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社区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社区管理的调研报告

作者:周建新 宗润华 发表日期:2012-08-30

为切实搞好创新社区管理工作,自流井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创新社区管理调研工作组。调研组从今年3月起,深入31个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和居民小组、居民户,通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形式,对我区社区管理创新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到汇东高新区,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宜宾市翠屏区、珙县,珠海香洲区,深圳盐田区等地参观学习考察。现将自流井区创新城市社区管理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流井区现有6个街道办事处(含高新区丹桂街和学苑街)、56个城市社区(其中区属39个社区、高新区17个社区),1个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0个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其中区属4个),56个社区服务站(其中区属39个),780个便民服务网点(其中区属680个),238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其中区属138个),290名社区干部(其中区属229名)。

近几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社区建设和创新社区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提升城市品味、提高市民素质、改善社区环境、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我区被授予“四川省社区建

设示范城区”称号;20xx年4个街道被市社区建设指导小组命名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20xx年新街办事处、富台山社区、大湾井社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学习型社区” 的有6个、“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的有2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社区”先进单位的有2个、“廉政文化进社区”先进单位的有1个。38个社区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二、主要措施和特点

近年来,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围绕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目标,按照“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原则,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扎实推进社区建设,逐步建立起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

(一)加强领导,完善管理体系

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建立区社区建设指导小组和街道社区建设协调小组,建立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社区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政府目标管理,明确了部门、街道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的职责,形成了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社区主办

的社区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四大班子联系街道,部门帮扶社区,街道干部包干社区,机关优秀干部、大专院校优秀学生挂职社区的“一联系、二帮扶、三包干、四挂职”的帮扶工作体系。成立区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指挥部,制定《自流井区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实施方案》,为我区社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区政府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社会力量,整合社区资源,改善了社区环境和办公条件。建成综合性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4000多平方米、老年公寓4个2400余平方米、“星光计划”项目12个2885平方米,56个社区基本实现了“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目标。通过多渠道筹资,逐步打造了13个亮点社区。

(三)务实创新,打造特色社区

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共驻共建”的积极性,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平安型、文化型、环境美好型、创先争优型等特色社区,促进了社区建设的发展。全区涌现出了“全国优秀青少年读书屋”、“全省首批示范性文化宣传中心”、“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 和以朱建平为代表的先进典型。

服务方面:建立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社区办公室、社区服务站、社区工作者联络站“三委一室两站”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完善区、街、社区三级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全区有专兼职服务人员和社区服务志愿者4634人,形成了面向各类群体的十大服务系列,为群众提供了便利。在试点社区,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打造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市率先开展低保听证制度。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制度,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利用自贡社区网,为社区建设搭建高效、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

文化方面:加强文化馆(站)建设,56个社区拥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99个,配有专兼职文化管理干部,有腰鼓队、健身队、书画队、京剧表演队等各类业余文艺队伍220支。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社区群众普遍参与。我区被命名为“省级先进文化区”,道生灏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敬老模范先进社区”,磨子井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和“全省首批示范性宣传文化中心”。

治安方面:大力实施社会治安整体联动工程,健全社区“一组两会三队四组”,建立“11344”社区司法工作模式,形成“专群结合、防控并举、重心下移、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受到了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彰,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名列全市第一。区委、

区政府连续七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双优单位。

社区卫生方面:建成川南首家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网络,有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区属14个)、20个区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预防、保健、医疗、计生指导等工作,构建起了社区居民“小病不出社区”的新型卫生服务保障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区体制问题未理顺

一是社区职能职责交叉不清。目前,我区社区工作站、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服务站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没有实行“居站分设”,职能职责未理顺,社区承担了130多项行政事务工作,处于以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习惯于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布置什么就干什么,社区过度的行政化倾向制约了社区的自主发展。

二是社区自治职能弱化。长期以来,行政干预社区组织工作过多,社区承担了来自各方面的大量事务,实际从事的工作与社区本身的职能不相符。繁重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陷于被动工作的局面,而社区自身的工作无力搞好,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有的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工作目标,但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情况。有的部门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下任务、安排布置工

作。社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办理或协助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上,忙于收集情况、统计数据资料,应付上级的检查,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降低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

三是责权利不匹配。随着改革的深入,各行业、各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向社区布置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行政事务成了社区的主要工作,出了问题社区又要承担责任,而相应的权力未下放,工作经费未划拨,权责利分离,“费随事转”落实不到位,形成了社区责任大、权力小、利益少、负担重、无保障的局面。

(二)社区队伍不稳定

一是年龄老化。在区属39个城市社区中,社区一把手有37人是退休人员,占95%,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38岁。社区其他干部和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属退休人员。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多数同志在社区工作不能长久。

二是素质不高。我区社区干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专以上学历不到50%,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待遇不好。目前,社区书记每月报酬1200元、主任每月报酬1100元,副主任每月报酬1000元,委员每月报酬500元,“五保”未解决,由于待遇较低,工作任务太重,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到社区工作,安心到社区工作的人员较少,

有的只是暂时到社区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就立马跳槽走人,社区根本留不住人才,造成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队伍不稳定。

(三)社区办公条件较差

我区社区基础设施整体比较薄弱,办公用房十分困难,活动场地狭小,有的社区没有活动场地。区属39个城市社区中仅有3个社区的房屋有所有权,占城市社区数的7.7%;其余36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均通过借用、租用和临时用房(社区自建,无产权)解决。对于靠租、借用房屋的社区,一旦房主收回房屋,社区则无办公场所。对于临时用房、无房屋产权的社区,如果遇到房屋拆迁,社区就失去了办公用房。社区的设备设施大多陈旧、落后,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社区工作经费少,保障较差。

四、建议

(一)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和职能职责

一是建立区社会管理工作协调机构。按照社会管理工作新形势的要求,目前单独一个部门难以协调解决社区有关问题,建议建立区社会管理工作协调机构,牵头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社会化管理工作规划和重大政策,研究社会化管理工作重大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开展社会化管理工作,督促检查社会化管理工作规划、政策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和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协调构建社会治安防控、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虚拟社会管理等,统领、指导和协调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是理顺社区职能职责。全面清理社区工作事项,理顺关系,合理划分政府公益性工作和居民生活服务职责范围,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和自治功能。

三是社区应分设政府公益性工作和居民生活服务工作机构。将承担行政职能的社区工作站和承担社区服务功能的社区服务站进行分设,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

(二)打造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建设社区工作队伍。抓好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将年轻、素质高、会电脑、热爱社区工作的人员调整充实到社区工作,逐步改变社区干部年龄大、素质不高的状况。

二是建立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社区网站,设立服务热线,推进社区信息资源整合,打造社区服务数字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社区居民提供24小时的各种信息咨询和服务。

三是组织好突出特色的社区服务队伍。结合实际,成立各种服务队,主要由各行业的能工巧匠组成,实行松散式管理,解决就业问题,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急难问题,最大

限度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力争居民反映的问题在社区能得到基本解决。

四是组织好志愿者队伍。搞好社区救助,开展结对帮扶,关心弱势群体,抓好各种公益性服务,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增强幸福感。

(三)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建立行政事务进社区准入机制,切实为社区“松绑”,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和自治功能,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和有偿服务,做到责权利配套。社区居委会与政府各部门之间并非上下级关系,也不是政府部门的延伸,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社区的工作要围绕居民的需求开展,实施自治事务。凡属于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原则上不得转嫁给社区居委会;凡依法由社区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对确需进入社区的行政性事务,必须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给社区以充分的自主空间。

(四)开展共驻共建活动

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资源,搞好社区建设。主动与辖区单位衔接、协商,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以寻求辖区单位从资金、人员、场地的支持,充分调动辖区单位为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以社区党支部+辖区共建单位+辖区单位

党组织负责人的联席会议机制,增强辖区单位干部职工“共驻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理念,实现1+1>2的联动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

(五)建立联系群众制度

在社区居委会设立民意表达工作室,并加挂区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政协委员工作室牌子,建立社区的代表、委员联系社区、联系居民住户制度,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代表和委员要深入基层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充分收集社情民意,区上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跟踪、督办等制度,真正做到让基层群众“有地方说话”、“说了有人听”、“有事能解决”,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法院、检察院建立进驻社区制度,在社区设立工作室,切实为社区居民服务。

(六)营造良好的社区工作条件

一是要积极探索科学划分社区。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适时对社区进行整合改革,扩大社区服务范围,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并建议有关部门提前做好整合改革调研。

二是要多渠道解决社区经费。社区居委会经费主要由区财政局按预算划拨,但由于预算的经费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工作的开展。政府要逐年加大对社区经费的投入,保障基本的支出。社区要采取多种形式拓宽服务领域,依法有偿为居民提供服务,增强自身经济实力。

三是要切实解决社区办公用房。要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中组部等10部门《关于加强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意见》(民发[2005]85号),区委、区政府要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时,市规划建设部门要严格把关,政府要切实督促和落实投资商按规定保证无偿提交小区居民公益性用房和文化建设阵地。在旧城改造中拆迁社区自建办公用房等无产权证的公益性房屋时,按10部委规定“应视为有产权证给予赔偿或置换相应面积的房屋”。要加大投入,争取上级支持,加强社区阵地建设,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及产权证等问题,不断改善社区办公环境。

四是要改善社区干部待遇。要逐步将社区干部纳入编制,提高社区干部待遇,解决养老、医保等问题,解除后顾之忧,稳定社区干部队伍,鼓励和吸引年轻、有能力的热心人士投身社区工作岗位,努力实现社区干部队伍的专职化、年轻化。

(七)建设独具特色的社区

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搞好社区文化教育,修建社区文化广场和活动室,设立图书室,发挥特色文艺队伍的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搞好各类教育培训,提高群众素质,建设人文社区。搞好社区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打造优美环境,建设绿色社区。搞好社区治安,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加强社区房屋出租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推行“以房

管人、以证管人”办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建设平安社区,增强安全感,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篇:关于大桥社区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

班级:社区(1)班

学号:1019102

姓名:赵晨

日期:20##年12月21日

关于大桥社区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的来说,人们渐渐地由“单位人”转变成了“社会人”。原先以单位为主体的“条条”管理,已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状况。人是要生活的,而生活的地方就是社区。社区是否和谐,与每位成员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随着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社区”也成为了今后社区建设的一个目标。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为了了解我国的社区建设现状,探索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的道路,在业余期间,我就自己所在的小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居委会、街道这些资源平台,对我小区的社区建设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

一、社区情况简介

大桥街道位于杨浦大桥引桥下。辖区东起隆昌路、长阳路、宁武路、杨树浦路、平定路,南濒黄浦江,西临杨树浦港,北至周家嘴路,面积3.99平方公里,现有居委会32个,居民10.5万人。

(一)行政区划

  驻眉州路871号,邮编200090。

  辖:仁兴街、方子桥、顺成里、杨家宅、华忻坊、永安、周家牌、富禄里、鸿德坊、恒德、锦州湾路、临青、双阳、引翔港、幸福村、长眉、宁武、河间、中王家宅、申新村、平眉、新华里、小木桥、渭南、宁国里、广杭、杭州路、银河苑、长阳新苑、富阳 30个居委会。

(二)经济社会发展

  大桥街道成立于1991年11月。原是一个以旧房简屋为主的老村街道。近纪念,随着大规模旧区改造,辖区居民住宅结构显著变化,老村逐步向新村转型。目前67%为新村住宅、12.7%为旧式里弄,20.3%为棚户简屋。出现了荣获大同杯’98上海最佳住宅房型创新奖的银河世纪经典苑、长阳新苑等一批新型住宅小区。

  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1800余家,其中有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制皂有限公司等知名大中型企业。华联超市公司、沪东工人文化宫、杨浦电影院等商业、文化设施分布于社区内的长阳路、平凉路中段

二、社区设施情况

(一)社区设施情况

1、欧尚超市

1961年,第一家欧尚超市在法国北部城市里尔诞生,它在经营中首次将“多选、廉价、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由此,欧尚成为世界超市经营先驱者。目前,欧尚已是世界著名大型超市经营者之一。

20##年欧尚已发展成为年营业额367亿欧元,在世界上12个国家拥有个大型超市和超市1163家,员工超过186,000人,拥有顾客13亿人,是目前法国主要的大型跨国商业集团之一,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139位。

欧尚在中国的第一家店上海杨浦区中原店于1999年7月18日正式开业,其占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为8000平方米,是欧尚在中国的第一家大型超市。

自1999年以来,欧尚开始了在中国稳定持续的发展。上海杨浦长阳店、苏州店、无锡店、杭州店、北京店、成都店、闵行店......也相继开业.截止到20##年10月,在中国已拥有32家大型超市,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2、杭州路第一小学

上海市杭州路第一小学是杨浦区一所中心小学,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现分为南北两校,配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
    学校坚持以诗歌教育为特色,“用心灵点亮诗灯,让生活充满诗意”的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学校取得的荣誉有: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市优秀家长学校、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办学宗旨: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
办学目标:一体两翼——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传统的人文品质和现代科学为基础,构建和谐教育模式,实现整体改革目标。
    校训:毅 实 新
    毅:克服困难 磨练意志 坚持成功
    实:说实话 做实事 求实效
    新:知识新 理念新 面貌新 能创新
    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优质教育为保证,以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人格教育为宗旨,以深化特色为抓手,以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为动力,逐步实现学校向新基础教育改革的转型,争创区名牌学校。

3、辽阳中学

上海市辽阳中学创建于1933年,是杨浦区一所初级中学。学校校风正、管理实、教风严、学风浓,教育质量始终稳居全区初中前列,虽几经易名,却始终以稳定的办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曾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加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连续11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杨浦区德育先进集体,大队部曾获全国雏鹰大队殊荣,学校同时又是上海市一、二期课程改革实验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杨浦区优秀家长学校和杨浦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

目前,学校有4个年级26个教学班,1127名学生。全校在编教职工104人,专职教师86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占11.6%,本科以上学历79人,占91.9%,区级骨干教师10人,占11.6%。

学校倡导“团结向上、敢于拼搏、掌握规律、注重实效”的校风。作为一、二期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学校,不断在改革中寻求发展,以民主化、人性化管理为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在学会做人、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上为广大师生创造机会和提供舞台。学校的领导班子积极进取、严谨踏实、团结协作, 教师队伍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几年来逐步形成了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积累了:“发展目标明确,逐级管理落实;传承优良校风,促进德育自主发展;注重全程管理,勇于教改实践;加强校本培训,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树立服务一线意识,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的办学经验。

今年该校将棋类活动作为特色项目,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二期课改的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使学校可持续发展。

4、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前身西门妇孺医院是由美国人玛格丽特.威廉逊(Margaret.Wiillianson)于1884年6月创建的一所美国基督教会主办的教会医院,为沪上首家妇孺医院。1992年被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批命名为“爱婴医院”,同年被市红十字会命名为上海市红十字妇产科医院,为卫生部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也是国家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医院创建时因其屋顶呈红色,一百多年来,广大市民亲切地称其为“红房子医院”,20##年上海市卫生局批准“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为其第二冠名。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百余年来,妇产科医院在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王淑贞教授以及几代妇产科专家教授、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370张住院床位(黄浦院区),14个临床科室,集妇科、产科、中西医结合科、计划生育科、新生儿科、妇产科研究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月经病诊疗中心、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诊疗中心、上海市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等于一身,年门诊量80万余人次,住院病人2.3万余人次的全国知名大型妇产科专科医疗机构,近两年先后成为卫生部妇产科医院标准制定单位、上海市妇科临床质控中心、上海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指导中心、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精品课程和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单位;承担863课题、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点课题。

如今,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沈阳路128号)已正式投入使用,新院区占地50亩,建筑面积61624平方米,核定床位450张,集医教研为一体,已开设有妇科、产科、中西医结合科、计划生育科、乳腺科、宫颈疾病及新生儿科等专科服务。

5、杨浦区中医医院

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是一家中医特色浓厚的区级医院(二级乙等),座落于眉州路34号。

医院门诊设有内科、外科、伤骨科、妇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科、眼科、五官科、口腔科、肿瘤门诊以及专家门诊和特诊部,由市区知名中医专家坐诊,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医技科室有放射科、检验科、B超室、脑超室、胃镜室、心电图室、理疗室、中西药房、煎药室等科室。住院部设三个病区,分别收治内科、伤骨科、中医外科病人。

医院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的服务宗旨,牢固树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提供具有中医传统特色,优质温馨的医疗服务,深受群众的欢迎,连续五届被评为杨浦区文明单位,是区“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

三、社区工作

文本框: 杨浦区大桥街道义工俱乐部新年座谈交流“爱”的心得
(一)志愿者服务

6月20日,区民政局发起的以“世博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为主题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日活动,在大桥街道广杭苑小区拉开帷幕。

在大桥社区广杭苑小区,谢荣生摄影中心广杭苑影友沙龙、街道老年协会、义工俱乐部等10余家来自大桥街道的民间社会组织和近百名社区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太极拳、京戏等文化活动展示,磨剪刀、修伞、家电维修以及世博信息、民生政策、法律援助等近20个免费服务项目,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活动为辖区内社会组织搭建了服务市民的平台,今后还将定期开展类似的社区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的作用。

爱心义卖,关怀弱势群体。右图为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的志愿者来到广杭苑活动现场,向居民们介绍“观博攻略”。

(二)“医院+健众社”服务模式

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居家老人的医护需求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让居家老人既能接受医院标准的服务,又能让忙于工作的子女不再分心照顾?记者近日从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悉,筹备多时的“社区介护”计划于本月正式投入运作,直接向社区居民提供居家疾病护理和照料服务。

目前,此类社区“介护”服务模式在本市社区尚属先行试水阶段,如获居民接受与认可,有望填补医院、护理院和养老院间的空白地带。

所谓“介护”,其内涵较大,除了为老人进行日常基础护理外,烧饭、洗衣、洗澡、喂饭、整理房间,陪老人谈心、读报、逛街、游公园、去医院看病,甚至护送老人走亲访友等,皆属于介护的服务范畴。

四、存在问题

社区医疗服务现供需瓶颈

许多居民都曾遇到这样的窘境,家中老人突然病了,送到医院却没有床位,请保姆、护工在家直接护理又担心不够专业。此前,这类供需矛盾,在广杭苑小区显得格外突出。据统计,截至20##年年底,该社区内共有60岁以上老人5938人,占小区总人口的22.85%,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503人。

“医院床位甚至社区养老院床位都不及社区老人的实际需求量。”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崔明表示,该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实行“2+1”管理模式的社区医院,分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也达到5个,仍然受到供需矛盾的困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一些居家护理需求在社区内消化,分担医院和病人共同的看病护理成本。”有关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社区老年患者对于输液服务需求量很大,但输液过程耗时长,护士资源有限,无法全程陪护,交付家属看管又担心有意外发生,这时若有“介护员”上门陪同,便能专业安全地处理这些问题,并照顾老人吃药、休息。从日本等地的成功经验来看,开展居家介护便能缓解此类矛盾。

五、解决方案

开展“介护员”服务

从去年开始,小区和杨浦区老年医院便开始探索如何在社区内推广居家养老服务。而正在筹建的上海健众护理服务站(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简称“健众社”)将于近日向社区居民提供“介护”服务,其服务重点尤其偏重于居家养老。

近几日来到大桥社区内的广杭苑小区,“健众社”便坐落在该小区的共建配套楼的三楼,附近小区居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健众社派出的“介护员”提供的专业服务。

作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派的专职人员,曾担任护士长的顾正目前在筹备“健众社”的具体护理业务事宜。工作人员透露,除了专业护士外,“介护员”都曾当过家政人员、医院护工,他们在上岗前都须接受专业培训,并且获得上海红十字会介护培训上岗证。

按照功能规划,“健众社”将派专人为不便于去医院的患者进行输液、翻身、压疮、口腔等基础护理,此外还将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及日间看护服务。“如果有需要,我们还将提供临终关怀的服务。”工作人员表示,健众社将与区老年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资源共享,及时提供医护“无缝”服务。

六、调查体会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细胞,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稳定发展。对促进城市管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没有无数个社区的发展与进步,城市的整体管理和发展水平就难以提高。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刚起步没多久,在实际的运用中肯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社区作为一个城市末梢的一个小单位,出现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摸索一条适合中国社会特色的社区之路!相信通过我们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及我们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社区的明天会更美好!

21世纪的今天,随着小区事业的不断完善相信大桥社区的居民生活会更和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