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精品

高中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根据教研室工作计划, 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全面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新课程为重点工作,以“高效课堂,有效学习”为主题,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线,关注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案例为抓手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大高考的研究力度,注重过程和落实,以促进教学工作向更高水平、教研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进一步落实“二〃三”的教研方式和“小、细、实”的教研基本原则,转变工作方式,推进城乡联动;充分发挥各区(市)、校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的区域性均衡化发展,努力贯彻执行和实施课程改革的有关方针政策,大力推进高中数学教育创新,努力提高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希望在教学质量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一、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队伍素质

本学期要继续重视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题实验理论,以深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为突破口,以新教材的研究与实施为切入点,教学研究以转变教学行为为重点,落实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以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学习思想开展培训,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先进性、前瞻性,从培训、教研、科研三个维度设计,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融合为一,共同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遵循骨干教师的成长规律,构建“合格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时代名师”的教师梯级发展模式。带领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主动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浪潮中。

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培训要突出“案例”教学,紧紧围绕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为重点,青年教师通过参与大集备或研究课的展示、随机评课等活动,在实践中实施自我培养与别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业务能力的提高,让其主动参与、互相交流,积极探讨新教材实施的课堂教学,使之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

本学期继续以《初高中衔接》为研究课题,以课题的研究为立足点,将课题分解并将青年骨干教师分组,使每个青年骨干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并实验,使青年教师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仅促进教学研究的深入进行,同时更有利于他们的尽快成长,使课改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同行。

以教研活动带动培训,充分利用学习教育资源,让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本学期的所有教研活动,并且要形成一些惯例,比如每次听课后要写评课并上交,随机选出2人评课,使每个人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所锻炼、有所收获。

邀请四位岛城名师:于世章、李文臣、董天龙、朱秀林老师作专题讲座,讲座要体现两点:理论性强的内容,要把理性阐述和解决教学疑难结合起来,完成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过程;实践性强的内容,要能指导教师运用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要求。让教学智慧在研究中共生。要求骨干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提倡搜集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选择典范的案例进行解析。在学期末汇总、共享,引导青年教师研究、学习、反思、感悟、借鉴。

二、以“高效课堂,有效学习”为主题,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围绕“高效课堂,有效学习”展开研究和实践,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研究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研究我省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思想,以教材的再理解与整合、教学模式的改进与研究、教学研究的方法、学法指导的研究、校本教研的实践、案例的组织与使用等为抓手,改进研究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注重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善于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研究高效的课堂教学细节,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实效,提高教师研究教学和改进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本学科的薄弱学校,关注课堂教学、关注生成性问题,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落实、重实效。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夯实基础为重点,尊重差异,培养兴趣,注重体验,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健康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教学内容的集备、“问题”研究、两课等为抓手, 积极倡导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关注学习环境与情境的营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教学应尽量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师生共同参与为主要形式,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最终目标。

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探讨实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以探究式学习作为转变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正确处理好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理解与记忆、创新与模仿、发现与验证等方面的关系。要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加强学法指导,交出“权力”,多给学生留出时间。教师喋喋不休的满堂灌,的确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会学习的学生,总是期望有较多的时间属于自己支配,

尤其在这段时间内,它可以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积极探索,增长才干;学习一般的学生则聚精会神地总结、梳理、归纳知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形成较强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的学法。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教学的一切活动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展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时刻不能放松,因此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紧紧围绕“我要学,我能学”的新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总结教学规律,开展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课研究,形成各学科常见课型的模式。以全面总结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模式为抓手,争取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有更大的突破。

加强各区(市、校)之间的学习和沟通。加快城乡交流活动,促进共同发展,特别是在正确处理好课改与教学质量关系等方面,既要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应该注意兼顾高考的问题,市区、胶州、胶南与平度等市区的部分学校的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市交流。为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寻求教师更快成长与发展的捷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区市之间、校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势在必行,因此本学期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围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积极落实优秀骨干教师开放课堂制度,进一步推出优秀教学课例,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本学期开放课堂教师为省特级教师平定二中的于世章老师,时间初步定为3月2日至3月6日。

加强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市区初步确定建立数学教学实验学校2所:平定二中和平定十五中,实验期为2年。建立数学教学实验学校的目的在于着力打造一所在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和发展等方面起到实验性、示范性的学校,建议各区市也应及时跟进,建立相应的实验学校,促进区域性教育高水平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三、教学研究立足实际,针对实效,着眼发展。

根据上一年度教研的情况,本学年应把以下几方面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 (1)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多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2)教研活动多为教师提供像教学案例等具体的抓手,以利于其教学研究目标的明确性;(3)由教研员、教学骨干名师等组成教研专家组,通过走进课堂、走进教师、研究指导等形式,加大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帮助和指导;(4)以课题为抓手,带动教师学

习、研究、实践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教研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形成适应新形势的教研制度和集备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区域联动教研,形成资源共享、合作研究的共同体。加强鼓励校际间的联动式教研,组织、引导学科联动式教研,加强课题联动式教研。以课题引领,以名师、名校或学科中心组为核心组成“研究共同体”,开展学科或综合学科教学研究活动,着重研究具有一定前瞻性、科学性、实效性的课题,推动各学段课题协作体学校和研究共同体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教研活动的观念要更新.教研活动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师师之间的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使每位教师都教有所得,研有所获,为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撑。。要充分体现两个超前和两个走进,立足实际,讲究实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要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要有利于教师的主动参与,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教研机制改革,努力形成互动、民主、高效的教研氛围,在市区继续采取“二〃三”教研方式,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以带动全市教研活动质量的全面提高。教研的内容要扎实有效,高一、高二要以基础的落实措施、学习方法养成为主要研究问题。高三要研究考试大纲和高考的应对策略(一轮基础的落实、二轮复习的实效性、三轮检测的针对性等),吃透精神,搞好复习,特别是二轮和三轮综合能力的培养,并积极探讨文理科的差异,制定行之有效的平定市艺术生和文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提高问题意识,以问题研究与解决为主题,重点研究初高中的衔接、课标与教材的衔接与落实、课改与高考等,通过讨论与研究制订有效可行的行动计划,同时成立相关的研究、实施小组,以保证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

各区市要通过大集备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师师(包括教研员)互动的方式,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实现资源共享,力争每位教研员和中心组成员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特别是针对新课程理解及实施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课题研究一定要为教师和教学服务,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前瞻性.

各校要认真探讨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要有详尽的教研和集备计划、方式等。加强校本教研的研究,特别是其内容与方式的研究,主要骨干成员是各区市教研员和各校的教研组长。

四、加大课题研究,发挥教科研指导、改进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和运用教学规律

继续做好《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的整合研究》国家级课题和《初高中衔接》市级课题的研究,借助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体安排如下:1.组织国家级课题“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教学研究;

2.对于在市教研室立项管理的市级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继续组织结题工作;3.组织一次课题研究工作专题研讨会,推动学科教研课题研究工作。

 

第二篇:数学教研活动工作总结

数学教研活动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围绕制定的科研工作目标,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以营造学校教师优良的科研氛围为主导,努力教科研工作规范化,并形成有特色的教科研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力争使教科研水平整体提高。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继续推行网络化课题交流与管理,规范课题管理制度

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施行网络化办公已势在必行。为此,我校在课题资料管理方式上,继续充分发挥信息时代我校校园办公网的优势,实行信息资料网络化管理,灵活培训教师,搭建了校长室文档、教师个人文档、学习资料交流文件夹、课题资料交流库以及课题阶段性管理文件夹等信息指导交流平台,并及时将每学期评比审核情况公布在校园网上,同时,学期结束还将当期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压缩刻盘存档,实现了无纸办公与交流,这也是我校课题规范管理的一个亮点。

在课题管理组织结构上,本学期继续实行“责任目标”制,以人为本,综合管理,用活岗位,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形成从“校长室、教导处、科研处协同负责——问题行动研究中心组为中坚力量——群体教师协同参与”的三级有序管理组织形式,并从理论培训、实践指导、资料收集、宣传交流、信息技术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分工,实行分层管理,分层指导,形成了一个有序运转、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刚柔相济,任务到部门,职责到人,每月反馈,将常规和创新并举,让每个教师在课题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提升个体的人文性。

二、两线并举加大教师课题研究氛围,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1、施行组际常态研磨,提升课题教研能力

我们以课题化研究为切入点,通过业务切磋,落实常规性校本教研;借助同课异构,实行提高性校本教研;倡导异课同构,推行专题性校本教研,严抓教学常规管理,施行组际常态研磨,提升课堂教研能力。同时,继续开展“十节好课评比,开展网络教学和综合实践、青年教师等多项赛教课,深入开展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叙课的常规活动,把“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作为主要研究形式,以“提出问题、整合探讨、行动研究、提升自我”为校本教研模式,让教师们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以常态教学研究带动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校本课程的综合开发加速校园的特色文化建设。

目前,各年级组都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拟定了各自的研究专题,大家通过集体备课和自行研究,在摸索阅读教学有效性方面找到了一些方法,特别在研究各年段如何上好阅读课第一课时方面取得一些收获。如一年级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是《在生活中快乐识字》,大家积极交流学习体会,积极切磋执教心得,寻找到了一些识字教学突破方法,一年级青年教师黄溪老师围绕本年级一课题上的《识字8》在城区首届青苗杯上获一等奖,一年级教研组五一前夕还被评为柳州市优秀职工小家的光荣称号。此外,本学期我校赵丽娜老师上的习作指导课《新闻报道》获城区一等奖,邓德瑜老师执教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在城区首届青苗杯上获一等奖获二等奖,在课题研究带动下,我校青年教师正不断成长起来。

2、建立联动学习团队,提升教师科研底蕴

读书是教师成长必由之路,每位教师都应该是终身学习者,独到的思考者,快乐的创新者,不倦的实践者。我校本学期继续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建立联动学习团队,将个人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将指导性书目与自选书目相结合,形成了以组长为核心,分工协作、个性发展的集体学习交流模式,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提高教师专业文化素养。本学期重点阅读的书目是《论语》,《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解读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的孔子,解读当今社会重压下各种人如何摆脱心灵的负荷。通过看于丹解读《论语》的光碟与教师自行阅读、集体交流点评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大家的心灵引起了共振: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许多挫折,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无论是教学还是课题研究,都要学会有一颗平常心,追求那种平淡如水,气定神闲的境界。我校正是以问题行动研究为载体,采用了以上两线并举的方式,将“学习型小组”与“教研小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项目研究团队的力量,通过抓培训学习,抓课题研究,抓课堂教学实践,抓科研成果总结,引导教师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探讨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将教学设计与实施、反思与测量、教与学一体化,使课题研究走向普及,走向常态,提升我校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科研队伍建设培训稳步推进努力凸现教育科研的整合,让教师们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逐步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抓教学、促质量、创特色、求发展。目前,我校科研骨干队伍不断扩大,90%的教师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起到科研龙头和示范作用的教师占40%,98%以上的教师有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各级各类获奖成果性文章达60%以上,90%以上的教师能把科研课题与校本教研整合开展,自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我校特有的课堂教学文化,搭建了更高层次的科研发展体系。

三、以主课题先行的研究方式,推动其他课题的纵深发展

实行课题研究的双向选择是我校研教结合的新举措。我们把“五块文化实施方案”落实到各层各类工作中,遵循由下至上的原则,在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确立了个人研究子课题的基础上,我们本着一人一课题、自愿申报与综合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对我校科研课题做了进一步规范管理和统筹安排,清理原有课题,梳理现有课题,确立主导课题,遵循由下至上的原则,合理调配课题,以学校主课题带动教师子课题研究。我们通过全面权衡所承担课题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我校自己承担的“十一五”规划A类课题20xx年度064号《示范性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确立为学校的主导课题,以此为研究主线,带动其他课题研究,形成一整套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科研管理和操作常规,科研课题参评获奖率达100%。

针对我校正参与结题的子课题《采取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建立了多元化的管理评价体系,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促进课堂教学发展的教师个人阶段评价表,评价内容集中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养的评价两个方面,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师德、个人素养、提高程度等多方面,以教师自评为主,采取了定期个人评与同事评、小组评议、行政评议相结合互动评价方式,构成了发展性

教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旨在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帮助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激发教师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形成我校老师发展性评价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了评价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性原则。与此同时,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90%以上的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自如地开展多样性评价,我校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立了不同学科标志,如语文学科是五星标志,数学学科是红旗标志,英语学科是大拇指标志,科学学科是小博士标志……并能在学生学业中使用多样评价语,依据不断生成的新问题不断修正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变“带着评价走进学生”为“带着学生走进评价”,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动态评价管理方式,既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也关注学习能力、学习情感与态度反面的发展,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成为我校评价的新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