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城乡医院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城乡医院现状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20xx年调研工作安排,今年8月份由提案法制委员会牵头,宗世远、钟兴隆副主席带队,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对我市城乡医院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市卫生局、市医院、铁路医院和沙包堡、江洲、王司、墨冲等几个基层卫生院,听取这些单位的情况介绍,实地了解医院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对我市城乡医院发展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现根据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现状

(一)市级医院的现状

我市县级医院有市人民医院和都匀铁路医院两家。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xx年,由原来的县人民医院和市联合诊所于19xx年都匀撤县并市时组建而成,是一所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都匀铁路医院成立于19xx年,原为成都铁路局贵阳分局职工医院,19xx年获国家“二级乙等医院”,19xx年通过“爱婴医院”评审,20xx年7月根据国企改革精神,与铁路企业正式分离纳入都匀市政府管理,20xx年经中国医药联合会评审被授予“全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医院”,20xx年3月被市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单位”称号。现这两家医院在职人员共有378人,其中卫技人员308人、医生123人、医技53人、护士132人,本科学历55人、大专113人、中专163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103人、初级212人,离退休146人(其中市医院就有136人),聘用职工68人(主要集中在市医院)。

两家医院共有房屋面积27643.4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2916.75平方米),业务用房18619.49平方米。共有B超机6台(其中只有铁路医院有一台彩超),X光机6台,心电图机8台,各有两台救护车。

(二)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

1、业务能力建设状况:全市共有20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8个,一般卫生院12个,开设床位209张。小围寨、墨冲2个卫生院能开展剖宫产术,凯口、河阳、摆忙、坝固、平浪、沙包堡6个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下腹部及简单四肢骨折复位手术, 20个卫生院基本能开展内、儿、妇、外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其中良亩、石龙、基场、阳和、奉合、洛邦6个卫生院人员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对常见危重病人的救护能力较差。

2、人员结构及专业构成状况:20个卫生院现有职工262人,卫技人员238人。职工中51岁以上的33人,占职工总数的12.60%,41-50岁47人,占职工总数的17.94%;31-40岁的160人,占职工总数的61.07%;21-30岁的22人,占职工总数的8.40%。医护技术人员中,医生共179人,占职工总数的68.32%;护士35人,占职工总数的13.36%;内科医生77人,占职工总数的29.39%;外科医生21人,占8.02%;儿科医生13人,占4.96%;妇产科医生27人,占10.30%。无牙科、眼科、五官科、精神病科医生,由于人员缺乏,部分卫生院共向社会聘用18人。另外影像学、临床检验等学科的专业人才比例低,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能力有限。

3、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全市卫生院共有房屋16839平方米,其中

业务用房10117平方米,危房2524平方米,职工宿舍4074平方米。但业务用房仍然严重不足,特别是良亩、沙寨、摆忙、基场、王司、扬柳街、洛邦、大坪、坝固等9个卫生院。最突出的是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产房、抢救室、手术室等基础业务用房缺乏,一旦发生疫情或者突发事件,将会导致卫生院工作紊乱。

4、卫生经营运转状况:20个卫生院业务年收入在40-50万元的有墨冲、小围寨2家卫生院;20-29万元的有沙寨、河阳、凯口、江洲、摆忙、甘塘、杨柳街、王司、坝固9家卫生院;10-19万元的有平浪、大坪、沙包堡3家卫生院;10万元以下的有良亩、洛邦、石龙、基场、奉合、阳和6家卫生院。全市20个卫生院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40%。目前有沙坝、石龙两家卫生院欠债。全市20个卫生院用于医疗、药品的流动资金不足40万元。

5、医疗设备配备状况:20家卫生院都拥有制氧机、冰箱、冰柜、电脑、消毒锅等简易的外科设备,6家卫生院能开展生化检验,10家卫生院拥有医疗救护车,8家卫生院拥有B超,12家拥有X光机13台,全市卫生院千元以上的基础医疗设备350台(件),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37台(件)。

(三)村卫生室现状

全市农村卫生室由20xx年的187个减少到20xx年3月的145个。其中,甲级村卫生室42个(要求指标50%)实际仅有47.77%达到基本合格,占已建卫生室的26.75%。在145个村卫生室中,能够达到村卫生室标准的不足80%,能够提供村卫生室功能服务的不足70%,不能有效

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宣传等服务的卫生室占37.82%。在村卫生室服务的村卫生员共152人,其中属集体人员的有45人,这45人每人每月仅有10元至50元不等的工资,这个工资是20年以前的水平,一直未变。这152人中,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达到中专水平的占80%,但服务水平十分有限,医技水平亟待提高。

二、问题

(一)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

1、卫生技术人员分配不平衡。我市农村每千人口人均占有卫生技术人员很低,即使加上城市的卫生技术人员,全市人均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也仅为1.77,低于全国3.42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省2.02的水平,而且我市城乡卫生发展严重失衡,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为0.79,低于全国1.19人/千人的水平,全市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缺口95人。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全市共有633名执业医师,在农村工作的只有147名,占23.3%;执业护士316名,在农村的只有34名,占9.3%;市直医疗卫生单位378名在职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168人,占44.4%,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113人,占29.9%;农村卫生院262名在职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150人,占57.3%,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36人员,占15.1%。从19xx年至今,正式进入的医务人员仅仅有15人,而且主要是中专和原来四中职业高中班的毕业生,农村卫生院还有部分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目前的大专学历人员多数是在职培养,人员医学理论知识不扎实,临床实践技能

操作比较欠缺,虽然有文凭,但是没有工作能力。从20个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来看,只有小围寨、墨冲、王司等五个卫生院有相对完善的卫生服务能力。

2、设施装备不平衡。我市目前市级医院设施装备远比乡镇卫生院齐全,中心卫生院相对比边远地区的卫生院实力雄厚,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情况较为严重。全市医院共有房屋面积45676平方米,其中两家市级医院的房屋面积就占了60%;心电图机、X光机等设备都主要集中在市级医院;全市共有床位530张,其中农村医疗机构床位209张,仅占39.4%。由于城乡医院设施装备差距较大,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造成了转诊制度的混乱,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卫生经费投入不平衡。目前全市卫生总资产2354.5万元,其中农村卫生资产878.8万元,占37.3%。20xx年,全市卫生经费总计638.6万元,人均13.3元。其中投入到农村的经费共346.9万元,农民人均卫生经费仅为11.6元。我市人均占有卫生经费的水平远比全国、全省的水平低,城市人均占有卫生经费的水平也远比农村人均占有卫生经费的水平高。

4、医疗机构布局不平衡。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市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运而生,有公办的、

有民营的、有合股联营的;有综合性全科的、也有专科的,规模大小不等,档次参差不齐,而农村却相对比较薄弱。据统计,我市城区现有2家市级公办医院,4家民营医院,150多个个体诊所,再加上州人民医院、四一四医院、州中医院以及部分厂矿卫生院,如此多的医疗机构集中在都匀城区内,这些大大小小的医院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采取各种手段互相争夺病源,造成“都在吃又都吃不饱”的现象,致使医疗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乡镇卫生院无论在设备、技术、环境等方面都与市区医院有很大差距,加之现在交通方便,有病到市、州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庭冷落,难以为继。

(二)城乡医院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到位,与经济总量增长不相称,对城乡医院建设和医疗事业影响较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调节又使医院的服务成本大幅度上升,医院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越来越低,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医院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医院购置必要医疗设备的资金基本靠自筹。加上体制的制约,医院也难以购买到先进的大型设备。市级医院和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职工的工资都不是财政全额拨款,要靠医院创收解决,特别是市医院有离退休人员136人,占现有职工人数的41%,同时为保证医院的正常有效运转,还聘请了职工68人,沉重的负担,使医院创收压力加大。

农村卫生经费由于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导致农村医疗经费有限,特

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多数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添置医疗设备、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和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培训,无力改善员工收入状况、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导致了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到市、州级医院,费用开支成倍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影响或阻碍了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政府对医院投入和补偿不足是主要因素。

(三)卫技人才短缺,人员老化、人才断层现象严重

现行的卫生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已不适应我市城乡医院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卫生技术人才短缺,人员老化、人才断层的现象非常突出。

在市级医院,一是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卫技人员增长的数量比离退休的还要少,尤其是本科生及本科生以上层次人才短缺,现有的人员中本科和高级职称层次的人员所占的比例极小;二是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断层、青黄不接;三是由于管理上的原因,相应的稳定政策、激励政策跟不上,医疗卫生队伍不稳(甚至还有部分流失),重点医学专科难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难以营造。人才问题将制约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影响市级医院龙头骨干作用的发挥。

乡镇卫生机构的人员近十年一直没有增加(有的甚至有减无增),原有的职工年老退休,现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无法吸收毕业生补充进来,留下来继续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医务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现在的乡镇卫生院本科层次的人才寥寥无几,初级职称的人员占有很大的比例,高级职称基本为零。大部分卫生院人才匮乏,既缺少学科带头人,也缺少有学历、年青、有培养前途的医护人员,“引不来、留不住、养不起”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医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儿科、内科、妇产科、医技科医生缺乏,牙科、眼科、五官科、精神科医生基本上没有。由于乡镇医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正规的操作技能,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的差距,为医疗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成了“全科医生”。近年来我市相继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心电图、B超、X光机,对有手术室设置的卫生院还配备了心电监护仪、呼吸机、产床、冰箱、新生儿保温箱等设备。但由于缺乏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致使部分医疗器械闲置,造成了卫生资源浪费。

(四)基本建设滞后,医疗设备落后

市级医院中,除铁路医院外,市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市医院民族路门诊综合大楼由于未按医院业务用房设计,一楼为商业门面,业务用房设置在二楼以上,重病病人需背或抬着才能上楼;医院门前的急救通道又被小商摊位占据,急救工作无法开展。胜利路老血栓病房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早

已破旧不堪。同时,在医疗领域朝向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对医院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市医院目前连CT、彩色B超机、DR等高科技设备都无力购买,许多业务不能正常开展,很多病人需要到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或铁路医院化验,又回到市医院来治疗,或不得不作转诊治疗,延误了病人的治疗,使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信任度下降,医生也无法施展自己的实际水平。

随着农村卫生市场现代化改革的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差,常用设备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资金投入,市政府和卫生部门积极争取各种资金,对全市55%的卫生院进行了新建或维修,但仍有9个未改扩建。如王司卫生院的扩建工程在上一届市政府就已立项,但至今仍未开工修建,我们在调研中,看到病人有的坐在医生办公室输液,有的躺在卫生院的走廊上输液,据医生介绍,由于场地有限,有些手术无法开展,逢赶场天治病、看病、买药的病人和接种的群众还要排队到卫生院门前的公路上,这样的场景与现在的发展形势极不协调。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和个别卫生院的设备还停留在“老三件”(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的基础上,缺乏常用的治疗和检查设备(如消毒锅、洗胃机、病床),无法充分发挥基层卫生单位的服务功能。

(五)乡镇医务人员经常超负荷工作,思想不稳

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老的卫技人员技术不全,接

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基层医务人员工作辛苦,承担责任重大,经常超负荷的工作,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只能拿到75%的工资,剩余的25%靠卫生院自己去创收,这种情况影响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经常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我们在调研中,就有一基层卫生院反映,卫生院好不容易培训了一个技术骨干,却被调走了,这样的人才留在基层卫生院可以撑起医院的大部分重要医疗业务,调到城市却只能去看守科室设备,大家对这种状况感到很心。

(六)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低,管理不规范

大部分村卫生室房屋破旧、药品摆放混乱、卫生差,设备基本停留在 “老三件”上,村卫生室的设备药物品种少,卫生员大多是原来的乡村赤脚医生,或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的人员,他们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缺乏培训,有的不具备执业资格,大部分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所提供的服务有限,致使村卫生室收入过低,难以维持其自身发展。再加上村卫生员待遇低或无补助,医务用房和设备、药品都是个人自筹,农村防疫妇保的工作压力大,一些富有工作经验的村卫生员也都选择了开个体诊所或外出谋职,也造成了村卫生

室减少,村民不得不走很远的路到卫生院去看病,增加了村民看病的成本,浪费了病人治疗的时机,出现了新形式的看病难。

三、建议

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要实现奔小康,首先要有健康。”因此,市政协根据调研的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把加快城乡医院建设作为解决好农民医疗保障,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转变重城市轻农村的片面发展观,把解决我市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从财政投入、人才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把改善城乡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并认真贯彻实施。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全面实施,不仅使广大农民直接受益,而且也给城乡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只有切实加快城乡医院建设,才能使城乡医院主动适应农村改革的新步伐,才能满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需求。

(二)落实政策,加大投入

一是市、乡级公立医院应当由当地政府规划、建设,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及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维修,要纳入同级政府的基本建设计

划和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卫生基建和医疗设备的投入。卫生院是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调研中,通过调查问卷显示,乡镇卫生院在群众心目中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群众迫切要求改善当前农村医疗机构现状。因此,要切实落实好我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建成市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和都匀铁路医院综合大楼”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和妇幼保健工作,力争20个乡镇卫生院开展B超、心电图等检查业务和常规化验项目”的目标任务,并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全面推行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逐步满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居民的防保及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基本相协调。

二是应根据市、乡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明确规范财政资金供给的范围和方式,合理补偿医院的政策性亏损,维持其正常运转;落实财政对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市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应将全市在职医务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纳入医保范畴,减轻医院的负担。

三是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方面,政府要买单,对从事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基层服务人员,地方财政要包干。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建议制定有关政策,允许不同渠道的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以弥补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

四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今年起开始启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5年内国家财政将投入200多亿元,对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县医院的房屋和设备进行改造。要充分抓住国家这些有利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着力改善我市城乡医疗机构的现状。

(三)理顺机制,增加人员

城乡医疗实现统筹的关键是医疗人才配备问题,所以,必须下大力量解决农村和基层医院人才短缺和断档问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需要,合理核定市、乡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畅通进人渠道,制定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聘用办法,鼓励、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员、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要加快补充高学历的年青的卫生技术人才,优化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结构、专业结构,特别是要降低紧缺专业人才的准入门槛,建设一支合理的基层卫生工作队伍。建议参照全市教师招考的管理模式,拿出一定数量的名额,把医学院毕业的毕业生招进来,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其工资和人事关系,在市级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将他们充实到乡镇卫生机构,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并切实保证乡镇卫生机构人员经费,以稳定农村卫生队伍。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

严格执行晋升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必须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政策,并使卫生支农经常化、制度化,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通知》(卫医发〔2005〕165号)精神,从市级医院抽调部分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定时间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并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的长效机制,使其不流于形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求医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市级医疗龙头骨干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对目前卫生技术骨干断层的局面,应加快引进本科生、专科生,同时要采取不占编制、不占职数和不受结构比例限制等措施,返聘一些老专家,发挥传、帮、带作用。

三是充分利用市级医院的各种资源,有计划地培训乡镇卫生技术人员,主动对乡镇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帮助,实施乡村医生培

训项目,为乡、村培养临床骨干和医技、检验等全科医生,改善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结构。同时,基层医务人员也可以“走出去”的方式,到市内的大医院参加学习、培训,通过大医院技术精、业务强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努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通过努力,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达到95%”的目标。

四是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卫技人员,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切实解决卫生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住房等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适当降低医务人员晋职的门槛,落实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在工资、职称、进修学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给予他们更多的钻研技术和施展才能的空间。要建立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卫技人员实行特殊奖励政策,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整合资源,抓好管理

一是深化卫生管理改革,整合有效资源,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市级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需要。同时医疗卫生事业又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采取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做法,简单地把医院推向市场。要继续深化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实行并完善院长负责制,在行政和业务管理、财务支配、干部职工的聘用、奖惩等方面,落实管理自主权,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高效率运行机制。要尽快落实好都匀铁路医院的交接问题,办理清楚有关手续,明确相关的责、权、利,以便管理

和促进医院的发展。要加快市人民医院与都匀铁路医院合并的步伐,有效整合两家医院的设备、人才及房屋地理等资源,提高市级医院在全市医疗市场上的占有率。在整合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利益不受损、留足生存发展空间。

二是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提高城乡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要加强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民营医院在宣传广告业务方面的审核和管理,禁止夸大事实和误导人心的负面宣传。对民营医疗机构和个体门诊,也应要求其承担一定的公共卫生社会责任。在人员、设备、经费的调配时,应重点向基层卫生院倾斜,使乡镇卫生资源更趋合理,能最大限度地接诊当地的各种病人,尽量避免患者向上一级就诊,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能提高城乡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加强基层卫生院的规章制度管理,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要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明确基层卫生院和合医办的职责和编制,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城乡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六)加强管理,规范运作,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水平

村卫生室是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不但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还要承担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慢性病干预、突发卫生事件监测、环境卫生监管等公共卫生任务,在“三级网”建设中发挥着无

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好村卫生室,能够使农民得到就近的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使农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必须重视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因此,要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规范运作,加大投入,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水平,落实好我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全部行政村建立起卫生室,甲级村卫生室达到70%”的目标任务,从硬件软件方面解决农民看病条件,不断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要,使村卫生室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