调;

陈潮辉:组织研究教师实施各项研究及工作协调

李丹、晏丽负责高年级“唱歌教学方法研究”, 并负责搜集整理相关论文、资料、撰写中年级唱歌课调查报告,制定研究措施、进行阶段总结、资料积累等。

胡晶晶、刘力:负责中年级“唱歌教学方法研究”制定研究措施、进行阶段总结、资料积累等,并负责搜集整理相关论文、资料、撰写中年级唱歌课调查报告,制定研究措施、进行阶段总结、资料积累等。

庄婵娟、林菲:低年级“唱歌教学方法研究”具体研究,并负责搜集整理相关论文、资料、撰写中年级唱歌课调查报告,制定研究措施、进行阶段总结、资料积累等。

附参考文献

1.《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  主编  吴文漪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独唱歌曲分析与处理》    主编  王远       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


3.《声乐表演艺术》          主编  李间德     西安音乐出版社


4.《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    主编  金亚文    高等教育出版

5.谈幼儿歌唱教学手段    来源:幼儿教育

6. 我国第一本幼儿声乐教学专著出版   来源:中安在线

 

第二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讲授法。教授法又称“口述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教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两种。它的优点是使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教学大纲及教材中的所有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常规(包括乐理、音乐表现手段、作品的分析处理等),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知识和技巧。但它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时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灵活变换讲授的具体方式。如果运用不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能就会受到压抑,甚至形成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并将影响讲授效果。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在叙述和描绘教学内容时可以穿插一些与讲述内容有关的趣闻,以增强讲述的效果。讲述法一般用于基本乐理的定义,含义等。教师在讲解时,可穿插直观的挂图、音响及练习法等,使讲解更明了、透彻。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范唱或范奏;配合教学内容出示相应的挂图及实物(如:乐器),运用录音、幻灯、录相等视听电化教具。但是在演示前要按照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事先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范唱、范奏一定要熟练,最好能不看谱进行,能完整地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来演示的教材要能够突出所学内容的主要特征。如音乐欣赏的录音带要将主旋律部分重新制作,在演示时能进行重点分析、欣赏,使学生对主题能加深记忆。范唱、范奏时,除了一般完整示范外,对作品的重点、难点部分可突出加以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但演示要适时、适当。所谓适时,即不能过早出示,也不能过晚,用完后立即整理收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谓适当,即演示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喧宾夺主,适得其反。要合理使用,才能获得教学效果。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直至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律动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等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运用讨论法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提出问题,并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以便不失时机的启发、引导、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讨论的题目要具体、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讨论后要有小结。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各种意见,要进行辨证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和评价,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四、情境法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法是融情、言、行为一体的教学法,是与音乐教学的特征相吻合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从而用歌唱、奏乐、动作等把它表现出来。人们常说: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就说明“情”在歌唱中的重要意见。情境法在音乐教学上的途径有: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

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

如:在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时,初听作品我不出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等问题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了解音色与音乐作品表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分析音乐作品,通过听赏音乐的情绪情感变化,逐步领会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感受节拍、节奏、音色、和声、配器等音乐要素的对比与变化,通过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形象的情感体验,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引起共鸣。因为在教学中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进行学习。用好问题欣赏法,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或者身边的事情,或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提出有一定特殊性的、有利于激趣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使他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这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得出结论,这更能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而且克服困难越多,心情就愈加愉悦,学习的兴趣就愈浓,学习效果也越好。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我们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戒:“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神圣的,愿同行们共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