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 剂 学

皖西学院 20xx年7月

目录

1.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

2. 乳剂的制备???????????????????????????7

3. 栓剂的制备???????????????????????????10

4. 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基质体外释药实验?????????????13

实验一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3、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二、实验原理

优良的混悬型液体药剂应使药物颗粒细微,并分散均匀,颗粒下沉较慢,下沉的颗粒不应结块,经振摇仍能均匀分散,颗粒大小及液体的粘稠度均应符合用药要求,为达此目的常需加入各种稳定剂如保护胶体、表面活性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等。从而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加入适宜的稳定剂。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通常一份固体药物,加0.4~0.6份液体为宜);疏水性药物则先用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最后加分散介质稀释至总量。

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凝聚成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形成混悬剂。

混悬剂成品的标签上应注明“用时摇匀”。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原辅料:氧化锌、硫磺、樟脑等。

2.仪器与设备 乳钵、量筒等。

(二)实验部分

1.加液研磨法制氧化锌混悬剂

比较不同稳定剂对混悬剂的稳定作用

[处方]

表1 氧化锌混悬剂处方

处方号 氧化锌(g) 50%甘油(ml) 甲基纤维素(g) 西黄蓍胶(g) 蒸馏水加至(ml)

[制备]

(1)处方1、2的配制:称取氧化锌细粉(过120目筛),置乳钵中,分别加0.3ml蒸馏水或甘油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或余下甘油研磨均匀,最后加蒸馏水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2)处方3的配制:称取甲基纤维素0.1g,加入蒸馏水研成溶液后,加入氧化锌细粉,研成糊状,再加蒸馏水研匀,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3)处方4配制:称取西黄蓍胶0.1g,置乳钵中,加乙醇几滴润湿均匀,

1 0.5 — — — 10

2 0.5 1.0 — — 10

3 0.5 — 0.1 — 10

4 0.5 — — 0.1 10

加少量蒸馏水研成胶浆,加入氧化锌细粉,以下操作同处方3配制。 (4)沉降容积比测定:将上述4个装混悬液的试管,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或时间)后放置,分别记录0、5、10、30、60、90、120min沉降物的高度(ml),计算沉降容积比,结果填入表5。根据表5数据,绘制各处方的沉降曲线。(加甘油做助悬剂,会出现两个沉降面,是因为甘油对小粒子的助悬效果好,而对大粒子助悬效果差造成的,观察时应同时记录两个沉降体积)。 [操作注意]

(1) 各处方配制时,加液量、研磨时间及研磨用力应尽可能一致。 (2) 用于测定沉降容积比的试管,直径应一致。

(3) 由于甘油为低分子助悬剂,助悬效果不很理想,研时力度、时间应保持

一致,否不易观察。

(4) 各处方在定量转移时要完全。

2.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电解质对混悬液的影响

氧化锌 三氯化铝 枸橼酸钠 蒸馏水加至

1 0.5g 0.12% 10ml

2 0.5g 0.5% 10ml

[制备]取氧化锌置乳钵中加水研磨成糊状,移入刻度试管,按处方加入三氯

化铝或枸橼酸钠,用蒸馏水稀释至全量观察现象。

3.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 [处方]

硫磺洗剂处方

试药 升华硫磺 硫酸锌 樟脑

1 1.5g 1.5g 12.5ml

ml

甘油

5%新洁尔灭溶液

Tween-80

5ml / /

5ml 0.2ml /

ml

蒸馏水加至

[制备方法]

将升华硫磺置乳钵中加甘油研匀(2号),再加5%新洁尔灭溶液研匀,3号处方再加吐温80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将硫酸锌溶于10ml水中过滤)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乙醇溶液,随加随研至混悬状,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全量,研匀即得。将以上混悬液倒入带塞刻度量筒中,加水至规定刻度,并进行观察比较。

50ml

50ml

50ml 5ml / 0.125

2 1.5g 1.5g 12.5

3 1.5g 1.5g 12.5ml

[操作注意]

(1)用同样操作配制,观察疏水性药物中加入润湿剂的作用。

(2)樟脑醑为樟脑的10%乙醇溶液,应以细流缓缓加入,并急速搅拌,使樟脑不致析出大颗粒。

[质量检查]外观,沉降稳定性。

四、思考题

1.影响混悬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二 乳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乳剂稳定参数的计算方法

3.熟悉混合乳化剂HLB值得计算公式

二、实验指导

乳剂是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 (通常为水或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乳剂的类型有水包油 (O/W)型和油包水 (W/O) 型等。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乳剂类型的鉴别,一般用稀释法或染色法。 乳剂的分散液滴一般为0. 1-100μm,微小液滴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乳剂的物理不稳定性表现为分散液滴可自动由小变大或分层等,其每种形式都是乳剂稳定性发生改变的表征。本实验采用离心法加速乳剂的分层,由于不同处方组成的乳剂在相同的离心条件下乳滴合并或分层速度不同,因而表现出乳剂的浊度或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通过测定样品被离心前后在一定波长下对光吸收大小的改变,可计算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E),用以快速比较与评价乳剂的稳定性。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用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

1.处方

豆油 (ρ=0. 91) 3 m1

聚山梨酯-80 1.5m1

蒸馏水 适量

共制成25m1

2. 操作

(1)取聚山梨酯-80与豆油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加入蒸馏水4m1研磨,形成初

乳。

(2)用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25ml,搅匀即得。

(3)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3. 显微镜法测定乳滴的直径

取乳剂少许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测定乳滴大小,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镜检时要分清乳滴和气泡

4. 操作注意

制备初乳时所用乳钵必须是干燥的,研磨时需用力均匀,向一个方向不停地研磨,直至初乳形成,关键是用力,不停歇.乳钵最好选用表面粗糙的..

(二)鱼肝油乳

[处方]

鱼肝油 13ml

阿拉伯胶 3.25g

西黄蓍胶 0.4g

尼泊金乙酯 0.05ml

纯化水 加至50ml

[操作]

1)尼泊金乙酯醇溶液的配制:将尼泊金乙酯0.05g溶于1ml乙醇中即得。

2)将两种胶粉置于干燥研钵中,研细,加入全量鱼肝油稍加研磨,直至产生特别的“劈裂”乳化声,即成稠厚的初乳。然后用少量纯化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量杯中,搅拌下滴加尼泊金乙酯醇溶液,最后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操作注意]

初乳的形成是乳剂制备的关键,研磨时宜朝同一方向,用力均匀。

(三)乳化液体石蜡所需HLB值的测定

[处方]

豆油 5ml

混合乳化剂 0.5g

纯化水 加至50ml

[制备方法]

(1)用司盘80(HLB值为4.3)、聚山梨酯-80(HLB值为15.0)配成6种混合

乳化剂各0.5g,使其HLB值分别为4.3、6.0、8.0、10.0、12.0和14.0。计算各单个乳化剂的用量。

(2)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各加入豆油5ml,再分别加入上述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各0.5g,然后加蒸馏水至10ml,加塞,在手中振摇2min,即成乳剂。

[稳定性观察]

将制成的初乳分别用蒸馏水稀释成50ml,混合均匀,各取适量倒入粗细均匀的一系列试管中至等高,同时振摇后,静置观察0、5、10、30、60min时油水两相的分离情况(代表乳剂的稳定性),分别记下各时刻各乳剂分层后上层的毫升数并计算沉降容积比F值。

[操作注意]

5只具塞试管在手中振摇时,振摇的强度应尽量一致。

四、思考题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三 栓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和操作要点。

2.掌握置换价测定方法和应用。

3.熟悉栓剂基质的分类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

栓剂是由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专供塞人人体腔道的一种外用固体制剂。栓剂应具有适当的硬度,在体温时能熔化或溶解,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治疗作用。 制备栓剂多用热熔法,应用栓剂模型,同一模型所制栓剂的容积虽相同;但其重量则随基质与药物比重不同而有差别。为了保证在栓剂制备中原料称量计算的准确性,在使用其他基质时,由于药物\基质的比重不同,而须事先进行置换价的测定,对于主药含量较大的栓剂,尤具实际意义。

如药物为不溶性的,则粉碎度至少应为80目,并应用基质混合均匀。 为使栓剂冷后易从模中取出,模内应预先涂以润滑剂,油脂性基质常用软肥皂\甘油各

一份与90%乙醇五份所成的溶液:水溶性基质则用液体石蜡,植物油菜。

三、实验内容

1.阿司匹林的混合脂肪酸酯的置换价测定

①作纯基质栓:称取10g混合脂肪酸酯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熔化,倒人涂有润滑剂并预热的栓剂模型中,室温下冷却,取出栓剂,得纯基质栓剂五粒,每粒平均重G克o

②作合药栓:称取3g阿司匹林(80目)置蒸发皿中,另称取混合脂肪酸酯6g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熔化,将已熔化基质少量加入盛药蒸发皿中混匀,待研均匀后,再加适量熔化基质研匀,倒人栓模中,冷却后取出栓剂,得药栓五粒,每粒平均重M克,每粒平均含主药量W克。

③计算置换价:用下列公式计算出阿司匹林的置换价X

X=W G?M?W 式中,W——每粒栓剂中主药的重量;G——每粒纯基质栓剂的重量;M——每粒含药栓的重量。

2.阿司匹林栓的制备

阿司匹林 6g

混合脂肪酸酯 适量

作肛门栓 10粒

制法:

按测定的阿司匹林的混合脂肪酸酯的置换价,计算出基质量,按热熔法制备栓剂。

3.甘油栓的制备

处方A

甘油 9.1g

硬脂酸钠 0.9g

作栓剂 5粒

制法:称取处方量甘油,加热,缓缓加入硬脂酸钠细粉,随加随搅拌,并保温在85~95℃,直至溶液澄清。

处方B

甘油 10g

硬脂酸 0.8g

氢氧化钠 0.12g

作栓剂 5粒

称取处方量甘油,加入氢氧化钠及水,加热至100℃,缓缓加入硬脂酸细粉,随加随搅拌,并保温在85~95℃,直至溶液澄清。趁热灌入涂有润滑剂的模子内,冷却凝固后削去模口溢出部分,脱模,得甘油栓。

四、栓剂的融变时限测定

取供试品3粒,在室温放置1小时,分别放在3个金属架的下层圆板上,装入各自的套筒内。除另有规定外,将上述装置分别垂直浸入盛有不少于4L的37℃±0.5℃水的容器中,其上端位置应在水面下90mm处。容器中装一转动器,

每隔10min在容器中翻转该装置一次。

判断结果:除另有规定外,脂肪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30min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心;水溶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60min内全部溶解。如有1粒不合格,应另取3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

1.热熔法制备阿司匹林应注意什么问题?

2.什么情况下需计算置换价?置换价的计算还有哪些方法?

3.为什么栓剂要测定融变时限?

实验四 软膏剂的制备

及不同类型基质体外释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的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中药物体外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了解应用插度计测定软膏稠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软膏剂(Ointment)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它可在应用局部发挥疗效或起保护和润滑皮肤的作用;药物也可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软膏剂的基质不仅是软膏的赋形剂,而且常因其组成比例较大,使软膏具有一定的基质的理化性质,并对软膏剂的质量及疗效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基质本身又有保护与润滑皮肤的作用。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三类:油脂性基质、乳状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用乳状质制成易于涂布的软膏剂又称乳膏剂(creams)。 软膏剂和乳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选用研和法、熔和法或乳化法制备。固体药物可用基质中的适当组分溶解,或先粉碎成细粉(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凡例标准)与少量基质或液体组分研成糊状,再与其它基质研匀。所制得的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且无刺激性。软膏剂和乳膏剂在存放过程中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特性,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障性能的半透膜,到达接受介质的速度来评定;也可采用某种凝胶介质来模拟皮肤,该介质含有可与软膏中的药物产生变色反应的指示剂,观察并测量一定时间扩散进入该介质模拟皮肤的色层高度来评定基质释放药物的能力(该法又称凝胶扩散法)。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一般遵循Higuch公式,即药物的累积释放量(扩散距离)M与时间t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M=kt1/2 (式10-1)

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基质组成会影响k值的大小。

比较不同基质中药物释放的性能尚有微生物等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抑菌药物软膏,即将细菌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在平板上打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孔,填

入软膏,经培养后测定孔周围抑菌区的大小。

软膏剂和乳膏剂的流变学性质如稠度等会影响使用时的涂展性及药物扩散到皮肤的速度。软膏剂和乳膏剂的稠度常用插度计来测定,即在一定温度下金属锥体自由落下插入样品的深度来衡量。

一、 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油脂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

1.处方

水杨酸 0.5g

液状石蜡 2.5g

凡士林 10g

2.制备

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研细,称取0.5g备用。另取凡士林与液状石蜡于软膏板上混合均匀即得油脂性基质,再将研细的水杨酸粉末与上述基质混合均匀即得。

3.操作注意

(1)处方中的凡士林基质可根据气温以液状石蜡或石蜡调节稠度。

(2)水杨酸需先粉碎成细粉(按药典标准),配制过程中避免接触金属器皿。

(二)水杨酸软O/W乳膏

1.处方

水杨酸 0.5g

白凡士林 1.2g

十八醇 0.8g

单硬脂酸甘油酯 0.2g

十二烷基硫酸钠 0.1g

甘油 0.7g

羟苯乙酯 0.02g

纯化水 10ml

2. 制备

取白凡士林、十八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置于蒸发皿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羟苯乙酯和计算量的纯化水置另一蒸发皿中加热至70~80℃使其溶解,在同温下将水液以细流加到油液中,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得O/W乳状基质。

取研细的水杨酸置于软膏板上或研钵中,分次加入制得的O/W乳状基质混匀(研匀),即得水杨酸软膏。

(三)水杨酸W/O型乳膏

1.处方

水杨酸 0.5g

单硬脂酸甘油酯 1.0g

固体石蜡 1.0g

白凡士林 0.5g

液状石蜡 5.0g

脂肪酸山梨坦(-40) 0.05g

乳化剂OP 0.05g

羟苯乙酯 0.01g

纯化水 2.5ml

2.制备

取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液状石蜡、司盘40、乳化剂OP和羟苯乙酯于蒸发皿中,水浴上加热熔化并保持80℃,细流加入同温的水,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即得W/O乳剂型基质。用此基质同上制备水杨酸W/O型乳膏。

(四)水溶性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处方

水杨酸 0.5g

羧甲纤维素钠 0.6g

甘油 1.0g

苯甲酸钠 0.05g

纯化水 8.4ml

2.制备

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研钵中,加入甘油研匀,然后边研边加入溶有苯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15分钟后研匀,即得水溶性基质。用此基质同上制备水杨酸软膏。

(五)不同类型基质的体外释药实验(凝胶扩散法)

1.模拟皮肤(琼脂管)的制备

1)林格氏溶液

(1)处方

氯化钠 1.70g

氯化钾 0.06g

氯化钙 0.066g

纯化水 加至 200ml

(2 ) 制备

将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溶于适量纯化水中,使全量成200ml即得。

2)配制含三氯化铁试液的琼脂基质(管)

(1)处方

琼脂 2g

林格氏溶液 100ml 三氯化铁试液 2.5ml

(2)操作

称取琼脂,加林格氏溶液100ml,沸水浴加热熔化20min,必要时趁热过滤,然后加入9%三氯化铁试液2.5ml,趁热等量分装于5支适宜的试管中,加入高度约距管口1.5cm左右,自然冷却后备用。

取上述制备到的4种水杨酸软膏和乳膏,分别小心、紧密地填充于盛有琼脂基质的试管中,使软膏或乳膏与琼脂基质表面紧贴而无气泡,各管装填一致,记录时间,按表1所示时间测量色区的长度(mm)并记录于表中。 二、

实验结果与讨论

1.制备得到的四种水杨酸软膏或乳膏涂布在自己的皮肤上,评价是否均匀细腻,记录皮肤的感觉,比较四种软膏和乳膏的粘稠性与涂布性,讨论四种软膏和乳膏中各组分的作用。

2.记录不同类型基质的体外释放试验结果,将各种基质不同释药时间及扩散色区长度M(mm)填入表1中。以时间t1/2对扩散色区长度M作图,拟合得一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k即为扩散系数 (mm/h1/2),k反映了软膏和乳膏释药能力的大小。

从释药曲线和扩散系数k来比较不同类型基质的释药能力,并与一法所得结果比较。

表1 不同类型基质的体外释放时间及扩散色区长度M(mm)

时间(h) 1 3 5 13 16 19 24 K 三、

思考题

1.大量制备时如何对凡士林等基质进行预处理? 2.软膏剂制备过程中药物加入的方法有哪些?

3.根据实验结果,结合临床用药需要,如何选用不同类型基质?

油脂性基质

O/W乳状基质 W/O乳状基质

水溶性基质

4.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的软膏剂在制备时应注意什么?

5.影响药物从软膏和乳膏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