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铜都街道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的

调查报告

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陈忠宝

作为正处于转型发展期的老工业城市,东川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兴则人才兴。东川教育所承载的现实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它的政治意义。东川曾经有着辉煌的教育历史,也有着八方人才聚东川的鼎盛时期。然而随着矿业经济的萧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东川不再有吸引人才的资源。随着矿务局的破产改制和区划的调整,东川人才严重流失。东川人才面临的困难是不可回避也不能回避的。回避了这个现实问题,将直接导致东川失去发展的人力基础。然而,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和急功近利。东川区内只有高(职)中以下的基础教育,不能直接培养高级应用型的人才。但不能因为这样而对东川的教育失去信心。 1

基础教育搞不好,不能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优秀学生,那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人才储备。基础教育承载着国民素质提升和观念转变的重要基础作用。因此,狠抓基础教育,打牢人才储备基础,是东川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的道路。

铜都街道是东川的中心镇,有着占全区一半的人口数量,同时东川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在铜都街道辖区内。可以说,铜都街道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东川全区教育质量的好坏。为更加清晰地掌握和了解铜都街道教育全面的真实情况,笔者对铜都街道中心学校管辖内的小学进行了全方位调研,试图从中了解到铜都街道义务教育的现实状况,发现存在的主客观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教育教学现实及长远问题的建议和意见,以供领导决策参考和为自己的工作开展收集第一手资料。

一、铜都街道教育的总体概况

铜都街道是东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面积366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人,共辖23个 2

社区(其中10个为纯城镇居民社区,13个为村改居社区),25个村民委员会。有中心学校一所,下辖22所村级小学,有在职教职工447人,小学在校生6409人,其中,寄宿制完全小学7所,有寄宿制学生1209人;另外,铜都街道辖区内还有有直属中学6所,直属小学4所。本次调研的重点为铜都街道中心学校下属的22所村级小学。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铜都街道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上的不平衡反映到教育上则是教育资源配臵、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不平衡。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铜都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凝聚人心,在稳定中求发展

铜都镇成立初期,由于是四个乡镇合并而成,教师队伍庞大,且人心极度不稳,人事矛盾极为突出。个人利益与大局利益的冲突使得中心学校的管理难度极大,如何凝聚人心是首要课题。乡镇合并后,原来四个乡镇的教师势必要打散重新 3

组合和配臵,山区与城区的交流,区域与区域的交流是必须的。在这种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和中心学校提出了求稳定谋发展的思路,让教师队伍有一个心理上的过渡期,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重新配臵教育资源。要求中心学校必须对教师队伍的心态进行充分调研,掌握教师的想法和动态,结合全镇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合理定位,在维护大局的原则下兼顾教师的个人困难和利益。通过努力,教师队伍的调配和整合稳步推进,山区学校和城郊学校的师资队伍均进行了重新洗牌,山区学校得到充实,同时也未削弱城郊学校的力量。

(二)强力推进校点撤并,走集中办学之路 20xx年,原姑海乡、新村镇、碧谷镇和绿茂乡合并为铜都镇,四个乡镇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人财物均纳入新成立的铜都中心学校进行统一配臵和管理。当时,铜都镇辖区共有学校45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村级小学43所)。校点分散严重制约了办学效益的提升,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极 4

大困难。为优化教育资源配臵,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缓解人事矛盾,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铜都镇提出了“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山区学校进行收缩和撤并。20xx年,将嘎得小学撤并,当时受到群众的极力反对,但镇党委政府和中心学校向家长们进行了细致的宣传和思想工作,最终顺利撤并。之后的几年,群众看到了撤并后教育的优点,校点撤并工作进行得越来越顺利,有家长主动要求将孩子送到城区上学。同时,镇党委政府要求城郊的所有村小,凡是铜都镇辖区内的山区孩子到学校就读,不论是任何情况必须收录,如果有学生不到指定的撤并学校就读,可由其自由选择学校,各学校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拒绝其入学。

20xx年,区委提出了“区办中学、镇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指导思想,更坚定了铜都街道集中办学的决心。20xx年秋季学期,随着绿茂小学和洗尾嘎小学标准化建设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街道办加大了校点撤并力度,将 5

绿茂片区的磨盘、紫牛、河里湾三所村小撤并至绿茂小学,碧谷片区的梅子和中殿小学撤并到洗尾嘎小学,新村片区的岩脚、奔多、赖石窝、小牛厂小学分别撤并至腊利和木树朗小学。学校的撤并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认可。随着姑海小学和梨坪小学标准化建设的推进,预计20xx年3月,将姑海片区的新村小学、达德小学和陷塘小学撤并至姑海小学,将块河片区的块河小学、龙洞小学和梨坪小学撤并至新建设的梨坪小学。此外,短期内还不具备撤并条件的还有达贝小学、石羊小学、黑马山小学和田坝小学。之前,达贝、石羊、黑马山三所小学原定撤并至现在的东川四小,当时的东川四小计划建成铜都镇中心小学,将以上三所村小进行撤并,但后来该校建为区教育局直属小学后,该三所小学即无法进行撤并。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按原来方案并入东川四小,二是在湿地公园新建一所学校,作为铜都街道中心学校的机关,同时容纳该三所学校的学生就读。目前,两个方案均未能定论。田坝小 6

学计划撤并至沙坝小学,但由于沙坝小学校舍紧张且存在危房,目前无法撤并。

(三)加大教育投入,减轻寄宿制学生负担 铜都镇自成立以来,将科教兴镇摆在发展战略的首位,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助学要求。六年来,共投入资金182.7万元,先后排除危房1311.2平方米,加强和完善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内设配臵;建立爱心助学长效运行机制,共整合投入125.944万元为506名贫困家庭学生解决上学难问题;投入37.9万元改善铜都中心学校寄宿制学生在校期间的伙食状况;投入了7万元为学校安装太阳能,解决了山区师生的洗澡难问题。

随着撤并校点的增加,农村寄宿制学生成倍增长,山区穷困家庭孩子的上学困难面扩大。校点撤并带来的不利因素,是直接增加了农村穷困家庭的生活负担。国家虽有寄宿制生活补助,但难以支撑学生全部的生活开支。20xx年上半年以前,国家和省市配套的生活补助费为500元/人.年, 7

一年按学生在校8个月计算,每月按20天计,全年学生在校生活约为160天,500元的补助平均每天为3.13元,现在的物价水平根本不可能吃好。20xx年,铜都镇党委政府通过人代会讨论,决定每年为每位全寄宿制小学生增加200元的生活补贴,为半寄宿学生提供100元补贴,经费用于改善学生生活,建立了严格的管理跟踪制度。同时,向社会各界筹集学生生活用品,为学生赞助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品。20xx年乡财县管后,经费爱到制约,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企业和社会寻求帮助,筹集资金对寄宿制学生进行补助,20xx年,凯通公司赞助38万元,20xx年,金水公司赞助30万元,同时,动员各村委会想办法为学校和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倡议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20xx年秋,国家提高了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补助经费,从过去的500元/人.年增加到了750元/人.年。20xx年10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 8

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决定从20xx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如果该政策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寄宿制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可以说,铜都街道的教育现状是全区的缩影,铜都街道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完全可以放大到全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但铜都街道的基础义务教依然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短期可以解决的,也有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师资结构严重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铜都街道中心学校共有在职教师447人,其中51-60岁的老师共有96人,占教师总数的21.48%,41-50岁的共 9

有190人,点总数的42.5%,4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60人,占总数的36%,教师老龄化严重,年轻教师缺乏,年龄结构比严重失衡。一些老教师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在新课程改革后无法承担教学工作。造成这个现状的,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是以前在边远乡镇工作几十年的老教师,为了照顾其工作和生活,把他们从山区乡镇调到城区学校,而这一部分老教师普遍是民师转正,学历低,业务水平不高。现实的原因是,铜都街道中心学校已有近五年没补充过新教师,反而每年都有优秀教师通过招考进入到直属学校,而这一部分人大多是年轻教师,师资力量的进出不匹配,导致优质师资的流失,且更加剧了教师年龄结构的老化。

二是人员编制不合理。寄宿制学校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各方面的生活均需要有专人负责。而目前的状况是学校没有后勤人员的编制,急需配臵的后勤人员主要是四类,即专职安保、校医、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然而,目前的状况 10

是,学生学习上有人教,生活上却无专职人员管理。铜都街道的7所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均由教师在兼职,这无意间造成了师资力量的分散。食堂人员和宿舍管理人员均为聘用的临时工,一方面无法保证职业素养,一方面学校无力承担工资报酬。大多学校均是派值班教师代替,晚上守着学生睡觉,还要备课和批改作业,这对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校医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件事情,目前校医均由乡村医生兼职,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理想,乡村医生要负责整个行政村的医疗卫生工作,无法随时为学校服务,学生生病不能得到及时救护。安保人员配臵也不够合理。20xx年8月,区政府统招了一批保安人员,分配了7名到铜都街道的7所寄宿制学校,平均一校一名,没有轮换,24小时值守,效果极不理想。

(二)办学条件无法满足集中办学要求

按照十二五规划,铜都街道在十二五期间,将撤并完所有山区校点,最终保留13所学校,覆 11

盖姑海、新村、碧谷、绿茂和块河五个片区,使教育资源配臵更优化,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然而,由于人口众多,13所学校均不同程度存在办学条件上的困难。以目前的校舍情况,很难满足集中办学的要求。绿茂、洗尾嘎、梨坪和姑海四所学校的标准化建成使用后,基本能满足需求。而沙坝小学、集义小学、腊利小学和木树朗小学则较难满足办学需求。该四所学校均为老校舍,存在危房,同时校舍规划不合理,随着学生数不不断增加,校舍使用已经饱和。沙坝小学和集义小学已经无法再增加学生,但需要入学的学生数还在扩大。木树朗小学和腊利小学为容纳城市后山学生的寄宿制学校,但教室、宿舍、食堂均无法满足需求。

(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东川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太大,严重影响了标准化建设进程。铜都街道的四所标准化小学建设工程,由于资金 12

问题,很多设施无法按期投入使用,特别是附属工程,进度极为缓慢,项目建设方以资金拖欠为借口,迟迟不能推进工程建设,目前投入使用的绿茂和洗尾嘎小学,主体工程已验收使用,但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却不知何时才能建成。这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二是教师奖励机制和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强调教师奖励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但以目前的奖励机制来看,东川的教育奖励经费投入依然不足。虽然自20xx年始,教育奖励经费增加到每年100万元,但奖励人员基数过大,奖金分配依然存在问题。如果真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留住人才,还得重奖优秀教师。另外,教师对绩效工资的分配怨言颇大,特别是教师常把自己与公务员相比,认为这是人为地把国家工作人员分出等级,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三是寄宿制经费投入不足。近几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可谓不大,但地方配套资金较少,东川区政府能拿出来的只是断断续续 13

的“万名贫困生补助经费”,每年补助一万名贫困寄宿制学生,每人100元,也即每年100万元资金,这100万元对于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来讲,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更大的困难。

(四)寄宿制学校管理还需要完善

铜都街道的7所寄宿制学校,寄宿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新办寄宿制学校缺乏管理经验,在寄宿制经费的管理使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有客观的原因,即后勤人员不足,也有主观的原因,即经验和责任心的欠缺。

(五)山区学前教育严重滞后

山区小学撤并后,学前教育是摆在当前的最重要课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到城郊寄宿就读,但学前教育的孩子不可能住校,即使可以住校,目前义务教育学校也不得招收学前班。虽然提出村办幼儿园,但山区村根本无法开办,一方面生源少,且居住分散,难心集中办学。一方 14

面是无政策扶持,要办幼儿园,就得靠一定的收费作为教师工资,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山区村能办一个的可以养活教师的大规模幼儿园。目前,铜都街道共有18所幼儿园,但都分布在城郊坝区村,山区儿童的学前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一些学校不得不违背政策招收学前班,以满足山区家长送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六)交通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近年来,铜都镇的农村公交在区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城市后山部分村已开通公交车,但依然还有不少村未能开通。磨盘、岩脚、奔多、赖石窝、小牛厂、陷塘、河里湾等村均未开通,而这些村的学生已全部撤并至城郊就读,学生出行极为不便。周末放假,所有学校都是联系家长轮流接学生回家,没有车的走路回家,最远的如磨盘和小牛厂等村的学生要走三四个小时。经常发生三轮车、农用车载学生回家的现象,虽然街道和学校经常在检查和教育,但依然屡禁不止。其中的安全隐患极大。公交公司出于成本 15

的考虑,虽几经联系均不同意开通公交。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教育的发展靠教师,没有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发展教育就是空话。针对目前铜都街道师资队伍的现状,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年龄、职称结构更趋于合理。一是要尽快补充年轻教师,改变教师只出不进的局面。一个学校五年不进年轻教师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编制部门重新核定铜都中心学校教师编制,合理调节教师编制数额,实行教师提前退休和退养等政策,让一部分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老教师退下去,让出编制,补充年轻教师,优化师资结构。二是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从师德抓起,以师德的提升促进业务能力的提高。三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台更加合理的教师考核奖惩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从中感受到压力的同时看到前进的动力。四是增 16

加寄宿制学校甲类后勤人员编制,即保安、校医、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由区财政负担工资待遇,确保寄宿制学校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铜都街道22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均不容乐观,需要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目前规模较大的小新街小学、集义小学、沙坝小学、腊利小学、木树朗小学等,均不同程度存在危房,校舍已经超负荷使用,且生源还在不断扩大,已经无法承载更多的学生。集义、腊利、小新街和木树朗需要扩建教学楼和宿舍,而沙坝小学则需要新建才能满足需求,铜都街道已对新建进行了选址,搬迁至新粮仓背后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但立项困难,资金困难,需要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方能实施。另外,在建的四所标准化小学均未建设教师宿舍,其他学校也存在同样问题,教师要在学校管理学生却无住宿的地方,这也是一件让教师们很无奈的事情。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寄宿制学生生活 17

条件

教育上什么最缺乏,谁都知道是钱。这几年来,东川确实在实实在在为教育办实事,标准化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所标准化学校是真正标准的,所有的学校都是主体工程投入使用了,但由地方配套资金的附属工程却永远没有结束的日期。活动场地的欠缺使学校管理难度加大且增加了师生的安全隐患。因此增加教育投入,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工程资金的欠账问题,让学校建设快速顺利推进,让标准化建设真正标准起来。其次是增加教师奖励经费,用大奖引人才,留人才,特别是对山区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同时也要对城区学校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严肃整治,还教育纯洁,让家长心安。最后是增加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经费。铜都街道的1209名寄宿制学生中,交不起一分钱生活费的特困生就有138名,家庭极为贫困,且留守儿童众多,生活艰难。建议区委区政府在国家和省市补助的基础上,将寄宿制 18

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的寄宿制经费保障机制,让家长真正放心地把孩子集中到寄宿制学校就读。

(四)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山区学前教育

山区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笔者有两个建议。一是由政府统一办学。政府统一招收幼教老师,并由区财政负担工资报酬,再分配到各个村开展学前教育,校舍可用撤并空下的小学校舍,这样既可免除因生源少而导致无法发放教师待遇的问题,也可以使山区学前教育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形成连锁效应。二是以建立城区幼儿园分园的方式,整合山区学前教育。如城区的金苹果、睿睿、商业等知名幼儿园,可以教育扶贫的方式向山区村延伸,派出教师到山区支教,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解决山区孩子学前教育难的问题。

(五)开通城市后山公交,解决学生出行难问题

随着后山学生不断集中到城郊就学,开通后山公交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方面解决学生出行难 19

的问题,一方面可减少安全隐患,也能让家长放心。公交公司是企业,其考虑成本也是理所应当,但这是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大问题,公交公司也需要站在大局考虑。建议区委区政府进行协调,促使公交公司开通公交。政府可以给公交公司一定的补贴,不致其亏损太多。另外,可以实行预约接送,即周五和周日学生回家和进校时,公交车到指定地点接送学生,其他时段可不运行,这样既方便了学生也不需要太大成本。但要做成这些事情,需要区委区政府出面协调方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东川兴。通过调研和长期以来对教育事业的关注,笔者希望,东川的教育能在区委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乡镇、各学校、全体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再创辉煌。东川有辉煌的过去,也能创造辉煌的明天。教育是塑造个人灵魂的工程,也是塑造一个地区精神的系统工程。只要行动起来,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区委提出的振兴教育的事业一定会实现!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