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部9月第3周总结和计划

护理部2013年2月第2 周工作总结和 9 月第 3周工作计划

护理部   年月第周工作总结和  月第  周工作计划

 

 

 

第二篇:20xx 年护理部工作计划总结

2012 年护理部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护埋工作质量,确保医院2012护理工作再上台阶,根据医院2012

年度方针目标和医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我院20xx年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

1、无论何时何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始终要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一切护理

工作的目的都在于全心全意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坚持《护士条例》为法律准绳,切实履行护

士的责任与义务。

2、加强医院护理二级质控组织监控力度。从大局着眼,细微之着手。持之以恒地开展各项

临床护理工作,不定期地对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系统检查、考核、奖惩。质控组织每周安

排一次自查,把好环节质量关。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

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

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病人的约束性保护、输液、注射、各种过敏风险等。虽然是日常工

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间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中之重。

3、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狠抓护理安全教育不放松,建立护理防范长效机制。护理部不

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

发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

究相关责任,做到护理安全,警钟长鸣,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

1,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护士授课,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的培训。

2、继续加强护士"三基三严"培训,不断提高护士专业水平。

(1)一如既往地做好新护士岗前培训。

(2)、根据有关专科需要,选派护士参加省"专科护士培训"以及赴外省知名专科进修。

(3)开展护理业务学习,护理部按季度布置全院护理业务学习内容和技术操作项目,各

科室以科单位组织学习和训练,并由护士长每季度进行考核成绩均记载个人业务技术档案。

(4) 护理部全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考试两次,对毕业五年内护士和全体聘用护士进

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每半年一次。

(6)、对照创建"等级"医院各项标准要求,积极组织落实。

(7)、组织开展"病区护理规范化管理竞赛"活动和"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竞赛"活动。

三、提高服务质量 , 、

1、护理部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培养护理人员树寸"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 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2、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经常听取医生的意见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 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到真正的主动服务。把"用心服务,刨造感动"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 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4. 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0xx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目标值:

1、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 95%

2.年计划目标达标率。90%

3. 护理人员年考核合格率: 95%

4.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 98%

5. 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 9o%

6.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 90/o

7. 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 95%

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9. 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O%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在

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用过的体温计应消毒。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短绌,应两人同时分别测量,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搏。

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

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

14.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并计数。

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16.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

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分钟后重新测量。

1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

19.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0.结果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或绘制在体温单上。

21.将测量结果告诉患者/家属。如果测量结果异常,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护士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

2.记录准确,对异常情况沟通及时。

四、导尿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导尿,患者能够知晓导尿的目的,能够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导尿目的、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4.导尿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保护患者隐私。

5.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6.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7.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8.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液体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

9.嘱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10.嘱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11.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操作满意。

2.操作规范、安全,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引流通畅,固定稳妥。

五、胃肠减压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置胃管,患者能够了解有关知识并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胃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患者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是否通畅,以及患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等,患者是否有以往插管的经验。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

4.准确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

⑴由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的距离。

⑵前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成人45-55厘米,儿童14-18厘米)。

5.插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技巧,安全顺利地插入胃管。

6.昏迷患者应先将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厘米),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长度。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腔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7.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8.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9.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

10.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

11.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12.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13.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14.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问题。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动作轻巧,患者配合。

3.确保胃管于胃内,固定稳妥,保持有效胃肠减压。

六、灌肠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安全地为患者灌肠;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为诊断性检查及手术做准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有无烦躁、焦虑、及配合程度,有无灌肠禁忌症, 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2.告知患者及家属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

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浓度、剂量、温度适宜。

4.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5.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6.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持10-2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7.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嘱患者尽量坚持到有强烈的便意感。

8.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发生意外。

9.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10.清洁灌肠应反复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澄清、无粪便为止。

11.操作结束后,做好肛周清洁,整理床单位。

12.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质及排便次数。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患者排空大便及肠道内积气,无并发症发生。

七、氧气吸入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确保用氧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的重要性,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告知患者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

3.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⑴鼻导管或鼻塞:适用于低流量吸氧、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

⑵面罩:

①普通面罩:适用于高流量吸氧,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

②储氧面罩:可以提供较高的吸氧浓度。

③Venturi(文丘里)面罩:可以提供控制性氧治疗。

⑶氧气帐或头罩:主要适用于儿童。

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5.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的缺氧症状得到改善。

八、雾化吸人疗法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的雾化吸入。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给药的原则。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目的、患者呼吸状况及配合能力。

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告知患者治疗目的、药物名称,指导患者配合。

4.按雾化吸入的目的和要求准备药物和雾化装置,并检查装置性能。

5.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含嘴,指导患者吸入。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直接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造口处。

6.观察患者吸入药物后的反应及效果。

7.雾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安全,达到预期目的。

九、血糖监测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测量患者血糖,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监测血糖的目的,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状况。

3.确认血糖仪的号码与试纸号码一致,正确安装采血针,确认监测血糖的时间(如空腹、餐后2小时等)。

4.确认患者手指酒精干透后实施采血,采血量充足,应使试纸试区完全变成红色。

5.指导患者穿刺后按压1-2分钟。

6.将结果告诉患者/家属,并通知医师。

7.对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的患者,穿刺部位应轮换,并指导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结果准确。

十、口服给药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物作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如有疑问应核对无误后方可给药。

3.告知患者/家属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严格遵循查对制度,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殊要求。

5.协助患者服药,为鼻饲患者给药时,应当将药物研碎溶解后由胃管注入。

6.若患者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

7.对服用强心甙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次/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不可以服用。

8.观察患者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帮助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

十一、密闭式输液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

3.选择合适的静脉。老年、长期卧床、手术患者避免选择下肢浅静脉穿刺。

4.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

5.在静脉配制中心或治疗室进行配药,配制化疗和毒性药物时应在安全的环境下配置。药物要现用现配,注意配伍禁忌。

6.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调节输液速度。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速度,嘱患者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7.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及有无输液反应,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对于特殊药物、特殊患者应密切巡视。

8.拔除输液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

十二、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正确安全地静脉输血,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输血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输血史、输血目的、合作能力、心理状态和血管状况。告知患者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核对必须双人核对,包括取血时核对,输血前、中、后核对和发生输血反应时的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数量、血液种类、交叉试验结果、血液有效期、血袋完整性和血液的外观。发生输血反应时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

4.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5.血制品应在产品规定的时间内输完,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

6.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滴速调节至要求速度。

7.输血完毕,贮血袋在4℃冰箱保存24小时。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妥善处理。

十三、静脉留置针技术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评估患者病情、治疗、用药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血管状况。

4.选择弹性适当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管及护理。

5.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6.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

7.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四、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情况,准备用物。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采血后指导患者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6.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

十五、静脉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

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

4.在静脉配制中心或治疗室进行配药,药物要现用现配,注意配伍禁忌。

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6.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必要时使用微量注射泵。

7.静脉注射过程中,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严防药液渗漏,观察病情变化。

8.拔针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六、肌内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肌内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

6.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7.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七、皮内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进行皮内注射;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备好相应的抢救药物与设备并处于备用状态。

5.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

6.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远离病房,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7.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过敏反应。

8.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对皮试结果阳性者,应标记,并将结果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八、皮下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皮下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6.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嘱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注意安全。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九、物理降温法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安全地为患者实施物理降温,减轻患者不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局部组织灌注情况、皮肤情况、配合程度、有无酒精过敏史。

2.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嘱患者在高热期间摄入足够的水分。

4.操作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

5.实施物理降温时应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6.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7.记录患者的体温和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严格交接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

二十、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工作目标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如有义齿应取出。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氧疗情况、SpO2、咳嗽

能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分钟。

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成人为<200毫米汞柱。

7.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间歇3-5分钟。

8.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

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9.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三)结果标准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并配合操作。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二十一、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一)工作目标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呼吸机的参数、SpO2、气道压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5.吸痰前后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分钟。

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成人为<200毫米汞柱。

7.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

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8.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三)结果标准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并配合操作。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二十二、心电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动态评价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皮肤状况。

2.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取得患者合作。

3.正确选择导联,设置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4.嘱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5.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8.嘱患者电极片处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9.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10.停用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规范。

二十三、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年龄、病情、心功能等情况及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患者的合作程度、输注通路的通畅情况及有无药物配伍禁忌。

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

4.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目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过程中不可自行调节。

5.妥善固定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按需设定参数。

6.随时查看工作状态指示灯。

7.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规范。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对危重、手术、老年及小儿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气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缺陷高危因素防范要点:

护士长对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高危环节:治疗、危重患者抢救、患者流动管理、工作交接、医护合作性环节、新药新技术应用环节。

防范:1、对高危环节制定操作规范等预防措施。

2、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督查。

3、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善于整改。

(二)高危人群: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职工;工作时注意力分散、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者;护患交流性格障碍者。

防范:1、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

2、关心护士的工作、身心状况。

3、尽一切可能消除交流障碍因素。

(三)高危时段:繁忙、中夜班、交接班、节假日等。

防范:1、护士长根据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发挥护士长值班功能。

3、节假日有人员储备、安全检查等应对措施。

(四)高危意识:主观意识过强,缺乏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防范:1、加强法制学习,强化法律意识。

2、加强安全学习,运用举一反三方法。

3、对护理缺陷、事故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一)护理安全常抓不懈。每位护士要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护士长经常进行提问、分析、评价、总结。

(二)安全护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1、根据病情、年龄、精神状况,并结合病区环境,护士对患者做安全评估。

2、排班合理(人力资源充足、业务力量分配合理)。

3、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新药物时应及时组织全体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进行学习。

4、加强医疗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四、病房内有危重患者、重大手术及特殊治疗护理时,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师参加和指导青年护士工作、病情观察,护理文件书写及时、准确、认真、规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