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 133次

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12日在青州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青州市市长韩幸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政府工作的简要回顾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潍坊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xx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亿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21.7亿元,年均增长22.3%。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57亿元,年均增长18.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年均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年均增长1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70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4平方米和43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和农村居民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41辆和20辆。重新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列第73位。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三次产业比重由20xx年的11:58.3:30.7优化为9.1:55.4:35.5。工业经济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全面确立,市级三大园区设施日趋完善,规模快速膨胀,镇街道工业园达到18处。实施工业投资项目1255项,完成工业投资499.1亿元,年均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4.9%、16.7%和14.2%。创出4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产品,被评为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5家,建成6处市级有机农业示范园和15处镇级示范区,有机品牌总数达到10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95家,流转土地面积26.5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花卉产业规模档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日益繁荣,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xx年的2.1倍。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各类市场达到216处,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旅游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1.5%。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6.5平方公里,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扎实推进,东部新城建设速度加快。东夷文化标志园、新火车站、汽车站等公益项目建成开放,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等教育教学设施相继建成,银座佳悦、青都国际等服务设施对外营业。新建住宅小区66个,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088套,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1.8万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排水管网130多公里,天然气用户达到7万户。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205个,投放自行车3000辆,投入小公交20辆,开通校车52辆。新增绿化面积96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9.2%和44.7%。新修花都大道、南环路等主次干道20条100多公里,改造提升城区背街小巷61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973公里。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小城镇建设各具特色,城镇化率达到46.2%。

- 1 -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完成13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4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中文集团在境外上市,3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金融机构33家。完成镇街道合并撤改,成立人民办事中心,实现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强镇扩权工作快速推进,30个市直部门的119项事权全部下放。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科技、人事、教育、文化、医药卫生、财税等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进过亿元项目316个,批准利用外资项目31个,到位潍坊市外资金189亿元。自营进出口企业达到120家,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外派劳务240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对外劳务合作优秀外派基地。

——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实施潍坊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8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开,13.4万农村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成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农合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下,被评为全国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建成18个城市网格化社区和62个农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市。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33.6%,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0个,新增耕地面积3400多亩。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综合整治,整理废弃矿坑6700多亩,治理已毁山体10.5万亩。完成2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有线电视数字整转,继续保持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成功创建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第五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深入开展平安青州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圆满完成20xx年承诺为群众办好的12件实事。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民兵预备役、慈善、残疾人、气象、地震、民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成绩。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强化作风整顿,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督查考核,干部队伍服务意识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流程,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坚持依法治市,强化普法教育,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深入推进,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100多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坚持从严治政,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州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切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监督支持,得益于驻青单位、驻青部队及武警官兵的无私奉献,得益于海内外朋友的关心帮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青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企业自我扩张的速度不快,对经济起支撑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少;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经济外向度有待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够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艰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我们抢抓机遇,加速青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11153”工作部署,奋力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6%以上;二氧化硫、COD达标排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经过五年的奋斗:

- 2 -

——工业经济实现全面突破。经济开发区面积扩展到70平方公里,建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峱山经济发展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成新型生态、科技、创新工业园区。卡特彼勒工业区快速发展,建成工程机械产业聚集区。镇街道工业园各具特色,建成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加快企业规模扩张,新上一批对结构调整具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形成三个500亿级、三个200亿级、五个100亿级、七个50亿级的产业集群。到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0家,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全面提高。不断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成镇村道路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升镇街驻地承载力和集聚功能,建成一批规模适度、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打造花卉高新产业区,构建完善的花卉产业发展体系。建成市级有机农业示范园12处以上,有机品牌达到150个以上,有机农产品基地达到3万亩,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级5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完成全部宜林荒山造林绿化,生态文明乡村达标率达到85%以上。

——“两城四区”空间布局更加完善。积极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建设,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部新城建设高起点稳步推进,打造成基础设施完善、时代气息浓郁、生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提升东部花卉旅游区、北部高新产业区,发展西部工业项目区、南部生态文化区。城市规划区内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背街小巷整洁畅通,交通功能明显提升,绿量显著增加,建成宜居宜业的文明城市。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完成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片区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板块,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商贸流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构建物流产业隆起带,成为全国物流网重要节点。健全完善金融组织、市场、监管、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达到65家以上。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性住房体系健全,市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2%以上,年均增长16%。

——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成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150处民营科研机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壮大。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市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东方花都、文化青州”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共享发展成果。

三、20xx年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20xx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鼓舞全市人民斗志,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握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紧紧围绕“11153”工作部署,全力做好“突出工业重点、提升工作标准、转变干部作风”三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三个突破、五个提升、三个转变”,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依托,奋力加快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40亿元,增长1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2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GDP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排放减少5%,COD排放量下降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市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加快工业发展。坚持“全党抓工业、重点建园区、突破大项目、着力调结构”的指导方针,牢牢把握“三全力一放手”原则,抓投入、上项目,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 3 -

一是实现园区建设的突破。经济开发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科技竞争力,在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上再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发展成省级高科技示范园区;峱山经济发展区,加大矿山整平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服务区建设和环境改造提升,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3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2个;卡特彼勒工业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在谈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园区规模和档次水平;镇街道工业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尽快壮大规模实力。充分挖掘土地资源,保障企业项目用地需求。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蓝色经济园区建设,努力构建蓝色经济产业体系。 二是实现大项目的突破。坚持以项目促发展、求突破,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年内实施工业项目230个,完成投资150亿元,突出加快江淮汽车扩产、中化弘润DCC、天容食品、多路驰轮胎、英科医疗制品、卡特彼勒推土机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增加项目储备。在谈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实施项目带动,每个集群确定3-5家龙头企业,加快培育“3357”产业集群。

三是实现企业扩张的突破。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一手抓高端产业引领,做强“五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五大新兴产业”。严格落实鼓励企业扩张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切实发挥过桥还贷周转资金、贷款贴息资金的扶持作用,全力支持重点骨干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对确定的卷烟厂、尧王集团、龙马重工等19家企业重点扶持,继续筛选成长性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企业,纳入扶持范围。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多措并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转调和治理整顿步伐,坚决关停不符合要求的土小企业。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年内组建3家以上行业协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创省以上名牌产品2个、驰名和著名商标4件。

(二)实现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要求,坚持“古、青”特色,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好河滨南路片区改造提升、古城南门片区起步区建设,深入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加快建设东部综合商务中心、世纪泰华城,稳步推进新城建设。尽快完成弥河、南阳河下游综合整治。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建瓜市桥,开工建设益王府路跨铁路立交桥,建成益王府南路,打通冠街,疏通加密城区路网。理顺供热、燃气管理体制,提高覆盖率和供应保障能力。加快雨污分流工程步伐,加大地下空间利用和停车场建设力度,加强地下管网建设管理,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三是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网格化社区组织服务机构,扎实推进城市社区服务和管理。理顺物业管理体制,规范物业管理市场,提升居民小区管理水平。持续增加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完善市政设施管护机制,加强城区建筑垃圾统管统运,提高环卫保洁标准,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提升城市形象。

(三)实现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着眼于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启动修编《青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整合旅游资源。推行连片开发,加快云门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弥河生态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因地制宜发展镇街特色旅游,加快旅游与会展、体育等业态融合,拉长产业链条,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推介力度,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力争游客人数、门票收入、旅游总收入均增长30%以上。

二是繁荣发展商贸物流业。建设提升“一带十大集群”,加快中瑞钢铁物流、泓德现代物流、中晨物流、恒润物流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业上档升级。合理布局城市商业中心,完善城市社区商业设施。加快农村商业网络建设,建好管活154处农村集贸市场,实现城乡流通协调发展。

- 4 -

三是努力扩大对外经贸。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的帮扶力度,继续抓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鼓励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外向度。实现外商直接投资3200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规范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管理,实现外派劳务900人以上。

(四)实现农业农村工作水平的提升。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载体,加大农村建设与投入力度,构建完善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农田除涝面积16万亩,大力发展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农村道路向村内通延伸,新修、维护和改造农村道路200公里,开工建设文登大桥。完成6万户农村居民生活用电改造。

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加快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台湾花卉创业园、中华盆景园等项目建设,组建花卉研究所,建设花卉学院,创立花卉自主品牌。创新花博会办会思路,提高办会办展水平。规范提升有机农业示范园区,新增农产品认证品牌10个以上。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新增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全面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0家,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5万亩。 三是着力抓好镇村建设。完善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综合设施配套,提升镇街驻地整体形象和承载功能。认真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加大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力度,加快建设一批适合农民集中居住和生活的精品小区。扩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业务范围,建成农村社会管理和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抓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提高村镇绿化美化水平,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步伐。

(五)实现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坚持把文化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实施“特色文化、精品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强化文化自觉自信,凝练提升青州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德孝优良传统教育,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文化投入和“政府买服务”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用市文化中心、新文化馆、新图书馆,加快镇街道文化广场建设,抓好“五大文化工程”,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十大品牌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编制《青州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推进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发展强市的转变,促进文化经济互动。规范提升古玩、字画、印刷等传统文化产业,鼓励发展动漫、创意、中介服务等新兴文化业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点文化园区、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大力开发推介地方特色文化产品。

(六)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健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一是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大对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扶持力度,突出抓好特困家庭、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搞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加强劳动执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二是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争创省人居环境奖。深入开展全民绿化,突出抓好城区、平原林网、村镇、荒山、道路绿化和育苗基地建设,持续增加绿量。强化环境保护,全力抓好污染物总量减排,加快镇、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及环保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重点河流水质达 - 5 -

标,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实现“三无两达标”目标。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刚性指标。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国策,加大土地整理和矿山整治力度,申报国家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县,通过国家级地质公园验收。

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实施“三联工程”,密切干群关系,实现互联互动。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强化责任,夯实基层基础,严格“三同时”管理,狠抓重点领域和行业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学校标准化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加强校车配备与管理,切实抓好校园安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开工建设中心医院新院。强化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建设30处全民健身设施,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700套以上。全面发展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外事侨务、史志档案、老龄、气象、地震、民防等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为确保上述重点工作的开展,主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坚持不懈地加大科学投入。把招商引资作为科学投入的主动力,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入大、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项目。加强财源建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切实加大对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事业和事关发展稳定大局的投入。搞活金融市场,新引进2家以上银行机构,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激活民间资本,广泛利用企业债券、区域集优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新增股份公司10家以上,新增天交所挂牌公司3家,力争企业上市实现实质性突破。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监管,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2家。

(二)持续深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村体制、要素市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扩大强镇扩权放权范围。稳步推进邵庄镇改革试点,创新区域重点镇发展模式。加快东夏镇与经济开发区、谭坊镇与黄楼街道、庙子镇与峱山经济发展区、弥河镇与卡特彼勒工业区的产业对接,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三)持之以恒地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导工程,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抓好公共研发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创潍坊市级以上技术中心3处,建成省级工程机械及液压件质量检测中心,申报省、潍坊市级技术创新项目15项。强化孵化器、产业联盟等创新载体建设,争取蔬菜种业联盟通过省级认定。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引进行业顶尖人才,以高端人才带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四)毫不放松地抓好软环境建设。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强力推进软环境建设。加强人民办事中心窗口建设,清理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提高网上审批比例。高起点建设联合征信系统,努力构建诚信社会。以硬手腕、铁手段整治软环境,严厉打击慢待投资者、欺负外地人及不讲诚信行为,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集中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按市委“三个转变”的要求,始终坚持为民理念,加强自身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是加强学习。建立市政府成员集中学习制度,实现学习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在政府所有部门和公务员中倡导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积极创建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机关,提高干事创业的水平和科学落实市委决策的能力。

二是转变作风。强化“维护安全稳定是干部的本能,种树修路搞水利办教育是干部的基本职能,发展经济方显干部水平”的工作理念,根据市委“工作提升年”的要求,按照“务实、高效、精细、一流”的工作标准,争 - 6 -

先进、创一流,继续推行“一线工作法”,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忠于职守、用心用力,少说多干、狠抓落实。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形成优质高效的政府工作作风。 三是强化责任。做到敢于担当、敢于拍板、敢于负责、敢于胜利。严格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督查,严格奖惩,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结果。健全完善行政效能投诉制度,形成政府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双重约束机制。 四是依法行政。坚持决策公开、政务公开、责任公开,实现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控制的透明化,保证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加强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经营等工作的监管,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五是廉洁勤政。深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化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用权理财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各位代表,坚持执政为民,努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一年,市政府将倾力为群众办好9件实事:①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城市、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2400元、1200元,五保对象集中、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2800元、2000元;按每人每年7200元标准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②启动青州三中新校、民族中专新校建设,提高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办学水平。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④改造提升15条市政道路、背街小巷,改善居民出行环境。⑤新建10处城市街头绿地,完成造林5万亩,植树1200万株。⑥规划建设10处城区便民市场,方便群众生活。⑦积极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解决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⑧改造提升3条城乡主干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⑨建设12处镇、街道垃圾中转站,配套厢式垃圾收集车,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以上9件实事,我们一定说到做到,办实办好。

各位代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