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12级经济管理与法律系法学2班

20xx年7月—9月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付梦吟

目录

? 摘要

? 关键词

? 正文

一、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二、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三、法学的就业方向

四、司法考试现状

五、 法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摘要:本次调研报告主要是针对现如今法学专业毕业后就业难,竞争大,出路窄,转行难等问题展开的,特别对就业环境和大学生自身展开了调查。从就业环境、政策条件和大学生自我认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报告对一些公司进行了现场调查,了解了现今的公司对法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并且也对已经就业了的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和在校的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调查结果能引导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们切实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今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法学专业 大学生 就业 提升素质

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正文:

大学生是我们梦想的起点,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进入社会的复杂。在这里我们可以用知识继续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不仅仅是要学习文化课程,更要掌握人际交流这方面的才能

人们常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的确如此,大学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平台去展示自我,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这里学生干部负责的尽管都是并不复杂的学生工作,但也可以感受那种比较正式的工作氛围。因此,为了以后更好的择业就必须要抓住每个机会去锻炼自己,尤其是作为在不久后就会踏入社会的社会大三的学生,现在考虑就业的问题已经不是为时过早了,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提前去了解和适应其不可预料的趋势。所以从此时开始关注本专业的就业趋势也是一种积极备战的状态。

当我们放弃在学业上继续深造的时候,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的准备去面对即将在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找工作,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在大学生活中随时间推移而必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此时的就业并不代表你以后的人生都会进行如此的工作,也许这只是一个进入社会大家庭的过渡时期。即便是你有了工作也并不代表你会有平稳的生活,在上班过程中你总需要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在今后的时间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并且发现问题来提高自己,选择一个具体的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

的职业。

一、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法学本科阶段的学习重在学习一种语言方式即法律语言。了解法的形式是什么,法学的研究方法,法是如何运用如何发挥效力的。主要开设14门专业主干课,有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中国法制史、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司法、国际经济法。

从20xx年教育部公布的20xx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来看,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区间为B-;普通院校本科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区间仅为C+。这种工作对同学们的院校背景或学历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法学专业投入少成本小,有了师资就可以从事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基本都开设法学专业。19xx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设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20xx年,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为292所,20xx年增长到559所,如今全国已有610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每年法学毕业生达到10万多人。从20xx年开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二、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法学专业持证上岗是必然。从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录用可得知,政府部门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旺盛。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我国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特别是涉外专业的人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每年都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法学专业的学生,而企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律师行业更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律师人才。但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相当的压力:一是社会上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二是该专业毕业生人数激增。

20xx年可供法学(法律)类专业人士选择的职位数多达1134个,招考人数2578人。除最高人民法院招录160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招录20人、公安部招录29人、司法部招录10人外,其他各机构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招考法律专业人才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招考法律类专业人士所占比重最大,共有683个职位可供法律专业人士选择。

因此,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状况并不乐观,这一状况将持续一段时间。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将开始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参加司法考试取得资格证书成为共识。

三、法学的就业方向

法学专业,曾一度被人们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但是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法学就业的寒冰期已到来。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一般本科生就业的情况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学院校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法学,真的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专业好就业难的专业吗?我国正处于由行政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法学专业正经历着阵痛与新生,法学还是有那么一系列的就业热门方向,正在升温回暖。 律师

依旧的黄金职业。律师这个词总会让人想起思维敏捷、风度翩翩等词语,与枯燥的公检法从业环境相比,一直是年轻的毕业生们的理想选择。律师也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职业前景十分看好。律师的收入根据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30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低的可能只有1万元左右。根据经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的专项不同,收入也会有差别。目前我国对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必须通过全国 司法考试。

法律顾问

毕业生们的新选择。法律顾问是我国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还有一部分供职于政府法律咨询部门,但是这一部分不是一般本科生能够做到的,一般政府部门对咨询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至于薪水,外企中的法律服务人员年薪10万左右,要求精通英语或某国语言;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开价在年薪在5至7万左右,但是对于不同的大学和专业也有所不同;小型企业开价则在年薪2万左右。

司法鉴定从业人员

司法鉴定人员是从法医学、刑事侦察学等专业中产生的。目前我国强调诉讼法律程序中的司法鉴定环节给这类就业开拓了市场。其实该类从业人员的薪水一直都很高,因为它的高技术含量和从业人员少的原因,导致了好的司法鉴定中心从业人员工作可以达到20万以上,但入

行的门槛也比较高。

影视法律顾问从业人员

此类人员一般跟在影视大腕们的身边,虽然不是很出名,但是钱绝对是赚得不少。此类人员不仅需要熟悉我国影视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且各类专业知识必须都十分全面和详尽。目前,我国影视制品中的“法律弱智”现象严重干扰了我国的法律宣传工作,影视法律顾问这个职位也应运而生,他们担当着影片的法律问题的准确性和正确性的保障,也必须处理有关影片的制作、发行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薪水问题,目前还没有具体标准,就要看你跟定了哪位导演或者制片人了。为此,很多法学院校开设了广电专业。

四、司法考试现状

20xx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参加人数:19.7万。平均年龄28岁

人员构成: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读硕士、在读博士、检察院工作人员、法院工作人员、现役军人、社会人士、持外国学历的本科以上人士、法律大专、自考法律本科

专业构成比例:法律专业74% 非法律专业26%

学历构成比例:本科以上学历88% 法律专科12%

职业构成比例:法律工作者34%、 应届毕业生10%以上、 在校研究生6%以上 其他社会人员50%

2002首届司法考试

参加人数:36万

人员构成:应届本科、在读硕博、在职人员、社会人员

专业构成比例:法律本科、专科80%以上

学历构成比例:专科55.25% 本科44.75%

职业构成比例:法律工作者1/3

从上两年的资料中不难看出,两次司法考试,虽然报名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考人员的素质却呈上升趋势。由于20xx年首届司法考试是最后一次允许专科学历报名参加,因此使得

专科学历的人数占到了55.25%。当年通过考试的人数为2.4万人,比率不到7%,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可以和20多年前的高考相媲美。估计今后的录取比列也不会出其左右,因此,摆在大家面前的可以说是竞争激烈,通过率极低的一道高门槛。

司法考试制度仍在发展当中,但是司法考试作为以检验欲担任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的考生是否掌握了所应当具备的学识和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国家考试,可以说,司法考试制度仍是一项保证国家法律职业专业化和精英化的有效制度。

五、 法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女大学生因为性别的原因,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成为弱势群体。很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都设有重重关卡,如所谓的“三关”:“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性别关、“能喝酒,擅长文艺”的才艺关、有无男友,打算几年内结婚生孩子的隐私关。女大学生要想突破重重关卡获得工作,实在困难。 在我校,女生应届毕业生往往以读研为首选目标,或者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她们中的一部分人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法学的研究学习,但相当大比例的女生是为了获得硕士学位从而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毕业时,主动就业的女生很少,而且一般以考公务员为首选。去基层、企业、律所的女生很少。还有一部分女生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研,或者选择攻读双学士学位的同时尝试考研,或者专心准备再次考研。女大学生因为找到了满意工作而放弃读研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她们解释,如果放弃了工作,三年研究生毕业之后不一定能够从法学专业来看,女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要普遍高于男生,但是女生在工作能力及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往往不及男生。因为她们中的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考试,仍然使自己囿于应试教育的圈子,对身边的人、校内的活动、社会活动等并不热心。实践机会的减少导致了经历的贫乏,在遇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就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

在就业时,很多女生过分看重第一次就业,并且有认为这份工作为终身职业的观点。她们过分看重工作本身的工资高低,不注重自身职业的规划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多女生在选择工作时,有眼高手低的现象,一味堆积于沿海地区或者大城市或者父母身边的城市,而且工作的重点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的国企上,不愿意去西部、基层、律所、私企等工作。她们选择的地方本来人才就很饱和,自然也就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且她们对于工作过分苛求,所以一份工作要想在各方面使他们满意也很困难。

从法学专业来看,女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要普遍高于男生,但是女生在工作能力及在处

理具体案件时,往往不及男生。因为她们中的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考试,仍然使自己囿于应试教育的圈子,对身边的人、校内的活动、社会活动等并不热心。实践机会的减少导致了经历的贫乏,在遇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就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五、如何应对和解决当前法学专业的现象

1.改变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

(1)在招生政策上,要限制法学本科生的规模,扩大法学研究生、法律硕士生、法学双学位的招生,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专业口径,提升法律人才的专业素养。

(2)在就业政策上,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一方面,对司法系统人事制度不要限制得太紧,每年要提供一定的就业职位;另一方面,鼓励各大公司、中小企业设置法律服务岗位,拓展基层法律工作岗位。

2.调整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1)利用现有资源调整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法律人才的培养应以扎实的法学理论为基础,以英语、计算机的应用为辅助,同时具有经济、金融、管理或者对外贸易相关的学科知识,这样的经管法复合型法律人才将更具竞争力。

(2)开设法学以外的选修或者辅修第二学位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从事法学职业,也能够从事其他诸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为拓宽就业门路奠定知识基石。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实践课流于形式。应加强对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让毕业生有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完备的专业实践能力。尽管我们的学生也有很多机会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参加科研、普法宣传、去法院、律师事务所、检察院实习等。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缺少正确的指导,缺少对本专业的思考,缺少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类的活动。通过讲座、经验交流、技能测试等引导学生根据专业、个性、兴趣、社会需求来设计自己的职业,以此来指导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二,开展提升素质类活动。可通过演讲、辩论、模拟法庭、普法、户外拓展等方式锻炼他们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大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清努力的方向。此时可通过考研指导、公务员指导、专业社会实践、职业技能测试来帮助他们走出“我要干什么,我该怎么办”的焦虑期,通过模拟招聘、经验交流等活动提早让他们进入就业准备期,树立主动就业的意识。

大四,增强学生的就业技巧。对他们进行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进行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结束语:做完这个专业调查,我的感触颇深。法学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大,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担忧。但是我觉得年轻人怕什么?我有的是冲劲,有的是激情,现在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应付,而且形势也没有严峻到无可奈何的境地。况且即使到了过独木桥的地步,我也用不着哀怨,毕竟,在起跑线上准备,谁怕谁啊,只要足够出色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有所成就。

一个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必须为自己的前途规划了,这不仅包括职业生涯,虽然职业生涯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是却仅仅只是其中之一,还有价值观选择题。但不可否认,职业是物质基础、生活基础,更是人生道路的铺路砖。职业的探索过程也是人生历练和探索过程,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人生生活能力的培养过程。

多读书,少玩乐,认真学,多实践,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参考文献:

[1] 丰力,金宝成. 怎样搞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济英,世界教育发展趋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 戴汝潜,实用教学新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所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6] 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 Stephen D. Brookfield,Stephen Preskill..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第二篇:调研报告

专业调查报告

姓名:胡子龙 年级:2010级 专业:法学 班级:6班

学号:201082034071 1

关于家庭暴力的调查报告

一、家庭暴力的基本情况

通过社区座谈、问卷调查、上门约访等方式就家庭暴力问题进行了调查。一是有歧视倾向的恶性辱骂,经常批评或诋毁使其在众人面前难堪的有68人;二是受到伴侣经济控制的有12人;三是利用发怒或“发脾气”要挟你去做他要你做的事情有73人;四是不允许跟亲人或朋友交往,或恶意攻击你的家人或朋友的44人;五是遭遇肉体暴力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冲突中遭殴打的有36人;六是毁坏个人财产或乱仍东西的有83人;七是威胁伤害你,你的孩子,宠物,家庭成员,朋友或他自己的有22人;八是逼迫你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与他发生性行为的有19人。

二、家庭暴力的主要特点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家庭暴力多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受害者往往无力或不愿公开,加之公众的漠视和司法机关的介入不够,从而使家庭暴力与发生在社会上的暴力相比更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持久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家庭暴力的家庭性和违法性。家庭性是指暴力行为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正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具有隐蔽的特点,也使得人们对于家庭暴力的态度同对于其他暴力行为的态度具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认为,如果是 2

出于合理的目的和动机,对家庭成员实施的暴力不属于家庭暴力犯罪。比如丈夫因为妻子的婚外恋而对妻子的毒打,父母出于教育的目的而对子女的肉体惩罚等。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反对家庭暴力,是因为暴力行为本身侵害了家庭成员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进行解决和救济,但是决不能诉诸暴力的手段,否则就具有违法性。

二是施暴者多为丈夫。根据我们调查统计,在目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以上是女性。

三是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从调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受害人认为,家庭暴力系个人隐私,“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反映到司法机关,会使家庭矛盾激化,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因而受害者大多采取忍耐态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家庭暴力行为除杀人和重伤外,司法机关大多作为自诉案件处理,采取“不告不理”的做法。因此,家庭暴力案件中,真正由司法机关介入处理的较少。

四是家庭暴力具有复杂性。由于家庭内部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实施的手段、产生的后果以及造成的危害各不相同,使家庭暴力具有复杂性。

五是家庭暴力具有持久性。通过对已暴露的家庭暴力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这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暴力实施的时间上具有持久性。由于受害者对家庭暴力无力反抗或不愿公开,导致实施暴力行为者更加为所欲为,长时间地对受害者施暴。

3

三、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产生家庭暴力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没有经济地位是产生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女人没有了经济地位,就成为男人的附属,男人在家庭中就有了绝对的权威,这种没有制约的权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膨胀,男人为金钱而困惑,而把更多的不快发泄给女人。因为女人没有为其直接创造价值,而女人在社会生活中为孩子,为丈夫,为家庭同样也尽到了抚养,赡养的义务,女人也感觉不公平,于是处理不好两者的矛盾就会发生家庭暴力。

二是大男子主义加上女人的软弱是产生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男人是一家之主,封建的“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男人不可动摇的地位滋长了男人的霸气。女人的软弱,体现在几个方面:在家庭中缺少决策意识;封建的男尊女卑意识;整天忙于家务不愿参与社会的意识;对男人的错误经常采取迁就的方法。久而久之,男人的大男子意识加上女人的软弱给家庭暴力提供了一个滋生的土壤。

三是社会环境的污染是产生家庭暴力的外部原因。一些人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而失去道德伦理,贪图享乐,追求金钱和美色,在外包“二奶”,养情妇,对婚姻和家庭毫无责任感,最终导致夫妻关系恶化,反目成仇。

四是基层社会防范控制乏力。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他人不好干预也难以解决,即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致使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很少得到制裁,从 4

而助长了家庭暴力事件的增长。

五是施暴者的文化教育水平低、素质差。一些人存在着“打是亲,骂是爱”错误认识和生活陋习,形成不把施暴“当回事儿”的心理疾病以及性格缺陷。

四、家庭暴力的危害

一是家庭暴力侵犯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男性体力上的优势,家庭暴力一旦发生,轻则表皮红肿发青,重则致残、重伤,甚至是闹出人命,严重损伤妇女的身体健康。身体上的损伤是外在的,家庭暴力还伴随着对妇女的精神摧残,精神的创伤往往比身体上的创伤更难以愈合,遭受暴力的妇女长期生活在恐怖、紧张的气氛中,心里充满了恐惧与悲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自信和自尊,导致心情抑郁或精神分裂。在找不到正当的解脱途径的情况下,她们只好采取回娘家、出走,甚至自杀等消极反抗方式。

二是家庭暴力破坏婚姻家庭。美满幸福的婚姻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经营,是建立在沟通协调基础上。家庭矛盾一旦演变成家庭暴力,这种和谐也就失去了平衡,双方关系转变成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关系,夫妻感情必然会出现裂痕,即使受害妇女可能还爱着丈夫,但是她们最容易想到和选择的方式就是通过离婚来摆脱家庭暴力。因此,家庭暴力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家庭暴力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家庭暴力时常被人们认为是“两口子”的事而坐视不管,但事实上因家庭暴力导致妻子伤残或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这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对受害者来说,当虐待超过了她们肉体、 5

精神的承受能力时, 她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采取“以牙还牙、以暴制暴”报复手段,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有资料表明:我国五成以上的女性犯人是因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另一方面,妇女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是物质生活的创造者。而那些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在其人身权利、生命、人格、尊严等这些做人最基本的权利都被暴力所侵害、所剥夺的情况下,在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生产、发展中去呢?家庭暴力不仅严重侵害了受害妇女的人身权利,而且影响了她们参与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直接间接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四是家庭暴力不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充斥吵骂、怨恨和悲愤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其生理、心灵上必然会受到较大的伤害, 大多数患有恐惧、焦虑、孤独、自卑、不相信任何人等心理障碍,对家庭和婚姻缺乏安全感,对父母失去尊敬,影响其学习生活。长大后有暴力倾向的比其他孩子比例要高的多,有的甚至会有厌世心理,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五、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主要对策

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制止和消除家庭暴力,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认识,加大措施,完善立法,形成有效机制和网络,才可达到标本兼治。

一是加大《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广大妇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保护 6

意识,并能用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在社会中有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爱”的精神,在社会的大舞台中不断地提升在家庭中的地位。

二是加强家庭美德建设,规范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扫除各类色情服务。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和“好媳妇、好丈夫”等优秀家庭角色的评选活动,引导家庭成员科学调适家庭关系,增强科学文化和道德修养,提升家庭的文明程度。

三是加强对家庭暴力的惩治力度。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家庭暴力的处置。只是在《婚姻法》中有所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显然,对于实施家庭暴力只按照治安管理规定处罚是十分不够的,特别是受害者在遭遇家庭暴力后,由于证据不足或取证困难而不得不妥协时,使人感到法律的无力。虽然刑法中有对虐待家庭成员行为的处罚规定,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家庭暴力问题。因此,尽快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立法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总之,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各级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均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消除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当作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促进社会和家庭的文明进步和妇女权益的保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