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撰写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怎样撰写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一、 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它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调查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

“调查”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研究”是一种理性认识活动。

理解这一概念有四层含义:

第一:自觉的认识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了解是有原则区别的。 第二:对象是社会本身。社会调查报告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公众关心的社会经济与发展问题,它注重真实、具体、典型的事例与数据,注重分析事情产生的背景、成因,意义或危害性,也可适当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第三:感性认识方法和理性认识方法。

第四:目的:了解社会,探求规律,寻求改造社会的道路和方法。

我们撰写的报告是以政府决策部门领导和有关实际工作部门人员为读者对象的普通调查报告

二、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特点

(一) 真实性:

它的真实性就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

(二) 客观性:

客观性,指客观地反映事实,忠于事实,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随意性。不能对客观事实随意引申,或不切实际地渲染。

(三) 针对性:

1

社会调查报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一些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回答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面”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 实效性:

调查报告一般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五) 评价性:

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三、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指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解答的全过程。它可划分为五个相互关联的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设想;

(2)设计调查研究方案;

(3)收集资料;

(4)整理与分析资料;

(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其逻辑过程也是由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构成的。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又可将之归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总结与应用阶段。

1.准备阶段

写作前要目的明确,认真选择调查对象,认真制定调查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确定调查对象(范围、程度),选择公众关心、有调查价值、自己也有能力驾驭的社会现象;确定调查目的、调查项目、调查方法;准备调查需用的工具(如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经费,安排好调查日程。

其主要任务包括:

(1)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讨,来选择、确定研究课题,明确调查任务;

(2)经过初步探索和文献考察,明确课题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3)确定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澄清研究的基本概念;

(4)提出研究设想,按照调查研究的目的要求,明确调查内容和调查范围;

(5)研究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方法;

2

(6)将调查内容具体化和操作化,研究确定分析单位和调查指标;

(7)制定抽样方案,明确调查地区、单位、对象、选择抽样方法;

(8)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大纲、表格,培训调查人员。

2.调查阶段

重要是,认真进行调查,搜集有关资料,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典型性。为保证调查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需要采取适当、有效的调查方式和具体方法。

社会调查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统计调查和实地调查。

调查的具体方法有问卷法、量表法、个别访谈法、座谈会、现场观察、测验法、文献法等。

3.研究阶段

主要任务,是在全面地占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统计、分析、鉴别、筛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资料整理、分类:是对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归类,将大量的原始资料简化、系统化、条理化,使之适宜于进步分析。

4.总结阶段

(1)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说明调查结果或研究结论,并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政策建议以及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或下一步研究设想等进行系统的叙述和说明。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应注意: 确立自己的观点、看法,但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实事求是,不夸张、不隐瞒实情,如实将调查到的情况写出来,注意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重点在于客观分析,在掌握的事实基础上分析,透过揭示其本质、规律;讲求实效,贵在及时。

(2)将调查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领域或理论领域,应用的方式主要有公开出版、学术讨论和交流、政策论证、内部简报或汇编。

(3) 总结本次调查和研究工作中的优缺点。

(4)对调查研究报告及其成果进行评估。

主要从科学性和研究价值这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检查本项调查研究在方法、程序、事实、数据、统计分析、逻辑推理、研究结论等方面是否有错误,对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进行客观评价。

四、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3

社会调查报告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主要依据调查的目的、内容、结果以及调查报告的读者对象和主要用途来决定。

(一)标题:标题是引起读者注意的关键因素,标题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直接陈述调查的对象或调查的问题直接反映出主题的内容。如《关于深圳市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的调查》、《关于深圳市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以某种结论式的语言或判断句作为标题;以提问的形式作为标题;采用双标题的形式。

注意:1、标题与内容相符 2、标题大小适当。

(二)导语:此为社会调查的开头部分,也称前言、导言。此部分需写明社会调查的意图、性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调查的范围和采用的调查方法。导言部分的具体写法有三种主要方式: 联系所调查的现象,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然后介绍调查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描述某一社会现象,然后再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这一现象的影响、作用、意义等提出若干问题; 在描述现象、提出问题的同时,直截了当地写明结论,然后对这一结论进行论证。

(三)主体:这是社会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也称正文。主体部分的结构必须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来确定。要表现什么样的材料,要说明什么样的问题,报告主体部分要努力为这两者服务。 具体结构有三种形式:第一、据所调查现象本身所具有的时间顺序,从纵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也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如果是针对某一件事情,通常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如《某某贩卖毒品的犯罪调查》、《某某公司不正当广告炒作的调查》。第二、根据所调查现象本身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特征或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处理,从横的角度来逐一描述、分析和比较。如果是针对某类社会现象,通常采用此种结构方式,如《关于中、小学实行强行补课的调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调查》,社会调查报告一般立足于某类社会现象,故这是常见的一种结构方法。第三、将上述两种结构相结合,以其中一种结构为主,另一种为辅。正文部分应注意:

1、情况部分:介绍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应注重具体事实、统计数据、文字应简明、准确,条理分明,也可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

2、分析部分:重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逐条分析,有事实有依据,抓住问题的实质、规律,揭示出其重要意义或危害性,给人印象深刻,提醒世人或领导注意。

3、建议部分:在有力的分析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门恰当处理提供参考。

4

(四)结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警策世人,也可在建议部分结束。其作用主要是小结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并根据这些结果提出研究者的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调查分析,说明某一现象或问题对社会的危害性,以便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在写法上,结尾部分要简明扼要,要抓住调查结果中最关键、最有价值的结论,使读者能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上海市区高龄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直接陈述式

报告共分为五部分:导言、调查方法、高龄老人的基本情况、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亟须解决的几个困难问题。

导言:通过列举数据,概括地描述了上海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情况。指出高龄老人是“老龄问题的关键”。

调查方法:单独列出。能较详细介绍调查方法各个具体方面,是专业刊物的基本要求,非专业报告也可有。

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婚姻状况、家庭人口和结构、收入状况等。可使读者对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调查的主要结果:采取的横的结构安排。结果的表述既用了表格,也用了文字综述。

五、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1、应用性调查研究与理论性调查研究

这是根据调查研究任务的性质进行的分类。

应用性研究

它侧重于解决社会生活中具体问题。

它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来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运用社会理论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政策性建议。(如社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的分析研究)

另外,还有政策评估研究和社会指标研究,也属于此类。

理论研究

是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来发展和丰富社会科学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知识。它的主要目的:是解答学科领域内的重大理论问题或疑难问题。理论研究可分为:纯理论研究、理论性调查研究。

2、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5

这是根据调查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的分类。

普查

也称为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它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较大范围的地域、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无一例外的进行调查。(如,人口普查;全国工业普查;国土面积等)

普查一般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它通常由政府的统计部门出面主持。另外我国还建立了统计报表制度,也属于普查的一种形式。

抽样调查

它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推及总体状况。它是目前进行社会研究的主要调查方式。(后面详讲)

典型调查:它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重点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反映总体情况。(这一点与典型调查相同)

与典型调查不同点:它是对比较主要的、在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数量上或比例上)的若干样本进行调查。常用于统计工作和行政管理中。

其要求:调查对象要在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或在总体的数量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

个案调查

它是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研究。 其主要作用,不是由个体推论全体,而是要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如个人、群体、企业、城镇)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具体方法和手段:参与观察、深度访问、重点访问、生活史研究、个人文献分析、社区研究等等。

3、 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调查研究

这是根据调查研究任务的性质进行的分类。

探索性调查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短期的、走访式的调查研究。第二种,也被称为先导性研究。

它包括三部分:

实地考察

请教专家

查阅文献

6

(1)了解以往的研究成果,即研究建立在前人基础上,以免盲目和重复研究; (2)了解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3)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历史背景;

从中发现他人是从哪些角度、采用哪些方法研究这一问题的,他们得出了哪些结论,哪些经验值得吸取,哪些方法值得借鉴。

描述性调查研究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它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地描述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即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的,它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它与探索性研究一样,都无明确的假设,它也是从观察入手来了解并说明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尽管如此,但在进行观察之前,须有一些初步的设想,包括:(1)研究的时间性;(2)研究的空间范围;(3)研究主题和内容;(4)研究层次和角度;(5)具体化与操作化;(6)调查对象的选取。

解释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作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其目的是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解释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变化。它主要运用假设检验逻辑,它在研究之间需要建立理论框架(理论假设),并提出一些明确的研究假设,然后将这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因果模型。然后再通过观察、调查来系统地检验假设。(假设:即现象的原因或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尝试性或假设性的说明)具体内容,后面介绍。建立模型(或提出假设)的三种主要方式:

一是列出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二是提出主要原因(后果)或次要原因(后果)的假设

三是.建立因果模型

4、 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这是依据调查的时间性进行的划分。

横剖研究

是在某一时点对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纵贯研究

是在较长时期的不同时点收集资料,并对社会现象作纵向研究。 纵贯研究主要有四种类型: 7

趋势研究

同期群研究

追踪研究

回溯研究

5、 统计调查与实地调查

这是依据调查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和调查资料的特点进行的划分。 这两种方式,反映出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区分。

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一种利用结构化(或标准化)的调查方法,调查大量样本、收集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亦称为问卷调查)

统计调查的程序:从理性认识出发,经由研究假设、经验观察、归纳概括或检验假设这几个阶段,再返回到新的理性认识。

关键步骤:(1)建立研究构架;(2)确定调查指标;(3)设计调查问卷;(4)制定抽样方案;(5)汇总统计资料。

方式:问卷、电话询问、邮寄问卷、观察(如,车流量、食堂有多少人倒食物)、访问等。

统计调查的特点:

(1)利用标准化、结构化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

(2)调查资料可以精确地分类或转换为数据形式。

(3)可以对资料进行数量分析。

统计调查的作用与局限

作用:它是一种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进行定量化调查的方法,它获得的资料比较精确,可以进行分类比较和统计分析。

因此,它适用于,对调查总体的一般状况和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对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对各种理论认识进行实证检验。

局限性:由于它只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进行调查,因此很难获得深入、详细的信息;也无法了解社会生活环境或行为过程。

问卷调查的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 准备阶段

8

(1)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研究问题——建立研究构架(提出理论设想——建立研究假设)

研究构架是将课题具体化,它可以是一种由理论假设组成的理论构架,也可以是由一些初步设想形成的框架图。

研究构架的重要性:

根据研究构架,就可以选择和制定调查指标(或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格,制定调查方案。

(2)研究设计

问题的具体化;概念假设操作化——确定调查指标;确定调查方式、方法;

设计调研方案、制定总体规划——包括:设计问卷初稿,制定抽样方案,制定时间进度计划,调查员培训组织等。

统计调查是根据事先建立的研究构架进行设计的,它需要事先明确调查指标和调查项目,而且一般不能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随意追加或更改调查内容,因此它需要精心、周密地设计调研方案和调查表格。

第二、调查阶段

调查表格发放、填写、回收、检查;座谈、访问等。 统计调查的实施主要是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但也有必要结合座谈、访问等方法收集其他资料,特别是收集当地的一些文献资料和统计资料。

第三、研究阶段

资料核查与整理(资料汇总、分类),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

资料的汇总统计是将各个调查指标所反映的总体状况描述出来,然后再作分类比较。分类是以研究构架中提出的各种影响因素作为分类标准的。

第四、总结阶段

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结论、建议);总结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成果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实地研究(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9

实地研究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实地研究通常要经历一个“先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角色转换过程。其研究目标更多的是建构理论,而不是去检验理论。

实地研究适用于: (1)解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或独特性的社会单位; (2)了解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 (3)了解人们的行为、态度的具体表现以及行为动机; (4)研究独特的事物或人物。

实地研究包括参与观察、个案研究、蹲点调查、社区研究等类型。与统计调查相比,实地研究更注重到现场去观察、访问,它更具有经济性、洞察性或主观体验性。实地研究主要采用归纳法,研究者一般不带假设直接进入现场,而是从现实社会生活和社会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

可以说,实地研究的成败不取决于事先的严密设计,而是取决现场调查是否有效。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