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高三二轮复习计划

20##-16学年高中物理高考二、三轮复习计划

通过高三物理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一、复习策略:

1.深入研究近几年全国高考题和考试大纲,把握命题趋势。

2.精心设计复习专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落实基础知识,目标瞄准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

3.站在高考命题的角度精选习题,选择近几年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较为基础的题,让学生更加灵活运用知识。

4.注重心理指导,提高考练效率,形成良好心态。

5.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注意学生的知识漏洞,加强个别辅导。

二、二轮专题计划安排:

1、时间:20##年3月初至20##年5月初

2、形式:按板块专题复习,打破章节顺序

3、指导思想:重点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强调知识的系统把握及类比迁移能力的培养,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总结。

4、目标:梳理知识,建立模型,构建纵横相联的体系;习题归类,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加强第一轮复习中的薄弱环节,不留任何缺憾;加强方法和规律的总结,促使学生能力的飞跃。

5、专题设置:

专题一:力与物体的平衡

专题二: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专题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

专题五: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应用

专题六: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专题七:电磁感应和电路

专题八:高中物理实验

专题九:物理图像问题

三、复习措施:

(一)、教学措施

①、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加强近几年高考信息的研究。

②、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精讲多练,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情景,学会建立物理模型、选择物理规律。学会总结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景,建立物理图景,寻找具体适用规律的能力。

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个别辅导,平时多和学生交流,多研究课堂教学。

④、专题复习要形式多样化。知识专题、方法专题、题型专题,要有机结合。抓住高考的重点、热点,精讲多练。

⑤、提高训练的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每一题要体现它的功能. 训练题全收全改,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

⑥、特别关注特优生和临界生。发现特优生和临界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解决,通过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并帮助他们解决。

⑦、在专题复习时都要有针对性,要精心设计典型的例题习题、限时训练卷,错题再练卷等。加强方法规律的总结,促使学生能力的飞跃。

我们的重点应放在学生选择题、实验题的第一道、计算题的第一道训练以及选做题。在专题训练时要降低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找到学生的得分点。必须重点针对这些找相关选择题、第一道大题的训练。

四、二、三轮教学进度安排

 

第二篇:20xx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xx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地理的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成绩,实现20xx年高考目标的“双突破”,特制订如下详细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新课程为标准,以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为大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我校学生在20xx年高考中地理成绩再上新台阶。

二、 学生现状:

本届学生成绩分层明显,地理基础薄弱,知识欠缺较多,学习习惯较差,思维模式不科学,再加上备考时间短促,要想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目标:

通过本轮复习,使学生对“三基”有深刻的理解、系统的把握、灵活的运用,并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答题规范化程度,注重应试答题细节,力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1、课堂教学目标要突出

以《名师伴你行》为主要辅导资料,以教材知识体系为纲,以考试说明为标准,精心编写学案,认真准备教案,做好二轮专题复习。课堂教学是学生高考复习的主阵地,教师要精心策划,努力提高复习效率。近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三基四能的考查,作为高三二轮复习,应该将之贯穿与教学的始终。

2、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着力整合提升

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留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代支,重在贯通。 ①自然地理,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②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策略上要抓住核心知识,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③对于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区域地理的复习要重视8个方面综合: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完整性有完整的了解。

3、抓知识结构,查漏补缺,重内在联系

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力求各个击破。

4、重视文字、突出地理图表,重图文转换能力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要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化、图图转换,并能从图表中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5、狠抓落实,强化规范答题,重视方法技巧培养,加强对“薄弱点”的针对性训练。 所谓“薄弱点”,包括知识性薄弱点和非知识性薄弱点,知识性薄弱点就是学生学习中缺失的概念、原理、规律。非知识性薄弱点就是学生的考试习惯和应试素质,也即非智力性失分项目。

6、精选试题,与高考接轨

精心组织周练,科学命制试题。练习的目的是有组织的的学习活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强化迁移能力的培养;试题批改要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进行教学调控。

7、加强练习的批改和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特优班更重要。

五、 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周:地球运动规律

主要内容:

1、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时间、行程、日期计算、光照图判读。

2、昼夜长短变化及规律及应用: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

3、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

4、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

复习策略: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

第二周:大气运动规律

主要内容:

1、 大气环流: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2、 气温和降水:气压带风带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3、 气候: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判读。

4、 常见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5、 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理解气温、气压、海拔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识记各种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征。识记重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分布规律,但要充分利用试题中所给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

第三周:水体运动规律

主要内容:

1、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的特征:水循环、河流补给形式、水文特征。

2、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

3、 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理解五种河流补给形式的差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四周:地壳运动规律

主要内容:

1、 地壳物质循环:岩石转化、物质循环模式图、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分布规律、地貌表现。

3、 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从近年高考看,本讲从考查内容上看,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第五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内容:

1、 整体性与差异性:整体性、水平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垂直地域分异。

2、 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重点把握地域分异规律。与气候类型图对比理解、记忆有规律性分布的自然带。 第六周: 人口、城市与交通

1、 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迁移: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分析。

2、 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

3、 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

4、 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对涉及人口、城市和交通的各种地理图表,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判读。善于分析人口、城市和交通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七周: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主要内容:

1、 农业区位和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地域类型、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2、 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理解把握世界农业地域发展的条件、特点等,并能与我国相似区域进行比较,并加以借鉴。

第八周: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主要内容:

1、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2、 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通过典型案例理解工业区位的变化。运用工业区位分析方法掌握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特点等。

第九周: 人类与地理环境

主要内容:

1、 人类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2、 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评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意义注意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去分析。 第十周: 区域特征、区域差异与地理信息技术

主要内容:

1、 区域地理特征及发展差异:世界地理概况、中国地理特征、区域差异比较。

2、 与“3S”技术的应用:GPS、GRS、GIS及其应用。

3、 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运用区域地图梳理全球主要地区、重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的地理特征,突出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掌握“3S”技术的应用。

第十一周: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1、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综合开发、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2、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水土流失仅仅是区域环境问题之一,对于土地荒漠化、热带雨林破坏等问题同样需要引起关注。

第十二周: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1、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的发展、区域工业化与产业转移。

2、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2节。

复习策略:利用材料,在练习过程中注意答题方式和答题要点的全面性,能够区分主导区位和限制区位。

第十三周:选修部分复习

1、 旅游地理

2、 自然灾害与防治

3、 环境保护

4、 典例训练和限时训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