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苏州市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模具加工行业正向着快速、经济、精密、智能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势必对我们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几年来我们通过信息收集、对毕业生追踪调查、企业走访、教师深入模具制造一线等多种方式,从模具行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岗位分析、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等几个方面调查模具制造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通过调研掌握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的从业情况,了解了企业及毕业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知识核能力需求,听取了各类用人单位对模具人才培养的建议,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提供了依据。

一、行业背景

模具行业是制造业的基础,大至汽车、小至玩具,其制作均源于一系列大小模具。从劳动部门获悉,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模具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左右。模具工业是机械制造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一大产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模具产业有望迎来更多的增长。

二、人才需求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秦珂则向记者分析了人才短缺的现状及原因。她指出,当前我国中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机械设备操作工,往往不具备模具设计、编程的能力;而高校由于软硬件设施的限制,培养出的学员理论水平可以,但实际技能不够,不能满足模具企业的实际需要。此外,模具行业的人才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一般的模具设计学习需要2~3年,而一名可以独立设计模具的优秀设计师要有10年左右的从业经验,对于刚入行的初学者是枯燥和艰苦的,常常半途而废,导致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除了技术人才,她认为模具企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紧缺。我国模具企业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术落后。国内大多数模具企业还沿用过去作坊式管理方式,真正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还不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在我国模具企业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她还指出,我国模具行业人才短缺的情况依据模具企业的发展而略有不同,新兴企业、新建模具城面临各类人才全面告急,而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模具企业则对有一定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最旺。

 模具人才的紧缺和模具人才良好的职业前景,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就读中职的时候选择了模具专业,这给我们模具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对模具人才有哪些具体要求,我们的学生该具有怎样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我们具体要开一些什么样的课程,树立正确的专业教学理念,培养企业最需要的模具专业人才。

三、能力要求

目前,模具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以下工作:模具制造与模具维修、线切割及电火花操作工简单模具设计以及其它工作。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模具制造专业技能人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 学生工作态度要好,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对工作有热情,热爱本职岗位,热爱企业,敬业爱岗,踏实肯干,有艰苦奋斗的意志,端正心态,克服心态浮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② 学生要能够适应严格的管理。

③ 能够团结协作,整体观念强,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优秀的职业道德。

④ 要加强和强调识图能力。机械制图是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的,但仍要加强,学校加强制图、识图的训练。

⑤加强CAD绘图的能力。

⑥ 要加强学生的精密观念和公差配合知识。模具本身精度高,目前模具制造设备发展快,检验设备光谱化,使得模具零件的精度越来越高。

四、专业培养模式

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实现零距离接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够用为主,实际工作包括结构简单的塑料模具、冲压模具零件的加工制造能力,常用模具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模具装配和维护的能力,模具生产工艺的设计和实施能力等。

                                 机电工程部 机电教研组

                                        20##年10月

苏州市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模具行业是一个融合多专业、多学科知识并为多种加工领域服务的行业。使用模具生产各类产品,具有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等一系列优点,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之一。随着科技发展,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模具的使用日渐频繁并渗入到各行各业,在汽车、电器、通讯、电子及轻工等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

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应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相应的技术工作,能学习、掌握和运用新技术,能处理一般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开发、设计、加工和应用等技术问题,并具备知识面较广、动手能力较强、上岗较快、适应性较强等特点。高职专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要突出强调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实验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仿真或真实的环境。

一、行业背景

模具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高效率,高利用率生产的基础;模具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模具设备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模具技术的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模具技术。

二、当前模具人才的需求状况

 近年来我国的模具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模具CAD/CAM技术相当广泛地得到应用,并开发出有自主版权的模具CAD/CAM软件。如北航海尔公司的CAXA,上海交大的冷冲模CAD系统等。又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Ⅱ,美国PTC公司的Pro/Engineer等大型软件,这对促进我国模具技术跃上新的台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模具加工机床品种增多,水平明显提高。快速经济制模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这一领域的高新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PM)进展很快,国内有多家企业已自行开发出达到国际水平的相关设备。

三、培养目标:

1、紧跟 “十二五”期间规划方向,把握昆山、苏州、上海长三角模具产业转型的契机,将培养的模具人才服务地方经济,走在模具产业转型的行列中。

2、携手模具工业协会使得学院模具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统一。

3、将企业工程师、行业协会里的工程师引入学校,共同培养合符企业标准融合行业产业转型的高级模具应用型人才。

4、打破传统工科类人才培养的模式,突显培养成企业所需的模具人才。

5、拓宽模具人才培养的方向,使得模具人才取向多元化。

四、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行业企业是以生产为主导的,与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长周期性有矛盾。

2、从模具人才培养的角度,如何寻求有共同观念的行业企业合作伙伴。

3、在与行业企业合作过程中,平衡企业生产和人才培养之间的问题,如何保持长久合作关系。

4、解决传统课程内容落后于产业技术发展的客观矛盾。

5、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解决企业人才储备不稳定的问题,提升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6、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的过程和设施设备,设置合符模具人才培养的递增的工作岗位。

7、把握模具人才多元化培养的取向,协同行业企业人员,共同探讨运用企业生产现有的资源,开设相关的项目课程。

8、融合企业一线的岗位和技术的职业能力,开发相关项目课程配套的教材。

9、支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10、培养具有“工学结合能力”的教师团队。

11、实现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

12、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知识体系和技能的对接。

五、结论

经过本次调研,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在模具制造企业的岗位群有:

① 模具的装配、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

② 模具制造中的电火花、电火花钻、线切割操作工;磨床操作工;以及普通或数控车、铣床操作工。

③ 模具开发的计算机绘图员。

在技能上,要降低“锯、锉”实训的比例,增加上述岗位的技能训练,强化看图识图的能力。

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研,对模具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收集回来的一些数据,对我们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是模具人才的一路告急和良好的职业前景,为模具专业职业教育创造了相应的需求,给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机电工程部 机电教研组

                                           20##年10月

   

 

第二篇:模具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模具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模具是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装备,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是制造业各有关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制造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及行业现状

1、作用与地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其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既是高新技术载体,又是高新技术产品。由于使用模具批量生产制件具有的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耗能耗材,以及有较高的精度和复杂程度,因此已越来越被国民经济各工业生产部门所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信息、航空、航天、轻工、军工、交通、建材、医疗、生物、能源等制造领域,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现代化和高端技术服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节能降耗,做出了重要贡献。模具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工业要发展,模具须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现在,模具工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

2、行业特点与现状

绝大多数模具都是针对特定用户而单件生产的,因此模具企业与一般工业产品企业相比,数量多、规模小,多为中小企业。由于模具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活化劳动比重大,增值率高,生产周期较长,因而模具制造行业就有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均衡生产和企业管理难度大、对特定用户有特殊的依赖性、增值税负重、企业资金积累慢以及投资回收期长等许多特点。由于模具产品品种繁多,大小十分悬殊,要求各异,因此模具企业发展适于“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行业发展适合于集聚生产和集群式发展,以建立较强的协作配套体系。这也是模具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过去长期依赖钳工、以钳工为核心的粗放型作坊式的生产管理模式,正逐渐被以技术为依托、以设计为中心的集约型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所替代;模具产品的传统概念也正被模具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概念所替代。

目前全国共有模具生产企业(厂、点)约3万个,从业人员近100万人,20##年模具销售额约980亿元。根据20##年我国工业普查资料,模具制造行业主营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全国共有2813个,从业人员41.22万人,工业总产值1178.35亿元(含模具及非模具产品),资产总计1206.34亿元,利税总额133.90亿元。根据海关统计,20##年我国共进口模具19.64亿美元,出口18.43亿美元。出口模具约占模具总销售额的12.8%。

从模具产需情况看,中低档模具已供过于求,而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主要代表的高技术含量模具自给率还较低,只有6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目前模具总销售额中塑料模具占比最大,约占45%;冲压模具约占37%;铸造模具约占9%;其他各类模具共计约9%。

 从产业布局来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模具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近来环渤海地区也在快速发展。按省、市来说,广东是模具第一大省,浙江次之,上海和江苏的模具工业也相当发达,安徽发展也很快。模具生产集聚地主要有深圳、宁波、台州、苏锡常地区、青岛和胶东地区、珠江下游地区、成渝地区、京津冀(泊头、黄骅)地区、合肥和芜湖地区以及大连、十堰等。各地相继涌现出来的模具城、模具园区等,则是模具集聚生产最为突出的地方,具有一定规模的模具园区(模具城)全国已有20个左右。

从产业技术进步看,“十五”以来,在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下,模具行业投入较大,企业装备水平和实力有了很大提高,生产技术长足进步, CAD/CAM技术已普及;热流道技术和多工位级进冲压技术已得到较好推广;CAE、CAPP、PLM、ERP等数字化技术已有一部分企业开始采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高速加工、并行工程、逆向工程、虚拟制造、无图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已在一些重点骨干企业实施。

技术的进步,促使模具产品水平近年来也有了很大提高,向高端发展趋向较为明显。一些模具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单套模具重量达到120吨的巨型模具、加工精度达到0.3~0.5μm的超精模具、使用寿命达到3亿~4亿次的长寿命模具、能与2500次/分钟高速冲床配套的高速精密冲压模具、实现多料和多工序成形的多功能复合模具、能实现智能控制的复杂模具,等等。当然,能生产高水平模具的企业在行业中还只占少数,综合来看,我国模具行业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模具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形成,现在被中国模协认定和授牌的重点骨干模具企业已达110个。行业骨干队伍的形成起到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当前,山东省正处于由模具工业大省向模具工业强省转变的关键阶段。

(1)产业规模居国内前列。截至20##年底,我省约有各类模具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全省模具产值约70亿元,产业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五位。

(2)产业基础较为完备。我省模具工业产品涵盖冲压模具、铸造模具、塑料模具、锻压模具、橡胶模具、粉末冶金模具、拉丝模具、无机材料成形模具等10大类。其中,塑料模具、冲压模具、橡胶轮胎模具、热锻模具、大型挤出模具产业规模较大,具备发展模具产业的基础。

(3)总体技术水平较高。我省模具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的精密塑料模具,龙口市丛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铝型材大型挤出模具、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冲压模具、热锻模具等为国内先进水平。

(4)技术装备基本齐全。主要骨干企业拥有数控铣床、数控龙门镗铣床、数控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慢走丝电火花切割机、三座标测量机等国外进口先进工艺装备及检测设备,以及UG、Pro/E、Cimatron、DEFORM、Dynaform、Moldflow等进口CAD/CAE/CAM软件,具备发展模具工业的良好条件。

(5)企业集团初具雏形。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通裕集团有限公司、烟台爱开天隆模塑有限公司、龙口市丛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先后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评定为“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这些企业均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引导作用,具备发展成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

(6)品牌经济初显成效。截至20##年底,我省模具工业先后有10多种产品被科技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0多种产品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评定为“精模奖”。这些产品在国内外模具用户中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是我省模具行业的知名品牌,为我省模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人才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目前,我省已有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10多所大学设立了模具专业。山东劳动职业学院、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30多所职业院校培训模具制造工等职业技能人才,基本可以满足模具开发设计和制造需要。

虽然我省模具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着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和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模具企业分布不平衡、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4、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我们的调研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和毕业后从事的岗位群;二是完成这些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应具备哪些能力;三是模具制造加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及对课程设置的建议等。

进入21世纪以来,模具CAD技术逐步普及,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产生了从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的深刻转变,模具专业的毕业生从大多数从事模具设计到只有少数人才能从事模具设计工作,而更多的毕业生必须走向模具制造等操作型岗位。由于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快速发展,操作各类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模具零件的制造成了模具专业毕业生重要的从业岗位。因此,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只有少数人在模具设计岗位上,而更多的是在模具装配岗位、模具加工岗位、模具管理岗位和模具维修岗位等。

本次调查发现,对高职模具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基本能力是必须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可以分解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1)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重视从业者应具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如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外交往能力;理解与应变能力;计划实施、安排及自我检验与评估能力等。

(2)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

强调在职业活动中运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如计算机操作能力,新技术捕捉与检查能力,数字运用能力,写作能力等。

(3)专业能力是一种专门的独特的能力。从工作过程角度分析,专业能力是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强调对职业活动技术领域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和调整,主要是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有所变化。专业基础能力是该行业岗位群中各个专门化岗位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如机械制图绘图和识读能力、确定热处理方法和选择金属材料的能力,使用机械设备及机械加工能力、强度校核能力、识别塑料材料及合理选择能力等,都属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各类基层技术人员、数控加工人员、机加工人员所应具备的共同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应该加强,如模具设计能力、模具装配能力及电加工能力、数

控编程及模具加工能力、制品成型能力及使用冲压和塑压设备操作能力等。

通过调查统计,企业对学生在识图、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及模具基础知识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其次是机械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数控编程、电加工基础方面的能力要求,再次是对CAD、3D软件使用能力的要求。

二、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1.职业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模具加工、装配、维修试模工作,也能参与一般模具制造行业的设计和试验工作,按专门化的培养方向分别可以担任一下岗位群的工作:

(1)模具制造的数控加工人员;

(2)模具制造的普通机床机加工人员;

(3)新产品开发中模具、工装夹具的开发设计人员;

(4)车间技术人员,车间工艺员;

(5)模具钳工;

(6)模具维修工;

(7)冲压和塑压设备操作能力。

2.教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模具制造工艺与设计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模具制造和维修能力,具有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与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根据调研的情况并从教学角度出发,拟定符合本专业发展需要的、适合这些岗位的教学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分析与拟开设课程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改的意见

基于以上的调研和分析,提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制定与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知识要求

掌握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计算机操作等基础知识;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数控加工编程、模具钳工工艺、冲压与塑压成型设备等专业知识;掌握机械制造、模具加工、模具设计、数控技术等相关其他知识。

(2)专业技能要求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机械制图、识图能力;具有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及模具制造的能力;具有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及维护的能力。

(3)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高级钳工、高级普通机械加工(车、铣)、数控车床、铣床等操作职业资格证书。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根据综合职业能力设置课程,课程标准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水平的要求与影响,是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职业能力与客观需求相适应,同时兼顾毕业生未来竞争与发展需要,课程内容以职业需求为主线,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配置,既要为学生铺就宽厚的职业基础,又要满足毕业生所从事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课程的组合形式体现综合化和模块化,减少课程之间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和缺乏实用性、针对性的内容,根据课程特点,增加实训教学的比例,增加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强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强调理论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实践性教学的适应性、实效性。如增加模具数控加工实训、冲压模具实训、塑料模具实训、金工实习等实训课程。由于模具加工中普遍使用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和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设备,因此在课程开发上应注意跟上行业发展的要求。如开发电加工实训教程。

整个课程体系可以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形式,以便学校能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选择模块,使毕业生提高就业应变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接受继续教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符合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继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强化专业开发。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类技术人才是各高职院校举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方向,其市场前景虽然依旧看好,但院校间的办学竞争也最为激烈。从被调研的实际需求来看,强化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技能训练,充实以三坐标测量机为核心技术的复杂曲面精确测量技术和逆向工程等教学内容,逐步引入五轴联动数控加工、模具特种加工技术和模流分析等是做强该专业方向的关键。

积极探索短期订单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模式。主要是选择与我校有着紧密产学合作关系的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签订就业合同的部分毕业生进行短期订单式教学的尝试,由企业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结合学生原有知识,针对性的提出短期培训计划,以完成顶岗实习为载体,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毕业生的短期岗位培训计划。

树立品牌意识,努力造就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型精英人才。对企业而言,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对学校而言,培养的毕业生能成为企业精英是学校优良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

产学研结合,促使教师充分接近模具设计与制造核心技术。其一是送教师去拥有拥有较高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的企业进行短期学习与培训;其二是选送教师去模具制造企业挂职锻炼或开展相关技术合作,既可切实提高教师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能亲身体验企业模具设计制造岗位的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其三是与企业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项目的共同开发与研究;其四是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模具制造设备,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或提供技术培训。教师只有充分接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部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这是提升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办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高职院校需要一批专业理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培养和引进两种方式,可以达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同时,对专业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进行明确地规定,要求必须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取得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否则个人绩效考核不通过。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在职教师进行下企业锻炼,真正让老师们明白企业究竟需要什么,回来后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以典型的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为原型,建设模具虚拟制造实训室,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体会到真实的岗位情境,为生产性实训室打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既能请进来又能走出去。对于高年级学生继续深化顶岗实习的日常管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企业聘请校外技术指导教师,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能与企业需求相接轨,还能够激发学生实际动手参与的积极性。在实训过程中,尽可能的模拟真实工场,营造职业氛围,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行事方式,融合到教学过程管理中,注重学生基本职业素质与工程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学会了诚信守则、整洁高效、沟通协作、组织管理,树立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成本意识、安全意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才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深受企业欢迎,真正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