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台污水处理中试报告

北三台联合站污水处理

中试报告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006-11

研制单位: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

项目名称:北三台联合站污水处理中试

项目负责人:乐江华

专题负责人:阿尔吐克

主要参加人:佘万拉

编 写 人:阿尔吐克

审 核 人:

20xx年10月,研究院针对北三台联合站污水,进行了水处理剂中试工作。现场中试的水处理药剂有:絮凝剂、助凝剂、缓蚀阻垢剂、杀菌剂等。 1.北联站污水系统概况

北三台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于20xx年11月改造完成后正式投产运行。设计处理能力为1605 m3/d ,污水处理系统由重力沉降分离、缓冲罐、反应罐、压力斜罐分离、核桃壳,纤维球滤罐处理工艺组成,即集输系统排放的污水先进入重力沉降罐,靠重力进行油、水、泥砂的自然分离,分离后的污水进入反应罐。同时加压泵将絮凝剂、助凝剂送至反应罐,在反应罐处理污水。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斜板罐分离,经过二次分离后的污水再进入核桃壳、纤维球滤罐中过滤,并在处理过程中加入缓蚀阻垢剂、杀菌剂等水质稳定剂,最后将处理合格的水进入注水罐。

现北三台联合站污水系统处理量为平均1000 m3/d。 2.工艺流程

北三台污水处理中试报告

北三台污水处理中试报告

3.根据实际情况,执行一天一罐的加药模式,增加药剂投加的准确性。加完药剂后,要跟踪监测各项指标,结果见表2、表3。表1为北三台油田注水标准。

表1 北三台油田注水标准

表2 加药后含油、悬浮物的变化

北三台污水处理中试报告

表2 加药后含油、悬浮物的变化

北三台污水处理中试报告

从表2可以看出,当絮凝剂的加剂量为200~250mg/L时,处理后的水与污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浊度变小、透明度增加、水清澈,但是处理后水悬浮物含量不稳定。

当絮凝剂的加剂量为300~400mg/L时,处理后的水与污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浊度变小、透明度增加、水清澈,各项指标均达到联合站注入水质标准。

表3 加药后的指标

北三台污水处理中试报告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后水的总铁、硫化物、溶解氧、腐蚀率均符合联合站注入水标准。三菌含量不符合联合站注入水标准,需要重新筛选。

4.结论

通过对北三台联合站污水进行中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处理后的水基本达到联合站注入水的标准。处理后的水与污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浊度变小,透明度增加,水清澈。

通过中试,发现杀菌剂的杀菌效果离标准还有一些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做好杀菌剂的筛选工作。注水罐由于结构的原因,可能存在有死水的现象,易造成细菌的滋生,导致细菌超标。

5.建议

5.1 因为絮凝剂偏酸性,建议絮凝剂加药罐调整用防腐罐,输液管线也需要防

腐管线。

5.2 处理过的污水在过滤器进口悬浮物符合过滤器的处理标准,但出水水质不稳定,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核桃壳、纤维球滤料反洗效果不好,滤料受到污染,滤料除悬浮物效果不明显,建议对滤料进行清洗;二是过滤器中滤料不足,需要添加滤料。

5.3 助凝剂溶解速度较慢,为了保证加药的连续性,建议有备用助凝剂溶解罐,以保证助凝剂完全溶解,发挥助凝剂的正常使用效果。 5.4 加药泵的刻度排量与实际排量有较大的差距,需要调整。

5.5 联合站化验室电子天平稳定性较差,恒重不准,影响称重,导致某些数据偏高(如悬浮物)。电热烘箱里有灰尘,会影响悬浮物的测定,需要定期检查及清擦。

6.下一步工作

1. 由于前期中试过程中杀菌剂杀菌效果不理想,所以室内又重新筛选了五种杀菌剂,结果见表 4。

表4 杀菌效果

北三台污水处理中试报告

从表4可以看出2#、3#、4#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最好,可以达到注水标准。下一步工作将3#杀菌剂替换原来的杀菌剂,进一步进行杀菌剂杀菌效果的现场检测。

2. 前期中试过程中缓蚀阻垢剂的缓蚀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室内又重新筛选了三种缓蚀阻垢剂,结果见表 5。

表5 缓蚀效果

北三台污水处理中试报告

从表5可以看出1#缓蚀阻垢剂的缓蚀效果最好。下一步工作将1#缓蚀阻垢剂替换原来的缓蚀阻垢剂,进一步进行缓蚀阻垢剂的缓蚀效果的现场检测。

3. 过滤器出口悬浮物虽达到了注水标准,但是注水泵房里的水的悬浮物还是偏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偏高的原因。

 

第二篇:污水处理厂参观报告

参观金西污水处理厂有感

18号 郑郭安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金华市的金西污水处理厂。参观以后我们颇有感触。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从本世纪初以来,到 70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中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4700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8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建国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国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因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异常突出。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例如 19xx年,大连市由于缺水而造成损失工业产值6亿元。

在中国15亿亩耕地中,尚有8.3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缺水草场。全国每年有 3亿亩农田受旱。西北农牧区尚有4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其三,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最近这些年南方也频频出现干旱的情况,比如去年发生在我们云南的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它导致了许多地方农作物和牲畜因干旱而死。昆明的许多地方也出现干旱导致的种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在,昆明以把新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作为今后环境发展的重要环节。

到达目的后,我看到的污水处理厂要比我想象的好得多,地面干净整洁,四周绿树成荫,姹紫嫣红,和我们想象中的污水处理厂差别很大。在解说老师的带

领下,我们参观了新建厂区的污水处理流程。我们看到了污水转变成中水的过程,也了解了细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下面我谈一下我参观污水处理厂的心得体会。

由于污水处理厂的设施是按比例分块建设的,所以整个参观的路径是一个相连的环形过道。沿着路面,我们一直往污水厂的最里面行进。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提水泵房,即污水进入处理的第一道工序。走到这个地方,只能用一个字形容“臭”,真的是臭气熏天呀,大家马上用手掩上了鼻子。因为这一站是生活废水进入的第一关,在这里两个大型的过滤设备在工作,它们是用来简单处理污水的,即把排放进来的污水中的塑料袋、纸张等固体物质打捞出来。看这眼前令人发呕的污水,想到这里的工作人员的辛勤劳作,我感慨万千,为了他们那种敬业精神.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地方:沉沙池,即将污水中的沙子初步分离出来.看着那发黑的水在下面流着,真是感慨万千.而后又到了生化池、二沉池、回流泵房,看着发黑的污水一点一点的变澄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最后我们来到了脱水车间,看着脱水后的泥土,那种敬佩感油然而生.脱水后的泥土都会被运到垃圾厂处理,不过污水处理厂空间有限,只能首先用手推车运输,可见工作人员的辛劳!

从污水处理厂出来,我们一路上讨论的都是污水处理这个话题.那天真是让我们受益非浅.使我们了解了水的宝贵,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只按书本就能感受到的.如果之前去宣传环保,去做调查问卷是意识到环保的重要,那么那天的污水处理厂参观是真正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真正触及到灵魂深处那种对环保的认知,认可.严重认识到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她真的是已经被我们所谓的文明的、先进的、高科技的产品创伤的伤痕累累.她在流泪,控诉,在哭泣的不是她自己而是挂着高科技的人群.水向人类一次次敲响了警钟,为使我们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让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从点滴做起,共同保护地球上最珍贵的生存资源,让水资源不在哭泣。

相关推荐