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社区经济主要是指面向社区居民,以为居民提供服务为主的经济。城市社区经济建设,指依托基层社区组织建立起来的,由各种经济成分构成的社区经济系统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总和,它是履行社区职能的物质基础。如何发展社区经济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带着这个问题于xx年xx月上旬到xxxx社区居委会进行了调查,对居委干部、党员同志、社区群众进行采访,对如何构建和谐社区进行了解,就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面临矛盾和应采取举措进行了调查与探讨

一、社区居委会基本情况:xx社区居委位于xx街道办事处北边,总户数xxx户,总人口数为xxx人,居委会有干部xx,设立一个社区居民党支部,有4个党小组,支委3人,社区党支部党员总共xx人。其中,退休党员45人,35岁以下党员10人,大专文化程度以上14人,高中、中专4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年龄均在3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社区集体经济06年收入1.5万元,社区党支部设有党员活动室、多功能室、电视室、文体活动室等。在去年换届选举配强配好班子基础上,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完善社区建设,发展社区经济,为构 1

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社区经济重要意义。社区经济主要是第三产业,近年来,社区经济对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作为城市第三产业重要载体的社区经济将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第三产业中,最具吸纳空间、最少投资需求的就是以社区服务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社区经济。社区经济一般劳动强度不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不高,是劳动力特别是下岗职工就业的新的重要途径。

随着就业方式由计划安置转向市场配置,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正在由计划色彩浓厚的国有经济领域转向劳动用工、劳资关系等方面已市场化的民营经济领域。而社区经济直接面向居民群众,服务领域广阔,市场潜力大,且投资小、占地少,经营方式灵活,有利于民间、个体投资,是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载体。 此外,社区经济在房地产业这项综合产业体系中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大有作为。目前,城镇住房建设、流通和消费上还没有真正形成良性循环,大量空置商品房还没有完全消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难以完全显现出来。因此,要加快城镇住房商品化改革步伐,启动住房消费市场,必须抓好配套建设,注重发展 2

社区经济,加强小区的物业管理,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努力发展社区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以满足人们在住房消费中的高品质生活环境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推进住宅商品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并引导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社区经济的建议。由此看来,社区经济建设能够涵盖社区居民的许多需求热点,体现出城市社区经济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发展城市社区经济建设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发展服务型经济,增强社区自我服务能力。社区服务是一项社会性、区域性的便民措施。在社区经济建设中,社区服务既是着眼点也是落脚点。社区经济建设寓于服务之中,发展服务型经济既可以促进社区服务,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又可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一方面通过贯彻“大服务、大福利、政府办;小服务、小福利、社区办”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以家庭服务为重点的便民利民服务,如:快餐、早餐、自行车棚、浴池、奶点、报刊零售点、各种中介服务网点等,开拓帮助企业卸包袱的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社区有偿服务,以有偿养无偿,做到既便民又赢利,既立足又发展,以此 3

促进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社区自我服务的能力。

二是发展庭院型经济,扩大下岗职工就业渠道。社区经济建设在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的同时,必定促进庭院型经济的大发展,从而适应社区内人才素质、自然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实际,为下岗职工在社区内实现再就业、进行生产自救提供便利条件。通过走家庭手工业编织、小工艺作坊、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温室栽培等路子,推动庭院经济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进而通过引导发展庭院型经济进一步扩大就业渠道,实现社区经济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层次的进一步深化。

三是发展税源型经济,通过外引内联繁荣社区。发展税源经济是社区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社区经济发展可以为社区组织挖掘和培育新的税源,为社区建设和繁荣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援和经济保障。社区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走“小服务,大商贸”、“小社区,大舞台”的路子。充分发挥社区的地缘优势、功能优势、物流优势,大力引进和创办商业、旅游、餐饮、娱乐服务项目和专业市场,与大商业联合,建立连锁店,与大企业联合,充当经销商、代理商,与大农业联合,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充分利用社区 4

资源,优化组合,外引内联,养源开渠,繁荣社区。 社区经济建设应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确定街道在社区经济建设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强化社区自身管理经济的职能。街道及社区可因地制宜,从可能与可行出发,科学地制定社区经济实体的年度建设数量与规模,社区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目标计划,经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审定后实施。市(县)、区政府要给予街道充分的社区经济建设管理权,同时从资金上应加大对社区经济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适当增加街道可支配财力。各街道应从中按适当比例提取社区经济建设发展基金,实行统筹管理,专款专用。本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街道可将社区经济建设的具体工作以委托的方式下放给各社区,以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对社区建设事务综合统揽的能力。对今后社区自办三产、新增税源的收入,社区可按适当比例上缴社区经济建设统筹基金,余额由街道专户存储,社区自主支配。在一些条件较好的社区,可进行社区经济建设奖惩机制的试点,在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层级管理上探索新途径,进一步完善社区经济建设管理体制。

5

 

第二篇:关于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湛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区政协由经济科技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区政协副主席 同志的带领下,就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广泛、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优化发展环境,提供政策扶持,探索发展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区非公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呈现出持续、快速、稳步增长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区非公经济单位已发展到7662家,从业人员44660人,实现年产值99亿元,年创利税10.45亿元,分别是20xx年的2.4倍、3.2倍、14.5倍和15.6倍。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在经济增长、财政增收、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繁荣等各个方面,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经济总量逐年加大。目前,全区非公经济已由初期较单一的商贸、煤炭等行业,延伸到了装 - 1 -

备制造加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服装、食品、房地产开发等更广领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盘活了企业资产存量,安置了企业职工,使一批困难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20xx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34.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0%以上。20xx年元-4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20.15%;完成增加值8.9亿元,同比增长19.76%;实现利税0.9亿元,同比增长20.86%,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力地拉动了全区经济总量的增长,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成长,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投资主体多元呈现,社会贡献日益突出。随着我区一系列扶持非公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全区非公经济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投资兴业的态势进一步显现。由简单的粗放型、家族式、作坊式经营发展到如今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集团公司等。与此同时,非公企业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门路、繁荣地方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投资行为看,逐步由生产性投资向非生产性投资转变,由追求资源开发利用向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发展;从对财政的贡献上看,20xx年非公经济上缴税金达41265万元,占全区总税收的85%,财政贡献率达75%以上;从吸纳就业人员上看,到20xx年底,非公企业从业人数达44660人,吸纳了全区8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待业人员。另外,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慈善救助等方面也发挥着 - 2 -

越来越大的作用,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3、骨干企业实力增强,规模经营趋势明显。我区非公经济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医药化工、餐饮服务等领域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正向集约型、效益型、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规模化经营趋势显著增强,竞争力大幅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领军式”企业,诸如高压配件、环保设备、煤矿设备等高技术含量企业,形成了以神马两丝为主的湛河神马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和以鹰兴轴承、海平电气、绿城环保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全区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97家,投资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59户,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这些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所在行业的标志性企业,在推动我区非公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典型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我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受环境、地域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周边地区相比,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非公经济规模偏小,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全区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只有41户,占非公企业总户数的0.05%;注册资金上千万元的仅有7户,占非公企业总户数的0.01%。科技水平不高,创新能力较弱。

2、融资渠道不畅,投资规模不大。这是调研中反映比 - 3 -

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限制多、条款多、门槛高、程序繁、难度大;二是融资渠道狭窄。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同时激活民间资本机制还未完全形成,造成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担保难、民间渠道融资难;四是银企交流合作机制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出来,银企之间相互交流少、互信度低,使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常常因资金短缺而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水平,限制了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

3、服务体系不尽完善,服务质量不够高。在服务体系上,一是缺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协调,难以形成众多政府职能服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有的非公企业诚信度低,贷款更加困难;三是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体制尚未建立,企业登记程序繁复、收费项目多,办事效率低。在服务质量上,尽管多年来我区在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谈薄,服务功能不强。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打折扣和无法落实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受利益驱动,工作出现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有的执行政策僵化,缺乏灵活变通,有的办事推诿拖拉,说的好,办得慢,存在卡要现象,制约着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

4、企业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能力不够强。多数企业仍属于粗放经营、家族管理,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材料能耗高、经济效益低、发展后劲弱。大多数企业没有科研技术开发部门,技术及装备投入严重不足,自我创新、自 - 4 -

主开发能力低下,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区非公企业通过ISO国际认证的只有14家,占全部非公企业的0.02%。缺少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好、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5、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管理方式有待改进。一是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上往往力不从心。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质量、营销、成本、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部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人才队伍不稳定。四是劳动用工制度不够规范。部分企业没有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三金”,企业员工享受不到法定的劳动保护。部分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出现“断档”。企业用工制度的不规范不仅影响到企业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亟待政府引导和规范。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用地难成为制约非公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做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使之真正成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主要生力军,成为强区富民的助推器。

1、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民营经济摆上更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上,一是进一步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在体现全民创业、产业集群发展、 - 5 -

打造名牌等方面突出重点,加大分量;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研究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借助国家投资拉动内需的有利契机,实施大举措,全方位部署近几年大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三是完善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及时召开非公有制经济表彰大会,激励服务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提升发展档次。

2、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产业引导。要围绕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结合当前的实际,从资源城市转型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符合我区区情的非公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要构建我区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用地指标、环境评估和资源配置等手段,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打造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二是要突出做大做强,集中各种资源向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倾斜,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重点扶持一批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抓好一批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兴产业企业,扶持他们迅速崛起。三是要抓好一批品牌产品,帮助他们迅速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四是要推动园区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建设,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下大力气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要集中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降税费,清理收费项目,不该收的费用能减少的尽量减少,能取消的尽量取消;二是严格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培训、乱评比行为;三是大力缩减审批程序,减少盖章环节,缩短办事时间;四是实 - 6 -

行“非禁即入”政策,尽可能降低非公有制企业创业门槛,制订创业小额贷款支持计划;五是派干部下基层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六是构建中小企事业贷款服务平台,加大每年为企事业贷款额度和企事业担保金制度;七是加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4、积极构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体系。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建立体系完整、运作高效的服务体系。从政府层面说,一是及时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从实际出发,形成在政策上充分体现适宜民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二是建立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的经常性沟通机制,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对话、考察、现在办公和专题论坛,区领导和有关部门亲自了解情况,及时解决普遍性问题。三是搭建若干非公有制企业高效服务平台,如公共技术平台、速效及担保平台、培训教育平台、办事服务平台、产业集群发展园区平台、企业间交流合作平台等。四是充分发挥工商联、中小企业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速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真正脱钩,把政府有关部门的一些不该管和管不好的职能通过不同方式逐渐向协会转移。

5、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利用税收和利率等优惠措施激励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实施倾斜贷款。二是建立良好的信用担保体系。鉴于当前的情况,应建立政府注资支持、社会融资为主的非公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以降低银行的风险。还可以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和组织非公企业组成民间联保机构和担保机构,不仅可以 - 7 -

大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而且可以缓解非公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三是完善区信用担保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担保中心职能,为优质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四是制定完善鼓励非公企业的信贷政策。要在规范非公企业的财务管理、依法纳税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要建立银企沟通的平台和机制,提高银企双方的互信度。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一是确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非公企业厂长(经理)、技术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使其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劳动部门与大企业的合作交流,实现创业辅导培训与企业实际需要的有效结合。二是拓宽用人渠道。要与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相结合,积极鼓励机关干部到企业锻炼,领办创办企业,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和流动,盘活现有人才。还可以借鉴选拔大学生“村官”做法,向企业派送“企官”,为专业人才提供充分施展其能力和才华的平台。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政府和企业相互协作,形成一种共同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区政协办公室

20xx年5月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