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空压机漏油8D整改报告案例(模板)

 

第二篇:案例

(一)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其中基层采用厂拌二灰稳定碎石,施工前选择了相应的施工机械并经计算确定了机械台数,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

 

 

 其中部分路段采用两幅施工,纵缝采用斜缝连接;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接缝处,要求前一段拌和整修后,留5~8m不进行碾压,作为后一段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段摊铺完成后立即碾压以消除缝迹。

  二灰基层施工完毕后,且在面层施工前,检测了如下项目:弯沉、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面高问题

  1.二灰基层施工准备中,计算机械台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补充方框A、B内的工序。

  3.改正接缝处理中错误的做法。

  4.指出二灰基层质量检测评定实测项目中的错项,并补充漏项。

 (三)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二级公路的隧道施工项目,该隧道主要穿越砂层泥岩和砂岩,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富含裂隙水。隧道全长800m,设计净高5m,净宽12m,为单洞双向行驶的两车道隧道。

  施工单位针对该项日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劳动力计划等内容。拟采取二台阶开挖方法施工,施工顺序如图3所示,并按①-⑨的顺序作业。针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突水安全事故的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

 

 

 1.施工方案中的劳动力计划包括哪些类别的人员?

  2.③-⑥的施工工序,说明修改原因。

  3.表列⑦-⑤项工作的内容。

  4.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属于哪一类?除此之外,应急预案还有哪些种类?

  (四)单位承接了某二级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工期要求编制了如图4所示(时间单位:d),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工作D(l号台基础)施工过程中,罕见特大暴雨天气使一台施工机械受损,机械维元,同时导致工作D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拖延8d

  事件2:施工单位租赁的施工机械未及时进场,使工作F(l号台身)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2000元/d

  事件3:业主变更设计,未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图纸,使工作E(O号台身)实际时间比计划)d,造成施工单位经济损失1600元/d。

  问题

  1.根据网络图计算该工程的总工期,并指出关键路线。

  2.分别分析事件1、2、3对总工期的影响,并计算施工单位可获得的工期补偿。

  3.分别分析施工单位能否就事件1、2、3导致的损失向业主提出索赔,说明理由,并计算索赔金额。

  4.将背景中的双代号网络改为单代号网络。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工程K30+200~K30+500,地势平坦,路基断面形式为路堤,路堤边坡高度平均22.3m,路基填料为2公里外的路堑挖方,调运过来填筑,拟采用机械化施工。

  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如下:

  (1)土质分析:借土土质主要为砂性土,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作为筑路材料较好。

  (2)路基填筑:先进行基底处理,然后确定分层的松铺厚度,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填土宽度等于填层设计宽度。

  (3)压实施工:由于土质为砂性土,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碾压前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了检查,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压实。碾压机械的行驶速度最大不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横向接头的轮迹有0.4~0.5m重叠部分。压实度大于等于94%。

  问题:

  1.K30+200~K30+500的路基容易出现什么病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指出施工单位施工方案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为了检测该路段的压实度,路基土的现场密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4.该段路基的土方运输与填筑施工的需要配置哪些主要机械?

  参考解析:

  1.【参考答案】容易出现高填方路基沉降。产生的原因有:(1)按一般路堤设计,没有验算路堤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2)地基处理不彻底,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或地基承载力不够;

(3)高填方路堤两侧超填宽度不够;(4)工程地质不良,且未作地基孔隙水压力观察;

(5)路堤受水浸泡部分边坡陡,填料土质差;(6)路堤填料不符合规定,随意增大填筑层厚度,压实不均匀,且达不到规定要求;(7)路堤固结沉降。

2.【参考答案】路基填筑时每层填土宽度不应该等于填层设计宽度,而应宽于设计宽度;砂性土采用光轮压路机压实效果较差,应该采用振动压路机。

3.【参考答案】路基土的现场密度的测定方法有灌砂法、环刀法、核子密度湿度仪法。

4.【参考答案】土方运输配置装载机和自卸汽车;填筑工程需要配置推土机、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等。路基工程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

1.设备种类

主要包括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凿岩机以及石料破碎和筛分设备,根据工程的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的机械设备。

2.根据作业内容选择施工机械

(1)对于清基和料场准备等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选择的机械与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和平地机等;遇有沼泽地段的土方挖运任务,应选用湿地推土机。

(2)对于土方开挖工程,选择的机械与设备主要有: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汽车等。(3)对于石方开挖工程,选择的机械与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凿岩机、爆破设备等。(4)对于土石填筑工程,选择的机械与设备主要有: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和自卸汽车等。(5)对于路基整型工程,选择的机械与设备主要有:平地机、推土机和挖掘机等。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42.5kin的山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线右侧濒临花溪河,属于沿溪线,河流的常水位3~4m深。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填隙碎石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选择湿法施工。现将施工单位对湿法施工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在备料时,对集料的颗粒组成不做级配要求,集料最大粒径为铺筑厚度的0.5~0.7倍。②采用单层铺筑,严格按填隙碎石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③在“碾压滚浆”工序中,在无超高的平曲线路段与直线路段,碾压从公路中心开始,逐渐错轮向两侧路肩进行。④在设超高的曲线路段,碾压从公路内侧路肩开始,逐渐错轮向公路外侧路肩进行。

  填隙碎石底基层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对以下项目进行实测检验: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厚度(△)。为保障行车安全,公路沿线填方高度超高6m的路段以及临河危险路段,在路基边缘设置了交通安全设施A。

  问题:

  1.写出施工单位选择的填隙碎石施工方法的理由。

  2.逐条判断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指出图中A的名称,简述其主要作用。

  4.写出填隙碎石实测检验项目的漏项。

  参考解析:

1.【参考答案】施工单位选择湿法的理由:因为本工程濒临河流,用水方便。

2.【参考答案】

  ①正确。②错误。理由:采用两层铺筑,严格按填隙碎石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③错误。理由:在无超高的平曲线路段与直线路段,碾压应该从两侧路肩开始,逐渐错轮向路中心进行。④正确。

3.【参考答案 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护栏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失控车辆越过中央分隔带或在路侧比较危险的路段冲出路基,不致发生二次事故。同时,还具有吸收能量,减轻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程度,以及诱导视线的作用。

4.【参考答案】  纵断高程、宽度、横坡。

级配碎(砾)石或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有:压实度(A)、弯沉值、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

背景资料:某桥梁工程,合同工期15个月,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监理机构对G工作进行验收时发现该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导致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

  事件二:在第5个月初到第8个月末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变更,使施工进度受到较大影响。截至第8个月末,未完工作尚需作业时间见下表。施工单位按索赔程序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工程延期的要求。

  相关数据表

  

  

问题:  1.该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中关键工作和非关键工作分别有哪些?C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多少?

  2.事件一为哪一类质量事故?对于该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该怎么处理?

  3.质量事故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4.事件二中,逐项分析第8个月末E、F工作的拖后时间及对工期和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1.【参考答案】

  关键工作A、B、D、E、G、I;  非关键工作C、F、H;C工作总时差3天;自由时差3天。

  2.【参考答案】

  由于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且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150万元之间,可以判定该事故为二级一般质量事故。

  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同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报告。在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在3天内书面上报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省级质量监督站。

3.【参考答案】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

  (1)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4.【参考答案】

E工作拖后2个月,工期和后续工作均延期2个月。理由:E工作为关键线路上的工作。

F工作拖后2个月,对总工期和后续工作均无影响。理由:F工作总时差为3个月,拖后2个月不会影响总工期,自由时差为2个月,拖后2天不影响后续工作。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55.8km的平原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全线均为填方路堤,平均填方高度为2~4m,填方边坡坡面未做坡面防护处理。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部分摘录见下表:

  施工单位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摊铺机进行面层施工。在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前,施工单.位做的准备工作有:模板的加工与制作测量放线、导线敷设、铺设轨道、摊铺机就位和调试。现将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

  ①施工中采用一次性塑料模板;②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5.0MPa时方可进行;

  ③根据拌和物的黏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最佳拌和时间;

  ④混凝土入模前,应检查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要求坍落度±1cm范围内;

  ⑤采用清除接缝中夹杂的砂石等后,及时做灌浆处理。

  问题:1.补充面层施工前准备工作的漏项。2.改正面层施工技术要点中的错误之处。

  3.写出图中8×12×100预制块构筑物的名称和作用。

  4.写出背景图中排除路面表面水至路基范围之外的途径。

  5.计算M7.5浆砌片石加固土路肩的合同造价。

  参考解析:1.【参考答案】漏项为:模板支立。

  2.【参考答案】(1)改正:施工模板应采用刚度足够的槽钢、轨模或钢制边侧模板(不应使用木模板和塑料模板等易变形的模板)。

  (2)改正: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8.0MPa时方可进行。

 3.【参考答案】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保护边坡坡面不受路面表面水流冲刷。

4.【参考答案】路面表面水汇集在拦水带同路肩铺面(或者路肩和部分路面铺面)组成的浅三角形过水断面内,在适当长度内(20~50cm)设置泄水口配合急流槽将路面积水排于路基之外。

5.【参考答案】

  加固土路肩的面积:(75+120)×30×0.5=2925m2。

  加固土路肩的合同总价:2925/10000×2×55800×212.2=6926844.6元。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二级公路H合同段路基工程,其中K14+230~K16+380为填方路基,填料主要来自于邻近路段的路堑挖方碎石土,其石质成分是强~弱风化片岩、千枚岩和板岩,石料含量占总质量40%~70%。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前,在路基填料区获取相应的土样,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过程中的标准方法来进行击实、塑限、液限试验,对土样的颗粒进行分析,取得土样的塑性指数、液塑限、最大粒径等相关的物料力学性质的数据。

  事件二:在施工现场的填筑试验中,采用松铺厚度为30cm、40cm分别进行填筑,在每一种松铺厚度进行填筑的时候,在路基的表面设置多个固定的测点,在这些测点上进行高程测量和灌砂法的检测,对其沉降差进行计算,以此获取沉降差、压实度随着压实遍数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到松铺厚度以及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的参数,其中压实的质量采用沉降差≤2mm和压实度来作为其标准。

  事件三:填筑过程中,主要采用分层填筑,局部路段采用混合填筑。土石混填路基的边坡采用码砌施工工艺成型,采用先填筑后码砌的施工方式,即先在超过路基宽度要求的一定范围内将填料摊铺、压实,然后再按照路基宽度要求进行刷坡,最后将边坡码砌好。

  问题:1.K14+230~K16+380可否按土石路基进行填筑控制?说明理由。

  2.通过事件一中的试验,还应得出哪些物料力学性质的数据?

  3.事件二中还需要获取哪些施工参数?

  4.指出事件三中路基填筑过程中的错误做法。

  参考解析:1.【参考答案】可按土石路基进行填筑控制。因为石料含量占总质量40%~70%。

2.【参考答案】还应得出土样的最佳含水量、土的最大干容量。

3.【参考答案】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

4.【参考答案】“主要采用分层填筑,局部路段采用混合填筑”错误。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二级公路施工,K20+300处有一座主跨为5×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中间桥墩均为水中墩,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制梁场设在一侧桥头挖方路基上。

  事件一:施工单位为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制定了以下测量管理制度:

  制度一:测量队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项目生产副总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制度二: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如果书写错误,必须用涂改液进行涂改。

  制度三: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两人两种方法”制度,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

  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A”的原则。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事件二: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验,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时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张拉过程中第2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统计,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事件四:施工单位购买了定型钢模、脚手架等,并按周转材料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使用和管理。对于定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施工单位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

  问题:1.改正制度一、制度二中的错误。2.写出制度三中的“A”原则是什么原则? 3.写出事件二中双控的具体做法。4.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应该如何处理?5.事件四对定型钢模的价值摊销是否正确?为什么?6.除了背景中采用的摊销方法,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还有哪些?

  参考解析:

1.【参考答案】 制度一: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制度二: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

2.【参考答案】“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3.【参考答案】“双控”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

4.【参考答案】要更换钢绞线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5.【参考答案】不正确。“一次摊销法”适用于易腐、易损的周转材料,定型钢模可以多次使用。

6.【参考答案】分期摊销法、分次摊销法、定额摊销法。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35.8km的二级公路旧路面“白改黑”改建施工,旧路面为水泥混凝土面层,使用10年后面板破损严重,必须重建。经设计院按旧路改建设计后,将旧路面做碎石化处理,加铺SMA面层。在右侧岩层破碎的挖方路段增设碎落台和护面墙。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事件一:施工单位针对旧路面碎石化施工做了详细的技术交底,现将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在路面碎石化施工正式开始之前,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作为试验段,获取破碎参数。②在正常碎石化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路面实际状况对破碎参数不断作出微小的调整。③路面破碎时,先破碎中部的行车道,然后路面侧边的车道。两幅破碎一般要保证1Ocm左右的搭接破碎宽度。④机械施工过程中要灵活调整行进速度、落锤高度、频率等,尽量达到破碎均匀。⑤路面碎石化后应清除路面中所有松散的填缝料、胀缝料、切割移除暴露的加强钢筋或其他类似物。⑥路面碎石化后进行压实,表面低凹处在压实前采用粘土回填、找平,以保证加铺沥青面层的平整度。

  事件二:SMA的碾压遵循一定的原则:碾压温度越高越好,摊铺后应立即压实,不得等候。SMA路面碾压宜采用振动钢轮压路机初压1~2遍、复压2~4遍、终压1遍的组合方式。SMA面层施工切忌使用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宜用高频率、低振幅。

  事件三:护面墙基坑开挖后,按照《高处作业分级》,根据护面墙砌筑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将护面墙砌筑按高处作业进行施工,严格按高处作业的相关技术要求执行。

  问题:

  1.改正旧路面碎石化技术要点中的错误之处。

  2.用八个字总结事件二中提及的SMA碾压原则。

  3.计算图中边沟的最大过水面积。

  4.写出事件二中切忌使用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的理由。

  5.背景中护面墙砌筑作业的高处作业高度是多少?按照高处作业分级,该作业属于哪一级高处作业?

  参考解析:1.【参考答案】③改正:路面破碎时,先破碎路面侧边的车道,然后破碎中部的行车道。⑥改正:表面凹处在10cm×10cm以内,在压实前可以用密级配碎石回填,10cm×10cm以上的应利用沥青混合料找平,以保证加铺沥青面层的平整度。

2.【参考答案】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原则。

3.【参考答案】最大过水面积:(0.4+0.6)×0.4/2=0.2m2。

4.【参考答案】理由:防止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的轮胎将结构部沥青“泵吸”到路表面,使路表失去纹理和粗糙度。

  【考点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SMA路面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SMA面层施工切忌使用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以防止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的轮胎将结构部沥青“泵吸”到路表面,使路表失去纹理和粗糙度。

  5.【参考答案】护面墙砌筑的高处作业高度是3m。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属于工级高处作业。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二级公路H合同段路基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属于中硬石料,地表土覆盖层3m左右。由于本合同段石方较多,路堤均采用了土石路堤,施工前根据土石混合材料的类别进行试验路段施工,确定能达到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等参数。本合同段 K17+300~K17+380公路右侧为滑坡,设计采用了抗滑桩与抗滑挡土墙的稳定措施,对流向滑坡体的地表水设置了环状截水沟排出,对地下水设置暗沟排出。石砌抗滑挡土墙施工中,严格质量检验,实测了石料强度、平面位置、顶面高程、竖直度或坡度、断面尺寸、底面高程。

  问题:

  1.施工前进行试验路段确定的参数还包括哪些?

  2.针对该路段路堤填料,有何技术要求?

  3.排除滑坡地下水与地面水还有哪些方法?

  4.改正实测项目中的错误。补充实测项目漏项。

  参考解析:1.【参考答案】施工前进行试验路段确定的参数还包括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

2.【参考答案】天然土石混合填料中,中硬、硬质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的2/3。

3.【参考答案】排除地面水的方法:设置树枝状排水沟、平整夯实滑坡体表面的土层。

  排除地下水的方法:有支撑渗沟、边坡渗沟、平孔等。

4.【参考答案】石料强度应为砂浆强度。实测项目还有表面平整度。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A承包了三级公路K合同段路基工程。合同段起点K33+000~ K45+000,由于工期紧,经业主同意,施工单位A将合同段的涵洞施工分包给施工单位B,包括49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和3道石拱涵。施工前,相关单位在内部会审的基础上,对施工图进行综合会审。图纸经过会审后,会审组织者,及时将会审中提出的有关设计问题的建议,做好详细的记录。

  盖板涵的主要施工工序有:基坑开挖→工序M→浆砌墙身→现浇板座→吊装盖板→出人口浆砌→工序N→涵洞回填及加固。施工完后,对盖板涵进行了质检,质量检查项目包括混凝土或砂浆强度、涵底流水面高程、结构尺寸、长度、跨径、顶面高程等。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B发现K38+210拱涵的基础开挖后发现地基很软弱,与设计图纸相差很大,施工单位B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程变更,并附上书面意见。

  问题:

  1.施工图进行综合会审一般由哪个单位负责组织?参加单位有哪些?

  2.盖板涵的主要施工工序中M、N分别是什么?

  3.对盖板涵的质量检查项目还有哪两项?

  4.施工单位B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程变更,其程序上是否符合规定?

  参考解析:1.【参考答案】综合会审一般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参加单位有施工单位A、施工单位B、设计单位、建设单位。

2.【参考答案】M是浆砌墙身,N防水层施工。

  【考点解析】

  本考点出自28313022涵洞施工一目,此题考察盖板涵的主要施工工序。

  盖板涵(预制吊装)施工主要工序:测量放线→基坑开挖→下基础→浆砌墙身→现浇板座→吊装盖板→出入口浆砌→防水层施工→涵洞回填及加固。

3.【参考答案】对盖板涵的质量检查项目还有轴线偏位、相邻板块最大高差。

4.【参考答案】  不符合规定。因为施工单位B是分包人,分包人不能直接向监理人提出分包工程的变更要求,必须由承包人提出。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跨河大桥,左岸引桥结构为11跨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柱式墩,多11.5m桩基础。0号桥台至6号墩桩长12~14m,靠近主桥四跨桩长超过20m。由于该河段枯水期长,且左岸地质水文条件较好,故引桥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方法施工,挖孔桩施工照明、电器和起吊设备安全控制要点部分如下:

(1)孔内不得使用超过110V电压的灯具照明;

(2)电器设备必须同时装设接零和接地保护;

(3)起吊设备必须有限位器、防脱钩器等装置。

引桥所处河滩宽阔平坦,局部存在坑洼与淤泥地段,淤泥厚度10~30cm,其下为砂砾土,地基经处理后承载力能满足预制场施工要求。项目经理部决定将引桥主梁预制场设在该段河滩上,主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施工现场分为A、B、C、D、E五个作业区域,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预应力张拉时部分主梁锚板处混凝土出现变形开裂现象,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如下:

(1)清除锚下损坏混凝土,采用与主梁相同配比混凝土修补;

(2)重新安设相同规格锚垫板,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张拉。

但张拉时仍然出现变形开裂情况,监理工程师指出了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的不足,并提出整改要求。

(一)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二级公路施工项目,设计车速60 km/h,路基宽度10 m。桩号 k15+000~kl8+000为石方开挖地段,石方含量达80%。桩号kl8+000~kl9+000为填方路堤,平均填方厚度l5 m,采用分层压实法,自下而上水平分层,逐层填筑,逐层压实。填方路段划分为四级施工平台、四个作业区段。在路床顶面以下0.5 m为第一级台阶,0.5~1.5 m.为第二级台阶,l.5~3 m为第三级台阶,3 m以下为第四级台阶。四个作业区段是填石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和检验区段。填石作业自最低处开始,逐层水平填筑。每一层均采用机械摊铺、平整,铺撒嵌缝料,将填石空隙以小石和石屑填满铺平,采用重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施工单位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率,强化了施工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对填石路基质量检验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面高程、中线偏位、宽度、边坡坡度和平顺度。

  问题1.针对背景中的四个施工平台和四个作业区段,采用哪种施工组织形式最合理?

  2.写出填石路基的施工工艺流程。

  3.补充填石路堤质量检验还缺漏的实测项目。

  4.简述填石路堤施工中的装运机械设备配置、摊铺平整机械设备配置和压实机械设备配置。

  5.施工机械现场管理包含哪三方面工作?

  (二)某施工单位承接了2 km的山区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其中包含一座长260 m的双车道隧道。隧道进口洞顶覆盖层较薄,出口段的路堑地段受落石和塌方危害,隧道进出口段均设置12 m的拱式明洞。其中进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有偏压,路床有软基处理,出口段的路堑对明洞无偏压。

  隧道开挖后,及时修筑了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后,修筑防水层及进行第二次衬砌。

  隧道洞口段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为:20 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 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20 cm厚填隙碎石基层。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隧道通风、照明设施的施工。

  隧道通车后,在进口段发现路面出现横向裂缝,施工单位对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段基层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平均高出5 cm,而混凝土制备、浇筑工艺、养生都满足要求,切缝及时。  问题1.简述本隧道工程设置明洞的理由。2.根据荷载分布划分,该隧道的拱式明洞有哪些形式?3.补充隧道中还需要施工的其他附属设施。4.分析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

  (三)某跨度40 m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后张法张拉预应力。施工单位采用 碗扣式满堂支架施工(见下图),支架由钢管、扣件、型钢等组成,纵横梁采用电弧焊连接。支架 为就近租赁,为保证支架安装质量,施工单位认真检查了扣件的外观质量。

  为了保证支架的承载力以及消除支架和支架地基引起的塑性变形,对支架进行了堆沙袋 预压,压重为梁自重的l.2倍(梁自重加施工荷载),并在跨中支架顶部设置了标高观测点。 观测点预压前标高为185.756 m,进行分级预压,l00%预压荷载时观测点的标高为 185.701 m。预压稳定后进行了分级卸载,卸载后观测点的标高为l85.725 m。

  经计算,该桥达到了设置预拱度的条件,恒载、活载、混凝土温度、徐变、收缩引起挠度见下 表,并按二次抛物线设置预拱度。跨中底板的设计标高为185.956 m。

  梁体浇筑后进行了预应力的张拉,然后拆除支架。为保证施工安全,拟定分三部分(a、b、 c)(见下图),分批分次拆除支架。

 


 

 问题

  1.计算梁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2.计算该支架跨中需要设置的预拱度以及底板的立模标高。(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3.排列a、b、c三部分合理的拆除顺序。

  4.写出旧扣件外观质量可能存在的病害。5.写出架设本桥支架所需要的特殊工种。

  (四)

  某施工单位承接的二级公路中有四道单跨2.0×2.0 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在编制的《施 工组织设计》中,对各涵洞的工序划分与工序的工作时间分析如下表所示。

 

  施工单位最初计划采用顺序作业法组织施工,报监理审批时,监理认为不满足工期要求,要求改为流水作业法。 根据现场施工便道情况,施工单位决定分别针对a、b、c、d四道工序组织四个专业作业队伍,按4号→3号→2号→l号涵洞的顺序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确保每个专业作业队的连续作业。在每个涵洞的“基础开挖及软基换填”工序之后,按《隐蔽工程验收制度》规定,必须对基 坑进行检查和验收,检查和验收时间(间歇时间)按2天计算。验收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并请监理单位人员及设计代表参加。验收的项目为:基坑几何尺寸、地基处理。验收合格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问题

  1.计算按顺序作业法组织四道涵洞施工的工期。

  2.计算按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的流水步距及总工期。

  3.绘制按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的横道图(要求横向为工期,纵向为工序)。

  4.根据《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验收时还必须邀请哪个单位参加?

  5.补充基坑验收时缺漏的项目。

(一)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二级公路施工项目,设计车速60 km/h,路基宽度10 m。桩号 K15+000~Kl8+000为石方开挖地段,石方含量达80%。桩号Kl8+000~Kl9+000为填方路堤,平均填方厚度l5 m,采用分层压实法,自下而上水平分层,逐层填筑,逐层压实。填方路段划分为四级施工平台、四个作业区段。在路床顶面以下0.5 m为第一级台阶,0.5~1.5 m.为第二级台阶,l.5~3 m为第三级台阶,3 m以下为第四级台阶。四个作业区段是填石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和检验区段。填石作业自最低处开始,逐层水平填筑。每一层均采用机械摊铺、平整,铺撒嵌缝料,将填石空隙以小石和石屑填满铺平,采用重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施工单位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率,强化了施工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对填石路基质量检验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面高程、中线偏位、宽度、边坡坡度和平顺度。

问题1.针对背景中的四个施工平台和四个作业区段,采用哪种施工组织形式最合理?

2.写出填石路基的施工工艺流程。

3.补充填石路堤质量检验还缺漏的实测项目。

4.简述填石路堤施工中的装运机械设备配置、摊铺平整机械设备配置和压实机械设备配置。

5.施工机械现场管理包含哪三方面工作?

二某施工单位承包了南方某二级公路D合同段路基施工,其中K8+200~K8+320为沿河路基,设计为浆砌块石路肩挡土墙(见图1),挡土墙最大高度为11.2m,设计高程211.33m,设计洪水位202.10m,常水位198.90m。施工单位选择在枯水季节施工,挡土墙施工前全面做好排水系统,施工工艺见图2。

K8+260断面(图1)

在基坑挖到设计高程后,经检验基底承载力等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开始进行基础砌筑。基础施工完后,立即进行基坑回填。基础圬工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墙身砌筑。

施工工艺(图2)

挡土墙砌筑与路基回填交替施工,对挡土墙按高度分阶段验收。墙背填料采用与前后路段路堤填料相同的粘土,做到逐层填筑,逐层压实。

1.按照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要求,施工单位在基坑回填前必须履行哪道程序?

2.墙背填料采用粘土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3.写出步骤2所对应的工艺名称以及墙身中的构筑物A的名称。

4.根据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该挡土墙的墙身砌筑属于几级高处作业?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45.6km的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路面结构图

施工单位进场后,在图纸会审的初审阶段,发现AC—20沥青混凝土与基层之间没有设计任何过渡层,为加强面层与基层的联结作用,提出在AC—20沥青混凝土与基层之间增设0.5cm厚稀浆封层的变更申请,并按合同约定组价得到新增项目的单价为5.8元/m2。经正常审批后,设计单位认为该变更属于设计疏漏引起,同意增设,设计单位出具了《变更设计图》。监理单位审核后签发了《工程变更令》,审批后的单价为5.25元/m2。施工单位根据《变更设计图》组织施工。

在进行稀浆封层施工过程中,采用中裂的拌和型乳化沥青,通过试验确定乳化沥青的用量。施工过程中发现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太长,制约了AC—20沥青混凝土的摊铺进度,施工单位决定在稀浆封层中掺入适量的氧化剂作外加剂。

路面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提出对稀浆封层进行单独计量,并呈送了计量报告,监理单位给予了签认。

1.    指出稀浆封层施工中错误的做法,并写出正确的做法。

2.    分析监理单位签发《工程变更令》的理由。

3.    计算施工单位对稀浆封层申请计量的金额。

4.    指出图中交通安全设施A的名称,简述其主要作用。

5.    根据《图纸会审制度》,除背景中提及的阶段外,图纸会审还有哪两个阶段?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8km的双向两车道新建二级公路D合同段路基、路面施工,路基宽8.5m,路面宽7.0m,路面结构设计图如下:

路面结构设计图

该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施工合同中的清单单价如下表:

合同清单单价表

施工单位采用湿法施工填隙碎石垫层,在准备好下承层后,按下列工艺流程组织施工:施工放样→摊铺粗碎石→初压→撒布填隙料→复压→再次撒布填隙料→再次碾压→局部补撒填隙料→振动压实填满孔隙→步骤碾压滚浆→步骤B。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两个事件:

事件一:K5+500~K6+300路段,设计图为“中湿”类型路基,原设计采用I型路面结构,施工单位现场复核后,确定该路段属于“潮湿”类型路基,监理单位现场确认并书面同意按Ⅱ型路面结构进行施工。

事件二:K15+000~K16+000路段,底基层完工后,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在实测纵断高程时发现该路段比设计标高整体低了2.5cm,原因是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在设置测量转点时发生错误。其余实测项目均合格。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提出了将该路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由20cm加厚至22.5cm的缺陷修复方案,并按该方案组织施工,基层施工完成后通过了检测。该方案导致施工单位增加了64219元成本。

施工单位针对事件一和事件二分别提出增加费用变更申请,监理单位审批并同意了事件一的变更费用申请,但对事件二的变更费用不予确认。

1.写出步骤A和步骤B所对应的工艺流程名称。

2. 写出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中“碾压滚浆”结束的判断依据。

3. 写出图中E0的中文名称。

4. 计算事件一的变更增加费用。

5. 监理单位对事件一和事件二申请的审批结果是否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6. 判别本项目K5+500~K6+300路段的路基干湿类型应采用什么指标?

某山区二级公路有一座分离式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3+640~ZK4+560,右线起止桩号为YK3+615~YK4+670,进出口段为浅埋段,Ⅳ级围岩,洞身穿越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砂岩互层,Ⅱ、Ⅲ级围岩。

该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施工单位要求开挖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喷锚支护,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量测,并适时对围岩施作封闭支护。下图为施工监控量测得出的位移-时间曲线示意图。

 

施工单位项目部实行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决定由专职安全员对隧道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爆破施工前,招聘了8名员工,并立即由专职安全员进行培训,经项目部考核合格后安排从事爆破作业。施工过程中要求电钻工戴棉纱手套,穿绝缘胶鞋;隧道开挖及衬砌作业地段的照明电压为110~220V。

37按长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分别属于哪种隧道?按地质条件划分,该隧道属于哪种隧道?

38施工单位对隧道的施工要求体现了新奥法的哪些基本原则?

39(图中的时间点h表明当时围岩和支护已呈什么状态?此时在现场应采取哪些措施?

40指出施工单位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农村公路的5×16m简支板桥施工项目,桥梁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桥墩,基础为桩基础,桥面面层为5cm厚沥青混凝土,采用租赁摊铺机摊铺。

桥头附近为砂性粘土,地势平坦,施工单位拟在此布置预制梁场,所需普通工人主要在当地雇用。当桩基础施工完毕后按规定进行了完整性检测。

在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购买了三套千斤顶,为使用方便,千斤顶、油表随机组合起来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由于工期紧,新设备购买后立即投入使用。

事件(2):在桥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安装伸缩缝后即进行5cm厚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摊铺机匀速行驶,技术员随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

31结合背景资料,写出施工单位需要签订哪些合同?

32现场预制梁场布置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

33针对事件(1),改正错误之处。

34针对事件(2),改正错误之处。若按背景所述方法施工,可能产生哪些质量病害?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长21km的二级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路基宽12m,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保证测量工作质量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测量管理制度,要求如下:

(1)测量队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由两人共同进行核对,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技术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

(3)对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并签认,分工衔接的测量工作,由测量队或测量组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4)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所有检查均应做好检查记录。

(5)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并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保存,具体归档资料包括:

①交接粧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②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

K6+280~K6+910为土质路堑,平均挖方深度约13m,最大挖深21.2m,路段土质为细粒土。施工单位在进行路堑开挖时,先沿路线纵向挖出一条通道,再横向进行挖掘。由于该路段地下水位较高,设置了渗沟排除地下水,但路床碾压时出现了“弹簧”现象。经检查分析,出现“弹簧”的原因是渗沟的排水效果不理想,路床下局部路段地下水排不了,导致毛细水上升,使土的含水量偏高。

35逐条判断测量管理制度中第(1)、(2)、(3)、(4)条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之处。

6补充第(5)条中作为竣工文件的其他测量归档资料。

37指出施工单位进行路堑开挖所采用方法的名称。采用该方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38为解决K6+280~K6+910路段出现的“弹簧”现象,施工单位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什么?

案例

某三级公路地处丘陵地区, 砂类土居多, 设计车速 40km/h, 路基宽度 8.5m, 基层为石灰稳定砂砾, 面层为 8cm 的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事件 1:路基施工正好赶上雨期,施工前,施工方做了如下准备工作:(1)住地、库房、车辆机具停放场地、生产设施都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地点或高地上。(2)修建施工便道并保持晴雨畅通。

(3)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雨期作业的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施工过程中,开挖路堑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设置排水纵横坡,挖方边坡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开挖路堑挖至路床设计标高以上 30~50cm 时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待雨期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后压实。

事件 2:为了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施工单位制定了严格测量复核签认制度:

(1)由 2~4 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对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 核对结果要由工地技术主管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利用已知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3)测量结束后,由负责侧量工作的技术员召集各位测量员共同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核。

问题:

1.该公路是否可以在雨期进行施工?

2.事件 1 中,施工方做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如不充分,请指出。

3.事件 1 中,路堑开挖施工存在什么问题?

4.事件 2 中,指出上述测量复核签认制度中不当之处,写出正确的做法。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所需的主要建材有路基土方填料、砂石材料、水泥、沥青材料、沥青混合料和钢材等。所有材料均由项目部自己采购和组织运输。项目部材料采购部门拟按工程量清单→材料供应计划→材料用量计划→材料用款计划→材料采购计划的顺序进行材料计划管理。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有关部门通过资料分析,发现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增加较多,主要原因是砂、碎石材料成本的增加。但有关资料表明,砂、碎石的购入原价与施工预算时的价格一致。在工程施工中还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 1:水泥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了蜂窝、麻面,项目部认为并未影响结构,因此未做任何处理。

事件 2:在满堂支架桥梁施工中,发生了支架垮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40 万元。项目部在事后的第 5 天向上级公司进行了汇报。

事件 3:在路基施工放样时,由于工期紧,项目部新购了一台全站仪后立即投入使用,并将一台超过规定周检确认时间间隔的仪器也投入使用,使路基工程按时完工。

问题:

1.背景资料中的材料计划管理程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从“价差”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

3.事件 1 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提出正确的处理办法。

4.按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标准事件 2 中所述事故属于何种质量事故?项目部处理方式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5.分析事件 3 中存在的仪器管理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