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

[提要] 最近,长三角和珠三角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大规模停工或倒闭的传言频现,甚至有人认为,当前小企业面临的局面比20##年金融危机时更加艰难。小企业虽然未出现传言中的“倒闭潮”,但与往年相比,并不都是好消息,今年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更甚从前。

  最近,长三角和珠三角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大规模停工或倒闭的传言频现,甚至有人认为,当前小企业面临的局面比20##年金融危机时更加艰难。那么,小企业经营情况究竟如何呢?

  20##年6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集团”)对浙江省7个城市的94家小企业、5家专业市场和12家当地银行进行了走访,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浙江各地2313家小企业进行了网上调研。日前,调查形成的结果――《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公布。

  由于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已经资金紧张,很多浙江小企业经营艰难。图为,工人走在温州乐清市虹桥镇一家生产电器开关和微电机配件的企业厂房内。 新华社 

  劳动力成本上涨成最大压力

  报告认为,很多小企业表示其经营并不依靠银行贷款,而主要是用自有累积的资金周转及亲友间的借贷。“因此,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对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并不敏感,小企业也不会直接因为银根收紧而突然倒闭。”报告方之一、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说,传言中“倒闭潮”并未在浙江出现。

  小企业虽然未出现传言中的“倒闭潮”,但与往年相比,并不都是好消息,今年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更甚从前。

  报告分析,以小企业面临的前三大压力“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为例,20##年以来,压力系数分别达到了81.67%、81.43%和48.11%的高值,而在20##年以前,这样的系数仅为52.10%、55.56%和32.95%。

  接受实地调研的小企业主全都表示人均员工报酬较往年有所增长,其中60%以上的企业主表示,人均员工报酬增长率达10%至30%。调研发现,81%的企业主认为原材料的成本上升是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以生产发光二级管的原材料“银”来说,每公斤价格已经从20##年的2000多元上涨到20##年第二季度的3400元。

  此外,人民币持续升值、区域电力供应限制、小企业结款方式改变等原因,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小企业的经营较往年艰难。

  调研也发现,地区电力供应限制也成为限制企业生产的因素,受煤电价格倒挂、运输成本较高以及多地干旱天气等因素影响,各地今年电力缺口均较往年增加,这意味着电力供应紧张对工业将形成持续性的抑制影响。在电力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各地电网将优先保障大型支柱企业的使用,制造类的小企业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停电对小企业伤害很大,间接造成了人工产能闲置及产品成本的相对增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部分企业为解决生产用电需求,购买了柴油机发电,由此造成发电成本是正常用电成本的几倍,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企业倒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目前情况还没有那么糟糕。”温州一家打火机生产商负责人表示,“不过说实话,企业是真的很难做了,原材料成本上升太快,招不到人,贷不到款,还用不上电。我们现在也不敢接大单,怕给不了货,赔钱。长期这么下去,什么都在涨就产品价格涨不上来,我们总赚不了钱,会不会成‘潮’就不知道了。”

  一半小企业有民间借贷

  报告调研过程中,发现面对经营压力,小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出路。部分小企业拟通过产业升级提高边际贡献,应对成本压力。如购置新的机器设备或提高生产自动化来降低人力的支出;购置新的厂房来扩大生产,达到规模效应;预先购置部分原材料以应对成本上涨压力。而进行这种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过往调研发现,63%的小企业有现实的融资需求,且其中76%的小企业融资需求在100万元以下。

  报告显示,许多小企业主习惯向亲友借贷,浙江小企业主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而相对应的,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占7%;另有22%的小企业从未与以上金融机构或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

  而且,即便是幸运地获取了银行贷款,也未必就是好事,因为,贷款利率也跟着上浮。据报告显示,今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年利率达到8%左右,贴现率提高到4%至5%。

  现实中,由于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定义不一致且定义门槛较高,导致广大贷款需求在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成为银行贷款的盲区。如浙江中行定义年产值小于1亿元或年销售额小于1.5亿元的为中小企业;浙江农行定义年销售额小于5000万元的为小企业。小企业的定位不同导致了各银行服务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同。但真正的小企业则可能成为信贷服务市场的盲点。

  双管齐下解决融资难问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者薛兆丰认为,目前国家的金融政策,对中小民营企业形成了两方面的夹击:一是推动了引入型的通货膨胀,致使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飙升;二是银行融资政策僵化,致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相当困难。

  而解决之道也至少应该双管齐下:一是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市场而非政策来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浮动,从而使引入型通货膨胀得到有效的治理;二是放宽银行融资政策,改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与此同时,一如既往地,还应该减免中小民营企业的税负,从而增强它们的经营活力。

  此次调研表明,融资可缓解当前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一要出台小企业信贷扶持政策,鼓励专营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并加强监管,实现专项风险专项管理。二要创新信贷技术,提升小企业信贷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三要对小企业税收政策予以优惠,帮助小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针对浙江民间借贷市场较为活跃但不很规范的状况,报告建议,进一步引导民间借贷机构走向阳光化,将民间借贷机构纳入监管体系,减少引发风险的可能。

  过去诸多事实证明,只要有创新的模式,小企业的融资难是可以解决的。

 

第二篇: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发布

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发布

2011-07-27 20:07 雅虎资讯 我要参与(70)

小企业未现倒闭潮 经营成本因素致困境

宏观调控需小企业升级 转型融资问题待解

最近,长三角和珠三角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大规模停工或倒闭的传言频现,甚至有人认为,当前小企业面临的局面比20xx年金融危机时更加艰难。那么,小企业经营情况究竟如何呢?近日,一份关于“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的调查报告,试图还原小企业经营现状的真实图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xx年6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集团”)对浙江省7个城市的94家小企业5家专业市场和12家当地银行进行了走访,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浙江各地2313家小企业进行了网上调研,最终形成了一份《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发布

报告认为,政府此轮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其影响也是相对的,当然小企业目前确实遇到一些困难,如原材料采购无账期、产成品应收账款账期延长,但这是中型企业信贷资金趋紧后的传导效应,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方式予以缓解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一“压”一“张”,可能是当前需要采取的策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者薛兆丰认为,目前国家的金融政策,对中小民营企业形成了两方面的夹击:一是推动了引入型的通货膨胀,致使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飙升;二是银行融资政策僵化,致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相当困难。而解决之道也至少应该双管齐下:一是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市场而非政策来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浮动,从而使引入型通货膨胀得到有效的治理;二是放宽银行融资政策,改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与此同时,一如既往地,还应该减免中小民营企业的税负,从而增强它们的经营活力。 报告发布方之一,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对记者表示,“该报告虽然只围绕浙江地区的小企业展开调研,但考虑到浙江区域中小企业的密集程度,该调研结果对于理解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有相当的示范意义。”

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发布

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发布

宏观调控,压力也是机遇

20xx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在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和国际环境不明朗的形势下,在连续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成为经济界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报告结论认为,无论是在2008-20xx年宏观调控政策宽松、还是20xx年至今政策开始收紧的环境下,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的最重要原因都是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是人民币升值、用工荒、融资成本高。宏观调控对小企业经营没有直接影响,最根本造成小企业经营困境的还是经营成本因素。

在报告的调研过程中,部分小企业主表示拥护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是有益的。小企业主认为,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是一种压力也是机遇,能够淘汰部分低成本恶性竞争的企业,同时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是适度发展的好机会。他们表示将借此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增加附加值提高利润。

一些企业主也向记者表示,随着工人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企业怎么做好调整是最重要的,这过程中要做好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转型,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大局势不好的情况,也未必不是中小企业的春天,可以趁局势不好的时候,稳步发展。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开源节流,为稳定发展奠定厚实基础。 倒闭有因,经营更难

报告开头首先否定了“倒闭潮”的说法。报告认为,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小企业正面临成本上升等困境,但是大多数小企业仍在积极经营,并不存在“倒闭潮”。很多小企业表示其经营并不依靠银行贷款,而主要是用自有累积的资金周转及亲友间的借贷。

“因此,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对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并不敏感,小企业也不会直接因为银根收紧而突然倒闭。” 胡晓明强调说。

不过,今年以来,确实有部分小企业倒闭,那是为什么呢?

胡晓明认为,“我们发现,小企业倒闭有这样三种主要原因:一是投资高风险行业失败,二是市场的正常淘汰,一些小企业处于饱和且竞争过度的行业,或者低产能且产业升级失败,三是小企业主动停产待机。”

不过小企业虽然未出现传言中的“倒闭潮”,但与往年相比,并不都是好消息。

报告指出,今年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更甚从前。来自于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结款趋紧、电力供应限制、赋税成本较大等压力,这的确使得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报告分析,以小企业面临的前三大压力“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为例,20xx年以来,压力系数分别达到了81.67%、81.43%和48.11%的高值,而在20xx年以前,这样的系数仅为52.10%、55.56%和32.95%。

接受实地调研的小企业主全都表示人均员工报酬较往年有所增长,其中60%以上的企业主表示,人均员工报酬增长率达10%至30%。调研发现,81%的企业主认为原材料的成本上升是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以生产发光二级管的原材料“银”来说,每公斤价格已经从20xx年的2000多元上涨到20xx年第二季度的3400元。

此外,人民币持续升值、区域电力供应限制、小企业结款方式改变等原因,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小企业的经营较往年艰难。

融资困境,嗷嗷待解

面对以上的经营压力,小企业积极寻求出路。调研发现,部分小企业拟通过产业升级提高边际贡献,应对成本压力。如提高生产自动化,预先购置部分原材料等,但小企业自有资金又不足以满足这样的支出和扩张。

报告认为,“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行的血脉,及时的资金支持可以帮助小企业度过难关,甚至走上扩大生产的道路。” 过往调研发现,63%的小企业有现实的融资需求,且其中76%的小企业融资需求在100万以下。

但是,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小企业要获得资金支持,谈何容易?

小企业并不是传统银行的主要客户,银行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融资门槛一直较高,而近两年货币政策从宽松回归稳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程度。

报告显示,许多小企业习惯向亲友借贷,浙江小企业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而相对应的,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占7%;另有22%的小企业从未与以上金融机构或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

而且,即便是在幸运地获取了银行贷款,也未必就是好事,因为,贷款利率也跟着上浮。报告调研了解到,今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年利率到达8%左右,贴现率提高到4%至5%,小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

创新模式,信用生钱

小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小企业对银行经营成本收入比的贡献较低导致小企业遭遇融资瓶颈。

现实中,由于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定义不一致且定义门槛较高,导致广大贷款需求在100万以下的小企业,成为银行贷款的盲区。此次调研表明,融资可缓解当前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一要出台小企业信贷扶持政策,鼓励专营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并加强监管,实现专项风险专项管理。二要创新信贷技术,提升小企业信贷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三要对小企业税收政策予以优惠,帮助小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针对浙江民间借贷市场较为活跃但不很规范的状况,报告建议,进一步引导民间借贷机构走向阳光化,将民间借贷机构纳入监管体系,减少引发风险的可能。

过去诸多事实证明,只要有创新的模式,小企业的融资难是可以解决的。

信用是小企业的经营根本。调研中,很多小企业都表示做生意诚实守信是基本,其信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经营的持久性。报告进一步建议“政府部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丰富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和征信数据。”整合财税、人行、工商、海关等各方面的资源,将能够反映小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的等信息归集起来,建立小企业综合信息平台,将可以建立小企业的信用体系,评估小企业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