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活动设计

目录:

活动一:讨厌的垃圾

活动二:为社区文明建设做贡献活动三:我和父母交朋友活动四:社会调查

活动五:我们在行动

活动一:讨厌的垃圾

一、 活动目标

1、 了解垃圾的产生与危害,懂得垃圾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动脑以及书面表达、口语交际、自主探究的能力。

3、 通过活动,学生知道如何写倡议书,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4、 学生学会使用网络手段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课时

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

1、导入活动主题。

同学们,为了美化环境,尽量减少垃圾所造成的污染,我们有必要知道它的产生以及处理等过程。 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使我们的校园、街道、广场等变得洁净而美丽呢?

2、 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遇到垃圾所产生问题的烦恼。

3、 播放有关垃圾污染环境的录像及图片,请同学们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疑问确立本次活动的主题及研究内容。

4、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结成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在组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力争使每个小组势均力敌,以有利于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5、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包括活动分工(小记者、小摄影师等)、步骤、方法等方面。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去,倾听学生的看法、疑难,便于随时指导。

6、交流小组计划。教师要对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可将本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查阅有关资料,查找垃圾会给环境等方面带来哪些负面影响等。第二阶段:分小组到广场、街道、社区等实地调查,到环保部门去找领导或找环卫工人了解垃圾的收集、处理与回收;也可以到群众当中采访,了解问题的原因所在以及一些好的作法和建议。第三阶段:根据查阅的资料和采访日记,写小论文 、体会、倡议书等。第四阶段:在社会广泛宣传,发出倡议书和宣传画。

7、 准备采访笔记本、照相机等。

第二课时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

同学们分成八个小组,分别调查不同地方、不同场所的垃圾。

1学校;2街道;3、绿化带;4、广场;5、社区;

调查采访任务:

1 垃圾现状;2 垃圾的产生;3 目前采取的措施;4好的作法和建议。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照片、资料或数据等多种形式向其他学生充分展示此次活动的过程及成果。

2、举行一次资料汇集展。(成立评比小组)

3、每小组推荐一幅优秀的宣传画和一篇优秀的倡议书。

4、鼓励学生在校园、社会举行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活动成果。

附:

如何写倡议书

倡议书的格式,一般分为标题、正文、署名、日期四部分。标题有的直接写“倡议书”三字,有时要点明倡议的核心事情,如“关于开展献爱心活动的倡议”等等。正文部分,有的写称呼,有的不写称呼,但必须写清楚三点:一是倡议做什么事?二是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即讲清目的和意义。三是怎么去做,提出初步设想。署名是署倡议者的名称和姓名,日期是发倡议的日子。

倡议书有无效果就看倡议的事情有无价值,这部分是否写得能服人,能感人了。其次,倡议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可行性。比如我们要写的倡议书,是提倡大家都来保护环境的,有先进性,又是大家都能做到的,有的甚至是举手之劳,所以也可行。第三,倡议书应写得情理并重,富有号召力。一份好的倡议书应说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人读后能被你的理由说服,能被你的感情打动,这是倡议书的号召力的内在因素。同时,也要在语言上下功夫,有几句能深深地震撼别人心灵的话。

倡议书

各位老师、同学们:

目前,“H1N1”疫情在我国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提到 它,人们心中不免有些恐慌。的确,它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家庭幸福及国家财产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人们对待它是慎之又慎。

但是,在同学们当中却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患上“H1N1”的祸源。例如,洗手时只是让水从手上流过。既不旋洗手液,也是来揉搓;指甲和头发过长,不勤洗头和洗澡;经常用手揉眼睛;房间不通风;乱吃街边的小吃等。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改正的。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好预防“H1N1”的工作呢?除学校对各班进行消毒外,同学们做好自身的卫生工作更为重要。讲究卫生,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剪指甲等;注意饮食,不吃不卫生的街边食品,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营养;锻炼身体,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勤通风,在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室内空气沉闷。如果出现有殿堂的现状,及时报告老师和学校,到医院检查。

活动二:为社区文明建设做贡献

一、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社会实践意识。

2、培养学生劳动思想习惯。

3、增进学校与社区、学生、家庭的联系。

二、活动的具体步骤

1、活动的准备:

划分小组,备好必需的卫生工具。

2、活动实施

为推动社区活动的开展,我班结合当地特色,确定小组活动为主,深入社区,帮助老人、爱绿护绿、环境保洁、政策宣传等。

四、活动的评价

根据学生在社区的表现,教师督促学生的活动落实情况。根据各项反馈,作为每学期“社区好公民”、“优秀社区”评比的重要依据。

活动三:我和父母交朋友

活动安排:两课时完成

一、活动目标:

情感:1、让学生了解父母,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2、懂得关心父母,为父母分忧,与父母做知心朋友。

3、通过活动,对自己的成果喜悦感、成就感,树立起自信心。

4、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认知:1、了解父母的生日、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情况。

2、懂的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学习、生活等方面) 能力:1、培养采访、查找、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能力。

二、活动步骤:

(一)了解爸爸妈妈,为爸爸妈妈制作档案卡。

1、说说我的爸爸妈妈,书面测试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1) 爸爸妈妈的生日分别在什么时候?

(2) 什么事最让爸爸妈妈开心?

(3) 什么事最让爸爸妈妈动气?

(4) 爸爸妈妈最突出的优点、缺点分别是什么?

(5) 爸爸妈妈最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

(6) 爸爸妈妈对你寄予什么希望?

(7) 爸爸妈妈最关心你哪方面?(a、学习 b、身体 c、心灵)

(8) 爸爸妈妈的兴趣爱好分别是什么?

2、对父母进行观察、采访,了解父母的生日,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

3、为父母制作个人档案卡。

(二)感受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1)我跟爸爸妈妈谈。主动跟爸爸妈妈谈一次心,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在成长中的烦恼以及希望爸爸妈妈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并且能养成和父母交谈的习惯,在交谈中增进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了解。

(2)我听爸爸妈妈说。听他们讲故事,跟爸爸妈妈约定时间,听听爸爸妈妈的心里话,了解大人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有哪些压力和苦恼?我们可以为爸爸妈妈分担些什么?

(3)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做。利用节假日,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当一天家,承担起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等家务活,帮助爸爸妈妈减轻家务劳动的负担,让爸爸妈妈开心,增进双方之间的情谊。

(4)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实地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一步了解爸爸妈妈。

(三)与爸爸、妈妈打交道。

1、 就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并进行交流。

2、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与人交流、打交道(特别是父母、长辈)的资料、信息,设计制作成小报进行交流。

3、 以“任何事都需与父母交流吗?”为主题组织一次辩论会。

4、 就“就怎样让爸爸、妈妈理解我”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几点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真诚与父母交流,并组织反馈交流,了解父母的反映。

(四)与爸爸妈妈合作交流,为他们分忧。

1、 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制定“爱心回报”计划书或建议书:在日常生活中,与爸爸妈妈一同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遇到困难与爸爸妈妈商量解决。

2、 师生商议组织一次“大闯关”活动,让学生和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商议、协作、交流,解决问题获取胜利。

(五)开展交流学生活动成果

1、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父母的关爱为内容的歌曲、歌谣和诗歌进行交流、展示。

2、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策划剧本,组织编排片段表演、小品。通过片断表演和小品表演展示日常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几个片断。

3、 给父母写一封信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活动体验

通过我和父母交朋友实践活动,孩子们了解到父母对他们所寄予的希望。父母的一天十分紧张,工作占了一天的绝大部分,在业余时间里,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受教育情况又占了多数时间。父母感到生活的重量,但乐于承担,有一颗为了孩子宁愿委屈自己的崇高爱心和责任感。因而,他们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就可以为父母减轻一点儿负担。

多数同学经常与父母交流,少数没有,但有交流的愿望。建议父母必须加强交流意识,把孩子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增加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这样有利于双方情感的融合和理解的深入。可见,人与人之间要建立情感,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总之这次调查活动以自我体验、角色体验、情景体验为基本途径,引导孩子了解家庭,使他们和父母的心贴得更近了,使他们感到更爱自己的父母了,父母也更爱他们。

活动四:社会调查

一、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活动对象:

3年级学生

三、活动内容:

1、职业体验活动,如售货员、保洁员、餐馆服务员等;

2、敬老院服务活动,义工活动,清除垃圾、野广告活动;

3、社会调查、考察活动等。

五、活动要求:

1、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每组不得少于3人;

2、每组必须有1名家长带领,负责安全等事宜;

3、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活动五:我们在行动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克服与人交流的畏惧感,体验与人交流的过程,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

2. 学习有准备、有计划、有效地使用时间,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3. 学会整理调查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形成正确地与人交流的态度和方式,学会整理资料。

活动过程:

一、采访

(一)、自我介绍

(二)、吃(采访学生吃零食)

问题:

1、你喜欢吃零食吗?

2、你经常吃零食吗?

3、你一天大约买几次零食?

4、你一天大约要花多少钱买零食?

5、你认为买零食是不是一种好的习惯?

6、你身边的同学吃零食的现象多不多?

7、你认为吃零食是不是一 种浪费?

8、通过这一次的采访心里有什么想法?

(三)、穿(采访学生衣服)

问题:

1、你喜欢穿新衣服吗?

2、你经常买新衣服吗?

3、买了新衣服后你还喜欢穿以前的旧衣服吗?

4、你不穿的很多旧衣服是不是破了或小了不能穿了?

5、你认为这是不是一 种浪费?

6、你认为小学生有没有必要太讲究穿?

7、通过这一次的采访心里有没有一点什么想法?

(四)、用(问卷调查草稿纸的浪费现象)

(五)、玩(问卷调查学生玩具的浪费现象)

(六)、资源(书报、网络查找水资源浪费)

二、讨论交流

(一)、交流调查情况,说说在调查活动中的感受。

可围绕下列问题进行交流:

在调查时是否遇到了困难?

怎样解决遇到的困难?

我们小组合作得怎样?

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

(二)、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统计和分析,并进行分组交流和讨论。

1、统计与分析:先统计被调查的人数,然后逐项统计出答案相同的人数,再计算出占总数的百分比,再写出统计出的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最后写出解决的问题的办法和感想。

2、小组讨论的内容可包括:

在调查的问题中,哪个问题比较突出,为什么?哪个问题比较少,为什

么?怎样解决突出问题?

( 三)、学习撰写实践报告

分组讨论实践报告的内容和写作方式,由老师提供实践报告的参考样本。 (实践报告只要把主要问题交待清楚即可,如包括研究题目、研究方法和工具、研究步骤、研究成果等几部分。)

( 四)、出手抄报或者制作节约的作品

.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设计与实施

浅谈小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设计与实施

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四小

教师:庄 重

指导:郭建京

日期:20xx年11月

摘要:本文从小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实施原

则、活动设计及组织程序等几方面对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了说明。

关键词: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活动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理念

(一)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

学校不等同于教育,听课不等同于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的就在于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生活更广大的社会背景中,把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

学生需要认知为主的学习,也需要体验为主的学习。有效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关键,是让学生自主而创造性地走入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并由此获得

深刻的生存体验,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

二、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亲历性原则。

教师应利用各种物质条件、精神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的情境,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亲自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自主性原则。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获得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受。

(三)协同性原则。

由于本课程的开放性、跨学科性、主题性等特点,课程的实践既要求学校各科教师共同协作,又要求学校教师与社会各界人员(如家长、社会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相互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整合性原则。

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

(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既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进行设计,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活动设计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

(三)活动设计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

(四)设计出的活动应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五)活动设计应考虑课程资源的特点、学校师资、设备、场所及当地社区的其他条件,要充分利用或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

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的一般程序

(一)提前准备。全面考察、了解活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服务、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和地点,与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

(二)拟定方案。由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拟定实施方案或计划。方案内容包括: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

(三)实施活动。师生共同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活动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

(四)交流总结。学生把自己或小组在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的成果,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交流和评价。教师则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及时准确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案例

本人自20xx年起就与劲松街道团工委一起密切合作,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3。15”进学校、创做社区公益标志、老少同乐,共度中秋佳节、清除都市“牛皮癣”、老少清明忆英雄、“5。12”护士节献爱心等,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我们所组织的活动曾多次被媒体报道)。

下面我就以《清除都市“牛皮癣”》这一活动,结合以上的基本理念、实施原则、活动的设计及程序等,具体谈谈自己的做法:

清除“都市牛皮癣”活动案例

活动背景:

一段时期以来,非法小广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泛滥成灾,被人们形容为“都市牛皮癣”。它的存在既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又有损于北京作为世界大都市的

城市形象,人们非常憎恨它。小广告之所以被称为“都市牛皮癣”,就在于它的顽固:一方面,难以找到理想的清楚方法。不仅水洗难以清除,即使用去污粉、洗涤剂乃至刀刮的方法,依然会留下顽固、难看的黑斑。另一方面,在于它的屡禁不止。尽管人们想了很多方法清除小广告,可是很快就有新的小广告出现。

此时,我学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正在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我们决定以此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口,整合社区资源开展一系列的清除“都市牛皮癣”的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

一、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市容市貌、维护社区环境的公民意识;通过参与

社会公益劳动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在与“非法小广告”的不懈斗争中锻炼学生的耐心与毅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 通过调查、实验、对比、实地清除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组织、策划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使学生体会到美化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并能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

起为美化环境做贡献。

活动特色:

本次系列实践活动综合了自然、数学、品德、劳动、社会等课程的内容,将多学科融合在了一起;整合了任课教师、少先队、劲松街道办事处团工委、社区辅导员的指导和组织力量,形成了教育合力;从课前的实地调查,到课堂上的实验研究,再到课下的亲自实践,撰写体验日记,在学校的广播、电视中宣传,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开发了新的社区教育基地,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整合在一起。活动包含了调查、实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社会实践、出墙报、写日记、办展览、做广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热点问题、课堂教学、社区教育基地的实践、校内宣传等资源的整合;

2、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有:

活动策划:劲松四小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庄重

劲松街道团工委:张卫红主任

劲松四小德育处:罗利君主任

“癣克星”的发明人:阎连生经理

活动参与者:劲松四小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居民

活动报道者:北京晚报、劳动午报等。

活动过程:

1.紧跟热点,构思方案

近些年,非法小广告在我市的大街小巷逐渐泛滥成灾,并有越演越烈的趋势。20xx年暑期结束后不久,市政府号召全体市民开展了擦亮北京城,清除小广告的环保行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契机!如果能带领学生、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这样的社会公益活动,教育效果肯定要比在课堂上说那些大道理强多了。可是作为一名普通的科任教师,我们目前还缺乏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的各种保障,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独立组织和实施这样大型的社会公益活动。于是我想到了整合其他教育资源,利用其他教育力量。恰巧劲松街道团工委张卫红主任找到学校,她们打算开展一次“小手拉大手美化社区”的活动,主要就是联合学校、家长、社区居民以及小广告清除材料“癣克星”的发明人、晚报媒体等一起清除劲松社区的小广告,而她们的苦衷是拥有可供清除小广告的社区基地而缺少参加的人员。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通过协商,双方(学校与街道办事处)决定共同开展这次活动。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互相弥补了对方的缺憾,从而达到了双赢的目的,这正是我们学区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思路优势的良好体现。

2.开展调查,课堂实验

学生利用假日小队活动的时间对劲松地区小广告张贴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了汇报。通过调查同学们认为: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理整顿后,非法小广告泛滥的情况有所改观(我们与城管队员提供的最早期小广告的张贴情况做了对比),但要彻底杜绝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同学们意识到清除小广告是一场艰苦的、长期的“斗争”;面对摆在眼前的数字同学们的反应是惊讶,而更多的同学则是愤怒与指责。在随后的课堂活动中,同学们为了找到清除小广告的最佳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在最后的汇报中,大多数学生发现“癣克星”这一专业清除材料的效果是最好的;我们把“癣克星”的发明人也请到了课堂,他就像活的教材一样为同学们树立学好文化服务于社会的榜样,不少同学纷纷表示长大以后要像他那样做一个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

3.参加实践,服务社区

在一个周六的上午,我校部分师生参加了由北京晚报发起的、劲松街道团工委与学校共同组织的“擦亮北京、擦亮社区”的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劲松街道把劲松西口过街天桥命名为劲松四小的红领巾环保桥,同时这也意味着我校第一个社区教育基地由此诞生。在随后的活动中,广大同学与家长、教师、社区居民一起用“癣克星”把过街天桥擦得干干净净,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为劲松地区、为首都北京的环境美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4.交流反馈,加大宣传

回到学校后,同学们纷纷撰写了体验日记并送交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及校电视台进行了播报;各班同学还以此次活动为主线,召开了主题中队会,制作了手抄报、电脑小报、展板等宣传材料。在学校的支持下,全校师生利用校会的时间,集体观看了各班的展板,并做了评比;就这样,新一轮的环保教育活动在我校生机勃勃的开展了起来。

5、活动延伸,不断深入

在此次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京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在天安门广场以及其他重要公共场所遭到口香糖污迹污染的问消息。我校的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投身到这一问题的调查、实验、研究当中了,而学校也正在积极和街道、社区等部门进行联系、策划这一主题的活动,我们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会更加蓬勃地开展下去。

活动体会:

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不仅接受了环保教育,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调查分析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公民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以前,我很难想象自己这样的一个科任教师能成为这样一次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者,当然,这依赖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现代教师,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不能仅仅注意发挥自身有限的教育功能。我们周围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其实很多,如果把它们利用起来,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就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