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宁波政府工作报告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刘奇市长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xx年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市政府在中共宁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和“六个加快”战略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874.4亿元增加到6010.5亿元,年均增长1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4.2万元增加到7.9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561.2亿元增加到143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257.4亿元增加到657.6亿元,年均增长均达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888亿元增加到2018.9亿元,年均增长1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16.2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从3.1亿吨增加到4.3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706.8万标箱增加到1451.2万标箱。口岸进出口总额达到2004.4亿美元。

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工业增加值达到3004.8亿元。实施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5%。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958.6亿元。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0万亩、农业产业基地104个。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8%。专利授权9.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434件。人才总量达到109.1万人,年均增长15.4%。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3000多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39个,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率完成考核目标。 城乡区域统筹步伐加快。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建成投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15平方公里扩大到285平方公里。余慈地区统筹发展、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杭州湾跨海大桥、绕城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新增全面小康村298个、农村联网公路1726公里、清水河道1200公里。完成下山移民8850户、危房改造7500户。城市化率达到69%,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超过90%。 改革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推进省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市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国有资产调整重组,促进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新增上市公司2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79家、小额贷款公司27家、村镇银行11家。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由422.1亿美元增加到981.9亿美元,年均增长18.4%。实际利用外资123.8亿美元。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18.9%,境外中方投资24.9亿美元。积极参与上海

“两个中心”建设,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圆满完成。实际引进内资1336亿元。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宁波书城、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建成投用,建成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个,9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新增医疗机构床位6127张,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39.7%、22.7%、27.5%。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人民生活品质较快提升。坚持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民生。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0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1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22∶1缩小到2.06∶1。培训城乡劳动力88.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下。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从每月1056元提高到184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达到每月503元和460元。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0252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90万平方米,3.8万户中低收入困难家庭享受住房保障。“一大五中”水源工程全面建成。

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三思三创”活动。办理代表建议3347件、政协提案2906件,提交地方性法规议案25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51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064件。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效率稳步提高。成立咨询委员会。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完善“三重一大”保廉体系,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不断强化。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得到严格控制。

刘奇指出,20xx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市政府认真贯彻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决议,大力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突出位臵,出台推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6条、金融扶持20条、财税支持50条等政策意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健全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6%,建筑业产值增长35.8%,旅游总收入、会展活动数分别增长15.4%和20%。

二是多措并举抓创新增优势。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7.8%。设立海洋产业基金,启动省级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大宗商

品交易所成立开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9%,境外中方投资增长112%。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启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和学前教育改革试点,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三是坚持不懈破难题优环境。加快50个重点区块和100个重大项目建设,“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工程有序实施,“两横两纵”街景整治全面完成,改造背街小巷27条,打通“断头路”22条。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五路四桥”、机场快速路建成通车。出台新一轮扶持相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政策,完成农房改造653万平方米。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79家、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235台,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四是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9%和15.8%。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6679万元。新办创业实体9.2万家。实施职工医保、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0.6万平方米、2.4万套。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免除公办中职学校学生学费。健全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第一医院扩建、第五医院新建等项目建成投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宁波”建设,实施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强化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今后五年发展目标

刘奇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后五年是我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弘扬“三思三创”精神,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着力在转型中跨越,在克难中奋进,在创新中提升,在惠民中发展,实现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努力使宁波成为发展质量好、民生服务好、城乡环境好、社会和谐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转型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突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心、贸易物流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2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实体经济持续壮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80万标箱。

社会民生实现更优品质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和10.5%。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

均等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7年,城乡居民各类养老保障参保率在90%以上。社会管理体制更趋完善,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城乡区域实现更深层次融合。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一核两翼多节点”网络化都市空间架构进一步凸显,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全域都市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都市核心区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展示新形象。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卫星城市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区域发展更趋均衡协调。城市化率在71%以上。

改革开放实现更宽领域拓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大转型、大跨越、大发展,国有经济服务发展能力取得新提升,创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大幅提高。内外对接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利用外资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区域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7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境外中方投资70亿美元。

生态环境实现更大程度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阶段性目标。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进一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0%左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40%和98%。

三、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刘奇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有效投入,优化发展支撑,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做大做强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新兴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形成若干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壮大建筑业。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现代金融、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休闲旅游、社区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扶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拓展提升内需市场。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进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深化市镇商贸中心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支持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网络消费等发展。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宁波产品国

内市场占有率。加大产业升级、城乡建设、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投资。鼓励“宁波帮”、浙商甬商投资创业,吸引央企、跨国公司投资,扩大民间投资。深入开展重大项目会战攻坚,谋划推进镇海炼化一体化、栎社机场三期、杭甬高速公路复线宁波段等项目建设,强化重大项目全程服务和资源要素保障。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完善规划体系和推进机制。深化“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服务运行水平。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优化港口集疏运网络。推进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培育壮大临港物流园区和港口物流主体。发展空港经济,打造长三角航空物流枢纽。加快十大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优化海洋海岛综合开发模式。加快省级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

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引导企业聚焦实业、做强主业,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落实减负惠企措施,破解企业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问题,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向实体经济集聚。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百家龙头企业工程,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整治提升十大重污染行业,扩大差别水价、阶梯电价实施范围,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深入实施循环经济试点,构建石化、钢铁、能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大清洁能源开发使用,强化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节能。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强化耕地保护和节约利用。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创建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构建生态保护系统。实施清洁空气、清洁水源、清洁土壤、清洁海洋系列行动,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加强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工业废气综合治理。完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管制度,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刘奇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快构筑现代都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水平,更好地彰显宁波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以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风貌和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实施“三江六岸”拓展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南部新城、姚江新城、镇海新城、

北仑滨海新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推进城西地区开发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提升力度,建成一批城市重点功能区、城市综合体和标志性建筑。加强城中村、老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成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南北环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加快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完善智慧城管平台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

培育发展卫星城市和中心镇。把卫星城市和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战略重点,完善县域城镇体系。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完善卫星城市、中心镇发展政策措施,创新行政管理、财政金融、开发建设等体制机制,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快卫星城市和中心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 推进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巩固提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实施“三村一线”创建,提升农村宜居乐居水平。加快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对接,推进农村公路、饮水、污水处理、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集体林权制度、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度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推动相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实施村庄整治建设提档升级“十大行动”,建立健全对口协作帮扶机制。

提高区域统筹发展水平。大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推动都市区南北两翼特色发展、提升发展。深入推进余慈统筹发展战略,加快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促进余姚、慈溪城区相向发展,把都市区北翼打造成为产业发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中等城市群。进一步加强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奉化、宁海、象山都市区组团发展,高起点推进宁波三门湾区域规划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生态优美的滨海特色区。完善四明山等区域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五、切实深化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

刘奇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用更有效的举措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水平,不断激发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为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改革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深入开展国家和省级重大改革项目试点,加快实施市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资源要素配臵市场化改革,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机构组

建,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健全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制度,完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评价考核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

完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加强企业研发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引进,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服务平台。强化专利、品牌和标准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发展高清互动数字电视、3D电视,推进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十大重大人才工程,开展“人才特区”建设试点。优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着力引进、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

提升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出口创牌体系和境内外营销网络,办好重点出口基地,扩大“高、精、尖、新”产品出口。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做大做强进口市场,提高进口贸易比重。发展保税贸易和转口贸易,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立足招大引强选优,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发挥开发区、城市功能区等招商载体作用。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打造本土型跨国企业。

深化全方位交流合作。完善内外对接、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机制。强化与浙东经济合作区城市的合作,促进与浙北、浙中等区域互动发展。全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积极参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深化与国际港口城市、友好城市、港澳台的合作交流。做好援疆、援藏、援黔等对口支援工作。

六、全面提升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

刘奇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和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建设文化强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宁波精神”,完善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宁波文化广场、市艺术剧院、港口博物馆、十里红妆博物馆等项目。加强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有文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进全市广电网络一体化运营。壮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影视制作等文化产业,扶持发展重点文化企业集团。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史志、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例达到或超过中央核定的比例。加强素质教育,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加快高等

教育、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支持民办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深入开展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学生营养改善工程,创新学生接送车运行和监管体制。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新十大医疗卫生设施工程”,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队伍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扶持和规范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做好传染病、职业病等防治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加快奥体中心等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化人口结构,全面实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广运用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成果。培育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深化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健全科学决策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大调解”体系和信访工作机制,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支持驻甬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国家安全工作。

七、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刘奇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坚持民生优先,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努力促进民生事业持续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基层和民生的投入,积极拓展就业、创业、投资、帮扶、社保等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低保、抚恤和补助等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制度,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完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 稳定和扩大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多样化就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士兵等就业服务。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落实创业融资、创业场租减免补等扶持政策,推进

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收能力。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应急处臵等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0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加快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各类社会保险统筹整合。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施分层分类救助。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关爱空巢老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开展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推进慈善事业发展,重视和加强红十字会工作。加快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合理引导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市场物价监管。把稳定物价放在重要位臵,落实完善价格监管措施,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深入推进“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建设,抓好重要商品的产运销衔接,扶持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社区平价菜店,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清理流通环节费用,降低农副产品运输、经营成本。加强价格监测预警,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的生活水平。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刘奇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坚持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新服务管理方式,更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更自觉地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高服务效能。深入推进“三思三创”活动,完善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全面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精简行政流程。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多部门联合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健全行政效能监察和投诉工作机制,严肃查处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等行为。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改进行政作风,强化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把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听证、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强化重要政策实施的跟踪评估。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做好地方性法规起草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健全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化和扩大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强化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创新政府管理。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优化协调配合机制,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增强事业单位运行活力。探索跨行政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预算制度管理。强化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探索转变发展方式综合评价制度,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形成工作有抓手、绩效有评估、过失必追究的运行体系。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强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公共投资项目和公共资金监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惩处贪污腐败。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推进公务消费制度改革和信息公开,把更多资源用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上。

九、20xx年政府工作主要安排

刘奇市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xx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建议今年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11%左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左右;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考核目标。

刘奇强调,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效,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强化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扎实开展“六个加快”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谋划生成和推进建设,建成杭甬客运专线、象山港大桥等项目,抓好城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落实扩大消费政策,发展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完善宁波名品全国直销网络。强化外贸发展政策支持,抓好服装、文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调整优化出口结构,加快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完善实体经济发展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录,提高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使用效率,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和平台载体,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

业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进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三是加强资源要素保障,着力提高支撑能力。强化重点产业、项目、区块要素保障,提高单位资源要素产出效率。完善金融信贷支持,加快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健全开发区(园区)产业项目用地分类评价和考核体系。提高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实施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深化校企人才合作,增强人才综合竞争优势。

四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促进统筹协调。加快中心城市重点区块和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促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继续打通一批“断头路”,实施交通疏堵保畅工程,努力缓解出行难和停车难。制订完善象山港、宁波三门湾等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完善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政策措施,提升村庄整治建设水平。加大低收入农户帮扶力度,促进相对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五是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着力培育发展优势。健全海洋经济发展配套政策,统筹推进海洋经济重点区块和重大平台规划建设。完善港口基础设施网络,拓展港口内陆腹地,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升港航物流服务功能。加快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高端海洋服务业,组建航运保险机构。建设重点涉海实验室、研究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加强海岛分类开发管理,提高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水平。

六是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力度,着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完善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监测预警等制度,推进能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加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严格新上项目能效和环保标准,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进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建设。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大环境保护和执法监管力度,推进“森林宁波”建设,争取成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加强重金属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七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合作,着力增强发展活力。抓好重大改革试点工作,优化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政府服务管理创新。抓好重点优质外资项目布局和落地工作,促进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能源原材料等进口,稳定大宗商品进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走出去”发展。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强涉外安全管理,做好对口支援各项工作。

八是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强化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城乡居民就业渠道。抓好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市级统筹衔接。深入开展“文明宁波系列行动”,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做好稳定市场物价工作。严格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积案化解,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和防灾减灾工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刘奇强调,民生是为政之本。今年,市政府将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十个方面继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附:20xx年市政府十方面实事

就业及技能培训方面:开发(保持)公益性岗位6000个。新增就业人员12.8万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城乡劳动者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23万人次,完成大学生创业培训1万人次以上。新增大学生见习基地80家以上。

教育方面:按省定标准新(改、扩)建幼儿园80所。完成新建和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30万平方米。扩大享受免费午餐学生范围。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为全市中小学新增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

医疗卫生方面:全市医院总床位新增1000张,开工建设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康宁医院扩建项目。建成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5家以上。全市医疗机构新增医务人员2000名,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各3名以上。 社会保障方面:各县(市)区新农合筹资水平继续提高,其中各级财政年人均补助300元以上。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万人,城乡居民各类养老保障参保率在82%以上。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全面实施惠民殡葬政策。 环境改善方面:实施市六区公交车、出租车、港区集装箱卡车改用天然气工程。开展市六区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完成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等5个县(市)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建设并实施检测。继续做好“禁燃区”建设二期工作,淘汰改造150台燃煤锅炉。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8%。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太阳能生化减量化处理设施建设。整治中心城区背街小巷35条。推进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启动培育中心村(特色村)50个。启动实施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50个。实现农村村村建邮站,城镇户户建邮箱。新增平原绿化面积4.5万亩。

住房保障方面: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0万平方米,续建200万平方米。解决3500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开工建设安臵房9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完成老

小区整治10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3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农村住房改造2万户,完成下山移民1500户。

交通出行方面:加快推进南北环快速路建设,11条绕城高速连接线全部建成。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21条;建成13条支路卡口项目。新辟公交线路10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新增或更新公交车400辆。市公交总公司40%以上营运线路服务时间延伸至22时以后。新增公共停车位3750个。适量投放无障碍出租车。

文化体育方面:引进举办高端文化展览、讲座和演出500场,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00场。送电影下乡25000场,送戏下乡2500场。乡镇(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覆盖率达到60%,行政村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全市有线电视“同城一网”,为1000条渔船新装广播电视。扩大体育健身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更新300条体育健身路径,新建各类球场200个。

老年人服务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全市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健康体检率在80%以上,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在80%以上。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000张,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院二期工程。新(扩)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00个。继续为符合条件老年人免费安装“一键通”电话机。新建青少年德育讲堂12个。新建“春泥计划”实施点400个。

公共安全方面: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标准化菜市场11个。建成肉类蔬菜追溯体系流通节点子系统100个。全市乡镇(街道)达到药品安全达标(示范)标准的比例保持在90%以上。食品安全实验室检测达到42000批次,药品检验2300批次。完成山塘整治80座。全市180家危险化学品企业、60家大型商场超市和80家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刑事发案总量和交通、火灾事故“三项指数”实现“零增长”。实现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人员死亡率继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